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流主编
  • 出 版 社:青岛:青岛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43621800
  • 页数:1109 页
图书介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发展》目录

绪论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3

第一章 中国近代的屡次探索证明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3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及其历史主题的特殊性 3

二、中国先进人士在五四运动前的半个世纪中对救国之路的孜孜求索 5

三、近代中国的“国情”与“世情”内在地决定其资本主义梦寻只能屡试屡败 14

第二章 用马克思主义宇宙观观察国家的命运,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 21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重新选择发展道路的导向性影响 21

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 27

三、中国早期的先进人士经历了激烈思想斗争与反复鉴别,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 32

第三章 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争论及中国共产党开创革命新道路 41

一、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争论 41

二、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53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论与买办封建法西斯主义论的对抗和两种中国之命运的抉择 59

一、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明确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59

二、中国共产党严厉批判中国法西斯主义、主张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65

三、抗战胜利后新中国与旧中国两种中国命运的决战 70

第一编 基本历程 85

概述 85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49--1956) 88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8

1949年12月--1950年2月 毛泽东访问苏联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89

1950年3月 统一财经 92

1950年6月 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 95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抗美援朝 98

1950年冬--1953年春 土地制度改革 101

1950年12月--1953年春 镇压反革命 105

1951年底--1952年6月 “三反”斗争 108

1952年上半年 “五反”运动 112

1952年9月--1953年12月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形成 115

1953年12月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7

1953年--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19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123

1953年--1956年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25

1956年1月 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128

1956年2月--12月 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和制定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30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1956--1966) 132

1956年4月 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132

1956年4月--5月 “双百方针”的提出 135

1956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37

1957年2月 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140

1957年 反右派斗争 140

1957年11月 毛泽东访问苏联 143

1958年5月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143

1958年--1960年 南宁会议、成都会议和“大跃进”运动 145

1958年8月 北戴河会议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48

1959年7月--8月 庐山会议 151

1960年--1962年 国民经济的暂时困难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55

1960年 大庆会战 158

1961年3月 毛泽东主持起草《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 160

1961年9月 《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发布试行 162

1961年 科学、教育、文化政策的调整 163

1962年1月--2月 七千人大会 167

1962年9月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 171

1963年冬--1964年春 农村四清运动 176

1964年10月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79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的10年(1966--1976) 181

1965年11月 《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182

1966年5月 《五一六通知》 184

1966年--1967年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与党和人民抵制“文革”错误的努力 185

1968年 刘少奇冤案 188

1968年12月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 191

1969年4月 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192

1970年8月--9月 党的九届二中全会 194

1970年4月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6

1971年9月 九一三事件 198

1971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9

1972年2月 尼克松访华 201

1972年9月 田中角荣访华 202

1973年3月起 邓小平复出及其与“四人帮”的斗争 203

1973年8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204

1975年1月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205

1975年 全面整顿 206

1975年11月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209

1976年4月5日 四五运动 211

1976年9月 毛泽东逝世 213

1976年10月 粉碎“四人帮” 213

1977年 揭批“四人帮”与“文革”结束 214

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端(1978--1982) 217

1978年5月--12月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批判“两个凡是” 217

1978年11月--12月 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223

1978年底--1981年中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228

1979年1月 中国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34

1979年1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234

1979年1月--4月 理论务虚会与四项基本原则 235

1979年4月 中央工作会议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239

1980年2月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取消“四大” 240

1980年--1982年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起与发展 241

1980年8月 邓小平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 245

1980年11月--1981年1月 公开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248

1981年6月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49

1982年2月--5月 党政机构初次改革 253

第九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的确立与实施(1982--1992) 254

1982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 254

1982年1月 干部“四化”方针的确立 259

1983年10月--1987年5月 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与整党 260

1983年10月--1984年底 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 261

1984年5月以来 开放政策的制定与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62

1984年10月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67

1985年3月 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268

1985年5月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69

1986年9月、1996年10月 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两个纲领性文件 270

1986年11月 “八六三”计划的确定 272

1986年12月--1987年1月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273

1987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74

1989年春夏之交 六四风波 276

1989年6月以来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逐步形成 281

1989年--1991年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的对策 282

1989年--1991年 从治理整顿到“八五”计划的实施 283

1990年4月 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启动 285

1991年7月 江泽民发表“七一”重要讲话 285

1991年9月 提出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措施 286

第十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1992--1999) 287

1992年1月--2月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287

1992年3月--4月 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定 291

1992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92

1993年3月 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 294

1993年11月 《邓小平文选》第3卷出版发行 295

1992年--1993年 经济过热与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295

1993年12月 国务院作出关于关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296

1993年12月 国务院作出《关于金属体制改革的决定》 297

1994年1月 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 298

1994年2月--3月 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299

1994年3月 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299

1994年9月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 300

1995年4月--1998年7月 反腐败斗争与处理陈希同贪污、玩忽职守案 300

1995年5月 确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01

1995年9月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 302

1996年3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发射导弹并进行军事演习 305

1997年2月19日 邓小平逝世 306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306

1997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与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07

1997年10月--11月 江泽民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309

1998年3月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310

1998年6月--9月 我国军民战胜特大洪灾 312

1998年11月--1999年 党内开展“三讲”教育 313

1998年12月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 315

1999年3月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与修改宪法 316

1999年3月--6月 科索沃危机及中国的对策 317

1999年5月4日 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 319

199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 320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321

2000年 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322

2000年10月9日--11日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324

2001年1月1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的决议 326

2001年2月12日--14日 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 326

第二编 辉煌成就 331

概述 331

第十一章 综合国力迅速增强 335

一、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综合国力的初步恢复 335

二、14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综合国力开始增强 339

三、10年“文革”时期克服“左”倾影响取得的成就 342

四、改革开放时期综合国力的增强 346

第十二章 工业生产成就辉煌 354

一、工业经济的巨大成就 354

二、工业发展的成功典型 361

三、工业经济发展比较 367

第十三章 农业向现代化迈进 375

一、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喜人成就 375

二、中国农业发展的成功典范 381

三、农业经济发展比较 387

第十四章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397

一、传统第三产业的发展成就 397

二、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成就 403

第十五章 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卓著 406

一、50年代初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406

二、1958--1966年初步探索经济体制改革 407

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就 409

第十六章 开放型经济基本形成 415

一、1949--1978年对外经贸往来取得的成就 415

二、1978年后全方位开放的伟大成就 419

第十七章 民主法制建设成绩斐然 425

一、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建设成就 425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成就 428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成就 433

四、国家结构形式和领导体制建设成就 440

五、基层民主建设成就 446

六、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建设成就 448

七、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成就 452

八、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的成就 455

第十八章 国防和军队迈向现代化 459

一、1949--1978年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 459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 470

第十九章 外交成就举世瞩目 483

一、1949--1978年的外交成就 483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493

第二十章 科学技术硕果累累 506

一、建国前期17年的成就 506

二、“文化大革命”逆境中的进展 509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迅猛腾飞 511

第二十一章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522

一、前30年的曲折发展 522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 529

第二十二章 文化艺术事业走向繁荣 542

一、文艺事业欣欣向荣 542

二、广播影视事业迅速发展 546

三、出版事业生机盎然 552

四、博物馆、图书馆和群众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557

第二十三章 卫生、体育事业面貌一新 559

一、卫生事业的辉煌成就 559

二、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 565

第二十四章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574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生活的改善 574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77

三、1958--1978年间人民生活在徘徊中略有改善 579

四、改革开放20年人民生活奔小康 580

第二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成就 589

一、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成就 589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成就 598

第三编 实践形式 613

概述 613

第二十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之路 616

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 616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624

三、我国经济管理思想及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 639

四、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建设的起步 648

第二十七章 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的曲折探索 655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曲折探索 655

二、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领域的曲折探索 674

三、科学文化领域的建设与探索 682

第二十八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的实践形式 691

一、我国农村经济的改革开放 691

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实践模式 708

三、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717

四、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 728

第二十九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市改革的实践形式 758

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759

二、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 796

三、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814

第三十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实践形式 827

一、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827

二、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834

三、对外开放的试验区--经济特区 848

第四编 经验教训 861

概述 861

第三十一章 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864

一、前20年的曲折发展说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864

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首要表现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 867

三、要搞清楚社会主义的原则、任务及本质 873

第三十二章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本国实际相结合、关键是一切都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 880

一、提出的任务和政策超越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出现失误的一个根本原因 880

二、既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又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根本原因 884

三、在路线政策问题上要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来统一认识、解决矛盾、澄清疑惑 890

第三十三章 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要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制 895

一、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 895

二、要从国情出发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目标和战略 898

第三十四章 要实行对外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 902

一、总结历史经验和观念国际形势都要求我们由封闭转向开放 902

二、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资本主义的有用方法发展生产力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904

三、在对外开放中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 911

第三十五章 社会主义制度可以与市场经济结合 915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915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 919

第三十六章 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929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929

二、要切实保障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936

第三十七章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942

一、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对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回应 942

二、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947

第三十八章 要扩大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957

一、民主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957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从实际出发、稳步前进 961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 966

四、要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968

第三十九章 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突出的地位 972

一、必须在指导思想上确立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972

二、要立足于国情,面向世界,保持民族特色 975

三、要从严治党、搞好党的自身精神文明建设 981

四、要坚持重在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983

第四十章 “一国两制”可以用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989

一、“一国两制”是从实际出发提出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科学构想 989

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法定 994

三、“一国两制”是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的成功范例 1003

第四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 1006

一、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 1006

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和搞好党的建设 1011

三、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1017

四、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1023

结束语 21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展望 1031

概述 1031

第四十二章 中国迈向21世纪的宏伟蓝图 1032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1034

二、21世纪前15年的主要任务和指导方针 1040

第四十三章 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045

一、从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方面看我国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046

二、从国内条件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并存的困难和希望 1066

第四十四章 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走势 1071

一、21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更加紧密结合的社会主义 1071

二、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日益统一的社会主义 1074

三、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推进现代化的社会主义 1075

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是全球化进程中更加开放的社会主义 1079

五、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复兴的社会主义 108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