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龙主编
- 出 版 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306012606
- 页数:348 页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
第一节 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14
一、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和实践 1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客观依据 1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和基本特征 1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2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22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5
三、“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各项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 30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其选择 30
二、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部署及其实现途径 31
三、正确处理稳定、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35
第四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37
二、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和要求 39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40
第一节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 44
一、我国社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44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44
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46
三、我国现阶段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改革及其实现形式 51
一、全民所有制经济改革及其实现形式 51
二、集体所有制经济改革及其实现形式 60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其他形式 6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形式 66
一、个体所有制经济 66
二、私营经济 68
三、外资经济 69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3
第一节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73
一、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73
二、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76
三、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和制度特征 77
四、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意义 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及其运行 81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8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8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 8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89
一、市场与市场体系 89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90
三、完善市场法规,加强市场管理 9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8
一、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选择 98
二、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9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02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05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及其基本特征 105
第四章 现代企业制度 105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07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11
第二节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13
一、企业经营机制 113
二、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必要性 114
三、建立新的企业产权制度,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 116
第三节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22
一、企业生产经营目标 122
二、企业资金、成本和盈利 123
三、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 127
第五章 农村经济建设 133
第一节 我国农村经济的特殊地位 133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 133
二、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135
三、我国现阶段加强农村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137
第二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41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深化 141
二、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147
三、改革农产品的流通体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149
第三节 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 150
一、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有新的发展模式 150
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153
三、我国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 156
第六章 社会收人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164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创造、分配与使用 164
一、国民收入的创造 164
二、国民收入的分配 167
三、国民收入的使用 170
一、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及其实现特征 173
第二节 个人收入分配和使用 173
二、个人收入分配的其他方式 176
三、个人收入的使用 179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 183
一、建立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 183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187
三、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190
第一节 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客观依据 193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193
第七章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93
二、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95
第二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和任务 197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197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任务 200
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手段和主要政策 203
一、宏观调控的方式 203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 205
三、宏观调控主要政策及其协调 210
第一节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原则 215
一、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 215
第八章 对外经济关系 215
二、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218
三、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 221
第二节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 224
一、对外贸易 224
二、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 230
三、技术引进和技术出口 233
四、积极发展对外劳务合作 236
五、发展国际旅游业 237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239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 239
二、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241
第九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245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245
二、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248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25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 252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25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253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贵在落实 26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26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263
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65
第十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69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269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269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275
三、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279
第二节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82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282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标与任务 287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291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93
一、法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93
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295
三、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长期性和迫切性 297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 299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 299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形成过程 299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 304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 306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 311
第二节 “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和原则 311
二、“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313
三、“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 314
第三节 坚持“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315
一、“一国两制”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取得的成就 315
二、“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最终完成祖国统一的现实途径 318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321
一、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2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321
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324
第二节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327
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327
二、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33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 337
一、必须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337
二、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 340
三、必须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42
四、必须依靠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345
后记 347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物联网导论》张翼英主编 2020
- 《材料导论》张会主编 2019
- 《化工传递过程导论 第2版》阎建民,刘辉 2020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