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当代中国的人事管理  下
当代中国的人事管理  下

当代中国的人事管理 下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辑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00921727
  • 页数:637 页
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人事管理 下》目录

第十四章 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 1

目录 1

第一节 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的发展 2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的组建 3

(一九四 九——一九五二年) 3

二、“一 五”期间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的扩充 7

(一九五二——一九五七年) 7

三、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的 9

发展与挫折(一九五八 ——一九六六年) 9

四、“文化大革命”期间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的建设遭到 13

极大冲击(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 13

五、新时期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的调整与壮大 15

(一九七六——一九八九年) 15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22

(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 23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转变知识分子思想所作的努力 23

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后为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28

所作的努力(一九五七——一九六五年) 28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共的知识分子政策受到严重破 33

坏(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 33

四、实现历史性转变后对知识分子政策的重新调整和完 36

善(一九七六——一九八九年) 36

第三节 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的管理 43

一、管理体制与管理机构 44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调配与流动 47

三、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 52

四、工资和生活福利 57

五、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62

六、智力引进 64

一、干部工资的作用 67

第一节 干部工资的作用与基本原则 67

第十五章干部工资 67

二、干部工资工作的基本原则 69

第二节新中国干部工资制度的建立 79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干部实行供给制 79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同时实行着供给制与工资制 80

三、 一九五一年开始建立新的干部工资制度 82

四、由供给制逐步过渡到工资制 86

五、一九五五年全部实行工资制和改行货币工资制 89

第三节 一九五六年的工资改革 92

一、工资改革的任务、目的和基本政策 93

二、干部工资制度的改革与工资水平的提高 95

第四节 一九五七至一九六五年干部工资的调整 130

第五节 十年动乱对干部工资工作的干扰和破坏 135

一、按劳分配理论的拨乱反正 138

第六节新时期的工资调整与结构工资制的实行 138

二、新时期干部工资的调整,奖金、津贴制度的恢复和 139

建立 139

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一九八五年的工资改革和干部 144

实行结构工资制 144

四、国营企业的工资改革和企业干部基本上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 151

五、工资制度改革的成效和问题 153

第七节 干部工资工作的主要经验 156

一、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以保证干部和职工的工资得到稳定的增长 157

二、逐步调整工资收入的结构,增加依据按劳分配原则支付的工资部分的比重 158

三、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干部的 160

工资制度 160

四、建立正常的晋级增资制度,以发挥资的激励作用 161

五、把工资制度的改革同其他方面的改革结合起来配套 162

进行 162

六、正确处理工资与物价的关系 162

七、加强工资的立法工作 163

第十六章干部的保险和福利 179

第一节 干部保险福利工作概述 179

第二节 干部保险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87

一、干部社会保险制度 187

二、干部福利 197

第三节现行的干部保险制度 206

一、医疗保险 207

二、病假期间的待遇 208

三、生育保险 209

四、负伤和残废保险 210

五、死亡保险 211

六、国营企业干部的待业保险 213

第四节现行的干部福利制度 214

一、福利经费来源的规定 214

二、各种福利补贴制度 216

三、集体福利事业 222

第五节 干部保险福利工作的主要经验 226

一、坚持在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逐步 226

增加保险福利的方针 226

二、把保险福利制度的改革同人事制度、工资制度以及 227

其他方面的改革结合起来统筹安排 227

三、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改革和健全干部的 227

社会保险制度 227

四、继续发展集体福利事业 230

五、加强立法,使保险福利工作制度化、法制化 230

六、在进行保险福利工作的同时,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231

第十七章干部档案管理和干部统计 232

第一节干部档案管理概述 232

第二节新中国干部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235

十月——一九五六年) 236

一、新中国干部档案管理事业的初建时期(一九四九年 236

二、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步入正轨并蓬勃发展的时期(一九五六年八月——一九六六年四月) 240

三、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严重破坏的时期(一九六六年五月——一九七六年九月) 243

四、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恢复和发展,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迈进的时期(一九七六年十月——一九八九年) 244

第三节干部档案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249

一、干部档案管理的主要原则 249

二、干部档案管理的方法 252

三、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254

第四节 干部统计的地位和作用 255

第五节 干部统计工作的历史发展 258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统计制度的建立 258

二、第一次全国干部统计专业会议 259

三、第二次全国干部统计工作会议 260

五、重新恢复干部统计制度及第三次全国干部统计工作会议 26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机构编制 264

第十八章 国家机关机构编制现状 264

四、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干部统计工作 264

一、中共中央及地方各级委员会的机构编制 265

二、中共顾问委员会的机构编制 266

三、中共中央及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机构编制 267

四、中共党委的派出机关 268

第二节 国家权力机关的机构编制 269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69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72

三、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74

第三节 国家行政机关的机构编制 275

一、国务院 276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78

第四节 国家的审划机关和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281

一、国家的审判机关 282

二、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284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86

第五节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 286

二、各民主党派 288

三、人民团体 294

第十九章 国家机关机构编制的历史演变 301

第一节 建国初期国家机关机构的设置和发展(一九四九——一九五四年) 301

一、中央国家机关 301

二、大行政区的国家机关 310

三、省、自治区国家机关 312

四、市国家机关 314

五、行政公署、专员公署 316

六、县级国家机关 317

七、县辖区、乡、镇国家机关 318

八、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319

九、一九五一年开始的精简整编 319

一、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 321

(一九五四——一九五六年) 321

第二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国家机构体制的确定 321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22

三、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 325

四、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332

第三节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机构设置相应调整变化 336

(一九五七——一九六五年) 336

一、下放管理权限,紧缩国务院机构,加强地方管理机构 336

二、上收管理权限,恢复强化上层管理机构 338

三、六十年代初期机构编制的精简下放 340

第四节 十年动乱,国家机关遭到破坏(一九六六—— 343

一九七六年) 343

一、国务院机构大量裁并,人员成批下放 343

二、地方党政机关被夺权,普遍建立革命委员会 343

三、治理整顿,调整体制,恢复机构 344

一、各级国家机关的调整加强 347

一九八九年) 347

第五节 国家机关机构的恢复和改革(一九七七 347

二、国家机关机构的改革 349

三、 中央国家机构的进一步改革与地方机构改革的试点 360

第二十章 国家机关的机构编制管理 370

第一节机构编制管理的任务作用和基本原则 370

一、管理的任务和作用 370

二、管理的基本原则 374

第二节机构编制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376

一、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体制的建立 376

一、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具体形式 377

三、机构编制的管理部门 378

四、机构编制管理的运行程序 380

五、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发展沿革 383

第三节职能管理 384

一、职能管理的任务、地位和作用 384

二、职能分类 386

三、职能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393

第四节机构管理 397

一、组织机构分类 398

二、政府机构设置原则 400

三、机构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403

四、设置机构的程序 406

第五节 人员编制管理 412

一、人员编制分类 412

二、行政编制的分类 413

三、编制分类的意义 414

四、人员编制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415

五、行政编制的审定与管理 419

第六节机构改革 424

一、机构改革的含义 424

三、机构改革的方法、步骤 425

二、机构改革的内容 425

第二十一章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 428

第一节事业单位的概念 430

第二节事业单位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 430

第三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历史沿革 436

一、准备和部分实施管理时期(一九五五—— 437

一九六五年) 437

二、失控和相对失控时期(一九六六——一九八五年) 439

三、逐步实现全面管理时期(一九八六——一九八九年) 439

第四节事业单位的类别 441

一、依据所有制形式划分的事业单位类别 442

二、依据业务性质划分的事业单位类别 442

三、依据经费来源划分的事业单位类别 443

四、依据行政隶属关系划分的事业单位类别 444

五、依据职能性质划分的事业单位类别 445

六、依据组织形态划分的事业单位类别 446

七、依据法人地位划分的事业单位类别 447

第五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范围 450

第六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原则 450

一、集中统一的原则 451

二、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发展的原则 452

三、各类事业单位协调发展的原则 452

四、与各有关体制及其改革相适应的原则 453

五、精简与效益的原则 454

六、分类管理的原则 455

七、与有关管理密切配合的原则 455

第七节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主要内容 457

一、职责任务的管理 457

二、机构设置的管理 457

三、机构规格的管理 458

四、内设机构及其层次的管理 459

五、编制员额和人员结构的管理 460

六、领导职数的管理 461

第八节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462

一、制定和贯彻执行有关方针政策 462

二、制定和实施有关行政法规 463

三、制定和实施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 463

四、运用工资基金及其他经济手段 463

五、清理整顿与改革 464

六、具体审批 465

七、业务指导 466

第九节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467

一、机构编制标准工作的历史回顾 467

二、机构编制标准的主要内容 469

三、机构编制标准的基本模式 470

四、机构编制标准的指标体系和和相关参数 470

五、机构编制标准的体系 471

一、清理审批的原因和背景 474

六、制定机构编制标准的组织方式和作方法 474

第十节 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的清理审批 474

二、清理审批的内容和原则 476

三、清理审批的成效 478

第十一节 事业单位及其机构编制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479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480

二、改革的主要目标 481

三、将改革推向深入 485

结束语 489

后记 495

附录一新中国人事管理大事年表 496

附录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管理 588

部门历任领导人简历 588

彩色插图目录 612

英文目录 62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