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感染微生态学
感染微生态学

感染微生态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兰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17051183
  • 页数:75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总论、感染微生态学各论、微生态调节剂三篇,共35章。总论15章,介绍了正常微生态物的生理功能,宿主转移、定位转移与感染的关系等。第二篇15章,讲解各系统感染微生态学特征及预防处理方法。第三篇5章,详细介绍微生态调节剂的种类、功能及其发展趋势。
上一篇:肺栓塞诊疗手册下一篇:理想的婚姻
《感染微生态学》目录

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感染微生态学 3

第一节 感染微生态学的概念 3

第二节 历史 4

第三节 感染微生态学的学科特性 5

第四节 感染的分类 7

第五节 感染的微生态学特性 8

第六节 感染的微生态机制 10

第七节 感染的微生态调节 12

第二章 正常微生物群的概念及组成 14

第一节 正常微生物群的概念 14

第三节 正常菌群的变迁 15

第二节 正常菌群的介绍 15

第四节 正常菌群的相对概念和确定标准 16

第三章 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理功能 21

第一节 对正常微生物群生理功能的研究方法 21

第二节 正常微生物群的营养作用 23

第三节 正常微生物群的免疫调节作用 29

第四节 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物拮抗作用 35

第五节 正常微生物群与“三流”运转 37

第四章 分子微生态学 39

第一节 分子微生态学定义 39

第二节 分子微生态学检测方法 41

第三节 分子微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44

第四节 分子微生态学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47

第一节 宿主转换的意义 49

第五章 正常微生物群的宿主转换 49

第二节 转换方向 50

第三节 转移方式 51

第四节 转换结局 52

第六章 正常微生物群的定位转移 54

第一节 定位转移研究的历史简况 54

第二节 定位转移的定义 55

第三节 定位转移的过程 55

第四节 定位转移的方向 57

第五节 定位转移机制 58

第六节 定位转移的诱因 62

第七章 微生物群的变异 67

第一节 概述 67

第二节 细菌耐药基因的变异 72

第三节 病毒变异与临床 76

第八章 微生态平衡 81

第一节 微生态平衡的概念 81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的标准 83

第三节 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 85

第九章 微生态失调 89

第一节 微生态失调的概念 89

第二节 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90

第三节 微生态失调的影响因素 92

第十章 生态防治原则 97

第一节 生态防治和微生态制剂概念 97

第二节 生态防治的基本理论 97

第三节 生态防治的原则 99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发展史 104

第十一章 医院感染与微生态 104

第二节 医院感染原因菌的微生态特征 109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114

第四节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124

第五节 医院感染的防治 137

第十二章 抗菌药物与微生态 144

第一节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研究概况 144

第二节 细菌耐药机理研究进展 155

第三节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74

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菌群失调 184

第五节 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的合理应用 194

第十三章 抗病毒治疗与微生态制剂 198

第一节 病毒微生态 198

第二节 微生态失衡与病毒性疾病 199

第三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抗病毒治疗 201

第四节 微生态制剂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208

第十四章 免疫抑制剂与微生态 211

第一节 免疫抑制剂治疗对微生态的影响 211

第二节 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214

第三节 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 216

第十五章 正常微生物群的检测方法 220

第一节 直接观察 220

第二节 粪便标本的直接涂片观察的检测方法 221

第三节 生物量的测定 225

第四节 粪便标本的肠道菌群分析方法 227

第五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微生态种群分类学中的应用 230

第十六章 口腔感染微生态 247

第二篇 感染微生态学各论 247

第一节 口腔感染性疾病的生态学基础 248

第二节 龋病 260

第三节 牙周病 282

第四节 其它口腔感染性疾病 289

第十七章 胃肠道感染微生态 295

第一节 正常胃肠道微生态 295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 300

第三节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313

第四节 感染性腹泻 319

第五节 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 323

第六节 炎症性肠病微生态 329

第七节 肠易激惹综合征 339

第八节 大肠癌与微生态 340

第十八章 肝脏感染微生态 349

第一节 肝脏微生态基础 349

第二节 肝病的发病机理及诊断 352

第三节 肝病感染微生态 356

第四节 肝病的微生态防治 368

第五节 微生态调节剂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371

第十九章 胆道感染微生态 373

第一节 胆道微生态基础 373

第二节 胆道感染微生态 374

第三节 胆道感染的微生态防治 378

第二十章 胰腺感染微生态 382

第一节 胰腺的微生态基础 382

第二节 胰腺感染微生态 383

第三节 胰腺感染的微生态防治 386

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感染微生态状况 393

第二十一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微生态学 393

第二节 泌尿系统的微生态结构特点 396

第三节 泌尿系统的微生态平衡 397

第四节 泌尿系统的微生态失调 397

第五节 泌尿系统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401

第六节 男性生殖系统的微生态状况 409

第七节 男性生殖系统的微生态结构特点 409

第八节 男性生殖系统的微生态平衡 410

第九节 男性生殖系统的微生态失调 411

第十节 男性生殖系统微生态失调的调节 415

第十一节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的微生态学研究展望 417

第一节 女性生殖道的微生态空间 419

第二十二章 女性生殖道感染微生态 419

第二节 阴道正常菌群分布、组成及功能 421

第三节 女性生殖道的微生态演替 424

第四节 女性生殖道微生态平衡 426

第五节 阴道感染原因与表现 428

第六节 阴道感染的治疗 432

第七节 展望 434

第二十三章 肺部感染微生态学 436

第一节 呼吸系统生态空间与微生态特点 436

第二节 呼吸系统感染微生态 439

第三节 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微生态 445

第四节 呼吸系统病毒感染微生态 448

第五节 呼吸系统分枝杆菌感染微生态 451

第六节 呼吸系统其它感染微生态 471

第七节 抗感染治疗中微生态防治及抗生素合理使用 477

第八节 呼吸系统生态防治的主要措施 479

第九节 展望 480

第二十四章 皮肤感染微生态 482

第一节 皮肤的组织结构 482

第二节 皮肤的功能 484

第三节 皮肤的微生态特点 488

第四节 微生态失调与皮肤疾病 494

第五节 皮肤疾病的生态防治 502

第六节 展望 504

第二十五章 血液系统感染微生态 506

第一节 血液的防御功能 506

第二节 分子生态学与血液病 508

第三节 微生态改变与血液病 516

第四节 血液病治疗与感染微生态 528

第五节 分子生态治疗 530

第二十六章 器官移植感染微生态 534

第一节 器官移植感染微生态学基础 534

第二节 实质脏器移植与感染微生态 542

第三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感染微生态 560

第四节 器官移植术后微生态失调的调节 573

第五节 器官移植感染微生态学展望 584

第二十七章 手术、创伤与感染和微生态学 587

第一节 手术和创伤感染主要原因菌 587

第二节 原因菌的主要致病因子——毒素 590

第三节 手术、创伤与免疫平衡的失调 594

第四节 手术、创伤与微生态平衡的失调 596

第五节 手术、创伤免疫功能紊乱和微生态失调防治展望 599

第二十八章 放化疗感染微生态 605

第一节 放化疗的作用机理 605

第二节 放化疗对微生态的影响 612

第三节 放化疗感染的微生态防治 618

第四节 展望 624

第二十九章 免疫缺陷感染微生态 627

第一节 HIV感染与艾滋病发生的分子生态学 627

第二节 HIV-1持续潜伏感染的分子生态调节 640

第三节 趋化因子受体在HIV-1感染和致病作用的分子生态学 643

第四节 HIV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子生态学 650

第五节 艾滋病诊断与治疗 653

第一节 当今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和趋势 664

第三十章 儿童感染微生态 664

第二节 儿科微生态学特点及易导致平衡紊乱的相关因素 666

第三节 儿童腹泻病与其肠道微生态 669

第四节 婴儿肝炎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紊乱 675

第五节 益生菌制剂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676

第六节 益生菌制剂在儿童保健中的意义 679

第七节 儿童感染微生态学展望 681

第三篇 微生态调节剂 687

第三十一章 益生菌 687

第一节 概述 687

第二节 益生菌的特征及分类 688

第三节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 692

第四节 益生菌的筛选标准 694

第五节 益生菌制剂的质量 697

第六节 益生菌的安全性 699

第七节 益生菌制剂的影响因素 701

第八节 益生菌制品的临床应用 703

第三十二章 益生元与合生素 707

第一节 益生元的定义与种类 707

第二节 益生元在体内的代谢 711

第三节 益生元的生理功能 713

第四节 合生素及其他微生态调节剂 716

第三十三章 微生态功能性食品 718

第一节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 718

第二节 功能性食品的管理 719

第三节 微生态功能性食品的作用 720

第四节 微生态功能性食品的市场 721

第一节 双歧杆菌的研究历史及分类 723

第三十四章 双歧杆菌 723

第二节 双歧杆菌的生物学 724

第三节 双歧杆菌增殖因子 729

第四节 双歧杆菌的分离和培养 730

第五节 双歧杆菌微生态学 731

第六节 双歧杆菌的生理作用 736

第七节 双歧杆菌的临床应用 739

第八节 双歧杆菌研究进展 742

第三十五章 微生态调节剂 746

第一节 概述 746

第二节 微生态调节剂的应用 746

第三节 医用微生态制品 748

第四节 微生态功能性食品 752

第五节 动物微生态制品 75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