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符丕大,朱奎保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63010068
  • 页数:331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目录

目 录 1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体系 1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1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阶级基础 1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 2

(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 4

(四)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 5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及其本质特征 6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含义与研究对象 6

(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6

(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7

(四)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8

(五)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9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方法 13

(一)按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认识马克思主义 13

(二)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 15

四、从当今时代出发,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新课题 16

(一)当今时代的新特点 16

(二)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新课题 18

第二章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2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1

(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21

(二)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 23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24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 26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6

(二)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28

三、意识的起源、本质与作用 29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9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 31

(三)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31

(四)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32

(五)意识与人工智能 34

第三章世界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37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37

(一)联系的客观性 37

(二)联系的普遍性 37

(三)联系的多样性 38

(四)联系的系统性 40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41

(一)发展的实质 41

(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47

(三)决定论与非决定论 48

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50

(一)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表现 50

(二)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与核心 51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53

一、对立统一规律 53

第四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53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55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57

二、质量互变规律 60

(一)质、量、度 61

(二)量变和质变 62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64

(一)辩证的否定 64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66

第五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70

一、本质和现象 70

(一)本质与现象的含义 70

(二)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 70

二、内容和形式 72

(一)内容与形式的含义 72

(二)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73

三、原因和结果 75

(一)原因与结果的含义 75

(二)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 75

四、必然性和偶然性 78

(一)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含义 78

(二)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78

五、可能性和现实性 81

(一)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含义 81

(二)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82

第六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85

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85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85

(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87

(三)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88

(四)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90

二、认识的辩证运动 93

(一)认识的两次飞跃 93

(二二)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96

(三)按照认识的辩证本性辩证地思考 97

三、真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 98

(一)真理的客观性 99

(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00

(三)真理发展的规律性 101

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102

(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102

(二)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103

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04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104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105

一、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基础 108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08

第七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08

(二)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11

(三)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 112

二、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113

(一)社会物质经济结构 114

(二)社会政治结构 115

(三)社会意识结构 116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8

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118

(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20

(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21

(四)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122

第八章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126

一、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 126

(一)人的本质 126

(二)人的价值 128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30

二、人类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130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31

(三)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群众 133

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134

(一)推动历史前进的合力 134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136

第九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 139

一、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 139

(一)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139

(二)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141

(三)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144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雇佣劳动制度 145

(一)劳动力商品的买和卖 145

(二)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关系 148

三、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148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148

(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150

(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150

(四)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152

四、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53

(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154

(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154

(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 154

第十章现代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 156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56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56

(二)垄断统治的加强与剥削形式的新变化 159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63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63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165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与实质 166

(一)资本输出及其特点 168

三、国际垄断资本统治的新态势 168

(二)跨国公司成为国际垄断的主要形式 170

(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的联合与斗争 171

(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172

第十一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174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74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基 174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与扩展 175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176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对抗性质 179

(一)资本积累及其实质 179

(二)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181

三、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矛盾 184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条件与实现条件 184

(二)个别资本再生产的客观要求与实际限制 185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客观要求与实际限制 187

四、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集中爆发 191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191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192

(三)资本主义在经济危机的困扰中运行 193

第十二章资本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阶级实质 196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196

(一)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基本状况 196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变动的主要特点 197

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02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 202

(二)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205

(三)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法律制度 210

三、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212

(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 212

(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 214

(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与阶级局限性 216

(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演变的历史趋势 218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它向更高社会形态转化的历史必然性 222

第十三章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22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222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没有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24

(三)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遭到严重挫折没有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226

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227

(一)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及其依据 227

(二)战后无产阶级状况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其历史使命 229

三、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由之路 230

(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先决条件 230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核心力量 232

(三)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 234

四、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和策略 235

(一)战略和策略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 235

(二)战略和策略的基本原则 235

(三)建立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法宝 237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38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学说 238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国家变为现实 238

(二)比较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进程与特点 240

(三)比较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242

二、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244

(一)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紧迫性与艰巨性 244

(二)马克思主义者对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历程 246

三、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人类历史的伟大贡献 249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 249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初步显示了优越性 250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 251

(四)社会主义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力量和中流砥柱 251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本质与民族特色 253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与社会主义的现实 253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253

(二)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同社会主义现实之间的关系 253

(三)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 255

二、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57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257

(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264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社会主义本质的辩证统一 267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68

(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内在规定的 268

(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 270

(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271

四、建设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 272

(…)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理必须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272

(二)建设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探索过程 273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与具体体制之间的辩证关系 274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改革 275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行规律 275

(一)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275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与特点 278

(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行规律 279

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性质与意义 282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282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285

三、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任务与原则 287

(一)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艰巨任务 287

(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289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 29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9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9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29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9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30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条件 300

(二)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302

(三)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设 304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306

三、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306

(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309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310

(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312

(五)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14

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竞争 316

(一)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竞争的现实性 316

主义 316

第十八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长期并存竞争与未来共产 316

(二)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竞争的合理性 319

(三)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竞争的复杂性 321

二、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323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23

(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条件 325

三、社会主义现实与共产主义理想 327

(一)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327

(二)尊重客观现实,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 3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