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疼痛诊疗学  第2版
疼痛诊疗学  第2版

疼痛诊疗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谭冠先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17069228
  • 页数:199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除包括疼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诊疗技术和急、慢性疼痛的处理外,还引入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概念和头痛的最新分类方法,增加了一些疼痛治疗的新药物和新技术。读者对象:麻醉专业。
《疼痛诊疗学 第2版》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疼痛诊疗学的概念与范畴 1

一、疼痛的概念 1

(一)疼痛的定义 1

(二)疼痛与疾病的关系 1

二、疼痛诊疗工作的重要意义 1

三、疼痛诊疗的范畴 2

(一)慢性疼痛性病症 2

(二)头痛 2

(三)创伤后疼痛 2

(四)内脏痛 2

(五)术后痛 3

(六)分娩痛 3

(七)癌性疼痛 3

第二节 疼痛诊疗学发展史 3

一、疼痛学简史 3

二、我国现代疼痛学的发展与成就 4

第二章 疼痛的基础知识 5

第一节 疼痛的机制 5

一、疼痛的周围神经机制 5

(一)伤害性感受器 5

(二)伤害性感受的传入 5

(三)外周交感纤维活动与疼痛 5

(四)外周敏感化 5

二、疼痛的中枢神经机制 6

(一)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背角的终止 6

(二)传递痛觉信息的上行通路 6

(三)痛觉中枢 6

(四)中枢敏感化 6

(五)疼痛的中枢调整机制 7

第二节 疼痛的分类 7

一、按疼痛发生部位分类 7

(一)根据疼痛所在的躯体部位分类 7

(二)根据疼痛部位的组织器官、系统分类 7

二、按疼痛的性质分类 8

三、按疼痛的原因分类 8

(一)创伤性疼痛 8

(二)炎性疼痛 8

(三)神经病理性疼痛 8

(四)癌痛 8

(五)精神(心理)性疼痛 8

四、按疼痛的持续时间分类 8

五、疼痛的五轴分类法 9

第三节 疼痛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方法 9

一、疼痛诊断的基本方法与程序 9

二、疼痛的治疗方法 9

第四节 疼痛的测量与评估 10

一、疼痛测量与评估的意义 10

二、疼痛的测量方法和评估 10

(一)视觉模拟量表 10

(二)语言评价量表 11

(三)数字评价量表 11

(四)疼痛问卷表 11

(五)面部量表 12

第三章 疼痛的诊断学基础 13

第一节 理学诊断 13

一、病史采集 13

(一)一般资料 13

(二)发病的原因或诱因 13

(三)病程 13

(四)疼痛的特征 13

(五)既往史 13

(六)个人史和家族史 14

二、体格检查 14

(一)头面部检查 14

(二)颈项部检查 14

(三)肩及上肢检查 15

(四)背、腹部检查 15

(五)腰、骶、臀部检查 15

(六)髋及下肢检查 17

第二节 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19

一、X线检查 19

二、CT检查 20

三、MRI检查 20

(一)正常脊椎的MRI表现 20

(二)椎间盘突出症的MRI特点 22

四、ECT检查 22

(一)股骨头缺血坏死的ECT表现 22

(二)对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 22

五、超声检查 23

第三节 常用实验室检查 23

一、血液检查 23

二、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查 24

三、抗链球菌素O试验(ASO) 24

四、类风湿因子(RF)检查 24

五、血尿酸(UA)检查 24

六、C-反应蛋白(CRP)检查 24

第四节 其他辅助检查 25

一、肌电图(EMG)检查 25

(一)正常肌电图 25

(二)病理肌电图 25

二、脑电图(EEG)检查 26

(一)正常脑电图 26

(二)异常脑电图 26

第四章 疼痛的药物治疗 28

第一节 麻醉性镇痛药 28

一、吗啡 28

二、羟考酮 29

三、可待因 29

四、美沙酮 30

五、芬太尼及其衍生物 30

六、哌替啶 31

七、丁丙诺啡 31

第二节 非甾体抗炎药 32

一、阿司匹林 32

二、吲哚美辛 32

三、布洛芬 33

四、双氯芬酸钠 33

五、酮洛酸 34

六、吡罗昔康 34

七、美洛昔康 34

八、塞来昔布 35

第三节 抗抑郁、抗癫痫与神经安定药 35

一、抗抑郁药 35

二、抗癫痫药 36

(一)卡马西平 36

(二)拉莫三嗪 36

(三)加巴喷丁 36

三、神经安定药 36

第四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 37

一、地塞米松 37

二、甲泼尼松龙 37

三、利美达松 38

四、得宝松 38

五、泼尼松龙 38

六、曲安奈德 38

第五节 局部麻醉药 39

一、利多卡因 39

二、布比卡因 39

三、罗哌卡因 40

四、左旋布比卡因 40

第六节 其他药物 40

一、曲马多 40

二、可乐定 41

三、氯胺酮 42

四、维生素 42

(一)维生素B1 42

(二)维生素B12 42

五、高乌甲素 43

第五章 神经阻滞疗法 44

第一节 概述 44

一、神经阻滞疗法的概念 44

二、神经阻滞疗法的作用机制 44

三、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45

(一)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证 45

(二)神经阻滞疗法的禁忌证 45

第二节 脑神经阻滞疗法 45

一、三叉神经分支阻滞 45

(一)眶上神经阻滞 46

(二)眶下神经阻滞 47

(三)上颌神经阻滞 47

(四)颏神经阻滞 48

(五)下颌神经阻滞 49

二、面神经阻滞 50

三、舌咽神经阻滞 50

第三节 神经节阻滞疗法 51

一、星状神经节阻滞 51

二、半月神经节阻滞 52

三、腰交感神经节阻滞 53

第四节 神经丛、神经干阻滞疗法 54

一、枕大、小神经阻滞 54

(一)应用解剖 54

(二)操作方法 55

(三)适应证 55

(四)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55

二、颈椎旁神经阻滞 55

三、肩胛上神经阻滞 56

四、肋间神经阻滞 57

五、胸椎旁神经阻滞 57

六、腰椎旁神经阻滞 58

七、腰神经丛阻滞 59

八、坐骨神经阻滞 59

九、股神经阻滞 60

十、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60

十一、闭孔神经阻滞 61

第五节 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在外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61

一、神经刺激器定位的原理与技术要点 61

(一)神经刺激器定位的原理 61

(二)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的要点 62

二、神经定位刺激器的临床应用 62

(一)外周神经阻滞镇痛的临床适应证 62

(二)神经定位刺激器的优点 62

(三)并发症 62

第六节 硬膜外腔阻滞疗法 63

一、硬膜外腔的解剖生理 63

二、硬膜外腔阻滞 64

(一)操作方法 64

(二)常用药物 64

(三)适应证 64

(四)并发症 64

第七节 骶管阻滞疗法 65

(一)操作方法 65

(二)适应证 65

(三)并发症 65

第八节 蛛网膜下腔阻滞疗法 65

一、蛛网膜下腔阻滞疗法 65

二、全脊髓阻滞疗法 66

第九节 痛点注射 67

一、肩背部痛点注射 67

二、肘部痛点注射 68

三、腕及手部痛点注射 68

四、腰骶臀部痛点注射 68

五、膝部痛点注射 68

六、踝足部痛点注射 69

第六章 病人自控镇痛术 70

第一节 病人自控镇痛原理 70

第二节 常用病人自控镇痛的分类及技术参数 71

第三节 PCA的临床应用 72

(一)手术后疼痛的治疗 72

(二)分娩疼痛的治疗 72

(三)烧伤和创伤疼痛的治疗 72

(四)神经性疼痛的治疗 72

(五)心绞痛的治疗 73

(六)癌痛的治疗 73

第四节 PCA的优缺点 73

(一)PCA的优点 73

(二)PCA的缺点 73

(三)PCA的副作用 74

(四)影响PCA效果的其他因素 74

第七章 疼痛的其他治疗方法 75

第一节 疼痛的物理疗法 75

一、电疗法 75

(一)直流电疗法 75

(二)低、中频脉冲电疗法 76

(三)高频电疗法 77

二、光疗法 78

(一)红外线疗法 78

(二)紫外线疗法 79

(三)激光疗法 80

(四)超激光疗法 80

三、超声波疗法 80

四、冷冻疗法 81

五、医疗体育 82

(一)治疗作用 82

(二)基本形式与方法 82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82

第二节 经皮神经电刺激 82

(一)作用机制 82

(二)治疗方法 83

(三)适应证 83

(四)禁忌证 83

第三节 神经刺激疗法 83

一、脊髓刺激术 83

(一)作用机制 83

(二)适应证 84

(三)并发症 84

(四)禁忌证 84

(五)操作技术 85

二、颅内刺激术 85

第四节 微创疗法 85

一、射频热凝疗法 85

(一)射频治疗疼痛的作用机制 85

(二)射频治疗仪的工作方法 86

(三)射频热凝治疗的适应证 86

(四)注意事项 87

二、小针刀疗法 87

(一)小针刀疗法的机制 87

(二)小针刀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87

(三)小针刀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88

第五节 疼痛的心理学 89

一、影响疼痛的心理因素 89

二、疼痛的心理学评估 90

(一)疼痛的主观评估 90

(二)疼痛的客观评定 90

(三)疼痛的多维问卷评估 90

三、心理学治疗的方法 90

(一)心理治疗形式 90

(二)心理治疗的方法及内容 90

第六节 疼痛的中医、针灸疗法 91

一、疼痛的中医疗法 91

(一)中医治疗疼痛的认识 91

(二)疼痛辨证施治要点 92

(三)常用止痛中药 92

二、疼痛的针灸疗法 93

(一)针灸除痛的机制 93

(二)选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94

(三)针刺镇痛的常用穴位处方 94

第八章 头痛 95

第一节 概述 95

一、头痛的发生机制 95

二、头痛的分类 96

三、头痛诊断的程序 97

第二节 偏头痛 98

一、病因及病理生理 98

二、临床特点 99

三、诊断标准 99

四、治疗 100

(一)一般治疗 100

(二)药物治疗 100

(三)神经阻滞疗法 101

第三节 紧张型头痛 102

一、病因与病理生理 102

(一)肌肉因素 102

(二)血管因素 102

(三)精神因素 102

二、临床特点 102

三、诊断依据 103

四、治疗 103

(一)药物治疗 103

(二)神经阻滞疗法 104

(三)物理疗法 104

(四)心理疗法 104

第四节 丛集性头痛及其他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 104

一、病因与病理生理 104

二、临床特点 104

三、诊断 105

四、治疗 105

(一)氧气疗法 105

(二)药物治疗 105

(三)神经阻滞疗法 105

第五节 头部外伤后头痛 105

一、急性颅脑外伤后头痛 106

(一)临床特点 106

(二)诊断标准 106

(三)治疗 106

二、慢性颅脑外伤后头痛 107

(一)临床特点 107

(二)诊断标准 107

(三)治疗 107

第六节 颈源性头痛 107

(一)病因与病理生理 108

(二)临床表现 108

(三)诊断标准 108

(四)治疗 109

第九章 颌面部疼痛 111

第一节 三叉神经痛 111

一、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111

(一)神经变性学说 111

(二)感染与神经血管压迫学说 111

(三)癫痫学说 111

(四)神经末梢性学说 111

二、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112

(一)疼痛部位 112

(二)疼痛特点 112

(三)诱发因素与触发点 112

(四)发病时间 112

(五)伴随症状 112

三、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12

四、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113

(一)药物治疗 113

(二)三叉神经阻滞疗法 113

(三)射频热凝术 114

(四)伽玛刀治疗 114

(五)外科治疗 114

第二节 舌咽神经痛 114

一、舌咽神经痛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115

二、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115

三、舌咽神经痛的诊断 115

四、舌咽神经痛的治疗 115

(一)药物治疗 115

(二)舌咽神经阻滞及毁损 115

(三)外科方法 116

(四)射频热凝术 116

第三节 面神经麻痹 116

一、面神经麻痹的病因 116

二、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116

三、面神经麻痹的诊断 117

四、面神经麻痹的治疗 117

(一)药物治疗 117

(二)物理治疗 117

(三)星状神经节阻滞 117

(四)针刺治疗 117

(五)手术治疗 117

第四节 面肌痉挛 117

一、面肌痉挛的病因 117

二、面肌痉挛的临床表现 118

三、面肌痉挛的诊断 118

四、面肌痉挛的治疗 118

(一)药物治疗 118

(二)面神经阻滞疗法 118

(三)星状神经节阻滞 118

(四)物理治疗 119

(五)手术疗法 119

第十章 颈、肩及上肢疼痛 120

第一节 颈椎病 120

一、颈椎病的病因与病理 120

二、颈椎病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120

(一)颈型颈椎病 121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121

(三)脊髓型颈椎病 121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122

(五)交感型颈椎病 122

三、颈椎病的诊断 123

四、颈椎病的治疗 123

第二节 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124

一、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因与病理 124

二、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24

三、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诊断 125

四、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125

第三节 肩关节周围炎 126

一、肩周炎的病因与病理 126

二、肩周炎的临床表现 126

(一)症状 126

(二)体征 126

(三)特殊试验 127

(四)X线检查 127

三、肩周炎的诊断 127

四、肩周炎的治疗 127

第四节 肱骨外上髁炎 128

一、肱骨外上髁炎的病因与病理 128

二、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表现 128

三、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 128

四、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 129

第五节 滑囊炎 129

一、滑囊炎的病因与病理 129

二、滑囊炎的临床表现 129

三、滑囊炎的诊断 129

四、滑囊炎的治疗 130

第六节 腱鞘炎 130

一、腱鞘炎的病因与病理 130

二、腱鞘炎的临床表现 130

(一)症状 130

(二)体征 130

三、腱鞘炎的诊断 130

四、腱鞘炎的治疗 130

第七节 腱鞘囊肿 131

一、腱鞘囊肿的病因与病理 131

二、腱鞘囊肿的临床表现 131

三、腱鞘囊肿的诊断 131

四、腱鞘囊肿的治疗 131

第十一章 胸、腹部疼痛 132

第一节 肋间神经痛 132

一、肋间神经痛的病因 132

二、肋间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132

三、肋间神经痛的诊断 132

四、肋间神经痛的治疗 133

第二节 肋骨软骨炎 133

一、肋骨软骨炎的病因 133

二、肋骨软骨炎的临床表现 133

三、肋骨软骨炎的治疗 133

第三节 心绞痛 133

一、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134

二、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和分型 134

(一)常见诱因 134

(二)胸痛 134

(三)心绞痛分类 134

三、心绞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34

四、心绞痛的治疗 135

(一)发作时治疗 135

(二)缓解期治疗 135

(三)神经阻滞治疗 135

第四节 腹腔脏器疾病急性疼痛 136

(一)急性胃炎 136

(二)急性胃扩张 136

(三)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136

(四)胆石症和胆道感染 136

(五)急性胰腺炎 137

(六)肾或输尿管结石 137

第十二章 腰及下肢痛 138

第一节 概述 138

第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139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139

(一)椎间盘退行性变 139

(二)损伤 139

(三)腰腿痛的发生机制 139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140

(一)症状 140

(二)体征 140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140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41

第三节 急性腰扭伤 142

一、急性腰扭伤的病因 142

二、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表现 142

(一)症状 142

(二)体征 142

三、急性腰扭伤的诊断 142

四、急性腰扭伤的治疗 142

第四节 坐骨神经痛 143

一、坐骨神经痛的病因 143

二、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143

(一)症状 143

(二)体征 143

三、坐骨神经痛的诊断 143

四、坐骨神经痛的治疗 144

第五节 梨状肌综合征 144

一、梨状肌综合征的病因 145

二、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45

三、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 145

四、梨状肌综合征治疗 145

第六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45

一、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 146

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146

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 146

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 147

第七节 尾痛症 147

一、尾痛症的病因 147

二、尾痛症的临床表现 147

三、尾痛症的诊断 147

四、尾痛症的治疗 148

第八节 足跟痛 148

一、足跟痛的病因 148

二、足跟痛的临床表现 148

三、足跟痛的诊断 149

四、足跟痛的治疗 149

第十三章 神经病理性疼痛 150

第一节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150

一、带状疱疹的定义及分期 150

二、带状疱疹的发生机制 150

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特点 150

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与预防 151

(一)药物疗法 151

(二)神经阻滞疗法 151

(三)神经毁损 152

(四)物理疗法 152

(五)心理治疗 152

(六)其他 152

第二节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15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52

二、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52

(一)CRPSⅠ型 152

(二)CRPSⅡ型 154

第三节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15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55

(一)微血管病变 155

(二)代谢和生化异常学说 155

(三)维生素缺乏学说 155

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病理生理 155

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156

四、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56

五、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治疗 157

(一)药物治疗 157

(二)神经阻滞治疗 157

(三)物理治疗 157

第十四章 周围血管性疾病的疼痛 158

第一节 雷诺综合征 158

一、雷诺综合征的病因 158

(一)先天性血管缺陷 158

(二)其他因素 158

二、雷诺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58

(一)症状 158

(二)体征 159

三、雷诺综合征的诊断 159

(一)主要诊断依据 159

(二)辅助检查 159

四、雷诺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159

五、雷诺综合征的治疗 159

(一)一般治疗 159

(二)药物治疗 160

(三)局部处理 160

(四)神经阻滞疗法 160

(五)理疗 160

(六)手术疗法 160

第二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60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 161

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表现 161

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 161

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 162

(一)一般治疗 162

(二)药物治疗 162

(三)神经阻滞疗法 162

(四)手术疗法 163

第十五章 手术后疼痛 164

第一节 手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164

一、术后疼痛对生理的影响 164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64

(二)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64

(三)术后疼痛对胃肠道和泌尿系统的影响 165

(四)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165

(五)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165

(六)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65

(七)其他影响 165

二、术后镇痛的意义 165

第二节 术后镇痛的方法 166

一、阿片类药物常用给药方法 166

(一)肌内注射 166

(二)静脉注射 167

(三)病人自控镇痛 167

(四)经胃肠道给药 167

(五)经皮肤给药 167

(六)经口腔或鼻腔粘膜给药 167

(七)其他 168

二、椎管内镇痛 168

(一)阿片类药物 168

(二)局麻药 168

(三)其他 169

(四)联合用药 169

三、骶管阻滞 169

四、周围神经阻滞 169

五、胸膜间局部镇痛 170

六、关节内镇痛 170

七、非甾体类抗炎药 170

八、吸入麻醉药 170

九、超前镇痛 171

十、联合镇痛 171

十一、非药物性治疗方法 171

(一)经皮电刺激 171

(二)冷冻镇痛 171

(三)心理治疗 171

第十六章 分娩镇痛 173

第一节 分娩疼痛的原因 173

一、分娩疼痛有关的神经分布 173

二、分娩疼痛的原因 173

(一)第一产程中的分娩痛 174

(二)第二产程中的分娩痛 174

三、分娩痛的特征及其对母体的影响 174

(一)分娩痛的特征 174

(二)分娩痛对机体的影响 174

第二节 镇痛药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175

一、药物通过胎盘的转运 175

二、麻醉性镇痛药对胎儿的影响 176

第三节 镇痛药物与分娩镇痛对母体的影响 176

第四节 分娩镇痛的方法 177

一、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 177

(一)硬膜外阻滞 177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 179

(三)连续蛛网膜下腔微导管阻滞 179

(四)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CSE) 179

(五)骶管阻滞 179

二、静脉给药分娩镇痛 180

(一)麻醉性镇痛药 180

(二)镇静安定药 180

三、氧化亚氮吸入分娩镇痛 181

四、局部神经阻滞分娩镇痛 181

(一)宫颈旁阻滞 181

(二)阴部神经阻滞 181

第十七章 诊断性操作与治疗的相关性疼痛 183

第一节 诊断性操作与治疗的相关性疼痛处理的特殊性与原则 183

一、工作环境特殊性 183

二、疼痛处理原则 183

三、注意事项 183

第二节 内镜检查与治疗的疼痛处理 184

第三节 妇科诊断性检查和治疗中疼痛处理 184

第四节 介入诊断与治疗的疼痛处理 185

第十八章 癌性疼痛 187

第一节 概述 187

一、癌性疼痛的原因与分类 187

(一)癌性疼痛的病理学原因 187

(二)癌痛的分类 187

二、癌痛对机体和社会的影响 188

(一)对病人心理的影响 188

(二)对机体生理的影响 188

(三)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188

三、癌痛的临床表现 189

(一)癌性骨痛 189

(二)癌性盆腔痛 189

(三)癌性肝痛 189

(四)癌性肠痛 189

(五)癌性胸痛 189

(六)癌性臂丛神经痛 189

(七)癌性头痛 189

四、癌性疼痛的临床评估 189

第二节 癌性疼痛的治疗 190

一、癌性疼痛的治疗原则 190

二、癌痛的病因治疗 190

三、癌痛的药物治疗 190

(一)三阶梯药物治疗原则 190

(二)药物选择 191

四、介入治疗 192

(一)癌痛的神经阻滞疗法 192

(二)神经毁损术 194

(三)椎管内输注阿片类药物 194

(四)射频热凝术 194

(五)病人自控镇痛在癌痛病人的应用 194

(六)脊髓刺激疗法 195

五、其他疗法 195

第十九章 小儿疼痛 196

第一节 小儿疼痛的特点 196

一、早发性 196

二、敏感性 196

三、高应激反应性 196

四、回避性 196

五、疼痛和行为学表现不一致 197

六、易疲劳性 197

第二节 小儿疼痛的评估 197

第三节 小儿疼痛的治疗 197

一、药物治疗 198

(一)非阿片类镇痛药 198

(二)阿片类镇痛药 198

(三)辅助药物治疗 198

二、局部和区域麻醉 198

(一)骶管阻滞 199

(二)外周神经阻滞 199

(三)硬膜外腔阻滞 199

三、PCA或NCA 1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