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遥感与象片判读
遥感与象片判读

遥感与象片判读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钦峦,陈丙咸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04002098X
  • 页数:324 页
图书介绍:高等学校试用教材:本书着重介绍各种遥感资料目视判读的原理和方法。
《遥感与象片判读》目录
标签:判读 遥感

前言 1

绪论 1

一、遥感的概念 1

目录 1

二、遥感的特点 2

三、遥感技术的应用 3

(一)农、林业方面的应用 3

(二)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3

(三)水文学和水资源研究方面的应用 4

(六)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5

(四)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 5

(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5

四、遥感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动向 6

思考题 8

第一章 遥感的物理基础 9

第一节 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 9

一、电磁辐射的基本特性 9

(一)波动性 9

(一)光的发射 10

(二)粒子性 10

二、电磁辐射的产生 10

(二)热辐射 12

三、电磁波谱 14

(一)紫外线 15

(二)可见光 15

(三)红外线 16

(四)微波 16

一、太阳辐射 17

第二节 太阳辐射与大气效应 17

二、大气效应 18

(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18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19

第三节 电磁辐射与地表物体的相互 23

作用 23

一、地物的反射特性 23

(一)镜面反射、漫反射 24

(二)反射率、反射光谱 24

(三)主要地物的反射光谱 26

二、地物的发射特性 28

(一)发射率、发射光谱 28

(二)实际温度和辐射温度 29

(三)地物的热红外发射 30

三、地物的微波辐射特性 32

(一)地物的微波发射 32

(二)地物对微波的反射和散射 34

思考题 35

(三)微波对物体的透射 35

第二章 遥感的技术系统 36

第一节 传感器 36

一、摄影机 38

(一)遥感摄影机 38

(二)感光胶片及滤光片 40

二、电视摄象机 42

三、红外辐射计 42

四、扫描仪 43

(一)红外扫描仪 43

(二)多波段扫描仪 44

五、微波辐射计 46

六、雷达 47

第二节 遥感平台 49

一、地面观察平台 50

二、航空遥感平台 51

(一)气球 51

(二)遥感飞机 51

三、航天遥感平台 53

(一)高空探测火箭 53

(二)人造卫星 54

(三)宇宙飞船 55

第三节 遥感信息的传输与处理 57

一、遥感信息的传输与接收 57

二、信息处理 58

(一)数据转换 58

(二)数据压缩 58

(三)数据校正 59

(二)遥感地面基础试验站 60

(一)遥感地面综合试验场 60

一、遥感地面试验场、站 60

第四节 遥感的地面试验 60

二、地面试验的基本调查与测量 61

(一)地面实况调查 61

(二)环境要素测量 61

三、地物波谱测量 62

(一)地物反射光谱的测量 62

第五节 地球资源卫星与环境卫星 64

一、陆地卫星 64

(二)地物红外发射光谱的测量 64

(一)陆地卫星的传感器 65

(二)陆地卫星的轨道与覆盖 69

(三)陆地卫星数据的接收与处理 71

(四)陆地卫星-4和5 73

二、地球观测实验系统(SPOT) 74

三、海洋卫星 76

四、气象卫星 77

五、我国的科学实验卫星 78

思考题 79

第一节 航空摄影象片资料 80

一、航空摄影 80

第三章 遥感资料 80

二、黑白航空象片 82

(一)航空象片的物理特征 82

(二)航空象片的投影性质与象点移位 84

(三)确定航空象片比例尺的方法 88

(四)理想象对的高差公式 89

三、彩色航空象片 91

(五)航空象片的注记 91

四、紫外航空象片 93

五、近红外航空象片 93

(一)黑白近红外航空象片 93

(二)彩色红外航空象片 94

六、多谱段航空象片 95

第二节 航空非摄影图象资料 95

一、航空热红外扫描图象 95

(一)影响热红外扫描图象色调的因素 96

(二)航空热红外扫描图象的几何特性 99

二、航空多谱段扫描图象 102

三、航空侧视雷达图象 103

(一)概述 103

(二)雷达图象的几何特性 105

(三)雷达图象的物理特性 109

(四)雷达图象的优点 111

第三节 陆地卫星遥感资料 112

一、陆地卫星的图象与磁带 112

(一)陆地卫星图象 113

(二)计算机兼容数字磁带 114

(三)数据收集系统的数据资料 115

二、陆地卫星图象的物理特性 116

三、陆地卫星图象的时间、空间 119

联系 119

四、陆地卫星图象的重叠度 120

五、陆地卫星图象的几何特性 121

(一)RBV图象的几何特性 121

(一)粗制卫星图象的符号和注记 122

六、陆地卫星图象的符号和注记 122

(三)TM图象的几何特性 122

(二)MSS图象的几何特性 122

(二)精制卫星图象的符号和注记 123

(三)TM胶片上主要注记的含义 128

第四节 SPOT卫星资料 129

一、资料的种类及规格 130

二、SPOT资料的特征 131

三、SPOT资料的分发 131

思考题 131

一、彩色重现和假彩色合成 133

第四章 遥感图象的增强处理 133

第一节 遥感图象的光学增强处理 133

(一)加色法 134

(二)减色法 136

二、密度分割 137

三、反差调整 139

四、影象相减 141

五、边缘增强 142

六、专题抽取 143

七、信息复合 144

第二节 数字图象的增强处理 145

一、密度分割 146

二、反差扩展 146

(一)线性扩展 147

(二)对数变换 147

(三)指数变换 147

(四)直方图均衡化 148

(五)适应性直方图调整 148

三、代数运算增强 151

四、图象平滑化 152

五、图象尖锐化 153

六、匹配处理 154

思考题 156

第五章 遥感图象的目视判读 158

法 159

(一)立体观察的原理 159

一、航空象片立体观察的原理和方 159

第一节 航空遥感图象的判读 159

(二)航空象片的立体观察 160

二、黑白航空象片的判读标志 162

(一)直接判读标志 163

(二)间接判读标志 164

(三)判读标志的可变性和局限性 165

三、彩色红外象片的判读 165

四、热红外图象的判读 167

五、侧视雷达图象的判读 169

第二节 航天遥感图象的判读 171

一、判读标志及其运用 171

(一)色调标志 171

(二)图型标志 175

二、图象的分辨率与判读效用 175

第三节 遥感图象目视判读的一般方 177

法和程序 177

一、目视判读的一般方法 177

二、目视判读的一般程序 177

(一)网格法 178

三、象片转绘 178

(二)光学仪器转绘法 179

(三)目测法 180

思考题 180

第六章 遥感图象的专题判读 181

第一节 地貌判读 181

一、遥感图象地貌判读的要求 181

二、山地与平原地貌判读 182

(一)水系 186

三、流水地貌判读 186

(二)河谷地貌 188

(三)冲积扇、洪积扇 194

(四)三角洲 195

四、喀斯特地貌判读 195

五、黄土地貌判读 198

六、风成地貌判读 201

七、冰川地貌判读 205

八、海岸地貌判读 209

九、火山地貌判读 212

十、利用遥感图象编制地貌图 215

第二节 地质判读 216

一、岩性及地层判读 216

(一)岩性判读的特点和标志 216

(二)沉积岩的判读 217

(三)岩浆岩的判读 218

(四)变质岩的判读 220

(五)地层分析 223

(一)水平岩层的判读 224

二、地质构造判读 224

(二)直立岩层的判读 225

(三)单斜岩层的判读 225

(四)褶皱构造的判读 227

(五)断裂构造的判读 230

第三节 植被判读 233

一、植被判读的方法 233

二、植被类型的判读 234

(一)识别植被类型的要领和标志 234

(一)检索判读法 234

(二)综合判读法 234

(二)主要植被类型的影象特征 236

(三)植被制图 241

三、森林判读 242

(一)林分组成的判读 242

(二)林分疏密度和林冠郁闭度的判读 242

(三)单株树木材积和林分材积的估算 244

(一)植被资源的清查与管理 246

四、用遥感方法管理和保护植被资 246

源 246

(二)植被保护和植被生态分析 247

第四节 土壤判读 249

一、土壤判读的要求 249

二、壤判读的方法 250

三、航空象片的土壤判读 251

(一)裸露上体表层性状的判读标志 251

(二)耕作土壤的判读标志 253

(三)自然土壤的判读标志 255

(四)土壤侵蚀的判读 257

(五)彩色象片和非摄影航空图象在土壤 258

判读中的应用 258

四、卫星图象的土壤判读 258

(一)卫星图象土壤判读的特点 258

(二)土壤类型判读标志举例 259

(三)卫星图象土壤制图的精度和比例尺 259

问题 259

一、居民地类型的判读 260

第五节 城乡居民地判读 260

二、城市航空象片判读纲要 262

三、城市用地分类 265

四、居住区住房质量和人口估计 268

五、工业区图象的识别 270

(一)工业类型的判读标志 270

(二)仓库、堆栈储存能力的研究 274

六、城市交通研究 274

七、城市环境评价 275

(二)空气污染与城市气候 276

(一)水污染 276

(三)城市环境结构与环境质量分析 277

第六节 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判读 280

一、概述 280

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分类系统 281

三、土地利用判读实例 283

(一)航空象片土地利用判读 283

(二)卫星象片土地利用判读 287

四、土地信息系统 291

思考题 293

第七章 遥感数据的自动识别 295

第一节 自动识别技术系统 295

一、数字计算机系统 295

二、模拟计算机系统 296

第二节 图象识别 296

一、图象自动识别的数学方法 297

(一)概率统计 297

(二)语言结构识别 297

二、概率统计的分类方法 298

(三)模糊数学 298

(一)非监督分类 300

(二)监督分类 302

思考题 307

附录 实习内容 308

实习一 地物光谱特性的测定 308

实习二 多波段摄影 310

实习三 遥感影象的增强(一) 312

实习四 遥感影象的增强(二) 313

实习五 航空象片的立体观察 314

实习六 高差量测 315

实习七 象片转绘 316

实习八 航空象片的地貌判读 318

实习九 航空象片的地质判读 319

实习十 图解法量测岩层产状 319

实习十一 航空象片的植被与土 321

壤判读 321

实习十二 航空象片的野外综合 322

判读 322

实习十三 陆地卫星图象的判读 322

主要参考文献 32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