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新编心理学
新编心理学

新编心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柳友荣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10523473
  • 页数:366 页
图书介绍:
《新编心理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1

一、什么是心理学 1

前言页 1

二、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4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5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 6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7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12

第三节 师范生必须学习心理学 15

一、高师公共课《心理学》的特殊性 15

二、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6

一、认知的概念 18

二、认知的结构 18

第二章 认知心理过程 18

第一节 认知心理概述 18

第二节 认知心理过程分析 20

一、注意 20

二、感觉和知觉 25

三、表象与记忆 29

四、思维 39

五、想象 46

第三章 智力心理(一) 51

第一节 智力概述 51

一、智力的概念 51

二、智力的结构 52

三、智力的发展和变化 54

第二节 学校教育与智力开发 59

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59

二、学校教育中的智力开发 60

第三节 智力的测量与评价 63

一、智力测量发展概述 63

二、常用智力测验 64

三、学生智力水平的评定 66

第四章 智力心理(二) 71

第一节 青少年的智力发展与教育 71

一、青少年智力发展的特点 71

二、促进青少年智力发展的策略 72

第二节 注意力及其培养 75

一、青少年的注意特点 75

二、青少年注意力的培养 77

第三节 观察力及其培养 79

一、青少年的感知特点 79

二、青少年观察力的培养 81

第四节 记忆力及其培养 83

一、青少年的记忆特点 83

二、青少年记忆力的培养 85

第五节 思维力和想像力及其培养 89

一、青少年的思维与想象特点 89

二、青少年思维力的培养 91

三、青少年想像力的培养 94

第六节 创造力及其培养 95

一、创造力的概念 95

二、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96

三、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98

第五章 非智力因素与教育 103

第一节 非智力因素概述 103

一、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103

二、情绪智力 103

三、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104

四、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关系 105

第二节 青少年的学习动机与激发 106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106

二、学习动机的功能 108

三、学习动机的种类 109

四、青少年学习动机的激发 110

第三节 青少年的情感特征与培养 113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113

二、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特征 116

三、青少年积极情感的养成教育 117

第四节 青少年的意志特征与培养 120

一、意志的概念 120

二、青少年的意志发展特征 121

三、青少年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23

第六章 学习心理 126

第一节 学习心理概述 126

一、学习的概念 126

二、学习的分类 130

三、学习理论概略 133

第二节 学习的准备及其差异 140

一、学习的准备 140

二、学习准备的个别差异 142

一、练习及其类型 145

第三节 学习与迁移 145

二、练习曲线 147

三、学习迁移 150

第四节 学习策略 153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153

二、学习策略的发展 155

三、元认知 156

四、学习中的认知方式 158

五、学习策略的应用 161

第七章 人格心理 164

第一节 人格心理概述 164

一、人格的概念 164

二、人格因素结构模型 165

三、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166

第二节 人格差异与学校教育 171

一、人格差异理论 171

二、气质及其个别差异 173

三、性格及其个别差异 177

四、性格与气质相互作用的教育价值 182

第三节 青少年人格发展特征与培养 184

一、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一般特征 184

二、健康人格的标准和特征 185

三、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 186

第四节 人格的测量 190

一、人格测量概述 190

二、常用人格测量量表 192

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 197

一、品德的概念 197

第八章 品德心理 197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198

第二节 青少年品德心理的发展 200

一、道德认识的发展特点 200

二、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 202

三、道德意志的发展特点 203

四、道德行为的发展特点 204

第三节 青少年品德心理构建 206

一、构建青少年的道德观 206

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09

三、青少年不良品德的矫正 210

第一节 青春期心理概述 215

一、青春期的概念 215

第九章 青春期心理 215

二、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216

第二节 青春期心理特征 218

一、青春期主要心理特征的变化 218

二、青春期自我意识的特点 220

三、青春期的性意识 222

四、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224

第三节 青春期心理卫生 226

一、心理卫生的概念 226

二、青春期心理的异常表现 228

三、青春期的心理保健 231

第十章 青少年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 235

第一节 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概述 235

一、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概念 235

二、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和德育的关系 237

三、心理教育的类型 238

四、学校心理咨询的类型 240

第二节 青少年的心理教育 242

一、青少年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 242

二、青少年心理教育的基本原则 245

三、青少年心理教育的基本策略 248

第三节 青少年的心理咨询 250

一、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咨询 250

二、学习问题咨询 253

三、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的咨询 254

四、升学与就业问题咨询 255

五、适应及行为障碍咨询 257

第四节 心理教育的课程设计 260

一、心理教育的课程设计 261

二、心理教育的课堂组织 263

三、心理教育的课程评价 265

第十一章 教师心理 267

第一节 教师角色心理概述 267

一、教师角色心理的概念 267

二、教师的角色学习及定向 269

第二节 教师角色心理的形成 272

一、教师角色心理形成的主要标志 272

二、教师角色心理形成的过程 272

第三节 教师角色心理的冲突与调适 275

一、教师角色心理冲突 275

二、教师角色心理冲突的调适 276

一、教学心理的概念 278

第一节 教学心理概述 278

第十二章 教学心理(一) 278

二、教学心理的构建 280

三、教学心理的基本理论 286

第二节 有效教学的特征 289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289

二、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291

三、有效教学的形式 294

第三节 教师期望与教育 296

一、教师期望的一般流程 296

二、教师期望的输入与输出 297

三、教师期望差异与教学 299

一、教师的人格差异 301

第四节 教师的人格差异与教育 301

二、教师的人格差异与教学效果 304

第十三章 教学心理(二) 309

第一节 课堂气氛与学生心理 309

一、课堂气氛的实质 309

二、良好课堂气氛的特征 310

三、良好课堂气氛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意义 312

第二节 课堂教学气氛的组织与设计 314

一、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 314

二、课堂气氛的组织与设计 317

第三节 课堂气氛的调控 320

一、课堂问题行为 320

二、课堂气氛的调控 321

三、教育机智 323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 326

第四节 教师的评价技术 326

二、有效的评价技巧 327

三、教师运用评价手段的基本要求 330

第十四章 师生人际关系 333

第一节 师生人际关系概述 333

一、师生人际关系的概念 333

二、影响师生人际关系的因素 336

三、师生人际关系的教育意义 339

第二节 师生人际关系类型与学生心理健康 342

一、师生人际关系类型及特征 342

二、师生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46

第三节 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建立 348

一、良好师生人际关系建立的阶段 348

二、良好师生人际关系建立的条件 350

一、班集体的概念 353

第十五章 班级群体心理 353

第一节 班集体概述 353

二、班集体的形成 355

三、班集体的人际关系 356

第二节 班级群体心理 358

一、班集体的心理特征 358

二、教师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影响 359

三、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引导 360

第三节 班集体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363

一、集体归属感的影响 363

二、集体认同感的影响 363

三、集体压力的影响 364

四、集体舆论的影响 364

主要参考书目 36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