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感应与生成  感应论审美观
感应与生成  感应论审美观

感应与生成 感应论审美观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永成编著
  • 出 版 社: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61606125
  • 页数:318 页
图书介绍:
《感应与生成 感应论审美观》目录

节律感应: 1

审美活动的原生特性 1

(一)真正的“美学之谜” 1

从马克思描述的一般模式说起 2

质疑之一:是认识关系吗? 4

质疑之二:是情感关系吗? 6

质疑之三:是价值关系吗? 8

马克思留下的问题 12

(二)节律感应形态描述 13

审美活动不只是静观欣赏 14

何谓“节律感应”? 16

表现之一:舞蹈 19

表现之二:音乐 24

感应诸相 25

表现之四:文学 25

表现之三:造型艺术 29

表现之五:自然美 38

表现之六:劳动活动 41

表现之七:自娱性活动及其他 43

(三)“感应说”溯源 46

作为普遍中介的“气” 47

《周易》和《乐记》论“以类相动” 48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50

“物感”说 54

(四)“感应说”别论 56

粗疏的“摹仿”说 57

“移情”之源 60

东方的“移情”说 63

“直觉”寻解 66

通向“格式塔” 68

波德莱尔的“应和”观 71

由“多”到“一”的理论“简化” 72

论二 75

审美关系: 75

审美活动的主体本质 75

(一)从对象性联系到主体性关系 75

“原美感” 76

“原美感”与生物进化 81

在人类实践中系统生成 86

审美“关系” 91

在“关系”系统中 94

对认识和功利的超越(审美态度) 97

还原的还原 102

(二)审美主体的生命节律系统 104

人的生命节律系统的构成 105

生理节律子系统 106

心理节律子系统 107

意识节律子系统 110

生命节律系统的整体性 112

节律活动的内外对应 116

情致节律的综合效应 119

审美需要 122

节律感应作为生命本性的实验证明 123

对节律体验的早期认识和现代实证 126

审美心境:审美需要释放的主体心态 130

审美情境:审美需要释放的客观条件 132

审美能力及其基本构成 135

形式感及其两种走向 138

审美理想 142

审美趣味 145

(一)寻求审美价值的根本规定 147

节律形式的价值意蕴 147

论三 147

生命表征: 147

形式由于表征内容而超越自身 148

审美价值考察的时空视野 149

“自然向人生成”:一个被忽视了的命题 151

“自然向人生成”即“自然的人化”辨析 154

康德的客观目的论及其在黑格尔哲学中的蜕化 156

恩格斯晚年对“自然向人生成”的论述 158

从和话原型到拉兹洛的系统观 160

“美”作为对象客观价值的哲学规定 163

回头看:一个逆向的认识过程 168

(二)“自然向人生成”规律的基本表现 169

系统整体质及其在构成因素上的显现 170

美:运动与生命活力 173

美:秩序性与组织性 176

美在活力与秩序的交融 178

“怪石以丑为美”的生命追求 180

美:人的本质及其生成努力 182

美:人类自我生成的实践活动 185

真、善、美在“自然向人生成”运动中的深刻统一 189

〔附〕宗白华“活力”说美论的活力 191

(三)价值意蕴的形式表现 199

节律形式的类生命特性 200

形式获得意味的多种途径 204

形式的透明性 211

功利性内容如何转化为美? 217

语言意象的形式化表现机制 220

“自然向人生成”规律的赋形作用 223

艺术,赋予真善的内容以审美形式 226

(一)价值实现的感应过程 233

审美感应的价值实现 233

自我生成: 233

论四 233

审美活动系统诸因素的综合效应 234

从反映到反应的多环节序列性过程 240

作为直接感应中介的审美意象 243

思维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 247

为了自由,必须认识和掌握必然 250

(二)审美感应中的生命享受 252

感应:生命存在的体验 252

补偿:生命体验的丰富和深化 256

交流:生命意义的认同和沟通 261

超越“此在”的生命享受 265

(三)审美感应中的自我生成 268

“自然向人生成”价值的审美实现 269

移性:节律形式类生命特性的内化 271

过程性:在享受中自我生成 273

整体性:感性理性的全面熔炼和交融升华 277

趋仿性: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 282

共享性:个体表现与群体整合 284

“审美的人”与“真正的人” 289

余论 295

大审美观: 295

在还原论与系统观的两极张力之中 295

审美学基本观念的三个“复归” 295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审美学思想 300

从根本上确立审美学的自主性 303

人类文化系统中的审美层面 305

艺术社会作用的适应性调整 311

建构审美教育的元理论 31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