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
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

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尹绍清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61201818
  • 页数:361 页
图书介绍:
《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概述 1

§1-1 工业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 1

§1-2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2

1·2·1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 2

1·2·2 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 4

§1-3 过程控制系统的质量指标 4

1·3·1 衰减比n 5

1·3·2 最大偏差(或称动态偏差)A 5

1·3·3 控制时间(过渡时间或回复时间)tc 5

1·3·4 余差(静差或残余偏差)Δ 5

第二章 过程模型与辨识 7

§2-1 单容对象的动态特性 7

2·2·1 单容对象的传递函数 7

2·1·2 动态方程的讨论 9

2·1·3 电加热炉的动态特性 10

2·1·4 压力对象 10

2·1·5 具有纯滞后的单容对象的特性 11

2·1·6 无自平衡能力的单容对象 11

§2-2 多容对象的动态特性 12

2·2·1 相互独立的双容对象 12

2·2·2 相互作用的双容对象 14

§2-3 测定对象动态特性的方法 15

2·3·1 测定对象动态特性的时域法 16

2·3·2 测定对象动态特性的频率法 27

2·3·3 用统计相关法测对象的动态特性 28

2·3·4 最小二乘法 40

思考题与习题 45

3·1·1 温度传感器 47

§3-1 工业过程的传感器 47

第三章 工业过程的检测部件和执行器 47

3·1·2 压力及真空度传感器 53

3·1·3 流量传感器 56

3·1·4 物料电子称量传感器 59

3·1·5 物位检测传感器 61

3·1·6 其它类型的传感器 65

§3-2 传感器的调理电路 71

3·2·1 电桥电路 71

3·2·2 电荷放大器 74

3·2·3 低漂移直流放大器 76

3·2·4 高输入阻抗放大器 78

3·2·5 光电转换电路 80

§3-3 过程控制的执行器 81

3·3·1 电动执行器 82

3·3·2 气动执行器 85

思考题与习题 94

第四章 过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95

§4-1 过程计算机的组成与特点 95

4·1·1 过程计算机的组成 95

4·1·2 工业过程计算机的特点 95

§4-2 过程计算机的硬件 96

4·2·1 硬件 96

4·2·2 字长与功能的关系 98

4·2·3 其它一些硬件的选择 99

§4-3 过程计算机的软件 100

4·3·1 系统软件 100

4·3·2 应用软件 101

思考题与习题 102

5·1·1 过程通道的组成和功用 103

第五章 过程通道与巡回检测 103

§5-1 概述 103

5·1·2 信号变换中的采样、量化和编码 104

§5-2 模拟量输入通道 108

5·2·1 模拟量输入通道的一般组成和主要功能 108

5·2·2 多路转换器 108

5·2·3 采样与保持器 110

5·2·4 模/数转换器 112

§5-3 模拟量输出通道 119

5·3·1 多路模拟量输出通道的结构形式 119

5·3·2 数/模转换器 120

§5-4 过程通道的抗干扰措施 126

5·4·1 串模干扰及其抑制 126

5·4·2 共模干扰及其抑制 127

5·5·1 概述 128

§5-5 数字滤波器 128

5·5·2 常用数字滤波方法 129

§5-6 巡回检测 131

5·6·1 巡回检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31

5·6·2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 133

思考题与习题 135

第六章 单回路计算机控制 136

§6-1 概述 136

§6-2 调节器及其控制作用 137

6·2·1 比例调节器 137

6·2·2 比例积分调节器 137

6·2·3 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 138

§6-4 连续PID调节的离散化 139

6·4·1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概述 139

§6-3 调节器的选型 139

6·4·2 常用离散化方法简介 140

6·4·3 数字PID控制算法 144

§6-5 PID算法的改进 146

6·5·1 “饱和”效应及“饱和”作用的抑制 146

6·5·2 其它改进算法 149

§6-6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 150

6·6·1 模拟PID调节器参数整定的实用方法 151

6·6·2 数字PID调节器的参数整定和采样周期的选择 157

思考题与习题 159

第七章 串级计算机控制系统 161

§7-1 串级控制原理 161

§7-2 串级控制的效果 163

7·3·1 副回路的选择 168

§7-3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168

7·3·2 主、副调节器控制规律的选择 171

7·3·3 调节器与调节阀作用方式的配合 171

7·3·4 调节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 172

§7-4 串级计算机控制系统 174

7·4·1 串级控控制的一般数字算法 175

7·4·2 副回路数字算法的设计 177

7·4·3 多回路串级控制系统 181

思考题与习题 181

第八章 特殊用途的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 182

§8-1 均匀控制系统 182

8·1·1 均匀控制的概念 182

8·1·2 均匀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182

8·1·3 计算机双冲量均匀控制系统 183

8·2·1 比值控制系统的类型 184

§8-2 比值控制系统 184

8·2·3 计算机比值控制系统 186

8·2·2 比值控制系统的实现 186

§8-3 分程控制系统 187

8·3·1 概述 187

8·3·2 分程控制系统应用实例 188

8·3·3 两个调节阀平滑过渡问题 190

§8-4 自动选择性控制系统 191

8·4·1 概述 191

8·4·2 选择性控制的类型 191

8·4·3 调节设备选择与参数整定 194

8·4·4 窑炉多变量选择性燃烧计算机控制系统 196

8·5·1 概述 200

8·5·2 低循环倍率锅炉给水全程控制系统 200

§8-5 全程控制系统 200

8·5·3 全程计算机控制程序框图 208

§8-6 前馈控制系统 210

8·6·1 前馈控制的概念 210

8·6·2 前馈控制器的控制规律 210

8·6·3 前馈控制的形式 210

8·6·4 前馈-反馈控制 213

8·6·5 前馈-串级控制 215

8·6·6 前馈控制的应用场合 216

思考题与习题 217

第九章 有纯延迟的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 218

§9-1 过程纯延迟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218

§9-2 大林(Dahlin)算法 221

9·2·1 大林算法的基本形式 221

9·2·2 大林算法的程序流程 223

9·2·3 大林算法的参数整定 224

9·2·4 振铃现象及其消除方法 225

§9-3 史密斯(Smith)预估器算法 229

9·3·1 史密斯预估器的模型补偿原理 229

9·3·2 数字史密斯预估控制系统 231

9·3·3 史密斯预估控制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 233

9·3·4 史密斯预估器完全抗干扰设计 238

§9-4 高滕(Gautan)和马札雷森(Mutharasan)算法 241

§9-5 自适应史密斯预估控制方法 244

§9-6 多变量史密斯预估器 249

思考题与习题 251

第十章 多变量过程控制系统 253

§10-1 概述 253

10·1·1 飞行控制系统 253

10·1·2 热处理炉温度控制系统 254

10·1·3 精馏塔温度控制 255

10·1·4 人工气候室 255

§10-2 相对增益分析法 256

10·2·1 应用直接法确定耦合系统的耦合程度 256

10·2·2 相对增益矩阵 259

10·2·3 相对增益的确定 260

10·2·4 第二放大系数的直接计算法 261

10·2·5 相对增益矩阵的特性 262

10·2·6 相对增益分析法的应用 263

§10-3 对角阵解耦法 265

10·3·1 耦合对象的耦合形式及其数学描述 265

10·3·2 解耦器的结构形式及其在系统中的配置 268

10·3·3 解耦条件 270

10·3·4 对角阵解耦设计法 272

§10-4 计算机解耦控制系统设计 283

§10-5 多变量前馈控制系统 287

§10-6 多变量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289

思考题与习题 289

第十一章 最优过程控制系统 292

§11-1 最优控制的概念 292

11·1·1 动态最优控制 292

11·1·2 静态最优控制 293

§11-2 静态最优控制系统 294

11·2·1 模型法静态最优控制系统 294

11·2·2 搜索法静态最优控制系统 304

§11-3 动态最优控制系统 313

11·3·1 离散最优二次型控制 313

11·3·2 最优控制的动态规划法 317

思考题与习题 319

12·1·1 自适应控制问题的提出 321

第十二章 自适应工业过程控制系统 321

§12-1 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 321

12·1·2 自适应控制的定义和分类 322

§12-2 自校正控制系统的设计 324

12·2·1 自校正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325

12·2·2 最小方差控制器和极点配器控制器 326

12·2·3 最小二乘参数估计 329

12·2·4 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器 330

12·2·5 极点配置自校正控制系统的参数估计 331

§12-3 自校正控制系统实例 333

12·3·1 造纸工业中纸张的基本重量和湿度控制 333

12·3·2 矿石粉碎机控制 335

思考题与习题 337

13·1·1 集散控制系统的产生 338

第十三章 集散控制系统 338

§13-1 概述 338

13·1·2 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 339

13·1·3 集散控制系统的优点 339

13·1·4 集散控制系统发展概况 340

§13-2 基本控制器 341

13·2·1 基本控制器的构成 341

13·2·2 基本控制器的功能 342

13·2·3 基本控制器的工作方式 343

13·2·4 基本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343

13·2·5 基本控制器的可靠性 345

13·2·6 基本控制器的组态 345

§13-3 就地操作员接口 352

13·3·1 DEP的基本功能 352

§13-4 数据通信系统 353

13·4·1 数据通信方式 353

13·3·2 DEP的组成部分 353

13·3·3 对DEP的设计要求 353

13·4·2 通信网络结构 354

13·4·3 通信控制方式 356

13·4·4 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358

§13-5 CRT操作台和上位计算机控制 358

13·5·1 CRT操作台的组成 358

13·5·2 操作站的功能 359

13·5·3 操作站的可靠性 359

13·5·4 带管理计算机的综合操作中心 359

思考题与习题 360

参考文献 36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