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人口和劳动计划管理
人口和劳动计划管理

人口和劳动计划管理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远敦等编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4115·168
  • 页数:292 页
图书介绍:
《人口和劳动计划管理》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人口和劳动计划的意义和任务 1

人口和劳动计划管理的意义 1

人口和劳动计划管理的基本任务 6

第二节 人口和劳动计划管理的基本原则 8

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8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0

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11

切实贯彻物质利益原则 13

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 15

第二章 人口生产的发展速度 17

第一节 确定人口生产发展速度的意义 17

人口发展速度是人口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 17

人口发展速度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18

第二节 决定人口生产发展速度的根本因素 21

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决定人口生产速度 21

人口再生产类型 22

第三节 影响人口生产发展速度的具体因素 25

影响出生率的因素 25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 26

影响死亡率的因素 28

第四节 人口生产的内在增长 30

研究人口生产内在增长的意义 30

人口再生产率 31

平均世代间隔 33

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 34

第三章 人口生产的比例关系 36

第一节 两种生产比例关系的地位 36

最高层次的比例关系 36

决定两种生产内部结构的主要因素 37

对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制约作用 37

第二节 人口生产与生活资料生产的比例关系 38

人口生产与生活资料生产比例关系的地位 39

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的比例关系 40

影响人口生产与生活资料生产比例的因素 41

人口生产与生活资料生产比例变动的趋势 43

第三节 劳动力生产与物质生产的比例关系 44

劳动力生产与生产资料生产的比例关系 44

非生产领域对劳动力的需要量 46

有机构成对劳动力需要量的影响 48

第四节 人口生产与国民收入生产的比例关系 49

人口增长与消费基金增长的比例关系 49

人口增长与积累基金增长的比例关系 50

人口增长与国民收入增长的比例关系 52

研究人口生产结构的意义 54

第五节 人口生产结构 54

影响人口生产结构的因素 55

人口年量结构态势 57

合理的人口生产结构的标准 60

第四章 人口计划的编制 62

第一节 人口计划的地位 62

人口计划的地位 62

实行人口计划管理的条件 63

我国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 64

人口生产的特点 67

第二节 人口计划的特点 67

人口计划的特点 68

第三节 人口计划的制订方法 70

人口预测是编制人口计划的基础 70

长期人口计划的制订 71

短期人口计划的制订 73

第四节 人口计划的主要指标 74

正式下达的计划指标 74

非正式下达的计划指标 76

其他计划指标 77

人口预测的作用 80

第五章 人口预测 80

第一节 人口预测的作用和依据 80

人口预测的依据 81

人口预测的条件 82

第二节 人口预测的方法(上) 85

直接推算法 85

分要素推算法 86

出生人数的预测 87

第三节 人口预测的方法(下) 104

死亡人数的预测 104

迁移人数的预测 105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108

第六章 劳动生产率计划 108

第一节 劳动生产率计划的地位与作用 108

劳动生产率计划的地位 110

第二节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111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111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113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计划的编制 120

劳动生产率计划的指标 120

编制劳动生产率计划的方法 123

第一节 核算社会劳动力资源 128

核算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意义 128

第七章 社会劳动力计划 128

核算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方法 129

第二节 社会劳动力分配比例 132

社会劳动力分配比例的依据 132

农业和工业之间劳动力的分配比例 133

工业、农业同建筑业之间劳动力的分配比例 137

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劳动力的分配比例 138

各地区之间劳动力的分配比例 144

第三节 统筹安排劳动就业 145

统筹安排劳动就业的意义 145

统筹安排劳动就业的途径 149

第八章 职工人数计划 155

第一节 职工人数计划的范围与指标 155

职工人数计划的范围 155

职工人数计划的指标 156

第二节 职工人数计划的编制 156

确定计划期职工需要量 156

职工的补充需要量与补充来源之间的平衡 160

第三节 加强劳动定额工作 164

劳动定额的性质与作用 164

制定劳动定额的原则与方法 167

正确认识和评价我国现行的用工制度 171

第四节 用工制度的改革 171

改革我国现行用工制度 172

第九章 专门人才计划 177

第一节 专门人才计划的地位与特点 177

专门人才计划的重要地位 177

专门人才计划的特点 179

专门人才投资经济效益指标 180

第二节 专门人才计划中的综合平衡工作 182

专门人才的培养同经济建设之间的平衡 182

专门人才的培养同学生来源之间的平衡 185

专门人才的培养同师资来源之间的平衡 185

专门人才培养中的内部比例关系 186

第三节 专门人才计划的内容 187

专门人才需要量计划的确定 187

专门人才计划的指标 188

专门人才的分配计划 190

第四节 专门人才的合理流动 191

专门人才合理流动的必然性 191

专门人才合理流动的形式 194

第十章 工资总额计划 197

第一节 工资总额计划的地位 197

社会主义工资的实质 197

工资总额的构成 199

工资总额计划的地位 200

第二节 工资总额计划的编制 201

编制工资总额计划的准备工作 203

确定计划期工资总额的需要量 204

工资总额计划的平衡工作 207

第三节 改革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制度 210

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制度的近期改革方案 210

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制度改革的长远方案 213

第十一章 平均工资计划 216

第一节 编制平均工资计划的意义 216

编制平均工资计划的意义 216

确定职工平均工资计划的方法 217

第二节 确定平均工资的具体根据 218

考虑职工平均劳动消耗量的变动情况 219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和提高速度相适应 220

考虑农民收入水平及其增长情况 227

同消费品零售价格和生活服务价格的变动相适应 230

要考虑工资总额和职工人数的增长情况 231

第三节 职工起点工资 232

决定职工起点工资质的规定性因素 232

决定职工起点工资量的规定性因素 236

第一节 确定工资关系的根据 238

确定工资关系的主要根据是劳动差别 238

第十二章 工资关系(工资差别) 238

规定工资关系也要适应考虑某些政治经济因素 243

第二节 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关系 245

正确确定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工资关系的意义和根据 246

规定体、脑力劳动者工资关系应该注意的问题 249

第三节 领导干部同一般职工的工资关系 250

正确规定领导干部同一般职工工资关系的意义和依据 250

正确规定领导干部同一般职工工资关系在工资制度上应考虑的问题 252

第四节 地区间的工资关系 254

确定地区工资关系应考虑的因素 254

我国工资区划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设想 256

原有工资等级制度的主要内容 259

第十三章 工资制度 259

第一节 我国原有工资制度的基本内容 259

职工的升级制度 265

计时工资 267

计件工资 268

奖金 273

津贴 275

第二节 工资制度的改革 277

我国原有工资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77

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改革 278

企业工资等级制度和工资形式的改革 284

正确处理工资与物价的关系 28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