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知识经济时代领导思维创新全书
知识经济时代领导思维创新全书

知识经济时代领导思维创新全书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斯扬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3520620
  • 页数:726 页
图书介绍:
《知识经济时代领导思维创新全书》目录

总 目 录 1

第一册目录 1

总序 1

第一篇知识经济与创新大趋势 3

第一章领导新环境:全球知识化与思维革命 3

第一节20世纪是知识与智慧的世纪 3

一、智慧的现代阐释 3

前言 5

二、智慧的成就——思维的业绩 8

三、知识与智慧的世界 12

四、第五代计算机与第五次思维革命 21

第二节领导和智慧 25

一、开拓领导的智慧 25

二、领导为什么要学习关于智慧的知识 26

第三节 中华腾飞需要创新 29

一、改革开放 29

二、“两个转变” 31

三、知识经济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32

四、领导要有创新意识 33

五、领导任务变化与现代领导科学研究 34

六、领导思想方法创新 36

第二章领导新环境:信息社会与领导 39

第一节构建知识的基础——信息 39

一、信息的起源与发展 39

二、信息社会经济价值 42

三、信息产业化 43

第二节信息时代的核心——科技 45

第三节信息社会就是民众社会 48

第四节杰里米·里夫金:人类劳动的转折点 51

第五节托夫勒:信息革命改变世界 54

第三章领导新环境:网络化的世界 56

第一节 “网络经济”正在兴起 56

一、网络巨变 56

二、网络经济新成员——电子商务 59

三、惊人的一跃——电子货币时代 65

四、曙光初现——网络银行 67

五、二十一世纪企业——虚拟企业 69

一、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 74

第二节 网络社会 74

二、信息高速公路之上重振雄风的欧洲 84

三、入主网络时代的亚洲 88

第三节 网络巨人 93

一、问鼎网络——微软 93

二、蓝色巨人——IBM 97

第四章知识经济震撼世界 100

第一节 知识经济剖析 100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界定 100

二、知识经济的诞生与发展 108

三、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111

四、知识经济时代的内涵 122

第二节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 131

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31

二、知识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 134

三、知识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竞争 137

第三节知识经济冲击波 139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特征 139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新技术产业 141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就业与失业 143

四、双利刃——知识经济与就业机会 145

五、山不转水转——就业观念的转换 148

六、流动办公室、弹性工作时间——企业变革 148

第五章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 153

第一节创新——国家发展的动力 153

一、广义创新 153

二、企业成功之道——创新 155

三、创新的世界 157

一、技术创新的涵义 159

第二节技术创新剖析 159

二、技术创新的性质 160

三、技术创新方法论 162

四、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163

第六章 顺应潮流:中国科技创新体系 165

第一节科教兴国 165

一、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与知识经济理论 165

二、江泽民关于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的讲话 169

三、朱镕基:知识永远不会贬值 171

四、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174

五、以知识为本,走高科技兴国的道路 175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由来 177

第二节国家创新体系 177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 178

三、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 181

四、新华社评《知识创新工程》 187

第三节各国科技创新战略通览 188

一、美国大力发展高技术信息产业 188

二、欧盟着力建设“知识化社会” 191

三、日本走向数字化时代 193

四、韩国提出建设“头脑强国” 194

五、新加坡向知识经济进军 196

六、德国确保知识经济大国地位 200

七、芬兰追赶知识经济浪潮 202

八、加拿大“远距离工作” 204

九、马来西亚兴建“多媒体超级走廊” 206

十、以色列:电子产品激励着经济 208

附录 211

参考报道 211

江泽民同志访俄时的讲话 211

国家重点科技计划简介 212

一、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计划 212

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项目计划 213

三、星火计划 214

四、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计划(863计划) 216

五、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计划 217

六、火炬计划 217

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18

专家论坛 219

知识经济时代的两大特征:知识化与全球化 周光召 219

无限的智能和智能的无限 朱厚泽 222

知识经济与技术创新 朱丽兰 225

知识经济与建立我国的创新体系 徐匡迪 227

小资料 229

语言——交际中的纽带 229

对答如流巧妙应用 231

邓小平的谈话风格 232

邓小平在外交场合的谈话风格 234

第二篇 领导思维纵横谈 239

第一章 领导思维在中国 239

第一节 领导思维概说 239

一、金字塔尖的明珠——思维初探 239

三、成也由斯,败也由斯——领导思维的作用 240

二、血与火中的真金——领导思维的诞生 240

第二节 我党领导思维的演进 241

一、我党早期的干部思维 241

二、民主革命时期的干部思维 244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干部思维 246

四、新时期的干部思维 248

第二章 领导思维的运行 251

第一节 干部工作的思维程序 251

一、干部工作的思维程序概述 251

二、调查研究中的思维程序 254

三、预测中的思维程序 257

四、决策中的思维程序 259

五、买施中的思维程序 263

第二节 干部工作的思维方法 265

一、实事求是的方法 266

二、矛盾方法与系统方法 268

三、归纳与演绎的方法 270

四、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274

五、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276

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280

七、定性的和定量的方法 283

第三节 日理万机:干部思维效率 285

一、干部思维效率亟待提高 285

二、影响干部思维效率的主要因素 286

三、提高干部思维效率的途径 291

第三章 领导思维的创新与科学化 296

第一节改革开放与领导思维方式的变革 296

一、领导思维方式要由单维型向多维型转化 296

二、领导思维方式要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 297

四、领导思维方式要由静态化向动态化转化 298

三、领导思维方式要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298

第二节 领导思维方式创新典范 299

一、二汽“一个流”战略 299

二、福日公司与“双零”管理 300

三、ABC管理策略 301

四、福特公司实施利润分享制 302

五、詹姆斯·波克鼓励积极争辩 303

六、领导时装潮流的皮尔·卡丹 303

七、三种颜色管理法 304

八、24万个秘密 304

九、德梅斯特拉尔发明“纬格罗” 305

附录 306

学者论坛 306

系统思维 306

——开启宏观决策宝库的金钥匙 顾杰 306

领导者解放思想与思维方式的转轨变型 李沛君 309

简论领导者的超前思维 吴志林 312

领导者的全方位思维 李兆友 315

无效形式与有效思维 318

——领导干部思维艺术探究 叶广文 318

领导科学决策的思维方式 蔺欣荣 320

领导者应有的思维品格 王宁湘 322

杂谈 325

领导者应善于运用哲理思维 陈同顺 325

领导思维方式中的若干盲区浅议 王建平 327

邓小平改革思想的逻辑思维轨迹 方志新 329

企业家的活动方式及其思维方式 张桂岳 邱飒爽 334

改变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效率 刘兴华 杨昕辉 339

从“海尔”的一项产品开发谈“两面神思维” 资建民 341

一、思维创新的内涵 347

第一节 思维创新概说 347

第一章思维创新原理 347

第三篇领导思维创新操作基础 347

二、思维创新的特征 351

三、思维创新的主要形式 354

第二节 发挥创新思维能力 358

一、逻辑思维与创新 358

二、联想、想象与创新 359

三、直觉、灵感与创新 362

四、创新的源泉:想象 363

第三节 知识、经验与创造性思维 367

一、知识、经验对创造性思维的促进作用 368

二、知识、经验限制创造性思维的可能性 369

三、对知识和经验的辩证态度 370

第二章 思维创新的运行 372

第一节激发思维创新的因素 372

一、思维创新的基点:目标 372

二、思维创新的能源:意志 373

三、思维创新的推进器:兴趣 374

四、情绪、情感及其他因素 375

第二节 创造思维的基本过程 377

一、准备阶段 378

二、酝酿阶段 380

三、豁朗阶段 383

四、检验阶段 386

第三节 思维创新的方法 388

一、突破传统,另辟新径——发散性思维法 389

二、欲擒故纵——反向思维法 392

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侧向思维法 395

四、冲破时空的阻隔——纵向思维法 396

五、曹冲称象与“大陆飘移说”——分合思维法 397

六、免疫科学的由来——颠倒思维法 398

七、向权威挑战——质疑思维法 398

八、李政道成功的重要原因——克弱思维法 399

第四节 思维创新的误区 400

一、思维创新“七戒” 400

二、新资治通鉴——失败的创新 410

第三章 思维创新潜能 413

第一节 人脑之谜 413

——思维创新的生理机制 413

一、对思维潜能的初步认识 414

二、大脑结构与创造性思维 416

三、大脑的分区功能与创造性思维 416

四、左右脑功能与创造性思维 417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潜能的开发 421

一、阿诺克辛的发现 421

二、要重视开发右脑功能 421

三、提高用脑效率 423

四、挖掘思维潜能的训练 424

一、把握时机:提高你的创新力 426

第三节 创新能力的提升 426

二、由设想到方案——获得创新构思的途径 428

三、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432

四、认清挑战,抓住机会 438

附录 440

专论 440

领导者要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李素梅 440

略论现代领导者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王进 444

领导者创造性思维的构成 吕振铎张忠义 446

思维有创意,工作有创新 张保振 450

学会创造性思维 孙和义 453

杂谈 453

从“一国两制”构想看邓小平创造性思维特点 田心军 455

理论探讨 455

浅谈邓小平的创新思维 徐谷 458

试论邓小平理论中的“新” 王增喜 461

二十世纪进程与邓小平理论创新 杨科贵 464

谈创新求是的领导方法 张家国 471

可持续发展与思维方式的转变 陆文清 474

新时期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思考 王蔚茹 476

第一节创新技法概述 481

第四篇领导思维创新模式 481

第一章 领导者创新技法 481

第二节创新技法之母 482

一、思维BS法 482

二、默写式BS法 486

三、CBS法 486

四、NBS法 487

五、MBS法 487

第三节列举法 487

一、特性列举法 488

二、缺点列举法 489

三、希望点列举法 490

四、需要性列举法 490

五、其他列举法 490

第四节 检核表法 491

一、5W1H法 491

二、奥斯本检核表法 492

三、和田十二法 493

一、特尔斐法 494

第五节 其他实用创新技法 494

二、强制联想法 495

三、查产品样本法 496

四、焦点法 496

五、组合法 497

六、行停法 500

七、三思法 500

八、十步法 501

第六节 创新技法的综合运用 501

第一节 开拓更多的选择余地 503

一、本能的倾向 503

第二章 德波诺思维创新的模式 503

二、超越差强人意 504

第二节 横向思维 505

一、缓慢的进步 505

二、模式的改变 505

三、幽默 506

四、真正的困难在哪里 508

五、模式是怎样形成的 508

七、创造性与横向思维 512

六、反思与顿悟 512

八、判断与抛砖引玉 514

九、“PO”的用意 515

十、台阶法 515

十一、另辟蹊径法 517

十二、随意刺激法 518

十三、横向思维的逻辑 519

第三节 德波诺思维创新实务技法 519

一、先期背景 519

三、碰运气法 520

二、找出更多的选择方案 520

四、容易至上法 521

五、讲解法 521

六、巴拉姆驴子法 522

七、理想解决法 523

八、最佳配置法 523

九、“要是……”法 524

十、简单矩阵法 525

十一、完全矩阵法 526

十二、懒人法 526

第四节建立思维创新俱乐部 527

十三、决定的后期环境 527

一、资格 528

二、思维类型 528

三、活动内容 529

四、秩序和纪律 529

五、组织的具体事宜 530

第三章 立体思维创新模式 535

第一节立体思维创新的提出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535

一、当今时代的新特点对思维提出的新要求 535

二、思维孕育科学,科学强化思维 537

第二节 立体思维创新模式的建构 540

一、形象思维立体模式的建构 542

二、理论思维立体模式的建构 544

第三节 立体思维创新研究的前景展望 544

一、理论探索 545

二、实践功能 546

三、立体思维创新在各领域的运用 549

四、立体思维还是一种开放性的、能启迪人们思想的创造性思维 553

一、创新不断把人类推向新的黎明 554

第一节伟大的创新者 554

——金三极思维模式 554

第四章创新世界的奥秘 554

二、金三极创新思维的本质 555

第二节 金三极思维法的才智支援系统 557

一、才智高——新时代的标志 557

二、知识体系的建构 559

三、创新需要智力 562

四、创新离不开技能 569

第三三节 金三极思维法的非才智支援系统 571

一、品德佳 572

二、胆魄大 575

三、毅力强 580

附录 584

专论 584

略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 周宏春 584

论点集锦 589

经济全球化与创新网络 589

知识的流动是创新的关键 591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刻不容缓 592

对我国技术创新低效的几点反思 594

技术创新须有突破 596

企业需要怎样的创新环境 597

国外领导模式简介 598

第五篇领导组织思维创新 627

第一章 管理者谈组织创新 627

第一节新组织之魂 627

第二节 创立一种孜孜不倦学习的领导组织 630

一、标新立异的领导 631

二、在智力拓展大学的收获 632

三、历史的经验 632

五、远离有线电视模式 633

四、技术——一种催化剂 633

六、领导的无形之手 634

第二章组织内部创新 635

第一节职能设计:组织创新的第一步 635

一、职能设计的步骤 635

二、实行单一控制 636

三、确定控制范围 637

四、设立部门 638

五、生产系统与一般佐助人员之间的关系 639

六、新的组织结构 641

七、职位绩效表 643

八、组织图表和说明 647

第二节组织结构创新 649

一、组织的创新是学习和知识的创新 649

二、知识网络 651

三、组织方式的变革 654

四、直线制组织结构的兴衰 655

五、职能组织的兴起 661

六、柔性组织的出现 665

一、组织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 669

第三节组织技术创新 669

二、技术信息的传播 672

第四节 由繁到简的企业转型 675

一、管理模式的转变 675

二、引导转变 677

第五节建立学习型组织 685

一、什么是学习型组织 685

二、设计学习型组织 686

一、塑造统一规范的整体形象 689

第一节组织形象建立的心理原则 689

第三章 组织外部形象创新 689

二、追求独特组织的风格 690

三、注重公众美的心理体验 691

四、发挥广告的宣传优势 691

第二节 组织形象策划的方法 692

一、组织形象分析 692

二、选择有效的组织形象 692

三、战略性形象与战术性形象相结合 693

第三节组织形象建构的公关策略 694

一、以与众不同的“差异”战略树形象 694

二、用精湛地道的服务树形象 695

三、通过赞助社会活动树形象 696

四、以“揭短、自责”的形式树形象 697

五、以守信誉、重合同树形象 698

六、以积极参与竞争树形象 698

七、避免或矫正公众对组织的错觉 699

八、制造轰动效应树形象 701

附录 702

组织创新精萃 702

肥城的参政议政监督组 702

韩国大宇财团设立企业文化部 703

石川岛播磨公司的事业部制 704

“雷诺”与“富豪”联姻 705

逐级“直接负责”的组织策略 706

杂谈 707

协调——组织的第一个原则 阿堵 707

资料库 710

历史上的柔性管理思想 710

一、历史背景 727

第一节管理的演变 727

第一章管理大世界 727

第六篇领导管理思维创新 727

第二册目录 727

二、科学管理 728

三、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732

四、当前的趋势和问题:变化中的管理实践 733

第二节管理创新的背景 738

一、行业竞争 739

二、集团竞争 740

三、信息竞争 741

四、产品竞争 743

五、科技竞争 744

六、体制竞争 746

七、经营竞争 747

八、信誉竞争 748

九、服务竞争 749

十、外贸竞争 750

十一、人才竞争 751

第三节 中国的管理思维创新 753

一、中国企业进入管理新时代 753

二、“人为为人”——中国式管理的精华 754

三、管理精益思维 757

四、“A管理模式” 764

五、“四优”管理法 766

六、“抛弃”管理 768

第二章领导权变理论 772

——管理创新的新成果 772

第一节领导权变理论的模式探讨 772

一、菲德勒的权变模型 772

二、途径——目标领导理论 773

三、参与式领导类型 775

四、赫塞—布兰查德的情境理论 777

第二节适应潮流 779

——领导权变实践 779

一、胸中有数 779

二、富强——由创想到现实 783

三、包玉刚的大手笔 784

四、西门子的成功路 785

第三章领导的战略管理 786

第一节战略结构分析 786

一、公司层战略 787

二、事业层战略 788

三、职能层战略 791

第二节 战略管理“八天” 791

一、第一天:确定组织当前的宗旨、目标和战略 792

二、第二天:分析环境 792

三、第三天:发现机会和威胁 792

四、第四天:分析组织的资源 793

五、第五天:识别优势和劣势 793

八、第八天:实施战略 794

七、第七天:制定战略 794

六、第六天:重新评价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794

第三节 战略管理创新实务 795

一、生存战略创新 795

二、发展战略创新 795

三、公关战略 796

四、市场战略创新 797

五、外贸战略创新 798

六、企业国际化战略创新 799

七、企业改革战略创新 801

一、对组织创新性的测量 803

——一个价值系统 803

第四章 知识创新管理与知识管理创新 803

第一节知识创新 803

二、从价值链到集成系统的转变 805

三、知识创新实践——模拟设备公司 807

四、知识融合——冲破企业的围墙 809

五、整体创新——内在能力的评估 810

六、知识创新评估——外部整合 815

第二节管理创新与知识经济 819

一、管理创新的结构 819

二、管理创新与知识经济的联系 821

三、创新型组织 824

第三节 知识管理纵横谈 825

一、什么是知识管理 825

二、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新发展 828

三、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创新 830

四、创新的路径依赖性 833

五、创新的“内环境”建设 836

六、英国的知识管理 839

第五章教育管理创新 842

第一节 知识经济呼唤教育改革 842

一、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思 846

第二节教育创新模式 846

二、“大教育”模式 848

三、终身教育和培训 852

四、通才教育 856

五、教育管理 858

第三节 认识不足——中国教育创新的五大障碍 859

一、管理体制——陈旧落后 859

二、教师队伍——后继乏人 860

三、教育投资——增长缓慢 861

五、社会现状——脑体倒挂 862

四、教师素质——现状堪忧 862

第四节 响应知识经济挑战——教育体制创新 863

一、教育现代化 863

二、质量效益型教育 864

三、教育制度创新 866

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867

第六章 第五代管理 869

第一节 挑战与机遇:计算机与管理 869

一、计算机的发展 869

二、五代管理 870

三、历史的瓶颈——第五代管理中的组织 873

第二节 专家论坛:第五代管理中的组织 876

一、德鲁克:新型组织的观点 876

二、戴维斯:网络化将包含等级层次 876

三、赫尔杰森:内含网 877

四、沃内基:不规则型企业 878

五、野中和竹内:创造知识的公司 881

第一节 市场分析创新 883

一、罗伯梅德公司 883

第七章21世纪的市场营销管理创新 883

二、泰森食品公司 886

第二节赢得顾客的创新思维 890

一、沃格林公司 890

二、奥什康什·彼高什公司 893

第三节顾客信任度 895

一、皮特尼·鲍斯公司 895

二、纽厄尔公司 899

第四节同级营销管理创新 901

一、可视电话公司 902

二、软件出版公司 905

第五节服务营销管理创新 908

一、自动数据处理公司 909

二、电子数据系统公司 912

第六节营销变革 915

一、阿兰·埃德蒙制鞋公司 916

二、S·I公司 919

第七节全球营销管理创新 922

一、医疗电子公司 922

二、布罗克控制公司 926

跨世纪领导干部的思维和视野及其应有特征 徐水群 郑煦林 928

附录 928

二十一世纪领导者的魅力 袁辉 931

未来企业的最优管理模式——知识经营 赵明芳 933

顺应潮流锐意创新 陆平一 934

第七篇领导决策思维创新 939

第一章 决策——领导的使命 939

第一节领导决策新环境、新思想 939

一、信息革命与决策 939

二、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决策思想 941

一、确定决策目标 945

第二节领导决策流程 945

二、制定方案和方案评估 946

三、方案实施 947

四、决策过程中的反馈 948

第三节 领导决策思维 949

一、决策思维的类型 949

二、水乳交融——决策与思维 952

第二章领导决策信息系统 955

第一节信息与领导决策 955

一、信息是现代领导的重要资源 955

二、信息是领导决策的基础 956

三、信息是组织沟通的纽带 958

第二节领导信息系统建构 959

一、领导信息 959

二、领导信息系统的构成 961

三、领导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 962

四、领导信息系统的工作要求 964

五、领导信息系统建立的原则 965

第三节决策关键——领导驾驭信息 965

一、占有信息 965

二、鉴别信息 966

三、选择信息 967

四、利用信息 968

第四节博采众长——领导应用好秘书 968

一、秘书的职能 968

二、找好秘书 969

三、用好秘书 971

四、领导使用秘书“四注意” 973

第五节见微知著——领导巧用信息诸例 974

一、三星的情报系统 974

二、“信息能手”哈曼 975

三、以信息“发迹”的人 976

四、艾科卡的“回天之术” 977

五、索尼妙用信息 977

六、一条信息=2500万美元 978

七、IBM与三菱的的谍报战 979

八、胸有成竹 980

九、Interlink:情报战场新添利器 980

十、日本政府“钟情”于情报系统 983

二、现代智囊团的特点 989

一、“外脑”、“智囊团”的涵义 989

第三章 “外脑系统”——智囊团 989

第一节智囊团剖析 989

三、现代智囊团的功能 991

第二节从“外脑”到“头脑”——用好智囊团 995

一、智囊团人员素质 995

二、创造良好环境 996

三、正确处理“智囊团”意见 998

四、正确使用智囊团 1000

第三节世界著名智囊团概览 1003

一、兰德公司 1003

二、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 1013

三、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 1020

四、巴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公司 1021

五、瑞典隆德科研政策研究所 1022

六、野村综合研究所 1023

七、三菱综合研究所 1026

八、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 1028

九、日本政策科学研究所 1029

十、日本未来工程学研究所 1031

一、决策的经验方法 1033

第四章领导决策技法创新 1033

第一节领导决策常规技法 1033

二、决策的数量方法 1040

第二节 领导决策的创造性技法 1045

一、头脑风暴法 1046

二、戈登法 1047

三、德尔菲法 1048

四、名义团体法 1048

五、鱼缸法 1049

六、ZK法 1050

第三节 变则通,通则久——中外领导创新决策借鉴 1053

一、特区是什么样子 1053

二、不搞争论搞改革 1054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 1056

四、邓小平政体改革“三板斧” 1057

五、李嘉诚筹集巨资“救市” 1060

六、董建华重振雄风 1062

七、一鼓作气,推出“福尼” 1065

八、卡丹多元发展 1067

第一节决策创新失误的心理成因 1073

一、价值心理偏误 1073

第五章领导决策创新误区 1073

二、用人心理偏误 1075

三、自我心理管理不良 1076

第二节 决策创新失误后的心理误区 1078

一、麻木不仁 1079

二、惊慌失措 1079

三、自我开脱 1079

五、心灰意冷 1080

四、转嫁责任 1080

六、自暴自弃 1081

七、愤怒攻击 1081

第三节领导决策行为误区 1081

一、情况不明决心大 1081

二、意见不一硬“拍板” 1083

三、拍脑门子定乾坤 1084

四、犹豫不决失良机 1086

五、先下决心后论证 1087

六、“凡事都听大家的” 1089

第四节领导决策创新失误后的自我超越 1091

一、决策失误是强者的大学 1091

二、建构高强度的挫折容忍力 1092

三、强化自我心理管理 1093

附录 1094

简论领导者的决策心理 1094

从“巨人”决策失误谈科学决策的原则 1095

“吾道一以贯之”——决策的连贯性 1098

秦孝公“变法”与“澶渊之盟”——决策的选择性 1103

高质量信息——科学决策的基石 1107

试论决策信息科学化 1109

公共行政中的对抗式决策模式初探 李盟 1110

公司制决策机制对行政领导决策的启示 吴文正 1114

决策模式选择的权变性 王晨 1115

妙计安生 1117

——兼涉领导者的乘势决策 何东飞 1117

正职决策有艺术 1119

逆境决策话方法 1121

一、领导要有使命理念 1127

第一节领导使命观念的创新 1127

第一章领导观念创新 1127

第八篇 知识经济时代领导素质提高与创新 1127

二、科学决策:领导的第一使命 1128

三、选贤任能:领导的第二使命 1129

四、指挥、协调和控制:领导的第三使命 1130

第二节更新领导的观念 1132

一、树立领导现代观念 1133

二、紧迫感、危机感和必胜信念的统一 1135

三、信息、知识和战略思考的统一 1137

四、专业化与综合化的统一 1139

五、超越常规的思考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的统一 1141

六、竞争力与向心力的统一 1142

七、摆脱经验、人情和浮云 1144

第二章创新领导的知识素质 1148

第一节 领导的知识“度” 1148

一、要有广泛科学文化知识 1148

二、要有专业特长 1149

三、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 1149

五、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1150

四、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知识 1150

第二节领导知识的优化创新 1151

一、建构优化的知识结构 1151

二、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1152

三、未来人才应有的个性素质 1155

第三节领导创新必备的智能素质 1156

一、应具备的智力素质 1157

二、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1157

三、多维思维素质 1158

四、创造性思维素质 1159

五、领导的思维能力与知识素质 1161

六、领导的智能水平和结构 1162

第四节领导创新的言语艺术 1164

一、智言巧语 1164

二、妙语连珠 1166

三、能言善辩 1169

四、察言除病 1171

第三章 领导创新的能力素质 1174

第一节领导应有的能力素质 1174

一、决策能力 1174

二、思维能力 1176

三、协调与排解 1177

四、交际与吸引 1178

五、表达与语言 1183

第二节领导的驾驭能力创新 1188

一、驾驭时机的能力创新 1189

二、领导的组织管理能力创新 1195

第三节领导的时间管理能力创新 1202

一、时间的价值——效能观 1202

二、时间的结构——反馈观 1203

三、会议的效率 1204

四、领导的审时度势 1205

五、8:00—17:00的时间管理 1206

六、领导要掌握合理的时间 1214

第四章领导创新的心理基础 1219

第一节领导的心理状态 1219

一、领导的心理品质 1219

二、领导的个性倾向性 1219

三、领导的气质 1222

四、领导的性格 1223

第二节领导的心理调节 1228

二、尊重人才 1229

三、自信心 1229

四、自制力 1229

一、宽容大度 1229

五、自知之明 1230

六、知人之明 1232

七、群众观念与群体意识 1233

八、心理健康 1235

九、自我调节,行为有度 1237

一、心理测量的依据 1240

第三节 了解自己:创新领导心理素质的测量 1240

二、你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1246

第五章 创新领导的思想政治素养 1263

第一节领导要讲政治 1263

一、扎实的政治理论 1264

二、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264

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1265

四、以身作则 1265

五、领导思想工作的思维规律 1268

一、领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271

第二节领导从政执政道德 1271

二、从政道德的本质要求 1272

三、从政道德的行为规范 1273

四、从政道德的作风 1274

五、领导干部应树立的道德范畴 1274

六、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1275

附录 1277

专论 1277

领导要有强烈的时代意识 李一 1277

领导素质应有更新特性 张学仁 1280

访谈 1282

面临21世纪挑战的现代领导的素质 1282

——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院长孙钱章访谈录 1282

领导的插话艺术 1285

领导的必备条件 1288

——法律知识 1288

三、激励 1295

一、需要 1295

二、动机 1295

第一章 源头活水:激励的奥秘 1295

第九篇领导激励思维创新 1295

第一节行为的驱动模型 1295

四、激励原理 1297

第二节 不断上升的原点 1299

——中外激励史简介 1299

一、中国激励思想简介 1299

二、中国激励制度简介 1303

三、外国激励思想简介 1307

四、外国激励制度简介 1310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1312

第二章 激励理论辨析 1312

第一节激励理论众家言 1312

二、阿德福的成长理论 1317

三、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317

四、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1318

五、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1322

六、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324

七、同步激励理论 1324

八、挫折理论 1325

二、保健因素理论的比较 1326

第二节 中外激励理论的比较 1326

一、人类需要层次理论的比较 1326

三、期望机率模式理论的比较 1327

四、强化理论的比较 1327

第三章 领导激励的操作方法与原则 1330

第一节运用之妙,在乎于心 1330

——激励的方法及其应用 1330

一、激励的基本方法 1330

二、一般激励的九种模式 1338

三、对各类人员的具体激励行为决策 1341

——激励的原则 1350

第二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350

一、实事求是原则 1351

二、及时适度原则 1353

三、公平公正原则 1355

四、讲求效应原则 1357

五、灵活科学原则 1360

六、注重法纪原则 1362

七、激励和教育相结合原则 1363

一、对惩罚的再认识 1367

——正确处理赏与罚的关系 1367

第四章激励与约束 1367

第一节 胡萝卜与大棒的比较 1367

二、赏罚的效应比较 1371

三、奖惩的配合艺术 1373

四、“一分钟经理”的秘诀 1377

第二节 约束与激励同在 1378

一、一手擎玉,一手持剑的松下幸之助 1379

二、太阳可以比风更快地使人脱下衣服 1379

一、先约束自己,才能约束别人 1381

第三节 自我约束与相互约束 1381

二、如何约束你的上司 1384

第四节批评有术 1385

一、设法送人一面镜子 1385

二、让别人保住面子 1387

三、象征性手法 1388

四、查姆斯的百万美元擦鞋 1388

五、只一句话的批评 1389

——有效的激励 1390

一、将按钮交给他们并不可怕 1390

第五节百分之一千因子 1390

二、激发竞争的欲望 1391

三、一种奇特的激励方法 1392

四、喝彩、奖励 1393

第五章 领导激励的误区与超越 1397

第一节领导者激励误区概述 1397

一、激励误区的概念 1397

二、激励误区产生的基本渠道 1397

三、激励误区的负面效应 1400

第二节领导者激励误区举要 1401

一、在激励性质上的表现 1401

二、在激励原则上的表现 1402

三、在激励方式方法上的表现 1402

四、在激励作用上的表现 1403

五、在激励操作指导思想上的表现 1404

六、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关系上的表现 1404

第三节领导者激励误区的突破 1405

一、学习和掌握有关激励的基本理论 1405

三、树立健康的激励指导思想 1406

二、注重研究激励客体的心理需求和改革中的社会心理 1406

四、处理好五大关系 1408

五、把握住激励的最佳时机 1409

第四节超越误区 1410

——激励的创新 1410

一、奇异激励(激将法) 1410

二、一分钟表扬 1412

三、一分钟批评 1414

四、“合理错误”激励法 1414

一、你雄心勃勃,还是妒忌他人 1418

第五节激励心理测试 1418

二、你是怎样一名优秀的领导者 1420

三、问一声“为什么不?”——另一项领导工作 1423

四、激励自己和他人 1424

五、你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吗 1426

六、改变思想模式 1427

七、提高激励艺术的方法 1429

附录 1431

“快马”尚待“加鞭”术 1431

——谈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梁新华 1431

中国技术创新的激励 1433

领导批评的艺术 王银元 高瑞 1434

常用的几种激励方式 黄伟生 1435

论激励功能弱化之成因 赵赛波 1437

毛泽东的批评艺术 王鸿俊 1439

第三册目录 1445

第十篇领导用人思维创新 1445

第一章 以人为本: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1445

第一节人——知识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资源 1445

一、管理就是管人 1445

二、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1446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和特性 1448

四、人力资源管理思潮录 1451

第二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创新 1456

一、人力资源规划 1456

二、人力资源预测 1461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运用与控制 1463

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操作实务 1467

一、人员招聘录用 1467

二、培训与开发方案 1470

三、报酬体系 1482

四、劳资关系 1483

五、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几个问题 1484

第四节现代人力资源评估制度 1485

一、人才评价中心 1485

二、心理测评 1487

三、工作情景模拟测评 1491

第二章领导的识人创新 1494

第一节 领导要了解未来新型人才 1494

一、人才——世界竞争的焦点 1498

第二节百年树人——人才观念创新 1498

二、开发人才——当务之急 1500

三、人员需求与人才储备规划 1500

四、选才的标准及目的 1503

五、马歇尔·戈德史密斯谈爱才惜才 1506

六、认识“伸缩度” 1508

第三节领导的人才观 1514

一、爱才之心 1514

二、识才之眼 1514

三、求才之渴 1515

五、容才之量 1516

四、用才之能 1516

六、举才之德 1517

七、育才之术 1517

八、护才之魄 1517

第四节 领导者的识人之道 1518

一、善于发现人才 1518

二、善于选拔人才 1519

三、识别人才所蕴含的思维能力 1524

四、百万财不如一贤才 1525

二、扬长避短原则 1526

第五节 领导选才的心理原则与心理障碍 1526

一、贤级原则 1526

三、用人不疑原则 1527

四、有上有下原则 1528

五、集体组合原则 1528

六、嫉妒心理 1529

七、信谗心理 1530

八、血亲心理 1531

九、用近心理 1532

十、帕金森法则 1533

十一、权术心理 1534

第三章领导用人创新 1535

第一节领导用人创新原则 1535

一、用人创新原则 1535

二、人才选用中的障碍与偏见 1538

三、人才的有效使用 1540

四、尊重人才所蕴含的思维品质 1540

五、用人行为“伸缩度” 1542

七、使用人才所蕴含的思维方法 1545

六、挣脱传统的用人模式的束缚 1545

第二节黑与白——领导用人创新抉择 1546

一、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1546

二、德才兼备与德才偏废 1557

三、用人所长与求全责备 1564

四、爱才惜才与嫉贤妒能 1571

五、不拘一格与论资排辈 1576

六、以德服人与以力服人 1584

七、用人不疑与用人生疑 1589

八、任人唯贤与任人唯亲 1599

二、个体差异 1604

一、职位类别差异 1604

第一节人员的测评创新 1604

第四章 人员的测评与考核创新 1604

三、人员的工作分析与测评建构 1605

四、测评标准体系建构 1607

五、测评标准体系建构例举 1614

六、《帕金森定律》的启示 1619

第二节人员的考核创新 1621

一、领导的考核 1621

二、如何考核下属 1623

三、考核下属新议 1627

四、领导考核的困扰 1629

第三节 人员考核与测评创新实务 1630

一、国家统计局民主考评 1630

二、公开讲评干部 1631

三、外交干部的工作考核 1632

四、对待降职干部的考核 1633

五、税务干部考评 1633

六、一份考核个案 1634

——T省税务局税政一处处长A的考核材料 1634

一、以派识人 1638

第五章为领导者鉴——识人,用人的误区 1638

第一节识人的误区 1638

二、以全识人 1639

三、以偏识人 1641

四、以言识人 1642

五、以貌识人 1643

六、以己长识人 1644

七、以好恶识人 1645

一、选人失误说明了什么 1647

第二节领导的反思:识人之误 1647

二、司机也应有才能 1648

三、如此,是否该被提升为副经理 1650

四、选厂长失误的反思 1652

五、主动辞职后能否再被提拔 1653

第三节领导用人的误区 1654

一、犯错误的不敢用 1654

二、有争议的不想用 1656

三、本事大的不愿用 1657

四、不同类的不会用 1659

五、没文凭的无法用 1661

附录 1662

领导用人论坛 1662

干部政策 毛泽东 1662

审干方法 毛泽东 1663

干部问题 毛泽东 1664

思想开明顾全大局选才育才 邓小平 1664

发现苗子大胆起用 邓小平 1666

打破常规选拔人才 邓小平 1666

再谈刹刹“跑官风” 1667

及时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提拔上来 1667

任人唯亲,贻害无穷 1668

选拔考核干部首先要注意政治素质 1669

用人小百科 1670

用人慎听“子弟言” 1670

领导干部用人心理 1670

领导任用选拔 1674

人才领导任用选择“四组合” 1675

用人的断想 1677

“假发之父”走访千家万户寻找人才 1679

到一般的小商人中寻找人才 1680

绝妙的暗察 1681

满足特殊人才所需要的条件 1681

租借人才 1682

以诚求贤 1682

洋伯乐高价“收买”人才 1684

先研究,后利用 1685

五访“茅庐”求人才 1685

发掘“潜人才” 1686

挖墙角求人才 1686

人才“多样化” 1688

第十一篇领导公关思维创新 1693

第一章公共关系与领导创新 1693

第一节领导公关的起源与发展 1693

一、公关的历史成果 1693

二、公关:管理思想的转变 1696

三、管理与公关 1700

第二节领导公关的意义 1701

一、公关——人际沟通的灵魂 1701

二、领导公关的影响度 1711

一、轻易表态 1719

第三节领导公关创新误区 1719

二、信口开河 1720

三、盛气凌人 1722

四、言行相悖 1723

五、为政不廉 1724

六、修饰失当 1725

第二章 新公关新形象 1726

第一节新领导需要新公关 1726

一、交际 1726

二、公共媒介的传播 1728

三、公关对公众需要的各种信息 1731

四、公关广告的效应 1737

第二节领导公关的创新实务 1738

一、领导公关的评价 1739

二、领导同记者间的交际 1740

三、领导公关中的接待与拜访 1743

四、谈判与谈话中的公关技巧 1748

第三节领导的维系性公关 1751

一、进攻型公关 1752

二、防御型公关 1754

三、领导公关的矫正与建设 1756

四、服务公关的新策略 1757

第三章领导公关操作实务 1760

第一节领导与上级关系的处理 1760

一、同上级的交涉 1760

二、与不同类型的上级相处的处理方法 1762

三、谈办公室在处理领导与上级关系的作用 1764

第二节领导与下级关系的处理 1767

一、与下级相处时充当的角色 1767

二、领导如何对待“恃才傲物”的下属 1769

三、领导对突发性纠纷事件的调处 1770

第三节 士为知己者死:如何赢得下属心 1772

一、以退为进胜券多 1772

二、红脸与黑脸 1774

三、在娱乐中“收买人心” 1775

四、表扬不当也会伤害人 1777

五、大难临头我不飞 1778

六、谈领导怎样才有“人缘” 1780

第四节 领导与同级关系的处理 1782

一、同级间的协调 1782

二、处理好党政负责人之间的关系 1783

第五节领导处理群体、团体及其非正式团体的关系 1785

一、处理与群众关系 1785

二、处理与非正式团体的关系 1786

三、处理与家庭关系的方法 1787

四、谈新形势下与人民之间的交际 1788

附录 1791

领导批评的善后工作 1791

赞扬手下的用语 1792

一把手在公关中的作用 1793

领导对秘书的公关方法 1795

与副职共事的公关艺术 陈红林 1796

副职的参谋艺术 1798

基层办公室主任如何处理与同级的关系 卡吉 1802

第十二篇亚洲金融风暴与领导创新 1807

第一章亚洲金融风暴 1807

第一节泰国经济奇迹的破灭 1807

一、危机爆发 不可收拾 1808

二、居民心理 恐慌不安 1808

三、国内政局变化 1809

四、泰国经济 山河破碎 1809

一、疾风骤雨 1810

第二节 马来西亚步人后尘 1810

二、疲于应付 1811

三、反击西方 1812

第三节印度尼西亚面临灭顶 1813

一、风雨欲来 1813

二、提高利率 1814

三、IMF 1815

四、总统辞职 1816

第四节香港力抗金融风暴 1817

一、风波乍起 1817

二、港府反应 1820

三、股市崩盘 1823

第五节韩国陷入危机 1827

一、征兆初现 1827

二、跌入谷底 1830

三、国际援助 1834

第六节 日本自身难保 1838

一、险象环生 1838

二、步履维艰 1844

一、信息革命,生产过剩 1848

第二章风暴后的思考:领导创新 1848

第一节亚洲金融风暴的全球背景 1848

二、金融资本,投机性强 1849

三、巨额游资,危害性大 1850

四、东亚地区,缺陷多多 1851

第二节 亚洲金融风暴后的世界经济新格局 1853

一、东亚经济格局,出现调整 1853

二、韩国经济模式,急待重整 1853

四、美国独大局面,再次出现 1854

三、日本全球布局,惨遭打击 1854

五、美国金融垄断,全面出击 1855

六、中日经济,合作还是竞争 1855

七、东南亚诸国,脱离美国控制 1856

八、中国新一届政府,如何应对 1857

附录 1859

经济学家论坛 1859

拯救亚洲:应当改弦易辙了 保罗·克鲁格曼 1859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与教训 詹姆斯·拉宾 1862

东亚货币危机 刘遵义 1865

亚洲金融危机:诊断、处方及展望 斯蒂文·雷德莱特、杰弗里·萨克斯 1867

东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教训——政策、制度与危机应对 樊 纲 1878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 乔纳森·特尼鲍姆 1885

热点关注 1900

亚洲金融风暴与亚洲银行业 陈伟深 1900

金融危机与东亚模式 秦海 李宝民 1908

国际金融风潮与中国的“资源资本化” 温铁军 1914

东亚经济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朱文晖 1918

亚洲危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用的改变 Stanley Fischer 1927

全球经济论坛 1927

管理全球性资本流动 Mcnual Guitian 193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反危机功能评析 郑振龙周婉波 1937

谁来监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美〕杰弗里·萨克斯 1942

第十三篇领导创新思维的未来展望 1949

第一章 未来的思维与领导 1949

第一节未来的思维 1949

一、跨世纪思维的喜与忧 1949

二、跨世纪迎来思维革命 1950

三、知识革命是思维革命的前奏 1950

四、智能革命是思维革命的核心 1951

五、人脑的开发是思维革命的力源 1952

六、整体观念是跨世纪思维的指导 1954

第二节 未来的领导与管理 1955

一、新世纪新领导 1955

二、管理,面向未来 1958

第二章 迎接未来的挑战 1968

第一节 以变应变 1968

一、中国的大趋势 1968

二、组织变革 1970

第二节未来领导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1973

一、调动领导班子成员的积极性 1974

二、提出关键问题和建立信息网 1977

三、激励和识别创新思想 1981

四、征求意见和咨询 1985

五、决策 1988

六、通晓组织方式 1992

七、促进组织机构变革 1998

邓小平的人力资源观 董山 2002

附录 2002

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张念椿 2006

企业国际化的人员管理 李惠元 2010

新世纪的人力资源开发 郭廉高 2013

论日美人才新开发 吴飞龙 2017

第十四篇领导创新思维的开发、训练与测试 2023

第一章领导思维技巧靠训炼 2023

第一节 思维技巧是能够训练的 2023

一、商业院校传授思维技巧 2023

三、思维技巧能够标准化、规范化 2024

二、教育的基本点在于思维方式 2024

四、纠正自己思维方式的不足 2025

五、企业培训应优先什么 2025

六、灵活地开展培训的条件 2026

第二节 领导思维技巧训练的特征 2027

一、不涉及价值观或哲学 2027

二、守、破、离 2028

三、抓住基本,改掉毛病 2029

四、注意忌讳的言词 2029

第二章领导思维训练技法 2031

二、求异标新法 2036

三、辏合显同法 2042

四、生疑提问法 2046

五、层层剥笋法 2050

六、直觉辅助法 2055

七、搜智集见法 2059

八、滋情育思法 2065

九、营养疗理法 2069

十、体育训练法 2075

第三章领导创新能力训练与测试 2080

第一节强化创新能力训练 2080

一、提高感性 2080

二、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 2081

三、注意任何新事物 2081

四、把新事物的特征抽象化 2081

五、即时想像与即时联想 2082

一、联想是创新的源头 2084

六、即时记录 2084

第二节想象力——联想能力训练 2084

二、荒诞滑稽的话题的联想 2085

三、依次推理联想训练 2086

四、广泛吸收 集聚焦点 2088

五、智力激励法 2089

六、冥想术与催眠法的运用训练 2091

第三节领导创新思维训练 2094

一、是、否、也许法 2094

二、垫脚石法 2095

二、自由输入法 2096

四、向概念挑战 2097

五、避开主导观念 2098

六、明确问题 2099

七、间接注意法 2101

八、正反趣法 2101

九、评价 2102

第四节 领导创新思维测试 2103

一、创造力自我测验(之一) 2103

二、创造力自我测验(之二) 2105

三、创造力自我测验(之三) 2106

四、检验一下你的创造心理 2107

五、你有发散思维能力吗 2111

第一节EQ的理论基础 2114

一、从IQ到EQ 2114

第四章EQ——领导成功创新思维的基石 2114

二、EQ界定的四种能力 2116

三、EQ与领导者的成功 2117

第二节EQ的发展与训练 2120

一、克服创造中的情感障碍 2121

二、提高情感的知觉和表达能力 2122

三、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2123

第三节你拥有成功的EQ吗 2125

一、你对工作是否真正感到高兴 2125

二、你能虚心接受批评吗 2127

三、你处理危机的能力如何 2129

四、你害怕赌博吗 2131

五、你的幽默感如何 2133

六、悲伤与微笑 2134

七、砂纸与奶酪 2136

第五章 国外领导创新思维测试 2138

一、普林斯顿测试模式 2138

二、尤金测试模式 2139

三、吉尔福特测试模式 2142

四、托兰斯测试模式 2143

附录 2144

领导工作的分析与测试 2144

领导行为的分析与测量 2149

领导作风评价 2153

A型行为评价 2154

怎样提高领导效能 2155

团体倾向及行为量表 2160

管理能力自我诊断测验(之一) 2164

管理能力自我诊断测验(之二) 2169

工作态度评价 2174

个人作风测验(之一) 2174

个人作风测验(之二) 2180

管理决策作风测验 2182

管理者工作评价 2187

管理者的性向测验 2189

你了解公司的管理吗 2191

你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如何 2196

看看你的观点倾向于X还是Y 2197

你称得上兴业家吗 2199

参考书目 2201

后记 2203

一、想象振奋法 203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