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气体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建彬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2534504
- 页数:494 页
第一节 氮气 1
一、概述 1
第一章 空气分离产品 1
二、物理性质 2
(一)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2
(二)氮的饱和蒸气压 2
(三)压缩系数 4
(四)密度 5
(五)汽化热 5
(六)比定压热容 5
(七)导热系数 7
(八)粘度 9
(九)表面张力 9
三、化学性质 10
1.低温精馏法 11
四、生产方法 11
(一)空气分离 11
2.变压吸附(PSA)法 13
3.膜分离制氮法 15
(二)化学法制氮 16
1.燃烧法 16
2.氨热分解法 16
3.叠氮化钠(NaN3)热分解 17
(三)高纯氮的制取 17
五、标准和分析方法 17
(一)产品标准 17
(二)分析方法 19
(五)机械加工工业中的应用 20
(四)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20
(三)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20
(二)石油天然气及采煤工业中的应用 20
(一)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20
六、用途 20
(六)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1
(七)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 21
(八)生物和医疗方面的应用 21
(九)其他 21
七、贮存和运输 21
第二节 氧气 22
一、概述 22
二、物理性质 23
(一)在水和各种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23
(二)饱和蒸气压 25
(三)压缩系数 25
(四)密度 26
(五)汽化热 28
(六)比定压热容 28
(七)导热系数 29
(八)粘度 29
(九)表面张力 30
三、化学性质 30
(一)主要化学反应 30
(二)同素异形体 31
(三)同位素 32
四、生产方法 32
(一)空气分离 32
1.低温精馏法 32
2.常温变压吸附(PSA)法 33
(二)水电解法制氧 34
3.膜分离法 34
4.吸收法 34
(三)化学法制氧 35
1.氯酸盐和过氯酸盐分解 35
2.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分解 35
3.其他 35
五、产品标准和分析方法 35
(一)产品标准 35
(二)分析方法 37
六、用途 38
(一)冶金工业 38
(二)化学工业 39
(三)污水处理 40
(四)医疗应用 40
(五)生命支持应用 41
(六)军事与宇航 41
(七)其他 42
七、贮存、运输及安全 42
参考文献 42
第二章 氢气 45
一、概述 45
二、物理性质 45
(一)同位素和异构体 45
七、碳氟化物气体的包装、储运、毒性及环保 48
(二)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48
(三)氢的膨胀特性 49
(四)饱和蒸气压 50
(五)压缩系数 53
(六)密度 54
(八)比定压热容 56
(七)汽化热 56
(九)导热系数 57
(十)粘度 58
(十一)表面张力 60
三、化学性质 60
(一)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61
(二)与金属的反应 61
1.离子型氢化物 62
2.共价型氢化物 62
3.过渡金属氢化物 62
4.边界氢化物 62
5.配位氢化物 62
(三)合成气反应 63
2.脱硫和脱除有害杂质 63
1.原子氢的反应 63
(四)其他反应 63
3.还原反应 64
4.氢脆 64
四、生产方法 64
(一)实验室制法 64
(二)工业生产方法 64
1.烃类蒸汽转化法 65
2.烃类部分氧化法 67
3.煤气化法 68
4.甲醇裂解、氨裂解和硫化氢分解 68
5.水分解法制氢 70
6.含氢工业尾气回收氢 72
(三)氢气分离纯化技术 73
1.膜分离法 73
2.低温分离法 74
3.变压吸附(PSA)法 75
4.金属氢化物法 76
6.联合工艺法 77
5.催化脱氧法 77
五、标准和分析方法 78
(一)产品标准 78
(二)分析方法 79
1.氢的分析方法 79
2.氢中杂质组分的分析方法 80
六、应用 81
(一)石油化工 81
(二)电子工业 82
(三)浮法玻璃生产 83
(四)冶金工业 83
(五)食品加工工业 83
(六)空间技术与燃气应用 84
七、贮存和运输 85
(一)气态氢 85
(七)其他应用 85
(二)液氢 86
(三)金属氢化物 86
(四)微球贮氢 86
八、安全环保 87
参考文献 88
第三章 碳氧化合物 91
一、概述 91
二、物理性质 91
(一)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92
(二)饱和蒸气压 94
(四)密度 97
(三)压缩系数 97
(五)汽化热 98
(六)比定压热容 101
(七)导热系数 101
(八)粘度 101
(九)表面张力 103
三、化学性质 103
(一)一氧化碳 103
1.与过渡金属的配位反应 103
2.与氢的反应 103
3.与有机化合物反应 104
7.歧化反应 106
(二)二氧化碳 106
6.氧化反应 106
5.与氯气反应 106
4.变换反应 106
1.还原反应 107
2.有机合成反应 107
3.生化反应 107
四、生产方法 107
(一)一氧化碳 107
1.实验室规模生产 108
2.工业规模生产 108
(二)二氧化碳 111
1.二氧化碳来源 111
2.二氧化碳提取方法 112
3.高纯二氧化碳的制取 114
4.液体二氧化碳和干冰 114
2.二氧化碳 115
(一)产品标准 115
1.一氧化碳 115
五、标准和分析方法 115
2.二氧化碳 117
(二)分析方法 117
1.一氧化碳 117
六、用途 118
(一)一氧化碳 118
(二)二氧化碳 118
1.作化工原料 118
2.作致冷剂 119
3.作惰性介质 119
4.作溶剂 119
5.作压力源 119
6.14CO2的用途 119
1.贮存运输 120
7.其他用途 120
七、贮存运输及安全环保 120
(一)一氧化碳 120
2.安全环保 121
(二)二氧化碳 122
1.贮存和运输 122
2.环境影响与工业卫生 123
参考文献 124
第四章 氮氧化合物 128
一、概述 128
二、物理性质 129
(一)溶解性能和吸附性能 131
1.一氧化氮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131
3.氧化亚铜吸附二氧化碳的吸附量 132
2.氧化亚氮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132
1.二氧化氮 133
2.一氧化氮 133
3.氧化亚氮 133
(二)饱和蒸气压 133
(三)体积膨胀系数 134
(四)气体的可压缩性 134
(五)比容及密度 136
(六)熔化热和汽化热 140
(七)比定压热容 141
(八)导热系数 142
(九)动力粘度 143
(十)表面张力 144
2.与水反应 145
3.氧化反应 145
(一)二氧化氮 145
1.热分解反应 145
三、化学性质 145
4.还原反应 146
5.硝化反应 146
6.与碱溶液的反应 147
7.与一氧化氮的反应 147
(二)一氧化氮 147
1.歧化反应 147
2.热分解反应 147
3.氧化反应 147
1.热分解反应 148
(三)氧化亚氮 148
7.配位反应 148
6.与金属的反应 148
4.还原反应 148
5.与卤素反应 148
2.氧化反应 149
(四)三氧化二氮 149
(五)五氧化二氮 149
四、生产方法 150
(一)二氧化氮 150
1.实验室生产方法 150
2.工业生产方法 150
(二)一氧化氮 150
1.实验室生产方法 150
2.工业生产方法 150
(三)氧化亚氮 151
1.实验室制备 151
2.工业生产方法 151
(四)三氧化二氮 152
(五)五氧化二氮 152
五、标准和分析方法 153
(一)产品标准 153
(二)分析方法 154
1.二氧化氮 154
2.一氧化氮 155
3.氧化亚氮 155
六、用途 156
(一)二氧化氮 156
(二)一氧化氮 157
(三)氧化亚氮 157
1.贮存运输 158
(二)一氧化氮 158
2.安全环保 158
(一)二氧化氮 158
1.贮存运输 158
2.安全环保 158
七、贮存运输及安全环保 158
(三)氧化亚氮 159
1.贮存运输 159
2.安全环保 159
(四)材料相容性 159
参考文献 159
第五章 硫化物 161
第一节 硫化氢 161
一、概述 161
二、物理性质 161
2.硫化氢作为溶剂的溶解能力 162
(一)硫化氢的溶解性 162
1.硫化氢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162
(二)饱和蒸气压 164
(三)气体的可压缩性 165
(四)密度 165
(五)汽化热 166
(六)比定压热容 166
(七)导热系数 166
(八)动力粘度 167
(九)表面张力 167
(二)氧化反应 168
1.硫化氢与氧的反应 168
三、化学性质 168
(一)分解反应 168
(五)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169
2.与其他氧化剂的反应 169
(四)与碱的反应 169
(三)与酸的反应 169
(七)与硫的反应 170
(八)与有机化合物反应 170
(六)与盐的反应 170
四、生产方法 171
(一)实验室制法 171
(二)工业生产方法 171
1.副产回收法 171
2.直接合成法 171
五、标准及分析方法 172
(一)产品标准 172
1.微量硫化氢的分析方法 173
2.硫化氢纯度的分析方法 173
(二)分析方法 173
六、用途 174
七、贮存和运输 174
(一)适用于硫化氢贮器和贮存的材料 174
(二)硫化氢在正常使用中的贮存和管理 174
八、毒性和安全 175
第二节 二氧化硫 175
一、概述 175
二、物理性质 175
(一)溶解性能 176
1.作溶质 176
2.作溶剂 177
(二)饱和蒸气压 178
(三)气体的可压缩性 179
(四)密度 179
(五)汽化热 180
(七)导热系数 180
(六)比定压热容 180
(八)动力粘度 181
(九)表面张力 181
三、化学性质 182
(一)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182
(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182
(三)二氧化硫与碱溶液的反应 182
(四)二氧化硫与有机物的反应 182
(二)工业生产方法 183
1.硫铁矿与有色金属硫化矿焙烧法 183
(一)实验室制法 183
四、生产方法 183
2.硫磺燃烧法 184
3.石膏煅烧还原法 184
4.硫化氢燃烧法 184
5.液态SO2生产法 184
五、标准及分析方法 185
(一)产品标准 185
(二)分析方法 186
1.低含量二氧化硫的分析方法 186
2.二氧化硫纯度的分析方法 187
六、用途 187
七、包装与贮运 188
八、毒性和安全 189
(二)烟气脱硫 191
九、环境保护 191
(一)燃料脱硫 191
(三)其他 192
参考文献 192
第六章 卤素气体及卤素化合物气体 194
第一节 单质卤素气体 194
一、概述 194
二、物理性质 195
(一)溶解度 195
(二)饱和蒸气压 196
(三)液氯的压缩系数 197
(四)密度 197
(五)汽化热 198
(六)比定压热容 198
(七)导热系数 199
(八)粘度 200
(九)表面张力 201
(十)氯气的电离能 202
三、化学性质 202
(一)与单质的反应 202
1.氦族气体 202
2.其他卤素 202
3.氧和硫 203
4.氢 203
5.其他非金属元素 203
6.金属元素 203
(二)与无机化合物反应 203
1.与水反应 203
(三)与有机物的反应 204
3.氯与二硫化碳、二氧化钛和苛性碱的反应 204
2.与氨和铵反应 204
4.与其他化合物反应 204
四、生产或分离方法 205
(一)氟气 205
1.原理 205
2.电解槽的结构 205
3.原材料及操作条件 206
4.氟气的纯化 206
(二)氯气 206
1.水银法电解制氯 206
2.隔膜法电解制氯 209
3.离子膜法电解制氯 210
4.氯气的处理 211
7.液氯的气化 213
6.氯的液化 213
5.其他制氯方法 213
五、标准及分析方法 214
(一)产品标准 214
(二)分析方法 215
六、应用 217
(一)氟气的主要用途 217
1.化学工业 217
2.原子能工业 217
3.电子工业 217
4.医疗和医药 217
(二)氯气的主要用途 217
1.贮存与运输 219
2.安全与环保 219
(二)氯气 219
(一)氟气 219
七、贮存、运输及安全 219
3.水银法电解生产过程中汞污染的防治 220
第二节 卤素无机气体化合物 221
一、概述 221
二、物理性质 223
(一)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223
1.作溶质 223
2.作溶剂 223
(二)饱和蒸气压 224
(三)密度 225
(四)汽化热 226
(五)比定压热容 227
(七)粘度 228
(六)导热系数 228
(八)表面张力 230
(九)六氟化硫的电性能 230
三、化学性质 231
(一)氟化氢 231
1.与单质反应 231
2.与无机物反应 231
3.与有机物作用 231
4.和水的作用 231
(二)六氟化硫 231
(三)五氟化砷 231
(四)六氟化钨 231
(七)三氯化硼 232
3.与有机物反应 232
(六)二氯氢硅 232
1.与单质反应 232
(五)氯化氢 232
2.与无机物反应 232
(八)溴化氢 233
四、生产或分离方法 233
(一)氟化氢 233
(二)六氟化硫 234
1.直接反应法 234
2.氟化钴法 234
1.直接合成法 235
3.净化和精制 235
(三)氯化氢 235
2.副产品回收法 237
3.其他方法 237
4.高纯氯化氢气体的制备 237
(四)其他卤化物 237
五、标准及分析方法 238
5.溴化氢 238
(一)产品标准 238
1.五氟化砷 238
4.三氯化硼 238
3.二氯氢硅 238
2.六氟化钨 238
(二)分析方法 241
1.氟化氢 241
2.氯化氢 242
3.六氟化硫 243
4.溴化氢、三氯化硼、二氯氢硅和六氟化钨 243
2.电子工业 244
1.化学工业 244
(二)氯化氢的主要用途 244
3.其他工业 244
(一)氟化氢的主要用途 244
2.电子工业 244
六、主要用途 244
1.化学工业 244
4.其他行业 245
(一)贮存和运输 245
七、贮存、运输及安全 245
(四)其他卤素气体化合物 245
3.其他工业 245
1.电力工业 245
(三)六氟化硫主要用途 245
3.核工业 245
2.环保行业 245
(二)毒性和安全防护 246
第三节 卤素有机气体化合物 247
一、概述 247
二、物理性质 250
(一)溶解性 250
(二)饱和蒸气压 250
(三)密度 251
(四)汽化热 252
(五)比定压热容 253
(六)导热系数 254
(七)粘度 255
三、化学性质 257
(一)三氟甲烷 257
(二)氯乙烯 257
1.聚合和共聚反应 257
(八)表面张力 257
1.氟氯烷具有极强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258
(二)氯乙烯 258
(一)三氟甲烷 258
2.扩散过程 258
四、生产或分离方法 258
3.氧化反应 258
(三)氟氯烷 258
2.加成反应 258
5.水解反应 258
4.热解反应 258
1.电石乙炔法 259
2.乙烯氧氯化法 259
3.联合平衡法 260
(三)氟氯烷 260
1.液相氟化生产 260
2.气相氟化生产 260
五、标准及分析方法 260
(一)产品标准 260
(二)分析方法 261
1.氯乙烯 261
2.氟氯烷 261
3.三氟甲烷 262
六、主要用途 262
(一)氯乙烯 262
(二)氟氯烷 262
(三)三氟甲烷 262
七、贮存、运输及安全 263
(一)卤素有机气体化合物的贮存、运输 263
(二)卤素有机气体化合物的毒性和防护 263
参考文献 263
二、物理性质 266
一、概述 266
第七章 氦族气体 266
(一)氦族气体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267
(二)饱和蒸气压 269
(三)压缩系数 275
(四)密度 276
(五)汽化热 280
(六)比定压热容 282
(七)导热系数 283
(八)粘度 288
(九)表面张力 292
(十)氦的特殊物理性质 292
三、化学性质 293
(一)氩、氪和氙的包合物 293
1.氩气的提取 294
(一)从空气中提取 294
四、生产方法 294
(三)氪的化学反应性 294
(二)氙的化学反应性 294
2.氖、氦的提取 295
3.氪、氙的提取 296
(二)从天然气中提取 297
(三)从合成氨弛放气中提取 299
1.氩的提取 299
2.氦的提取 299
(四)从核动力装置裂变气中提取 300
3.脱除氢 301
(一)产品标准 301
5.氦、氖的制备 301
五、标准及分析方法 301
1.脱除氮 301
4.碳化合物的脱除 301
(五)高纯氦族气体的制备 301
2.脱除氧 301
1.气相色谱法 305
2.电解法 305
(二)分析方法 305
3.露点法 306
4.氦族气体中杂质组分的分析 306
六、应用 307
(一)氦族气体在焊接和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307
1.焊接保护气 307
2.冶金和金属加工工艺 307
(三)光源用气 308
(二)检测用气 308
(四)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309
(五)氦族气体的低温工程应用 310
(六)核反应堆中的应用 311
(七)空间技术 311
(八)氦族气体的生理和医疗应用 311
1.生理应用 311
2.医疗应用 311
七、贮存和运输 312
参考文献 312
第八章 烃类气体 315
第一节 烷烃 315
一、物理性质 316
(一)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317
(二)饱和蒸气压 318
(三)压缩系数 320
(四)密度 322
(五)汽化热 323
(六)比定压热容 324
(七)导热系数 325
(八)粘度 327
(九)表面张力 328
二、化学性质 328
(一)氧化 329
(二)氨氧化 329
(三)卤化 329
(四)硝化 329
(五)脱氢反应 329
(六)裂化和裂解 329
(一)实验室制法 330
1.原料来源 330
(二)工业生产方法 330
三、生产方法 330
(九)硫氧化 330
(八)异构化 330
(七)烷基化反应 330
2.分离和提纯方法 331
四、标准及分析检测方法 332
(一)产品标准 332
(二)分析方法 334
五、用途 335
(一)燃料和燃料添加剂 335
(二)化工原料 335
1.制取乙烯 335
2.合成气及有关化工产品 336
4.硝化产品 337
5.氨氧化产品 337
3.氯代产品 337
9.其他 338
(三)溶剂 338
6.氧化产品 338
8.二硫化碳 338
7.脱氢产品 338
(四)制冷剂 339
(五)化学气相淀积 339
六、贮存和运输 339
七、安全、卫生及环保 339
第二节 烯烃和二烯烃 340
一、物理性质 341
(一)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342
(二)饱和蒸气压 343
(三)压缩系数 346
(四)密度 347
(五)汽化热 348
(六)比定压热容 349
(七)导热系数 352
(八)粘度 353
(九)表面张力 353
二、化学性质 354
(一)加成反应 355
1.加氢 355
2.与卤素或卤化氢的加成反应 355
3.水合反应 355
5.二聚反应 356
6.其他加成反应 356
4.烷基化反应 356
(二)氧化反应 357
1.氧化 357
(四)羰基合成反应 358
2.氨氧化 358
(三)取代反应 358
(六)其他反应 359
(五)聚合反应 359
三、生产方法 360
(一)实验室制法 360
(二)工业生产方法 360
1.烃类裂解法 360
2.从炼厂气回收 361
3.烃类脱氢 362
5.生产丁烯的其他方法 364
4.合成气制乙烯和丙烯 364
(三)分离与提纯 365
1.乙烯的分离与精制 365
2.丙烯的分离和精制 366
3.C4馏分的分离 367
四、产品规格及分析检测方法 369
(一)产品标准 369
(二)分析方法 372
五、应用 374
(一)化工原料 374
(二)燃料 374
(三)其他 374
(二)丙烯 376
1.常温下带压贮存 376
(一)乙烯 376
六、贮存和运输 376
2.冷冻贮存 377
4.运输 377
(三)丁烯和丁二烯 377
七、安全、卫生及环保 377
3.地下贮存 377
第三节 乙炔 379
一、物理性质 379
(一)在水及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379
(二)饱和蒸气压 380
(六)比热容 381
(七)导热系数 381
(五)汽化热 381
(四)密度 381
(三)压缩系数 381
(八)粘度 383
(九)表面张力 383
二、化学性质 384
(一)加成反应 384
(二)聚合及环化反应 384
(三)羰基化 385
(四)取代和置换反应 385
(五)氧化与分解 385
三、生产方法 386
(一)碳化钙法 386
(二)烃类裂解法 387
1.烃类制取乙炔的一般原理 387
3.热裂解法 388
2.电弧裂解法 388
4.氧化裂解法 389
6.烃蒸气裂解制乙烯联产乙炔 390
(三)分离提浓与净化 390
5.由煤直接制取乙炔 390
四、产品标准和分析方法 391
(一)产品标准 391
(二)分析方法 392
五、应用 393
六、贮运、安全、卫生和环保 394
参考文献 394
第九章 电子气体 398
第一节 氢化物气体 398
一、概述 398
(一)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400
(二)饱和蒸气压 400
二、物理性质 400
(三)压缩性 402
(四)密度 402
(五)汽化热 404
(六)比定压热容 404
(七)导热系数 404
(八)动力粘度 405
(九)氢化物的表面张力 406
三、化学性质 406
(一)硅烷 406
(二)锗烷 407
(三)磷烷 407
(四)砷烷 408
(五)氢化锑 409
(六)乙硼烷 410
(一)硅烷 411
1.实验室制法 411
2.工业生产方法 411
四、氢化物气体的制备方法 411
(二)磷烷 412
1.实验室制法 412
2.工业生产方法 413
(三)锗烷 413
(四)砷烷 413
(五)氢化锑 414
(六)乙硼烷 414
五、标准及分析方法 414
(一)产品标准 414
1.硅烷 417
(二)分析方法 417
2.磷烷 418
3.砷烷 419
4.其他氢化物 420
六、主要用途 420
(一)硅烷 420
(二)锗烷 420
(三)磷烷 420
(四)砷烷 420
(五)氢化锑 420
(六)乙硼烷 420
七、包装、储运和安全卫生 420
(四)砷烷 421
(三)磷烷 421
(二)锗烷 421
八、氢化物气体的毒性、灭火及防护 421
(一)硅烷 421
(五)氢化锑 422
(六)乙硼烷 422
第二节 氟化物气体 422
一、概述 422
二、物理性质 423
(一)氟化物的溶解性 423
(二)饱和蒸气压 424
(三)压缩性 425
(四)液态氟化物的密度 425
(五)汽化热 426
(六)比定压热容 426
(七)导热系数 426
(八)动力粘度 426
(九)表面张力 427
(一)三氟化硼 428
1.与金属元素、氢、氧化物及无机盐反应 428
2.三氟化硼与有机物及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428
三、化学性质 428
3.与氯化物的反应 429
4.水解 429
5.与金属氢化物反应 429
6.生成络合物的反应 429
(二)三氟化氮 429
(三)三氟化磷 429
(四)四氟化硅 430
(五)五氟化磷 430
4.氟硼酸盐热分解法 431
3.萤石硼砂法 431
5.络合物法 431
(一)三氟化硼 431
四、氟化物气体的制备方法 431
1.氟硼酸盐法 431
2.萤石硼酐法 431
(二)三氟化氮 432
(三)三氟化磷 432
(四)四氟化硅 432
1.硫酸法 432
2.氟硅酸(盐)法 432
3.副产回收 432
4.其他 432
(五)五氟化磷 433
五、标准及分析方法 433
(一)产品标准 433
(二)分析方法 434
1.三氟化硼 434
2.三氟化氮 435
3.其他氟化物气体 436
六、氟化物气体的主要用途 436
(一)三氟化硼 436
(二)三氟化氮 436
(三)三氟化磷 436
(四)四氟化硅 436
(五)五氟化磷 436
5.五氟化磷 437
4.四氟化硅 437
3.三氟化磷 437
1.三氟化硼 437
(一)氟化物气体的包装和储运 437
2.三氟化氮 437
七、氟化物气体的包装、储运、毒性及安全 437
(二)氟化物的毒性和防护 437
一、概述 438
二、物理性质 438
(一)饱和蒸气压 438
第三节 碳氟化合物气体 438
(二)密度 439
(三)汽化热 440
(四)比定压热容 441
(五)导热系数 441
(六)动力粘度 442
(一)四氟化碳 443
(二)六氟乙烷 443
三、化学性质 443
(七)表面张力 443
(三)全氟丙烷 444
四、碳氟化物气体的制备 444
(一)四氟化碳 444
1.碳和氟直接反应法 444
2.碳化硅与氟反应 444
3.电解法 444
4.金属氟化物氟化甲烷法 444
5.一氧化碳与氟反应 444
(二)六氟乙烷 444
(三)全氟丙烷 444
五、标准及分析方法 445
(一)产品标准 445
1.四氟化碳 446
(二)分析方法 446
2.六氟乙烷 447
3.八氟丙烷 448
六、碳氟化物气体的主要用途 448
参考文献 448
第十章 常用气体混合物和标准校正气 451
一、常用气体混合物 451
(一)一般混合气体 451
1.激光混合气 451
2.特殊仪器用混合气 452
3.焊接混合气 453
4.保鲜混合气 454
5.电光源混合气 454
7.消毒杀菌混合气 455
6.医疗及生物研究混合气 455
8.检漏(报警)混合气 456
9.零级空气 456
10.高压混合气 456
11.其他混合气 456
(二)电子工业用混合气 457
1.外延(生长)混合气 457
2.化学气相淀积(CVD)用混合气 457
3.掺杂混合气 457
4.蚀刻混合气 458
5.其他电子混合气 458
(三)混合气的制备方法 458
1.分压法的原理 458
2.储存与运输 459
1.包装 459
3.分压法制备混合气体注意事项 459
2.分压法配气装置 459
(四)混合气体的包装、储存和运输 459
二、标准校正气体 460
(一)标准校正气体的定义、分级和分类 460
1.定义 460
2.分级 460
3.分类 461
(二)标准校正气体的基本特性 461
1.标准校正气体的均匀性 461
2.在测量中保证测量结果准确一致 462
4.促进测量技术和标准方法的发展 462
3.在量值传递中的作用 462
1.建立测量的溯源性 462
(三)标准校正气体的功能与作用 462
2.标准校正气体的稳定性与有效期 462
5.技术监督工作中的保证作用 463
(四)标准校正气体的应用 463
1.在气体标准化研究中的应用 463
2.在气体产品质量监督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463
3.仪器仪表的校准与刻度 463
4.大气环境监测离不开标准校正气体 463
5.在医疗卫生、临床化验中的应用 463
6.分析方法的评价 463
3.标准校正气体的制备 464
2.原料气的选取与分析 464
5.标准校正气体稳定性考察 464
4.标准校正气体均匀性的考察 464
1.研制课题的确立 464
(五)标准校正气体的研制报批程序 464
7.其他方面的应用 464
6.标准校正气体的比对分析 466
7.标准校正气体组分含量的定值 466
8.申请、审批、发证及销售 466
(六)标准校正气体的制备方法 467
1.称量法 467
2.分压法 468
3.体积法 468
4.渗透法 469
5.电解法 470
6.指数稀释法 470
8.饱和法 471
7.流量比混合法 471
9.扩散法 472
三、通用配气技术 472
(一)气体纯化技术 472
(二)分析检测技术 473
(三)包装容器的处理和材质的选择 474
(四)均化处理技术 474
(五)多次稀释技术 475
(六)标准校正气体混合的可行性策划 475
1.气体爆炸极限 476
2.冷凝作用 476
3.标准混合气中组分间的反应 477
4.标准混合气中组分与钢瓶(容器)材料的反应 477
(七)无损添加技术 477
附录:一些常用气体标准物质 478
参考文献 493
- 《Maya 2018完全实战技术手册》来阳编著 2019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战略情报 情报人员、管理者和用户手册》(澳)唐·麦克道尔(Don McDowell)著 2019
- 《实用内科手册》黄清,阮浩航主编 2016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
- 《同仁眼科手册系列 同仁儿童眼病手册》付晶编 2018
- 《新工业时代 世界级工业家张毓强和他的“新石头记”》秦朔 2019
- 《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丛书 ABB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教程》(中国)工控帮教研组 2019
- 《陶瓷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丛书 陶瓷工业节能减排与污染综合治理》罗民华著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