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口腔科学 基础总论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3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翰章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17106474
- 页数:1303 页
绪论 1
一、口腔医学的内涵 1
二、口腔医学的历史与进展 2
三、口腔医学的现代成就 4
四、口腔医学的未来与展望 6
参考文献 7
第一篇 颅颌面演化&王翰章 主编 11
第一章 概述 11
第二章 颅颌面骨的演化 12
第一节 头颅的组成 12
一、脑颅 12
二、咽颅 12
三、膜颅 13
第二节 脊椎动物头颅的演化 13
第三节 头骨数量及质量的变化 14
第四节 颅颌面和感觉器官空间关系的变化 14
一、颅颌面关系的变化 14
二、颅颌面感觉器官位置的变化 14
第五节 颌骨的演化 15
第六节 颧弓的演化 16
第三章 颞下颌关节的演化 17
第一节 原始颌关节 17
第二节 继发颌关节 17
第四章 口腔的演化 19
第一节 腭的演化 19
第二节 唇和颊的演化 19
第三节 舌的演化 19
第四节 牙的演化 19
一、脊椎动物牙演化历程 19
二、人类牙齿的演化特征 20
三、牙演化学说 21
第五节 ?的演化 21
第六节 口腔腺的演化 21
第五章 鳃弓、咽、咽囊的演化 22
第一节 鳃弓的演化 22
第二节 咽、咽囊的演化 23
第六章 眼眶、鼻、耳的演化 24
第一节 眼眶的演化 24
第二节 鼻的演化 24
第三节 耳的演化 24
第七章 口腔颌面部肌、皮肤的演化 25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肌的演化 25
第二节 颌面部皮肤的演化 25
参考文献 25
第二篇 颅颌面的生长发育&赵美英 白丁 主编 29
第一章 概述 29
第一节 颅面生长发育在演化中的地位及变化 29
一、颅面生长发育在演化中的地位 29
二、颅面生长发育在演化中的变化 29
第二节 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 30
一、生长和发育 30
二、生长型 31
三、生长变异 33
四、生长期 36
五、生物龄或发育龄 38
六、成熟 38
第三节 颅颌面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 38
一、颅颌面生长发育知识获取的方法 38
二、研究颅颌面生长发育的方法 39
第二章 出生前颅颌面的发生及生长 42
第一节 颅脑的发生及生长 42
一、软骨性脑颅 43
二、膜性脑颅 43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发育 43
一、颜面的发生 43
二、鼻腔的发生 45
三、颌骨的发育 45
四、出生前颞下颌关节的发育 46
五、腭的发育 47
六、舌的发育 47
七、唾液腺的发育 48
八、口腔黏膜的发育 48
九、牙的发生 49
第三节 神经肌肉和颈部有关器官的发生 49
一、神经肌肉的发生 49
二、颈肌神经的发生 49
三、颈部血管的发生 49
四、淋巴管及淋巴结的发生 50
第三章 出生后颅颌面的生长发育 51
第一节 颅面骨组织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及机制 51
一、软骨的生长发育 51
二、骨的生长发育 52
三、颅面骨组织的生长发育机制 56
四、颅面骨组织的生长中心及生长区 59
第二节 出生后颅面的生长发育 59
一、颅面分界线 59
二、出生后头颅的生长发育 60
三、出生后面部的生长发育 60
四、颅面生长发育的速率与比例关系 60
第三节 出生后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的生长发育 61
一、出生后鼻上颌复合体的生长发育 61
二、出生后下颌骨的生长发育 63
三、颌骨的生长旋转 65
四、出生后颞下颌关节的生长发育 68
第四节 出生后?的生长发育 70
一、乳牙列期?的发育 70
二、混合牙列期?的发育 71
三、恒牙列期?的变化特点 73
四、出生后牙弓的变化 73
第五节 颅颌面的代偿性生长 73
第六节 面颌的生长预测 74
一、颅面的生长预测 74
二、青春期的预测 74
第七节 成人颅颌面的生长改建 75
一、年龄阶段的划分 75
二、成年期骨的变化 76
三、成人颅颌面的生长变化 76
四、成年期生长的机制 79
五、成年期颅颌面生长的临床意义 80
第八节 颅面生长的控制理论 80
一、传统的遗传控制理论 80
二、颅面生长控制中软骨、骨缝的作用 80
三、功能基质假说 81
四、生长控制理论的展望 81
参考文献 81
第三篇 口腔组织胚胎学&钟滨 贾问炬 主编 87
第一章 牙体组织 87
第一节 牙釉质 87
一、釉质的物理化学特性 87
二、釉质的表面结构 87
三、釉质的组织结构 88
四、釉质中有机物集中的组织学现象 89
五、釉质的代谢 90
第二节 牙本质 90
一、牙本质的物理化学特性 90
二、牙本质的组织学结构 90
三、牙本质的神经分布与感觉 92
四、牙本质的增龄和反应性变化 92
第三节 牙髓 93
一、牙髓的组织学结构 93
二、牙髓的功能 94
三、牙髓的增龄变化 94
第四节 牙骨质 94
一、牙骨质的物理化学特性 95
二、牙骨质的组织学结构 95
三、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 95
四、牙骨质的功能 96
第二章 牙周组织 97
第一节 牙龈 97
一、牙龈的表面解剖 97
二、牙龈的一般组织学结构 97
第二节 牙周膜 98
一、牙周膜的组织学结构 99
二、牙周膜的功能 100
三、牙周膜的增龄变化 100
第三节 牙槽骨 100
一、牙槽骨的物理化学特性 100
二、牙槽骨的组织学结构 100
三、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 101
四、牙槽骨的增龄性变化 101
第三章 口腔黏膜 102
第一节 口腔黏膜的一般组织结构 102
第二节 口腔黏膜的分类及其结构特征 103
第三节 各部位口腔黏膜的结构特征 104
第四节 口腔黏膜的增龄性变化 106
第五节 口腔黏膜的功能 106
第四章 唾液腺 107
第一节 唾液腺的解剖学 107
第二节 唾液腺的一般组织学结构 107
第三节 唾液腺的分布及其组织学特征 109
一、大唾液腺 109
二、小唾液腺 109
第四节 唾液腺的生理生化 109
第五节 唾液腺的增龄变化 110
第六节 唾液腺的功能 110
第五章 颞下颌关节 111
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的组织学结构 111
一、骨组织 111
二、关节窝和关节结节 111
三、关节盘 112
四、关节囊 112
五、关节韧带 113
六、滑膜 113
七、颞下颌关节的血管供应与神经分布 113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的发育 113
一、髁突的发育 113
二、关节盘的形成与发育 114
三、颞下颌关节的分化及后期发育 114
四、出生后颞下颌关节的发育和成熟 115
第三节 颞下颌关节的临床特征 115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115
第六章 牙的发育 116
第一节 牙胚的发生及发育 116
一、牙板的发生 116
二、牙胚的发育与形成 117
第二节 牙体组织的形成 119
一、冠部牙体组织的形成 119
二、牙根的形成 120
三、牙周膜的发生 121
第三节 牙的萌出与替换 121
一、牙的萌出 121
二、乳恒牙交替 122
三、牙萌出的次序和时间 122
四、牙发育与内外环境的关系 122
参考文献 122
第四篇 口腔颅面颈部应用解剖&皮昕 主编 127
第一章 口腔应用解剖 127
第一节 口腔的境界和分部 127
第二节 口腔前庭及其表面解剖标志 127
一、口腔前庭沟 127
二、上、下唇系带 127
三、颊系带 127
四、腮腺管乳头 127
五、磨牙后区 127
六、翼下颌皱襞 127
七、颊垫尖 127
第三 节唇 128
一、境界及表面解剖标志 128
二、层次 128
三、唇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129
第四节 颊 129
一、境界 129
二、层次 129
三、颊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130
第五节 牙龈 130
第六节 腭 130
一、硬腭 130
二、软腭 130
三、腭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131
第七节 舌下区 131
一、境界 131
二、表面解剖标志 131
三、内容及其排列 131
第八节 舌 132
一、上面 132
二、下面 133
三、肌层 133
四、舌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134
第二章 牙体应用解剖 136
第一节 牙的分类和功能 136
一、牙的分类 136
二、牙的功能 137
第二节 临床牙位记录 137
第三节 牙的组成部分 140
一、外部观察 140
二、剖面观察 141
第四节 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 141
一、牙体一般应用名词 141
二、牙冠表面解剖标志 143
第五节 牙体外部形态 145
一、恒牙外形 145
二、乳牙外形 156
三、乳牙及恒牙的萌出和更替 159
四、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160
第六节 牙髓腔解剖 162
一、髓腔各部名称 162
二、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 164
三、髓腔解剖的临床意义 164
四、恒牙髓腔形态 164
五、乳牙髓腔形态 169
第三章 牙异常及应用解剖 171
第一节 牙形异常 171
一、牙冠异常 171
二、牙根异常 171
三、牙大小异常 171
四、牙中牙 172
五、融合牙 172
六、黏着牙 173
七、釉珠 173
第二节 牙数异常 173
一、额外牙 173
二、先天缺牙 174
第三节 牙位异常 175
一、牙错位 175
二、牙移位 175
三、牙阻生 175
第四节 牙色异常 176
一、四环素牙 176
二、氟牙症 176
第四章 咽部应用解剖 177
第一节 咽 177
一、鼻咽部 177
二、口咽部 177
三、喉咽部 178
第二节 咽壁层次 178
一、黏膜 178
二、黏膜下层 178
三、肌层 178
四、外膜 179
第三节 咽淋巴环 179
一、鼻咽部淋巴组织 179
二、口咽部淋巴组织 179
三、喉咽部淋巴组织 179
第四节 咽的血液供应、神经支配及淋巴回流 180
一、咽的血液供应 180
二、咽的神经支配 180
三、咽的淋巴回流 180
第五节 小儿咽部解剖特点 180
第六节 咽部解剖的临床意义 180
第五章 颞下颌关节的应用解剖 181
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的构成 181
一、颞下颌关节窝及关节结节 181
二、髁突 182
三、关节盘 182
四、关节囊和关节腔 184
五、颞下颌关节囊外韧带 185
第二节 血液供应 185
第三节 神经分布 185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 186
第五节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186
一、两侧髁突同时转动 186
二、两侧髁突同时转动和滑动 186
三、一侧髁突转动另一侧髁突滑动 187
第六节 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 188
第七节 关于颞下颌关节解剖生理的若干争议 188
一、前牙覆?、覆盖与颞下颌关节窝的解剖关系 188
二、翼外肌上头与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生理关系 188
三、盘锤韧带与颞下颌关节的解剖关系 189
第六章 面部表面及浅层结构应用解剖 190
第一节 面部分区 190
第二节 面部表面标志 190
第三节 面部常用测量点及体表投影 191
第四节 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 191
第五节 美容角 193
第六节 对称 193
第七节 协调 193
第八节 面部皮肤皱纹线和面部Langer皮肤裂线 194
第九节 皮肤 195
第十节 皮下组织 195
第十一节 表浅肌肉腱膜系统 195
第十二节 面部皮肤支持韧带 195
第七章 上颌及下颌的应用解剖 197
第一节 上颌骨、下颌骨的形态及解剖结构 197
一、上颌骨的形态及解剖结构 197
二、下颌骨的形态及解剖结构 198
第二节 上颌骨及下颌骨的肌附丽及腭部肌 199
一、上颌骨的肌附丽及腭部肌 199
二、下颌骨的肌附丽 199
第三节 上颌及下颌的血管 200
一、动脉 200
二、静脉 200
第四节 上颌及下颌的淋巴引流 201
一、颌的淋巴引流 201
二、下颌的淋巴引流 201
第五节 上颌及下颌的神经支配 201
一、上颌神经 201
二、下颌神经 202
三、上、下颌神经在口腔的分布及其变异 203
第六节 上、下颌解剖的临床意义 205
第八章 腮腺咬肌区的应用解剖 206
第一节 腮腺咬肌区的境界、表面标志及层次 206
第二节 腮腺 206
一、腮腺的位置与形态及毗邻 206
二、腮腺的分叶 207
三、腮腺筋膜 207
四、腮腺导管 207
五、腮腺淋巴结 207
六、腮腺的血管和神经 207
第三节 面神经 207
一、面神经干 207
二、面神经的分支 207
三、面神经与腮腺的关系 208
第四节 腮腺与其他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 208
一、腮腺内的主要血管神经 208
二、腮腺边缘穿出的结构 209
三、腮腺深部深面的重要结构 209
四、咬肌 209
第五节 腮腺咬肌区的临床意义 209
一、涉及面神经解剖的有关问题 209
二、特殊情况下的面神经处理问题 210
三、腮腺咬肌区手术应注意的问题及并发症 210
四、其他 210
第九章 面侧深区的应用解剖 211
一、境界 211
二、层次及内容 211
第十章 颈前外侧区应用解剖 213
第一节 颈前外侧区的范围及分区 213
一、颈部的范围及分区 213
二、颈部的体表标志 213
第二节 颈部主要血管、神经干和胸膜顶的体表投影及颈筋膜 214
一、颈部主要血管、神经干和胸膜顶的体表投影 214
二、颈筋膜 214
第三节 颈前外侧区的肌肉 215
第四节 颈前外侧区的动脉和静脉 216
一、颈部动脉 216
二、颈部静脉 217
第五节 颈部淋巴管、胸导管及右淋巴导管 218
第六节 颈部神经 219
第七节 颈前外侧区分区应用解剖 220
一、颏下三角 220
二、下颌下三角 220
三、气管颈段 221
四、颈动脉三角 222
五、胸锁乳突肌区 223
六、颈后三角 225
第八节 颈前外侧区解剖的临床意义 227
第十一章 口腔面颈部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 228
一、眶下间隙 228
二、颊间隙 228
三、咬肌间隙 229
四、翼下颌间隙 229
五、颞下间隙 230
六、颞间隙 230
七、腮腺间隙 230
八、翼腭间隙 230
九、舌下间隙 230
十、舌深部间隙 231
十一、下颌下间隙 231
十二、颏下间隙 231
十三、咽旁间隙 232
十四、内脏旁间隙 232
十五、气管前间隙 232
十六、咽后间隙 232
十七、食管后间隙 232
十八、椎前间隙 232
第十二章 与颌面部密切相关的颅部应用解剖 234
第一节 颅顶 234
一、额、顶、枕区 234
二、颞区 235
第二节 颅底 236
一、颅底内面 236
二、颅底外面 238
参考文献 240
第五篇 口腔生理学&王美青 易新竹 主编 243
第一章 咬合 243
一、咬合接触特征 243
二、后牙?面承载特点 245
三、?面形态改变对承载特点的影响 246
四、?的功能分类 246
第二章 颞下颌关节 248
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特征 248
一、牙尖交错位时关节结构关系特点 248
二、自然开口运动中关节结构关系特点 248
三、下颌其他运动中关节结构关系特点 249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的负荷特征 249
一、研究颞下颌关节负荷的主要方法 249
二、颞下颌关节负荷特点 250
第三章 咀嚼肌 253
第一节 咀嚼肌的解剖特点 253
一、颞肌 253
二、咬肌 253
三、翼内肌 253
四、翼外肌 253
第二节 咀嚼肌纤维的类型 254
一、骨骼肌纤维类型 254
二、咀嚼肌纤维的类型及其特点 254
三、咀嚼肌纤维类型的个体差异及其适应性变化 255
第三节 咀嚼肌的肌构筑和生物力学特征 256
一、骨骼肌的构筑及其功能意义 256
二、咀嚼肌的构筑特征及其生物力学属性 257
第四节 咀嚼肌的功能活动 258
一、骨骼肌的神经支配 258
二、运动单位和运动调控 258
三、咀嚼肌的功能活动特点 258
第五节 咀嚼肌的反射活动 260
一、肌梭与牵张反射 260
二、腱器官与腱反射 261
三、咀嚼肌反射活动特点 261
第四章 颌位与下颌运动 263
一、颌位 263
二、下颌运动 267
第五章 咀嚼 269
第一节 咀嚼运动的控制 269
一、咀嚼功能的发育 269
二、周期性咀嚼运动的神经控制 269
第二节 咀嚼运动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270
一、切割运动及其生物力学分析 270
二、后牙?运循环及其生物力学分析 270
第三节 咀嚼周期与咀嚼运动的类型 271
一、咀嚼周期 271
二、咀嚼运动类型 272
第四节 咀嚼肌力、?力及牙周潜力 272
一、咀嚼肌力 272
二、?力 272
三、最大?力 272
第五节 咀嚼效率 273
一、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 273
二、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273
第六节 咀嚼时牙齿动度与牙齿磨耗 273
一、咀嚼时牙齿动度 273
二、磨耗与磨损 274
三、磨耗的生理意义 274
四、病理性磨耗引起的临床问题 274
第七节 舌、唇、颊、腭在咀嚼中的作用 274
一、舌在咀嚼中的作用 274
二、唇、颊、腭在咀嚼中的作用 275
第八节 咀嚼的作用和影响 275
一、咀嚼的作用 275
二、咀嚼对?、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275
第六章 口颌面痛 276
一、疼痛的定义和分类 276
二、外周痛觉传导 276
三、脊髓水平的痛觉传递与控制 277
四、中枢致敏与神经可塑性变化 279
五、牵涉痛 280
第七章 口腔感觉 282
第一节 味觉 282
一、味觉感受器 282
二、味觉信号的传导 283
三、基本味觉 283
四、影响味觉的因素 283
第二节 触觉和压觉 284
一、触压觉感受器 285
二、口颌面触压觉特点 285
三、牙周膜本体感受器的反应特点 286
第三节 温度觉 287
一、温度感受器 287
二、口腔温度觉特点 287
第八章 口腔诸器官的功能 289
第一节 唇的功能 289
第二节 颊的功能 289
第三节 腭的功能 289
第四节 舌的功能 290
第五节 吸吮 290
第六节 吞咽 290
一、吞咽过程 290
二、吞咽反射 291
三、吞咽机制 291
四、吞咽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291
第七节 呕吐 291
一、呕吐过程 291
二、呕吐运动 292
三、呕吐反射 292
四、呕吐机制 292
五、呕吐的生理病理意义 292
第八节 言语 292
一、发音器官 292
二、发音的调节 293
三、言语的构成 294
四、言语的神经控制 294
第九节 表情 294
一、表情肌与表情 294
二、表情与情绪 294
第九章 唾液腺与唾液 295
第一节 唾液腺的基本结构 295
一、概述 295
二、腮腺 295
三、下颌下腺 295
四、舌下腺 295
五、小唾液腺 295
第二节 唾液腺的功能 295
一、外分泌功能 295
二、内分泌功能 296
第三节 唾液的成分 296
一、唾液的一般性状 296
二、唾液的无机成分 296
三、唾液的有机成分 297
第四节 唾液的分泌与调节 299
一、唾液的形成 299
二、唾液的分泌量与速度 299
三、唾液分泌的神经机制 299
第五节 唾液的作用 300
一、润滑作用 300
二、消化作用 300
三、清洁作用 300
四、保护作用 300
五、缓冲作用 300
六、抗微生物作用 301
七、排泄作用 301
八、抗癌作用 301
九、促进伤口愈合 301
十、其他作用 301
第六节 唾液的采集及检测 301
一、唾液的采集方法 301
二、唾液检测的临床意义 302
第十章 口腔生理功能检查 304
第一节 病史收集 304
一、系统病史 304
二、咀嚼系统功能紊乱性疾病病史 304
第二节 ?的检查 304
一、检查项目 304
二、检查方法 305
第三节 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的检查 305
一、检查项目 305
二、检查方法 305
第四节 口腔生理功能的辅助检查 306
一、?架检查 306
二、T -Scan咬合检测仪 306
三、光咬合分析 306
四、计算机咬合印记图像分析 307
五、颌音 307
六、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307
七、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 307
八、肌电图仪 307
九、咀嚼效率测定 307
参考文献 307
第六篇 口腔病理学&金岩 主编 313
第一章 概述 313
第一节 口腔病理的作用、意义、范围 313
第二节 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313
一、活体组织的选切 313
二、病理标本的处理、制片 313
三、显微镜下观察、临床诊断 313
四、冷冻切片 313
第三节 常规染色与特殊染色的临床意义 314
第二章 口腔黏膜病 316
第一节 基本病理改变 316
第二节 常见口腔黏膜病的病理改变 317
一、黏膜上皮过角化 317
二、红斑 318
三、扁平苔藓 318
四、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319
五、天疱疮 319
六、良性黏膜类天疱疮 320
七、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321
八、疱疹性口炎 321
九、念珠菌病 321
十、口腔黏膜肉芽肿性疾病 322
十一、舌淀粉样变性病 322
十二、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323
十三、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 323
十四、艾滋病的口腔表征 323
第三章 唾液腺组织疾病 325
第一节 唾液腺非肿瘤性疾病 325
一、唾液腺异位 325
二、唾液腺炎症 325
三、坏死性唾液腺化生 325
四、Sj?gren综合征 326
五、唾液腺囊肿 326
六、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木村病) 326
七、嗜酸细胞增生症 327
第二节 唾液腺肿瘤 327
一、概述 327
二、唾液腺肿瘤分类 327
三、唾液腺上皮源性良性肿瘤 328
四、唾液腺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331
五、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335
第四章 颌骨疾病 336
第一节 颌骨骨髓炎 336
一、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336
二、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336
三、慢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 337
四、慢性骨髓炎伴增生性骨膜炎 338
五、结核性颌骨骨髓炎 338
六、放射性骨坏死 338
第二节 瘤样病变 339
一、中心性巨细胞病变 339
二、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339
三、巨颌症 341
第三节 颌面骨纤维骨病变 342
一、纤维结构不良 342
二、骨结构不良 342
三、骨化纤维瘤 343
第五章 牙源性肿瘤 345
第一节 总论 345
一、概述 345
二、牙源性肿瘤的分类 346
三、牙源性肿瘤的形态发生 346
四、牙源性肿瘤病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347
第二节 牙源性良性肿瘤 347
一、成釉细胞瘤 347
二、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 349
三、单囊型成釉细胞瘤 349
四、牙源性鳞状细胞瘤 351
五、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351
六、牙源性腺样瘤 352
七、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352
八、成釉细胞纤维瘤/纤维牙本质瘤 354
九、成釉细胞纤维牙瘤 354
十、牙瘤 354
十一、牙成釉细胞瘤 355
十二、牙源性钙化囊性瘤 355
十三、牙本质生成型影细胞瘤 356
十四、牙源性纤维瘤 357
十五、牙源性黏液瘤/黏液纤维瘤 358
十六、成牙骨质细胞瘤 358
第三节 牙源性恶性肿瘤 359
一、成釉细胞癌 359
二、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 360
三、牙源性透明细胞癌 360
四、牙源性影细胞癌 360
五、成釉细胞纤维肉瘤 360
六、成釉细胞纤维牙本质肉瘤/牙肉瘤 361
七、牙源性癌肉瘤 361
第四节 发育性牙源性囊肿 362
一、含牙囊肿 362
二、婴儿龈囊肿 363
三、萌出囊肿 363
四、成人龈囊肿 363
五、发育性根侧囊肿 363
六、腺牙源性囊肿 363
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常见其他病变 364
第一节 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364
一、鳞状细胞乳头状瘤 364
二、乳头状增生 364
三、纤维上皮息肉 364
四、血管瘤 365
五、牙龈瘤 365
六、淋巴管瘤 366
七、颗粒细胞瘤 366
八、神经鞘瘤 367
第二节 恶性肿瘤 368
一、口腔癌 368
二、恶性黑色素瘤 370
三、纤维肉瘤 371
四、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372
五、血管肉瘤 373
六、恶性淋巴瘤 373
七、转移性肿瘤 375
参考文献 375
第七篇 口腔微生物学&刘正 主编 379
第一章 口腔正常菌丛和口腔生态系 379
第一节 口腔正常菌丛的建立和演化 379
第二节 口腔生态系 380
一、生态系的定义 380
二、口腔生态系 380
三、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 380
第二章 生物膜和牙菌斑 384
第一节 生物膜的形成、结构及其特性 384
一、生物膜的形成 384
二、生物膜的结构 384
三、生物膜的特性 384
第二节 牙菌斑的形成、成分及其分类 385
一、牙菌斑的形成 385
二、牙菌斑的成分 385
三、牙菌斑的分类 386
第三节 牙菌斑中主要微生物 386
一、口腔G+球菌 386
二、口腔G-球菌 389
三、口腔G+杆菌 391
四、口腔G-杆菌 393
五、口腔其他微生物群 395
第三章 口腔微生物和口腔疾病 397
第一节 龋病 397
一、细菌在龋病发生中作用的证据 397
二、致龋菌的致龋生物学特性 397
三、主要致龋菌 399
四、人类不同类型龋损中的相关微生物 404
五、细菌在牙面代谢和致龋的微生态环境—牙菌斑 405
第二节 牙周病 406
一、牙菌斑生物膜在牙周病发病中的作用 406
二、主要牙周致病菌 409
三、各型牙周病的微生物特征 412
第三节 牙髓和根尖周病 415
一、微生物在牙髓和根尖周病中的作用 415
二、牙髓和根尖周感染的途径 416
三、牙髓和根管感染 416
四、牙髓和根管感染的机制 417
五、牙髓和根尖周病治疗中的微生物学观念 418
第四节 口腔黏膜感染 418
一、口腔黏膜感染 418
二、口腔细菌的系统疾病表现 419
三、全身细菌感染在口腔中的表现 419
第五节 口腔细菌引发的全身疾病 420
一、口腔菌丛的致病性 420
二、口腔细菌的体内扩散途径 420
三、口腔细菌感染的全身并发症 420
四、病灶感染 421
第六节 口腔颌面部感染 422
一、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分类 422
二、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学特点 422
三、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 424
参考文献 427
第八篇 口腔生态学&周学东 主编 431
第一章 口腔生态学基础 431
第一节 口腔生态学概述 431
一、口腔生态学定义 431
二、口腔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431
三、口腔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32
第二节 口腔生态学的组成 432
一、口腔生态区 432
二、口腔生态区微生物群的组成特点 433
三、口腔生态环境的特点 434
第三节 影响口腔生态环境的因素 434
一、细菌间相互作用 434
二、唾液的作用 435
三、糖类的作用 435
四、黏附是重要的生态决定因子 435
第二章 口腔微生物生态学 437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的生态学特点 437
一、黏附和定植 437
二、营养和生长率 438
三、细菌间的相互关系 439
第二节 不同口腔生态区的微生物生态学 440
一、唾液微生物群 440
二、牙菌斑生物膜微生物群 441
三、牙周微生物群 441
四、口腔黏膜微生物群 441
第三节 牙周生态系 441
一、牙周生态系组成 441
二、牙周生态系的影响因素 442
三、牙周病与生态失调 442
第三章 牙菌斑生物膜生态系 443
第一节 牙菌斑生物膜生态系 443
一、获得性膜形成的生态特点 443
二、细菌的黏附和聚集 444
三、牙菌斑生物膜的成熟 444
四、致龋性牙菌斑的生态学特征 445
第二节 牙菌斑生物膜代谢活动对口腔生态环境的影响 445
一、牙菌斑生物膜微生物物质代谢 445
二、牙菌斑生物膜矿物质转换 446
三、代谢产物对口腔生态环境的影响 446
第三节 牙菌斑生物膜生态平衡的调节 447
一、牙面微环境 447
二、微生物相互作用 447
三、氢离子浓度 447
四、糖类 448
五、唾液的作用 448
六、氟化物 449
第四章 口腔生态动力学 450
第一节 口腔生态系的动力学基础 450
一、能量流 450
二、物质流 450
三、信息流 450
第二节 口腔微生物的建立及演替 451
一、口腔微生物的建立 451
二、口腔微生物的演替 451
第三节 口腔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451
一、口腔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452
二、口腔细菌的定位 452
三、细菌生长速率和生态因子的测定 452
四、微生物相互关系的测定 453
第四节 口腔微生物新种分类及位置变动 453
一、卟啉单胞菌属 455
二、普氏菌属 455
三、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 455
四、双歧杆菌属 456
五、优杆菌属 456
六、放线菌属 457
七、乳杆菌属 457
八、链球菌属 458
九、口腔金氏菌 459
十、密螺旋体属 459
第五章 义齿修复的口腔生态 460
第一节 义齿修复材料与口腔微生物 460
一、义齿修复材料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460
二、微生物在修复材料表面的定植 461
三、修复材料与口腔微生态平衡 461
第二节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口腔生态环境的影响 461
一、与龋病、牙周病的关系 462
二、戴用全口义齿对口腔微生态平衡的影响 462
三、戴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生态防治 462
第三节 固定义齿对口腔生态环境的影响 463
一、牙体预备对细菌定植的影响 463
二、修复体戴入对细菌定植的影响 463
第四节 种植义齿修复对口腔生态环境的影响 464
一、种植体周的微生物 464
二、口腔微生物在种植体周炎中的作用 464
三、种植体周炎的预防和治疗 465
第六章 口腔疾病的生态防治 466
第一节 口腔生态平衡 466
一、生态平衡的定义 466
二、口腔生态平衡的评价标准 466
三、影响口腔生态平衡的因素 467
第二节 口腔生态失调 468
一、生态失调的定义 468
二、口腔生态失调的评价标准 469
三、引起口腔生态失调的因素 470
第三节 口腔疾病的生态防治 470
一、生态防治的基本原则 470
二、生态防治的主要措施、途径和方法 470
参考文献 470
第九篇 口腔生物化学&孙宏晨 周学东 主编 473
第一章 结缔组织生物化学 473
第一节 胶原蛋白 473
一、胶原蛋白超家族 473
二、纤维性胶原 473
三、FACIT胶原 474
四、基底膜胶原 474
五、其他胶原蛋白 474
第二节 弹性蛋白 474
一、弹性蛋白的分布与结构 474
二、原弹性蛋白 474
三、弹性蛋白结合性微原纤维 475
第三节 蛋白聚糖 475
一、蛋白聚糖和糖胺聚糖 475
二、主要的蛋白聚糖 475
三、蛋白聚糖的生理功能 476
第四节 黏附蛋白 476
一、纤维连接蛋白 476
二、层黏连蛋白 476
三、腱蛋白 476
四、玻连蛋白 476
五、细胞黏附肽和整合素超家族 476
第五节 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分解 477
一、蛋白质的分解 477
二、糖胺聚糖的分解 477
第六节 上皮和角蛋白 478
一、上皮 478
二、角蛋白 478
三、角蛋白分子及其结构 478
第二章 硬组织的形成和吸收机制 479
第一节 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表达调节 479
一、软骨和骨形成细胞的起源 479
二、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479
三、软骨细胞的特征和功能表达调控 479
四、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表达调控 480
五、骨组织的重塑 481
第二节 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表达的调节 481
一、破骨细胞的特征 481
二、破骨细胞的形成和调控 481
三、破骨细胞形成抑制因子 481
四、破骨细胞分化因子 481
五、炎症性细胞因子对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功能的调控 482
第三章 牙体组织 483
第一节 牙釉质 483
一、无机成分 483
二、有机成分 483
三、釉质晶体学 484
第二节 牙本质 485
一、无机成分 485
二、有机成分 485
第三节 牙骨质 486
一、牙骨质活性蛋白的组成 486
二、牙骨质活性蛋白的作用 487
第四章 牙周组织 488
第一节 牙周组织胶原 488
一、正常牙周组织的胶原组成 488
二、牙周病变过程中牙龈胶原的改变 488
第二节 牙周组织蛋白聚糖 488
一、不同牙周组织中的蛋白聚糖 488
第三节 牙周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 489
一、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种类和生化特性 489
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牙周病骨吸收中的作用 489
第四节 骨细胞代谢调节与骨吸收 490
一、骨组织的动态变化 490
二、白细胞介素-1与骨代谢 490
三、前列腺素与骨代谢 491
第五章 口腔黏膜组织 492
第一节 口腔黏膜组织的能源物质代谢 492
一、糖代谢 492
二、脂类代谢 493
三、蛋白质代谢 493
第二节 基底膜 493
一、基底膜的生物化学特征 493
二、基底膜的生物学功能 494
第三节 口腔黏膜结缔组织 494
一、胶原纤维 494
二、弹力纤维 494
三、结缔组织基质 494
第六章 牙菌斑的生物化学 496
一、牙菌斑的生物化学特性 496
二、牙菌斑内微生物的物质代谢活动 497
三、牙菌斑内的矿物质转换 500
第七章 唾液 501
第一节 唾液的化学组成 501
一、无机成分 501
二、有机成分 501
第二节 唾液的生物学作用 503
一、消化和味觉作用 503
二、清洁作用 503
三、缓冲作用 503
四、保护作用 503
第三节 唾液在维护口腔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503
一、唾液对口腔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503
二、唾液对细菌在口腔中黏附和定居的影响 504
第四节 唾液糖类清除率 504
一、唾液糖类清除率的体外实验 504
二、唾液糖类清除率的体内实验 504
第五节 唾液生化指标测定的诊断学意义 505
第八章 龈沟液 506
第一节 龈沟液的化学组成 506
一、细胞成分 506
二、电解质 506
三、有机成分 506
第二节 龈沟液中的特殊组分及其意义 506
一、胶原酶及其相关分子 506
二、组织蛋白酶样活性酶和中性蛋白酶 506
三、碱性磷酸酶 507
四、β-葡萄糖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 507
五、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507
六、乳酸脱氢酶 507
七、溶酶体酶 507
八、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507
九、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507
十、抗体 507
十一、结缔组织分解产物 508
十二、龈沟液中的菌斑成分 508
第三节 龈沟液的功能 508
一、龈沟液的抗菌防御功能 508
二、龈沟液在牙周病变活动性判断中的特殊地位 508
第九章 钙磷代谢与生物矿化 509
第一节 钙磷代谢 509
一、钙磷的吸收、分布与排泄 509
二、钙、磷的生理功能 509
三、钙磷代谢的调节 509
第二节 生物矿化 510
一、生物矿化的概念及种类 510
二、生物矿化与钙磷代谢的关系 510
三、牙本质与釉质的生物矿化 512
参考文献 512
第十篇 口腔免疫学&边专 章锦才 主编 517
第一章 口腔免疫体系 517
第一节 天然免疫体系 517
一、屏障结构 518
二、效应分子 519
三、效应细胞 519
四、天然免疫反应的意义 520
第二节 适应性免疫体系 520
一、免疫球蛋白 521
二、免疫细胞 522
三、口腔内免疫影响因素 522
第二章 龋病免疫学 523
第一节 龋病的抗感染免疫 523
一、龋病的非特异性免疫 523
二、龋病的特异性免疫 524
第二节 龋病的免疫预防 525
一、人类龋病免疫 525
二、防龋疫苗的人工自动免疫研究 526
三、人工被动免疫防龋 529
第三章 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的免疫 531
第一节 牙髓及根尖周组织中的免疫系统 531
一、牙髓中的淋巴系统 531
二、牙髓中的免疫活性细胞 531
三、牙髓中的细胞因子 532
四、根尖周病灶中的免疫活性细胞 537
第二节 牙髓病的免疫应答 537
一、感染牙髓中的抗原 537
二、牙髓病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 539
三、牙髓病的变态反应 540
第三节 根尖周病的免疫应答 540
一、根管内感染物质的抗原性 540
二、根尖周病的发病及修复机制 541
三、根尖周病的免疫应答及变态反应 541
第四章 牙周病的免疫学 543
第一节 吞噬细胞在牙周健康与病变中的作用 543
一、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 543
二、牙周病变过程中的吞噬细胞 544
第二节 Toll样受体在牙周健康与病变中的作用 545
一、LBP/CD14系统 545
二、Toll样受体 545
第三节 牙周炎过程中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546
一、诱导免疫反应的牙周致病菌的抗原特性 546
二、牙周病的局部和全身体液免疫及反应 547
三、牙周病过程中的细胞免疫反应 549
第四节 牙周病的免疫防治 549
一、主动免疫 550
二、被动免疫 550
三、今后的方向 550
第五章 口腔黏膜病的免疫学 551
第一节 口腔黏膜的免疫生理 551
一、正常口腔黏膜的结构与免疫关系 551
二、口腔黏膜的免疫机制 551
三、口腔黏膜的免疫功能 552
第二节 与免疫有关的口腔黏膜病 552
一、超敏反应类口腔黏膜病 552
二、抗感染免疫类口腔黏膜病 553
三、自身免疫类口腔黏膜病 554
四、免疫缺陷类口腔黏膜病 554
第三节 口腔黏膜的免疫治疗 555
一、免疫抑制疗法 555
二、免疫增强疗法 555
三、抗过敏疗法 556
四、免疫生物疗法 556
第四节 中药在口腔黏膜病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556
一、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 556
二、中药调节机体免疫状态的机制探讨 556
三、运用中医药调节免疫治疗口腔黏膜病的病例 557
第六章 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的免疫学 558
第一节 头颈部肿瘤的免疫学基础 558
一、口腔颌面部癌瘤患者中存在着免疫反应的证据 558
二、肿瘤抗原 558
三、与肿瘤免疫密切相关的效应细胞 559
四、肿瘤的免疫监视及逃逸 559
第二节 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监测 559
一、肿瘤患者产生细胞因子能力的改变 560
二、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 561
第三节 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的免疫学治疗 561
一、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561
二、免疫效应细胞/IL-2对头颈部肿瘤的治疗 562
三、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 563
四、基因重组抗体及优化抗体的抗癌治疗 565
第七章 口腔颌面-头颈部组织移植免疫学 566
第一节 移植的分类 566
第二节 移植抗原 566
第三节 移植免疫反应及类型 567
一、移植免疫反应 567
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分类 567
第四节 免疫抑制剂 567
第五节 器官移植的进展 568
参考文献 569
第十一篇 口腔分子生物学&王松灵 主编 577
第一章 分子生物学基础 577
第一节 分子遗传学基础 577
一、DNA 577
二、基因表达 577
三、中心法则 579
四、基因调控 579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579
一、分子克隆 579
二、特异核酸检测 581
三、基因表达检测手段 581
第二章 牙发育基因调控及牙齿再生 583
第一节 牙发育基因调控 583
一、牙齿开始发育前位置、类型和数量的决定 583
二、牙齿发育的开始和牙蕾的产生 583
三、牙齿发育的形态发生 584
四、牙齿发育的组织发生 584
第二节 牙齿相关干细胞 585
一、牙髓干细胞 585
二、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 586
三、牙周膜干细胞 586
四、根尖牙乳头干细胞 586
第三节 牙齿再生 586
一、全牙齿再生 586
二、部分牙齿组织再生 588
三、生物性牙根再生 589
第三章 先天性唇腭裂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590
一、唇、腭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调控网络 590
二、易感基因和位点导致NSCL/P发生的分子机制 590
三、环境因素影响NSCL/P发生的分子机制 593
四、母体因素影响NSCL/P发生的分子机制 594
五、小结 594
第四章 口腔微生物分子生物学 595
第一节 龋病微生物分子生物学 595
一、致龋性链球菌分子特性 595
二、口腔链球菌的分子克隆 596
第二节 牙周致病菌的分子生物学 597
一、牙周细菌的分子研究 597
二、宿主因子(Host Factors)的研究 600
第三节 口腔疾病有关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601
一、疱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601
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602
三、病毒感染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 602
第五章 人类口腔癌的分子生物学 603
第一节 概述 603
第二节 口腔癌与癌基因 603
一、逆转录病毒 603
二、原癌基因 604
三、癌基因的激活 605
四、口腔癌与癌基因 605
第三节 口腔癌与肿瘤抑制基因 606
一、实验性证据 606
二、肿瘤的形成 607
三、p53 607
四、口腔癌与肿瘤抑制基因 608
五、口腔生长抑制因子和信号转导通路 609
第四节 DNA修复基因 609
一、修复的生物学 609
二、DNA修复与癌 610
第五节 人类口腔癌的细胞遗传学 610
一、癌发生过程中调节通路的改变 610
二、基因表达失调导致蛋白功能改变 611
三、细胞遗传学改变导致基因表达失调 611
第六章 口腔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 612
第一节 口腔癌的基因治疗 612
一、口腔癌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 612
二、基因治疗在口腔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613
第二节 龋病、牙周病、黏膜病的基因治疗 613
一、龋病的基因治疗 613
二、牙周病的基因治疗 614
三、口腔黏膜病的基因治疗 615
第三节 唾液腺疾病的基因诊断 615
一、基因诊断技术方法 616
二、唾液腺肿瘤的基因诊断 616
第四节 唾液腺基因治疗及基因疗法 617
一、载体 617
二、唾液腺非肿瘤性疾病的基因治疗 618
三、唾液腺肿瘤的基因治疗 620
四、唾液腺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 620
第七章 唾液腺发育及分泌的分子调节 622
第一节 唾液腺发育的基因调控 622
一、唾液腺发育的位置及细胞类型的决定 622
二、唾液腺形态发生中的基因调控 622
三、小鼠唾液腺发育分子生物学调控机制 623
第二节 唾液分泌机制 624
一、唾液腺重要的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 624
二、唾液腺分泌机制假说 625
三、腺泡内原始唾液分泌机制 625
四、导管内唾液的修饰作用 626
五、唾液腺分泌机制的多样性 626
第三节 唾液蛋白组学 626
一、唾液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方法及技术 626
二、唾液蛋白质组学的应用 627
三、唾液蛋白质组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628
第八章 口腔遗传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与鉴定 629
第一节 遗传学基本概念 629
一、遗传疾病的分类 629
二、口腔遗传疾病的分类与特点 629
第二节 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确定 629
一、致病基因定位 629
二、致病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630
第三节 常见口腔遗传疾病及致病基因研究 630
一、遗传性牙体硬组织疾病 630
二、遗传性牙周及软组织疾病 633
三、遗传性骨组织疾病 633
四、牙源性角化囊肿与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634
五、先天性面裂 634
参考文献 635
第十二篇 口腔生物力学&樊瑜波 赵云凤 主编 643
第一章 绪论 643
第一节 生物力学的发展 643
一、生物力学的发展 643
二、口腔生物力学的发展 643
第二节 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646
一、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 646
二、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 646
第三节 生物力学与人类健康 646
一、生物力学对医学和人类健康的贡献 646
二、生物力学对口腔医学的贡献 647
第二章 口腔生物力学的理论基础 649
第一节 力 649
一、力的概念 649
二、力的特征 649
三、几种常见的力 650
四、约束和约束力 651
五、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652
第二节 外力、应力与应变 652
一、载荷 652
二、应力 653
三、应变 654
四、应力应变关系 654
第三节 材料的基本变形 655
一、拉伸和压缩 655
二、剪切 656
三、弯曲 657
四、扭转 660
五、组合变形 661
第四节 黏弹性物质 662
一、应力松弛 662
二、蠕变 663
三、弹性滞后 663
第三章 牙体组织生物力学 665
第一节 牙体组织的基本力学性质 665
一、牙本质的拉伸和压缩力学性质 665
二、牙釉质的拉伸和压缩力学性质 666
三、牙体组织的剪切力学性质 666
四、温度与牙体组织力学性质的关系 666
第二节 牙体组织的各向异性性质 667
一、牙体组织的各向异性弹性常数 667
二、实验方法 667
第三节 牙体组织的断裂力学性质 667
一、牙齿断裂功 667
二、牙齿的断裂韧性 668
三、温度对牙齿断裂力学性质的影响 668
四、牙齿断裂过程的电子断口分析 668
五、牙齿的自然断裂 669
第四章 牙周组织生物力学 670
第一节 牙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670
第二节 牙周组织的基本力学性质 671
一、牙周膜的拉伸和压缩性质 671
二、牙槽骨和下颌骨的拉伸和压缩力学性质 671
第三节 下颌骨和牙槽骨的各向异性性质 672
一、下颌骨的各向异性性质 672
二、牙槽骨的各向异性性质 673
第四节 下颌骨的强度及断裂 673
一、下颌骨的强度 673
二、下颌骨的断裂 673
第五节 应力应变与牙周膜细胞代谢 674
第五章 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力学 675
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负重的生物力学 675
一、颞下颌关节是负重关节 675
二、?型对髁突受力的影响 676
三、颞下颌关节对应力的反应 676
四、颞下颌关节负重的理论分析 677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 678
一、关节软骨的结构、生化和代谢 678
二、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 678
三、关节软骨的润滑和磨损 679
四、关节软骨变性的生物力学 679
第三节 颞下颌关节盘的生物力学 680
一、颞下颌关节盘的形态、组成和结构 680
二、颞下颌关节盘的生物力学性能 680
三、颞下颌关节盘内部构筑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681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软组织的生物力学 682
一、软组织的力学特性 682
二、胶原类组织的生物力学 682
三、影响软组织力学性能的有关因素 683
四、颞下颌韧带(含关节囊)的生物力学 683
五、颞下颌关节盘后附着的生物力学 685
第五节 颞下颌关节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生物力学考虑 686
第六章 固定修复生物力学 687
第一节 嵌体的生物力学 687
一、牙体组织切割时的应力 687
二、嵌体的固位力 687
第二节 冠的生物力学 688
一、全瓷冠和金瓷冠 688
二、核桩冠 688
第三节 固定义齿的生物力学 689
一、固定桥表面应力分析 689
二、固定桥基牙牙体组织的应力分析 689
三、固定桥基牙牙周组织的应力分析 689
第七章 可摘义齿生物力学 690
第一节 可摘局部义齿的生物力学 690
一、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力学 690
二、可摘局部义齿功能的恢复 691
三、保留天然牙牙根对可摘义齿修复的力学意义 692
四、义齿基托折断的力学分析 693
五、摘戴可摘局部义齿的力学 693
第二节 全口义齿的生物力学 694
一、全口义齿的固位力 694
二、全口义齿功能时的应力分布 695
三、全口义齿咀嚼功能的恢复 695
四、全口义齿基托折断的力学分析 696
第八章 牙颌面畸形矫治的生物力学 697
第一节 牙移动的生物力学 697
一、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 697
二、牙移动的生物力学 698
第二节 矫形治疗的生物力学 704
一、骨的生物力学 704
二、矫形治疗的生物力学 704
第三节 正畸材料力学 706
一、弹性材料 706
二、Edgewise系统锁槽设计的影响因素 708
第九章 口腔种植体的生物力学 710
第一节 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相容性 710
一、种植体与相邻组织的生物力学关系 710
二、人工种植牙修复中的力学问题 710
第二节 种植体-骨界面的连接形式及力学性质 711
一、天然牙牙周组织的特点 711
二、种植体-骨界面结构形成及特点 711
三、种植体-骨界面的连接形式 711
第三节 种植体-骨界面的结合力 712
一、种植体-骨界面结合力形成的生物学基础 712
二、界面结合力特点 712
第四节 人工种植牙系统设计的生物力学 712
一、人工种植牙的基本结构 712
二、人工种植牙设计的力学原则 713
第五节 人工种植牙上部结构的力学分析 713
一、上部结构 713
二、上部结构的力学分析 713
第十章 牙周病矫治的生物力学 715
第一节 松牙的应力状况 715
一、牙齿松动时牙周组织的改变 715
二、松牙的应力 715
第二节 牙周病矫治的力学 716
一、牙周组织对力的反应 716
二、松牙的固定 716
第三节 牙周病矫治器的设计 717
一、矫治的原则 717
二、矫治器的设计 717
三、矫治的效果 717
第十一章 实验应力分析 719
第一节 电阻应变测量 719
一、电阻应变片及其工作原理 719
二、电阻应变仪 719
三、记录器 720
附实验1 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 720
附实验2 电测法测量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 721
第二节 光弹性法 722
第三节 全息干涉法 722
第四节 激光散斑干涉法 722
第十二章 细胞力学实验方法 723
第一节 细胞力学 723
第二节 离体培养细胞的力学实验方法 723
一、微吸管吸吮技术 723
二、离心力法 724
三、压力载荷法 724
四、基底拉伸法 725
五、流体剪切法 725
第十三章 理论应力分析 727
第一节 理论应力分析方法 727
一、有限元法基础 727
二、有限元法 730
第二节 有限元法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733
一、在牙体结构及其支持组织应力分析中的应用 733
二、在牙体缺损修复应力研究中的应用 733
三、在固定义齿修复力学中的应用 734
四、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力学中的应用 734
五、在全口义齿修复后应力分析中的应用 734
六、在种植体生物力学相容性研究中的应用 734
七、在正畸力学中的应用 735
八、在颅、颌系统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735
第十四 章口腔生物力学建模及应用 736
第一节 口腔医学影像简介 736
一、CT技术简介 736
二、MRI简介 737
第二节 图像的建模 737
第三节 有限元方法的简介及常用有限元软件 738
一、有限元方法 738
二、常用的几种有限元软件 738
三、有限元软件分析的一般过程 739
第四节 有限元建模在口腔生物力学中的应用 739
一、正畸力作用下牙及牙周支持组织的应力分析 739
二、正畸微植体支抗的有限元建模及应用 739
三、不同固定矫治器技术的有限元分析 739
参考文献 741
第十三篇 口腔医学美学&潘可风 主编 747
第一章 概述 747
第一节 美的产生及其本质 747
一、美和美的本质 747
二、美的基本形态 747
三、美感 748
第二节 形式美及其主要规律 748
一、单纯齐一 748
二、对称均衡 748
三、调和对比 749
四、比例匀称 749
五、节奏韵律 749
六、多样统一 749
第三节 美学的形成和发展 749
一、西方医学与美学的结合 749
二、我国医学与美学的结合 751
三、现代医学美学在我国的兴起 752
第四节 美学解剖特征与参数 753
一、颌面美学解剖特征 753
二、口腔颌面部有关的美学参数 754
第二章 颜面审美的研究方法 756
第一节 颜面活体测量法 756
一、颜面活体测量的目的和观察重点 756
二、颜面活体测量法的要点 756
第二节 口腔模型测量法 757
第三节 面部照相测量法 758
一、面部照相测量的要求 758
二、面部照相测量的种类 758
三、面部照相测量法的测量点 758
第四节 X线头影测量法 758
一、X线头影测量法使用头颅定位器 758
二、头颅定位器达到的定位标准 758
三、X线头影测量法常用的测量点 758
四、X线头影测量法常用的基准参考平面和轴 758
五、X线头影测量常用的角度 759
六、电子计算机化X线头影测量 759
第三章 审美与美育 760
第一节 口腔患者的审美心理及治疗意识 760
一、患者的心理类型及诊断 760
二、患者治疗的心态表现 762
三、治疗对象的心理适应证 763
第二节 审美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763
一、审美的时代性 764
二、审美的民族性 764
三、审美的社会性 764
四、审美的共同性 765
第三节 医师的审美素质和修养 765
一、医师自身素质的美育 765
二、医师职业修养的美育 766
第四章 口腔修复美学 768
第一节 口腔修复美学概述 768
一、口腔修复美学的学科特点 768
二、色彩学在口腔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768
三、口腔美容修复与心理疏导 769
第二节 牙体缺损美容修复 769
一、嵌体美容修复 769
二、贴面美容修复 769
三、全冠美容修复 770
四、桩核冠美容修复 771
第三节 牙列缺损美容修复 771
一、常规固定义齿美容修复 771
二、局部可摘义齿美容修复 772
第四节 牙列缺失美容修复 774
一、无牙颌印模 774
二、颌位记录 775
三、人工牙的选择与排列 775
四、基托形成 776
五、美学原理在全口义齿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777
第五章 口腔正畸的审美学 778
第一节 正畸治疗的目标 778
第二节 正常?及审美标准 778
第三节 正畸学中软、硬组织关系的审美 780
第四节 正畸常用的颜面审美方法 782
第六章 口腔颌面外科的美学 786
第一节 牙及牙槽外科的美学 786
第二节 颜面整形正颌外科 787
第七章 口腔内科的美学 792
第一节 正常牙体牙周组织的形态学 792
第二节 牙体硬组织损容性疾病的美容治疗 792
第三节 牙周软组织损容性疾病的美容治疗 797
参考文献 799
第十四篇 口腔材料学&陈治清 主编 803
第一章 总论 803
第一节 概述 803
一、口腔材料学的发展简史 803
二、口腔材料的分类 803
三、口腔材料的标准和标准化组织 804
第二节 材料的性能 804
一、物理性能 804
二、机械性能 806
三、化学性能 808
四、生物性能 809
第二章 口腔高分子概述 811
第一节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811
第二节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811
一、橡胶 811
二、纤维 811
三、塑料 811
第三节 高分子的分子结构 812
第四节 聚合反应 812
一、加聚反应 812
二、缩聚反应 813
第五节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814
第六节 聚合物的生产 814
一、本体聚合 814<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零基础学会素描》王金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花时间 我的第一堂花艺课 插花基础技法篇》(日)花时间编辑部编;陈洁责编;冯莹莹译 2020
- 《Photoshop CC 2018基础教程》温培利,付华编著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看视频零基础学英语口语》宋德伟 2019
- 《胃癌基础病理》(日)塚本彻哉编者;宫健,刘石译者 2019
- 《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素描基础与设计》施猛责任编辑;(中国)魏伏一,徐红 2019
- 《断陷湖盆比较沉积学与油气储层》赵永胜等著 1996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思维导图 超好用英语单词书》(中国)王若琳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4》路丽明编 2019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