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史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晓明,渠敬东等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309016998
- 页数:528 页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思想的基本背景及最初酝酿 18
第一节 现实的历史条件和现有的思想材料 18
一、现实的历史条件 19
二、现有的思想材料 23
第二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最初理论活动 31
一、马克思学生时代的思考和理论活动 31
二、恩格斯的早期思想经历 36
第三节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自我意识立场的社会批判意义 39
一、“自我意识”哲学 40
二、自我意识:打破命运的束缚 43
三、“自我意识”立场的社会批判意义。局限性 47
第四节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社会—政治批判:“人民理性”和物质利益问题 52
一、《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社会批判及其理论准则 53
二、与“自由人”的决裂 58
三、物质利益问题 62
第二章 法哲学批判及其理论后果:“市民社会”和政治经济学 68
第一节 马克思《德法年鉴》时期的法哲学批判 68
一、费尔巴哈的影响和启迪 69
二、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论文 73
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本质的矛盾”和“市民社会” 77
第二节 恩格斯《德法年鉴》时期的社会观点。英国的理论和现状 87
一、《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 87
二、《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9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的初步定向和雏形结构:《巴黎手稿》和《神圣家族》 93
一、《巴黎手稿》中马克思社会思想的三重向度 93
二、《神圣家族》: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面批判唯心主义社会观点的前哨战 106
第一节 “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 110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在原则上的确立:唯物史观的奠基 110
一、新世界观的哲学纲领:实践的唯物主义 111
二、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对唯心史观的批判 115
第二节 关于社会—历史的若干抽象 120
一、社会历史的“现实的前提” 120
二、意识之为社会的产物。意识形态 123
三、唯物史观的科学抽象和基本结论 126
第三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 128
一、生产力、交往形式和生产方式 128
二、市民社会基础上的国家和法 130
三、分工的发展和所有制形式的变迁 131
四、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 133
第四节 社会历史研究的唯物辩证法:《哲学的贫困》 137
一、对蒲鲁东经济学形而上学的批判 138
二、社会研究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141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和运用 14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体系的公开问世:《共产党宣言》 146
一、《共产党宣言》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 146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体系形成的标志: 150
《共产党宣言》 150
第二节 社会阶级理论:对欧洲风暴时期各阶级性质的分析 156
一、社会阶级结构 157
二、阶级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160
第三节 社会革命理论的阐发: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165
一、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165
二、1848年社会革命的不同性质分析 168
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策略的系统论证 170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法 173
第四节 社会意识的描述与总结:意识形态理论 173
二、社会革命和意识形态 176
三、《新莱茵报。政治经济学评论》: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简短的结论 181
第五章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体系的全面建立 182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基础范畴: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 183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社会历史规律的经典概述 183
二、社会生产的本质和作用 187
三、社会关系的属性和特征 190
第二节 社会整体性分析:社会结构的构建与更替 193
一、社会经济结构 193
二、社会结构与分工 196
三、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矛盾的本质分析 199
一、社会有机体理论 203
第三节 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形态的演进 203
二、需要与社会发展 206
三、对人类历史各个社会形态的描述分析 210
第四节 上层建筑理论:对资本主义法律、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分析 213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14
二、法与近代国家 217
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220
第五节 马克思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研究和历史研究的统一 223
一、唯物史观和辩证方法的统一 223
二、社会现象的本质还原: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226
三、社会理论的建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统一 230
简短的结论 234
第六章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的再发展 235
第一节 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236
一、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及经验教训 237
二、巴黎公社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 240
第二节 对机会主义思潮的批判:国家学说的再发展 242
一、对巴枯宁主义的批判:国家的社会历史作用 243
二、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过渡时期理论 246
第三节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的进一步充实与发挥 248
一、法与道德的社会历史基础 249
二、社会暴力学说 252
三、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255
简短的结论 257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研究与创立 258
第一节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诞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 259
一、西方社会革命的现状 260
二、非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革命:民族问题研究 262
三、从人体解剖到猴体解剖:社会研究领域的拓展 265
第二节 原始社会结构的基础及其本质 268
一、原始社会两种生产的交互作用 269
二、氏族的产生与家庭的发展 273
第三节 原始社会的解体: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 277
一、财产的占有和继承:私有制的的起源 277
二、统治阶级集团的确立:国家的起源 280
第四节 跨越卡夫丁峡谷:东方农村公社的机遇和前景 283
一、俄国问题的研究 285
二、俄国农村公社的社会性质及发展前景 287
简短的结论 291
第八章 恩格斯晚年的社会思想 293
第一节 恩格斯晚年的社会发展理论 294
一、社会发展的动力及其结构 294
二、历史环境与社会发展 296
一、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与策略 298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298
二、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与特征 301
第三节 意识形态理论 302
一、意识形态的本质及其形成过程 302
二、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 304
三、意识形态的反作用的特点 307
第九章 第二国际主要理论家的社会思想 309
第一节 倍倍尔的社会思想 310
一、生平与著述 310
二、社会改造与妇女解放 311
三、宗教与社会主义问题研究 315
一、生平与著述 316
第二节 梅林的主要社会思想 316
二、人类精神与社会发展 317
三、梅林对伦理社会主义的批判 319
第三节 拉法格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的阐述和发挥 321
一、生平与著述 321
二、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321
三、社会生活与礼俗、语言、文学的关系 323
第四节 卢森堡论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民主 324
一、生平与著述 324
二、社会改良与社会革命 327
三、《论俄国革命》:民主与社会主义 331
第五节 考茨基的社会思想 334
一、生平与著述 334
二、社会人类学思想 336
三、社会发展理论 338
四、社会革命理论 341
五、《基督教之基础》:宗教社会学研究 342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和发展:普列汉诺夫的社会思想和列宁社会思想的形成 345
第一节 俄国民粹派的主要社会思想 345
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粹派的兴衰 345
二、民粹派的俄国社会发展特殊论 346
第二节 普列汉诺夫的社会思想 349
一、生平、著述和社会思想发展的主要阶段 349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354
三、社会发展的本质与动因 355
四、社会结构五项式分析理论 358
一、列宁的早期革命活动与列宁主义形成的历史条件 360
第三节 列宁社会思想的形成 360
二、批判民粹派的主观社会学,阐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363
三、《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的社会结构分析 366
四、批判经济派的机会主义,阐述社会革命理论 371
第十一章 俄国民主革命和帝国主义战争时期列宁的社会思想 377
第一节 创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社会革命 378
一、列宁的建党活动 378
二、列宁建党理论的主要思想 379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 382
一、俄国民主革命的特征要求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382
二、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是民主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 383
三、抛弃立宪幻想,坚持武装起义 385
四、民主革命的目标是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政权 386
五、民主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革命 388
一、时代背景和列宁的革命活动 389
第三节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战争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389
二、列宁对时代的分析:帝国主义论 391
三、列宁关于战争、关于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395
第四节 列宁关于民族解放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398
一、民族运动发展的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运动纲领 398
二、民族自决权和民族平等在社会革命中的意义 400
三、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402
第五节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捍卫与发展 405
一、列宁关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理论与策略 405
二、《国家与革命》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407
三、新型国家——无产阶级的专政与民主的统一 410
一、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 415
第一节 辩证的探索:列宁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斗争 415
第十二章 十月革命后列宁社会思想的新进展 415
二、战时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试验 419
三、新经济政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423
四、共产国际与世界革命——一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外部环境 426
第二节 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429
一、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合作社 429
二、以国家调节 市场为基础,有计划地发展经济 432
三、关心个人利益,加强劳动纪律和健全经济法规 433
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 435
第三节 列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437
一、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新发展 438
二、改革国家机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440
三、发扬党内民主,改革党的政治制度 443
一、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斗争 446
第四节 列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革命理论 446
二、没有文化革命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 450
第十三章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与“苏联模式” 455
第一节 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等人的论战:关于列宁主义及“一国胜利”理论的基本问题 456
一、关于列宁主义的实质的争论 457
二、关于“一国胜利”理论的争论 459
第二节 斯大林与布哈林的争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 463
一、关于农业集体化问题的争论 464
二、关于工业化道路的争论 470
第三节 斯大林对社会阶级结构的分析与苏联政治体制 474
一、斯大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 475
二、斯大林对新时期苏联社会阶级结构的分析 478
三、斯大林的国家学说和政治体制的“苏联模式” 480
第四节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社会规律理论 482
一、语言学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 483
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规律理论 485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48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在中国的传入与传播 490
一、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的传播概述 490
二、李大钊、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的宣传与介绍 494
三、瞿秋白等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的概括和阐述 497
第二节 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社会思想的形成、运用和发展 503
一、阶级分析理论和农民问题研究 504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矛盾分析和革命战争理论 507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人民民主专政学说 511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社会思想的进程 515
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社会政策 516
二、社会主义建设学说和社会矛盾理论 520
三、毛泽东晚年社会思想的曲折历程 524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著 2019
- 《《鬼谷子》思想新解 上》林仁政著 2015
- 《刘泽华全集 先秦政治思想史 下》刘泽华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编 2019
- 《龙影 西方世界中国观念的思想渊源 增补版》何辉著 2019
- 《天韵社曲谱 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编 2019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问题探幽》陈冬生,王枫桥责编 2019
- 《天韵社曲谱 中》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编 2019
- 《批判 建构与实践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梅丽著 2019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2卷》李曙新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