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工业药剂学
工业药剂学

工业药剂学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汝华,屠锡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6718944
  • 页数:465 页
图书介绍:普通高等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供药物制剂专业用:本书根据药物制剂专业教学计划编写,除原药剂学中的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内容外,适当加强了制剂技术、工艺设计、质量控制等与工业生产有关的内容,也强化了新剂型和新制剂的设计、研究、开发等内容。
《工业药剂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工业药剂学的性质 1

二、工业药剂学的任务 2

三、药物剂型的分类 4

第二节 工业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 5

第三节 有关药物制剂的法规 7

一、药典、其它药品标准 7

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 8

三、药品管理有关规定 9

一、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 11

第一节 表面现象 11

第二章 表面现象与表面活性剂 11

二、铺展与润湿 12

(一)液体的铺展 12

(二)固体的润湿 12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14

一、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14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5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15

(三)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6

(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6

(一)胶团与临界胶团浓度 18

二、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与毒性 18

(三)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值) 21

(二)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21

(四)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23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的应用 24

一、增溶剂 24

(一)增溶机理 24

(二)增溶量的确定 24

(三)增溶剂的选用 25

(四)影响增溶的因素 25

二、乳化剂 26

四、发泡剂与消泡剂 27

三、润湿剂 27

五、去垢剂 28

第三章 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29

第一节 溶解度 29

一、溶解 29

(一)溶解过程 29

(二)溶解作用原理 29

二、溶解度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30

(一)溶解度及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30

(二)影响固体药物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因素 31

(一)制成盐类 33

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33

(二)增溶作用 34

(三)加入助溶剂 37

(四)应用潜溶剂 38

第二节 固体在液体中的溶出速度 39

一、溶出速度及影响溶出速度的因素 39

(一)溶出速度 39

(二)影响溶出速度的因素 39

二、溶出速度的测定方法 40

(一)搅拌容器法 40

(二)液流柱管法 41

第一节 流体的流动性质 42

第四章 流变学 42

一、牛顿流体 43

(一)运动粘度 43

(二)相对粘度及比粘度 44

(三)特性粘度 44

(四)边界层 45

(五)层流、过渡流及湍流 45

二、非牛顿流体 46

(一)塑性流动 46

(四)触变性 47

(三)胀性流动 47

(二)假塑性流动 47

第二节 流体流动性质的测定 49

一、牛顿流体的粘度与测定 49

二、非牛顿流体流动性质的测定 50

第三节 流变学在药剂中的应用 50

一、混悬剂 50

二、乳剂 51

三、流变学性质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52

第一节 概述 53

一、化学动力学 53

第五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及实验方法 53

二、反应级数 54

(一)零级反应和假零级反应 54

(二)一级反应和假一级反应 54

第二节 药物制剂中药物降解途径及稳定的方法 55

一、药物降解途径及增加稳定性的方法 55

(一)水解和延缓水解的方法 55

(二)氧化和延缓氧化的方法 59

二、影响药物降解的因素 62

(一)温度 63

(二)pH 值 63

(三)溶剂 64

(五)离子强度 65

(四)光线 65

第三节 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实验方法 66

(一)留样观察法 66

(二)低温考察法 66

(三)恒温加速试验法 66

(四)恒温加速试验法的实验设计 67

第四节 固体制剂(药物)的稳定性 69

一、化学降解动力学 69

(一)液膜层理论 69

(二)圆柱体和球体模型理论 69

(二)固体降解反应曲线的特征 71

(三)固体在降解过程中的平衡现象 71

二、固体制剂稳定性的特点 71

(一)反应级数 71

三、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 72

四、固体药物及其剂型稳定性研究 73

(一)留样观察法 73

(二)加速实验法 73

(三)曝光法 74

(四)曝湿法 74

一、粒子大小与粒度分布 77

(一)粒径的表示方法 77

第一节 粉体的基本性质 77

第六章 粉体学 77

(二)平均粒径 79

(三)粒度分布 79

二、粒子形态 80

三、粒子的比表面积 81

第二节 粉体的其它性质 81

一、粉体的密度和孔隙率 81

(一)粉体的密度 81

(二)粉体的孔隙率及孔隙径分布 82

二、粉体的流动性 83

(一)流动性及其表示法 83

(二)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84

三、粉体的润湿性 85

第三节 粉体性质对制剂工艺及产品质量的影响 86

一、粉体性质对制剂工艺的影响 86

二、粉体性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87

第七章 过滤 88

第一节 概述 88

一、过滤原理 88

(一)表面过滤 88

(二)深层过滤 88

二、过滤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89

(二)常用的过滤介质 90

(一)过滤介质的质量要求 90

一、过滤介质 90

第二节 过滤介质及助滤剂 90

二、助滤剂 92

(一)常用的助滤剂 92

(二)助滤剂的使用方法 92

第三节 过滤器和过滤装置 93

一、过滤器的种类和选择 93

(一)一般漏斗类 93

(二)垂熔玻璃滤器 93

(三)砂滤棒 94

(四)膜过滤器 94

(六)板框式压滤机 98

(五)超滤装置 98

(七)其它滤器 99

二、过滤装置 99

(一)高位静压过滤装置 99

(二)减压过滤装置 99

(三)加压过滤装置 100

第八章 空气净化技术 101

第一节 概述 101

(一)通风 101

(二)空调 101

(二)常用的净化方法 102

(一)含尘浓度的表示方法 102

(三)空气净化中常用的标准 102

第二节 室内空气的净化标准与测定方法 102

一、洁净室的净化标准 102

(三)空气净化 102

二、洁净室内含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104

第三节 空气过滤 105

一、空气过滤机理与影响因素 106

(一)空气过滤机理 106

(二)空气过滤的影响因素 107

二、空气过滤器与过滤器特性 107

(一)空气过滤器 107

(二)过滤器的特性 109

第四节 洁净室的设计 111

一、洁净室的布置 111

二、洁净室内部构造的要求 112

三、洁净室对人、物净化要求 113

(一)对人的净化 113

(二)对物的净化 114

四、洁净室的空气净化系统 114

(一)空气净化的气流组织 115

(二)送风口与回风口型式 117

(三)空气净化技术 118

(四)洁净室的计算 119

第九章 灭菌法 122

第一节 概述 122

一、灭菌和无菌 122

二、微生物致死动力学 122

(一)致死速度常数 122

(二)D 值 123

(三)Z 值 123

(四)致死指数 124

(五)F 值和 F0值 125

一、干热灭菌法及设备 127

第二节 物理灭菌法 127

三、灭菌方案的制定 127

二、湿热灭菌法及设备 128

(一)热压灭菌法 128

(二)流通蒸汽灭菌法和煮沸灭菌法 130

(三)低温间歇灭菌法 130

(四)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 130

三、紫外线灭菌法 131

四、辐射灭菌法 131

(一)环氧乙烷灭菌 132

第三节 化学灭菌法 132

一、气体灭菌法 132

六、微波灭菌法 132

五、过滤除菌法 132

(二)甲醛灭菌 133

(三)其它气体灭菌剂 133

二、化学杀菌剂 134

第四节 无菌操作法 134

第十章 粉碎与分级 136

第一节 粉碎 136

一、概述 136

二、粉碎机理和能量消耗 136

(一)粉碎机理 136

(二)粉碎能量的消耗 137

三、粉碎方式与设备 139

(一)粉碎方式 139

(二)粉碎机 140

第二节 分级 142

一、概述 142

二、筛分效果的评价 142

(一)总分离效率 142

(二)部分分离效率 143

(三)筛分效率的影响因素 144

三、筛分设备 144

四、除尘方法与设备 146

一、固体粉末混合机理 150

第二节 固体粉末的混合及混合设备 150

第十一章 混合 150

第一节 概述 150

二、混合度的表示方法 151

三、混合方法及设备 152

(一)混合方法 152

(二)混合设备 153

四、混合的影响因素 154

(一)物性的影响 154

(二)操作条件的影响 156

第三节 捏合 157

一、捏合时固液混合特性 158

第四节 匀化 159

二、捏合设备 159

第十二章 制粒 161

第一节 概述 161

(一)制粒的目的 161

(二)制粒方法的分类 161

(三)粉粒间的结合力 161

第二节 湿法制粒的方法及设备 162

一、湿法制粒机理 162

(一)液体在固体粉粒间的状态 162

(一)挤压制粒 163

二、湿法制粒的方法及设备 163

(二)液体架桥的作用原理 163

(二)转动制粒 164

(三)高速搅拌制粒 165

(四)流化床制粒 168

第二节 干法制粒及设备 173

第三节 喷雾制粒及设备 174

一、喷雾制粒的流程与操作 174

二、雾化器 175

三、气流与雾滴流向的安排 176

第四节 液相中晶析制粒法简介 177

第二节 干燥原理及干燥速率 180

一、干燥原理 180

第十三章 固体的干燥 180

第一节 概述 180

二、湿空气和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 181

(一)湿空气的性质 181

(二)物料中水分的性质 181

三、干燥器的物料衡算 183

四、干燥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184

(一)干燥速率 184

(二)干燥速率的影响因素 184

一、厢式干燥器 186

第三节 干燥设备 186

二、流化床干燥器(沸腾床干燥器) 187

三、喷雾干燥器 188

四、红外干燥器 188

五、微波干燥器 188

第四节 冷冻干燥 189

一、冷冻干燥原理 189

二、冷冻干燥设备及干燥过程 190

二、常用溶剂 192

一、液体药剂的类型及特点 192

第一节 概述 192

第十四章 液体药剂 192

第二节 溶液型液体药剂 193

一、低分子溶液剂 194

(一)溶液剂(附实例) 194

(二)芳香水剂 194

(三)糖浆剂(附实例) 194

二、高分子溶液 196

(一)高分子溶液的溶解性与胶凝性 196

(二)高分子溶液的制备及实例 196

二、混悬液的稳定性 197

(一)物理稳定性及影响因素 197

第三节 混悬型液体药剂 197

一、概述 197

(二)化学稳定性 201

三、混悬液的处方设计 201

(一)润湿剂 201

(二)助悬剂 201

(三)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202

(四)pH 调节剂 203

(五)其它附加剂 204

四、混悬液的制备 204

(一)制备原则 204

(二)制法及实例 204

(一)微粒的沉降行为 205

五、混悬液的质量评定 205

(二)微粒大小的测定 206

(三)混悬液相对密度的测定 206

(四)ξ电位的测定 206

第四节 乳浊型液体药剂 206

一、概述 206

二、乳剂稳定的学说 207

(一)界面张力学说 207

(二)界面吸附膜学说 208

三、乳化剂 209

(一)高分子化合物 209

(三)固体粉末类 210

(二)表面活性剂类 210

(一)分层 211

(二)絮凝 211

(三)破裂 211

四、乳剂的稳定性 211

(四)转型 212

(五)酸败 212

五、乳剂的处方设计 212

(一)乳剂类型的确定 212

(二)油相的选择 212

(三)乳化剂选择 212

(四)乳剂粘度的选择 213

(一)乳剂的制备 214

(二)乳剂中添加药物的方法 214

(五)其它附加剂的选择 214

六、乳剂的制备、乳化器械及实例 214

(三)影响乳化的因素 215

(四)乳化器械 215

七、乳剂的质量评定 216

第五节 液体药剂的防腐与色香味 217

一、液体药剂的防腐 217

(一)防腐的意义与措施 217

(二)常用防腐剂 217

(二)着色剂 219

二、液体药剂的矫味与着色 219

(一)矫味剂 219

第十五章 浸出药剂 221

第一节 概述 221

一、定义和发展 221

二、浸出制剂的特点 221

三、浸出溶剂 222

第二节 浸出原理和浸出方法 222

一、浸出原理 222

(一)浸出过程 222

(二)影响浸出的主要因素 223

(一)煎煮法 224

二、浸出方法 224

(二)浸渍法 225

(三)渗漉法 225

(四)新技术浸出法 225

三、浸出工艺流程及提取器 226

(一)单级浸出工艺及提取器 226

(二)单级回流浸出工艺及温渗法浸出工艺 227

(三)半连续逆流浸出工艺及罐组逆流提取器 227

(四)连续逆流浸出工艺及连续提取器 227

(一)影响蒸发量的因素 228

第三节 浸出液的浓缩与干燥 228

一、蒸发 228

(二)蒸发器的类型及选择 229

二、干燥 230

(一)常压干燥与器械 231

(二)减压干燥与器械 231

(三)喷雾干燥与器械 231

(四)其它干燥方法 232

第四节 常用浸出制剂的制备 232

一、汤剂 232

二、合剂与口服液 232

四、酊剂 233

三、酒剂 233

五、流浸膏剂 234

六、浸膏剂 235

七、煎膏剂 235

八、颗粒剂 236

第五节 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 236

一、药材的来源、品种与规格 237

二、制备工艺 237

三、成品的质量检查 237

二、工艺设计和试制中注意的问题 238

一、工艺设计的一般程序 238

第六节 浸出制剂的工艺设计 238

第十六章 注射剂和滴眼剂 240

第一节 注射剂的概述 240

一、定义、分类 240

二、注射剂的特点 240

三、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241

四、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241

(一)注射用水质量要求 242

(二)热原 242

一、注射用水 242

第二节 注射剂的溶剂 242

(三)原水处理 244

(四)蒸馏法生产注射用水及设备 245

(五)反渗透法生产注射用水及设备 246

二、非水溶剂 247

(一)油性溶剂 247

(二)水溶性非水溶剂 248

第三节 注射剂的原料和附加剂 249

一、注射剂的原料 249

二、注射剂的附加剂 249

(一)增加药物理化稳定性的附加剂 249

(二)增加主药溶解度的附加剂 251

(四)其它附加剂 252

(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附加剂 252

第四节 注射剂的容器及其处理方法 253

一、玻璃容器 253

(一)安瓿的种类 253

(二)安瓿玻璃的化学组成与产品质量关系 253

(三)安瓿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254

(四)安瓿的处理 254

二、塑料容器 255

二、注射剂车间的控制 256

一、注射剂的生产流程 256

第五节 溶液型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256

三、橡胶制品 256

三、注射液的配制 257

(一)投料量计算 257

(二)渗透压调节 257

(三)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260

(四)注射液的配制 262

(五)注射液的过滤 263

四、注射剂的灌封 263

五、注射剂的灭菌和检漏 264

七、注射剂的印字、包装 265

八、注射剂的举例 265

六、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265

第六节 特殊类型的注射剂 266

一、混悬液型注射剂 266

(一)混悬液型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266

(二)混悬液型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及实例 267

(三)混悬液型注射剂的质量评定 268

二、乳浊液型注射剂 268

(一)乳浊液型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268

(二)乳化剂的选择 268

(三)乳浊液型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及实例 269

(二)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质量要求 270

(三)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生产工艺及实例 270

(一)概述 270

三、注射用无菌粉末 270

(四)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质量控制 271

四、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 271

(一)概述 271

(二)生产工艺及实例 272

(三)质量控制 273

第七节 输液 274

一、概述 274

二、输液剂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274

(一)输液剂的工艺流程 274

(二)输液剂的容器及附件的处理 275

(三)输液剂的生产工艺及实例 276

三、输液剂生产中易发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78

(一)澄明度问题 279

(二)热原反应 279

(三)染菌 279

第八节 血浆代用液 280

一、概述 280

二、血浆代用液的质量要求 280

三、血浆代用液的生产工艺和实例 280

一、概述 281

二、滴眼剂的质量要求 281

第九节 滴眼剂 281

三、滴眼剂的处方设计和附加剂 282

(一)pH 值调节剂 283

(二)渗透压调节剂 285

(三)无菌度的保持 285

(四)粘度的调整 285

(五)其它 285

四、滴眼剂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286

(一)容器及附件的要求及处理 286

(二)生产工艺及实例 286

二、散剂的生产工艺 290

一、概述 290

第十七章 散剂和滴丸剂 290

第一节 散剂 290

(一)粉碎和过筛 291

(二)称量与混合 291

(三)分剂量 291

三、散剂的质量检查 291

四、散剂的包装与贮存 293

五、散剂生产中的一些问题(附实例) 293

(一)散剂的吸湿、潮解与风化 293

(二)低共熔 295

(一)概述 296

(二)制备方法 296

一、固体分散物 296

第二节 滴丸剂 296

(三)固体分散物的分类 297

(四)固体分散物促进药物释放的原理 297

(五)固体分散物的一些问题 298

二、滴丸剂 298

(一)概述 298

(二)基质与冷却液 299

(三)调节滴丸剂释药速度的原理 300

(四)滴丸剂制造工艺及实例 300

一、片剂的发展 304

第一节 概述 304

第十八章 片剂 304

二、片剂的分类 305

三、片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306

第二节 片剂的辅料 306

一、湿法制粒压片的辅料 307

(一)稀释剂和吸收剂 307

(二)润湿剂和粘合剂 309

(三)崩解剂 310

(四)润滑剂和助流剂 311

一、湿法制粒压片 313

(一)原、辅料的质量控制及处理 313

第三节 片剂的生产工艺 313

二、干法制粒及粉末直接压片用辅料 313

(二)制粒 314

(三)压片 314

二、干法制粒压片 315

三、粉末直接压片 315

四、特殊用途片剂的处方设计 315

(一)咀嚼片 315

(二)泡腾片 315

第四节 片剂的压缩过程及压片机 316

(五)植入片 316

(四)分散片 316

(三)多层片 316

一、压缩过程 317

(一)压片力的测定 317

(二)压力的传递与分布 318

(三)压缩成型过程 321

二、压片机 322

(一)单冲压片机 322

(二)旋转压片机 323

三、压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324

(一)松片 324

(二)裂片 325

(三)粘冲 326

第五节 片剂的包衣 326

一、概述 326

二、包衣材料 326

(一)包糖衣材料 326

(二)薄膜衣 327

三、包衣方法及设备 329

四、包衣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330

第六节 片剂的质量评定及影响质量的因素 331

一、片剂的硬度及其影响因素 331

(三)片剂崩解的影响因素 332

(二)片剂崩解的机理 332

(一)崩解度的测定方法 332

二、片剂的崩解及其影响因素 332

三、片剂中药物的溶出度及其影响因素 335

(一)辅料对药物溶出的影响 335

(二)制片工艺对药物溶出的影响 336

四、片剂的重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337

(一)压片机的结构及冲模质量的影响 337

(二)颗粒质量对片重的影响 337

六、片剂的外观及卫生标准 338

(二)可溶性成分在干燥过程的迁移 338

(一)药物与辅料混合的均匀度 338

五、片剂的均匀度及其影响因素 338

第七节 片剂的处方、工艺设计及实例 339

一、处方和工艺设计前工作 339

二、处方和工艺设计的原则及实例 339

第八节 片剂的包装 341

第九节 纸型片 341

第十九章 胶囊剂与微型胶囊 343

第一节 硬胶囊剂 343

一、概述 343

二、胶囊壳的组成 343

(二)胶囊的填充及其填充设备 345

三、胶囊剂的生产工艺及实例 345

(一)胶囊壳的质量要求及制备 345

四、肠溶胶囊剂 348

第二节 软胶囊剂 348

一、概述 348

二、胶囊壳的组成和性能 349

三、内容物的配方设计和性质 349

四、软胶囊剂的生产工艺及实例 350

五、肠溶软胶囊 352

第三节 胶囊剂的包衣 352

第四节 胶囊剂的质量评定与贮藏 353

第五节 微型胶囊 354

一、概述 354

二、囊心物和囊材 354

(一)囊心物 354

(二)囊材 354

三、微型胶囊的制备与实例 356

(一)物理化学法 356

(二)化学法 360

(三)物理机械法 360

二、软膏基质及附加剂 364

一、概述 364

(一)油脂性基质 364

第二十章 软膏剂、眼膏剂和硬膏剂 364

第一节 软膏剂 364

(二)乳剂基质 366

(三)水溶性基质 368

二、软膏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370

(一)基质的处理 370

(二)药物的处理 370

(三)制备方法及设备 371

(四)灌封与包装 372

五、软膏剂的质量评定 375

六、软膏剂的包装和贮藏 376

(二)基质及灭菌 377

(三)眼膏剂的制备工艺及实例 377

第二节 眼膏剂 377

(一)概述 377

(四)眼膏剂的质量评定 378

第三节 硬膏剂 378

一、组成及材料 378

二、橡胶为基质的硬膏剂生产工艺及设备 379

(一)橡胶硬膏生产工艺及实例 379

(二)绊创膏剂生产工艺及实例 380

三、高分子化合物和塑料聚合物为基质的硬膏剂的生产工艺及实例 380

四、质量评定 381

第一节 概述 383

第二十一章 栓剂 383

一、局部作用 384

二、全身作用 384

(一)直肠的解剖生理与药物的吸收途径 384

(二)影响直肠吸收的因素 384

第二节 栓剂的作用 384

第三节 栓剂的基质与附加剂 387

一、栓剂的基质 387

(一)油脂性基质 387

(二)水溶性基质 389

二、附加剂 390

(二)局部作用的栓剂 391

(三)其它项目 391

一、栓剂的处方设计 391

(一)全身作用的栓剂 391

第四节 栓剂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391

二、置换价 392

三、栓剂的生产工艺及实例 393

(一)栓剂的小量制备 393

(二)栓剂的大量生产工艺 393

第五节 栓剂的质量评定与包装 395

一、栓剂的质量评定 395

二、栓剂的包装 396

二、成膜材料 398

一、定义和特点 398

第二十二章 膜剂 398

第一节 概述 398

第二节 膜剂的制备及实例 399

第三节 膜剂的释药机理及影响释药速度的因素 401

一、释药机理 401

二、影响释药速度的因素 402

第四节 膜剂的包装材料 403

第二十三章 气雾剂 405

第一节 概述 405

一、定义与特点 405

二、分类和用途 405

二、抛射剂 407

第二节 气雾剂的组成 407

一、药物和附加剂 407

三、容器 410

四、阀门系统 410

第三节 气雾剂的生产工艺 411

一、处方设计 411

二、组成的选择 412

三、生产工艺 413

(一)容器、阀门系统的处理与装配 413

(二)药物配制与分装 413

(三)充填抛射剂 413

(四)质量检查与包装 414

第四节 气雾剂的质量评定 415

第二十四章 缓释及控释制剂 418

第一节 概述 418

一、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类型 418

二、透皮给药系统制剂 419

三、腔道和粘膜用控释制剂 420

四、注射控释制剂 420

五、植入制剂 421

第二节 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原理 421

(一)单剂量给药 422

一、一级释药的缓释、控释制剂 422

(二)多剂量给药 423

二、理想缓释、控释制剂 425

(一)单剂量给药 425

(二)多剂量给药 425

第三节 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制备原理和工艺 428

一、缓释、控释方法 428

(一)控制药物从剂型中溶出的方法 428

(二)控制药物从剂型中扩散的方法 429

二、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实验法 430

(一)体外试验法 430

(二)体内试验法 431

三、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制备实例 432

一、概述 435

第四节 经皮吸收的缓释、控释制剂 435

二、经皮吸收的过程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436

(一)经皮吸收过程 436

(二)影响吸收的因素 437

三、透皮吸收贴膏剂的结构和材料 438

(一)结构 438

(二)材料 440

四、贴膜片剂制备实例 441

五、质量评定 443

(一)体外试验 443

(三)生物利用度试验 444

(二)体内试验 444

第五节 其它给药途径的缓释、控释制剂 445

一、眼用缓释、控释制剂 445

(一)控释膜剂 445

(二)控释眼丸 446

(三)胶乳和热敏性凝胶 446

二、注射用缓释、控释制剂 447

三、植入控释制剂 448

(一)植入小丸 448

(二)植入胶囊或胶棒 449

(一)定义与分类 452

第二十五章 靶向给药制剂 452

第一节 概述 452

(二)靶向给药制剂的进展 453

第二节 靶向给药剂型 453

一、乳剂 453

二、脂质体 454

(一)脂质体的理化特性 455

(二)脂质体的制备及实例 455

(三)包裹率的测定 456

(五)其它 457

三、微球 457

(四)脂质体的灭菌 457

(一)微球的分类与常用材料 458

(二)微球的制备及实例 458

四、毫微胶囊 459

(一)毫微胶囊常用材料 460

(二)毫微胶囊的制备及实例 460

五、磁性制剂 461

(一)磁性材料 461

(二)磁性制剂的制备及实例 461

(三)影响磁性制剂在靶区滞留和释药的因素 463

六、单克隆抗体结合制剂 46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