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中药药剂学  第2版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中药药剂学  第2版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中药药剂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傅超美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1402711
  • 页数:416 页
图书介绍: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中药药剂学 第2版》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中药药剂学的性质 1

二、中药药剂学的任务 3

三、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4

四、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 4

第二节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 6

一、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6

二、现代中药药剂学的主要成就 8

三、中药制剂的研究应用现状 9

第三节 药物剂型的分类 10

一、按物态分类 10

二、按制备方法分类 10

三、按分散系统分类 10

四、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 11

第四节 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11

一、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 11

二、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剂型 12

三、根据原方不同剂型的生物药剂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选择剂型 13

四、根据生产条件和“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13

第五节 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 14

一、药典 14

二、局颁、部颁药品标准 16

三、药品管理法规 16

第二章 中药调剂 19

第一节 概述 19

第二节 处方 19

一、处方的概念与种类 19

二、医师处方的内容 20

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20

第三节 中药处方的调配 21

一、处方的调配程序 21

二、中药“斗谱”的排列原则 22

第四节 中药学的配伍变化及其现代研究 23

一、配伍用药的目的 23

二、中药学的配伍变化 23

第五节 中药饮片形式的沿革 24

一、传统中药饮片 24

二、新型中药饮片 24

第三章 制药卫生 26

第一节 概述 26

一、制药卫生的含义 26

二、中药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26

三、预防中药制剂污染的措施 28

第二节 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 29

一、中药制药环境的基本要求 29

二、洁净室的净化标准 30

三、空气洁净技术与应用 30

第三节 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 32

一、灭菌方法 32

二、无菌操作法 36

三、F与F0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 36

第四节 防腐与防虫 39

一、防腐与防虫措施 39

二、防腐剂 39

第四章 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 42

第一节 粉碎 42

一、粉碎的含义与目的 42

二、粉碎的基本原理 42

三、常用的粉碎方法 43

四、粉碎原则 45

五、粉碎设备 45

六、粉体学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47

第二节 筛析 53

一、筛析的目的 53

二、药筛和粉末的分等 53

三、影响过筛的因素 54

四、过筛与离析的器械 54

第三节 混合 56

一、混合的含义与目的 56

二、混合机理 56

三、混合方法 57

四、混合机械 57

五、影响混合的因素 57

第四节 制粒 58

一、制粒的含义与目的 58

二、制粒的原理 59

三、制粒的方法与设备 59

第五章 散剂 62

第一节 概述 62

一、散剂的含义与特点 62

二、散剂的分类 62

第二节 散剂的制法 63

一、一般散剂的制法 63

二、特殊散剂的制法 64

第三节 散剂的质量检查 67

一、外观均匀度 67

二、粒度 67

三、水分 67

四、装量差异 67

五、装量 67

六、无菌 67

七、微生物限度 67

第六章 浸提、分离与纯化、浓缩与干燥 69

第一节 概述 69

一、浸提、分离与纯化的目的 69

二、浓缩与干燥的目的 69

三、中药成分与疗效 70

第二节 浸提 70

一、浸提过程 71

二、影响浸提的因素 72

三、常用浸提溶剂 73

四、浸提辅助剂 74

五、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 74

第三节 分离与纯化 80

一、分离 80

二、纯化 83

第四节 浓缩 85

一、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 85

二、浓缩方法与设备 86

第五节 干燥 88

一、干燥的基本原理 88

二、影响干燥的因素 90

三、干燥方法与设备 90

第七章 浸出药剂 95

第一节 概述 95

一、浸出药剂的含义 95

二、浸出药剂的特点 95

三、浸出药剂的分类 96

第二节 汤剂 96

一、汤剂的含义 96

二、汤剂的特点 96

三、汤剂的制法与影响汤剂质量的因素 97

四、煎煮过程对药效的影响 98

第三节 中药合剂(含口服液) 100

一、中药合剂的含义 100

二、中药合剂的特点 100

三、中药合剂的制法 100

四、合剂的质量检查 101

第四节 糖浆剂 102

一、糖浆剂的含义 102

二、糖浆剂的特点 102

三、糖浆剂的分类 102

四、糖浆剂的制法 102

五、糖浆剂的质量检查及质量问题讨论 103

第五节 煎膏剂 104

一、煎膏剂的含义 104

二、煎膏剂的特点 105

三、煎膏剂的制法 105

四、煎膏剂的质量检查 106

第六节 酒剂与酊剂 106

一、酒剂与酊剂的含义 106

二、酒剂和酊剂的特点 107

三、酒剂与酊剂的制法 107

四、酒剂与酊剂的质量检查 109

第七节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109

一、流浸膏剂及浸膏剂的含义和特点 109

二、流浸膏剂及浸膏剂的制法 110

三、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质量检查 110

第八节 茶剂 111

一、茶剂的含义 111

二、茶剂的特点 111

三、茶剂的分类 111

四、茶剂的质量检查 111

第九节 浸出药剂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112

一、长霉发酵 112

二、浑浊沉淀 112

三、成分水解 112

第八章 液体药剂 114

第一节 概述 114

一、液体药剂的含义与特点 114

二、液体药剂的分类 114

三、液体药剂常用的溶剂 115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116

一、表面活性剂的含义、组成与特点 116

二、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117

三、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119

四、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的应用 121

第三节 溶解度与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24

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24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25

第四节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 126

一、概述 126

二、溶液剂 126

三、芳香水剂与露剂 127

四、甘油剂 127

五、醑剂 128

第五节 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 129

一、概述 129

二、胶体溶液的性质 129

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130

四、胶体溶液的制法 131

第六节 乳状液型液体药剂 132

一、概述 132

二、乳剂形成的理论 133

三、常用的乳化剂与选用 134

四、乳剂的稳定性 135

五、乳剂的制法 136

第七节 混悬液型液体药剂 138

一、概述 138

二、影响混悬剂稳定性的因素 138

三、混悬剂的稳定剂 139

四、混悬剂的制法 140

第八节 其他液体药剂 141

一、灌肠剂 141

二、洗剂 141

三、搽剂 142

四、滴耳剂 142

五、滴鼻剂 143

六、含漱剂 144

第九节 液体药剂的质量检查 144

一、口服溶液剂、口服乳剂、口服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144

二、口服溶液剂、口服乳剂、口服混悬剂的质量检查 144

第十节 液体药剂的矫味与着色 145

一、矫味剂 145

二、着色剂 146

第十一节 液体药剂的包装与贮藏 146

一、液体药剂的包装 146

二、液体药剂的贮藏 146

第九章 注射剂 148

第一节 概述 148

一、注射剂的含义 148

二、注射剂的特点 148

三、注射剂的分类 149

四、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149

第二节 热原 150

一、热原的含义与组成 150

二、热原的基本性质 150

三、注射剂热原的污染途径 150

四、除去注射剂中热原的方法 151

五、热原与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 151

第三节 注射剂的溶剂 152

一、注射用水 152

二、注射用非水溶剂 154

第四节 注射剂的附加剂 155

一、增加主药溶解度的附加剂 155

二、帮助主药混悬或乳化的附加剂 156

三、防止主药氧化的附加剂 156

四、调整渗透压的附加剂 158

五、抑制微生物增殖的附加剂 161

六、调整pH的附加剂 161

七、减轻疼痛的附加剂 161

第五节 注射剂的制法 161

一、注射剂制备的工艺流程 161

二、中药注射用半成品 162

三、注射剂的容器与处理 163

四、注射剂的配液与滤过 164

五、注射剂的灌封 165

六、注射剂的灭菌与检漏 165

七、注射剂的印字与包装 166

第六节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166

一、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项目与方法 167

二、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讨论 168

三、中药注射剂的指纹图谱 170

第七节 输液剂与血浆代用液 170

一、输液剂的含义 170

二、输液剂的特点与分类 170

三、输液剂的制法 171

四、输液剂质量问题讨论 171

五、血浆代用液 172

第八节 粉针剂与其他注射剂 173

一、粉针剂 173

二、混悬液型注射剂 174

三、乳状液型注射剂 176

第九节 眼用液体制剂 177

一、概述 177

二、眼用液体制剂的作用机制 177

三、眼用液体制剂的附加剂 178

四、眼用溶液剂的制法 179

五、眼用液体制剂的质量检查 180

第十章 外用膏剂 182

第一节 概述 182

一、外用膏剂的含义 182

二、外用膏剂的特点 182

三、外用膏剂的分类 182

四、药物经皮吸收机制与影响因素 183

第二节 软膏剂 185

一、概述 185

二、基质 185

三、软膏剂的制法 189

四、软膏剂的质量检查 191

五、眼膏剂 192

第三节 膏药 193

一、概述 193

二、黑膏药 193

三、白膏药 196

四、膏药的质量检查 196

第四节 贴膏剂 196

一、橡胶膏剂 196

二、凝胶膏剂 199

三、贴剂 200

四、贴膏剂的质量检查 200

第五节 凝胶剂、糊剂和涂膜剂 201

一、凝胶剂 201

二、糊剂 203

三、涂膜剂 204

第十一章 栓剂 206

第一节 概述 206

一、栓剂的含义 206

二、栓剂的特点 206

三、栓剂的分类 206

四、栓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208

第二节 栓剂的基质与附加剂 209

一、基质的要求 209

二、基质的种类 209

三、栓剂的附加剂 211

四、栓剂基质与附加剂的选用 211

第三节 栓剂的制法 213

一、一般栓剂的制法 213

二、特殊栓剂的制法 215

第四节 栓剂的质量检查、包装与贮藏 216

一、栓剂的质量检查 216

二、栓剂的包装与贮藏 217

第十二章 胶剂 218

第一节 概述 218

一、胶剂的含义 218

二、胶剂的分类 218

第二节 胶剂的原辅料选择 219

一、原料的选择 219

二、辅料的选择 219

第三节 胶剂的制法 220

第四节 胶剂的质量检查 222

第十三章 胶囊剂 224

第一节 概述 224

一、胶囊剂的含义 224

二、胶囊剂的特点 224

三、胶囊剂的分类 225

第二节 胶囊剂的制法 225

一、硬胶囊的制法 225

二、软胶囊的制法 229

三、肠溶胶囊的制法 233

第三节 胶囊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贮藏 234

一、胶囊剂的质量检查 234

二、胶囊剂常见质量问题 235

三、胶囊剂的包装、贮藏 235

第十四章 丸剂 236

第一节 概述 236

一、丸剂的含义 236

二、丸剂的特点 236

三、丸剂的分类及制法 236

第二节 水丸 237

一、水丸的含义与特点 237

二、水丸的赋形剂 237

三、水丸的制法 238

第三节 蜜丸 240

一、蜜丸的含义与特点 240

二、蜂蜜的炼制 241

三、蜜丸的制法 241

四、蜜丸常见质量问题与解决措施 243

五、水蜜丸 243

第四节 浓缩丸 244

一、概述 244

二、浓缩丸的制法 244

第五节 糊丸与蜡丸 245

一、糊丸 245

二、蜡丸 246

第六节 滴丸 247

一、滴丸的含义与特点 247

二、滴丸的制法 248

三、滴丸的质量评价与影响滴丸质量的因素 249

第七节 丸剂的包衣 250

一、包衣目的 250

二、包衣种类 250

三、丸剂包衣的方法 251

第八节 丸剂的质量检查、包装与贮藏 251

一、丸剂的质量检查 251

二、丸剂的包装与贮藏 252

第十五章 颗粒剂 253

第一节 概述 253

一、颗粒剂的含义与特点 253

二、颗粒剂的分类 253

第二节 颗粒剂的制法 253

一、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253

二、水溶性颗粒的制法 254

三、酒溶性颗粒的制法 256

四、混悬颗粒的制法 256

五、泡腾颗粒的制法 257

第三节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257

一、外观性状 257

二、粒度 258

三、水分 258

四、溶化性 258

五、装量差异 258

六、装量 258

七、微生物限度 258

第十六章 片剂 259

第一节 概述 259

一、中药片剂的含义与特点 259

二、片剂的分类 259

三、中药片剂的类型 261

第二节 片剂的辅料 261

一、稀释剂与吸收剂 262

二、润湿剂与黏合剂 263

三、崩解剂 264

四、润滑剂 265

第三节 中药片剂的制法 266

一、湿法制粒压片法 266

二、干法制粒压片法 272

三、粉末直接压片法 273

四、片剂成型机制与影响因素 273

五、压片时可能发生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 275

第四节 片剂的包衣 276

一、片剂包衣的目的、种类与要求 276

二、片剂包衣的方法与设备 277

三、片剂包衣物料与工序 279

第五节 片剂的质量检查 283

第六节 片剂的包装与贮存 285

一、片剂的包装 285

二、片剂的贮存 285

第十七章 气体药剂 286

第一节 气雾剂 286

一、概述 286

二、气雾剂的组成 287

三、气雾剂的处方设计 289

四、气雾剂的制法 290

五、气雾剂的质量检查 291

六、气雾剂的贮藏 292

第二节 喷雾剂与粉雾剂 292

一、喷雾剂 292

二、粉雾剂 295

三、喷雾剂与粉雾剂的质量检查 296

第十八章 其他剂型 297

第一节 膜剂 297

一、概述 297

二、膜剂常用的成膜材料与辅料 298

三、膜剂的制备 299

四、膜剂的质量检查 301

第二节 海绵剂 301

一、海绵剂的含义 301

二、海绵剂的分类 301

三、海绵剂的制法 302

四、海绵剂的质量检查 302

第三节 丹药 303

一、丹药的含义 303

二、丹药的特点 303

三、丹药的分类 303

四、丹药的制备 303

五、丹药生产过程中的防护 305

第四节 烟剂、烟熏剂、香囊(袋)剂 305

一、烟剂 305

二、烟熏剂 305

三、香囊(袋)剂 306

第五节 离子导入剂与沐浴剂 306

一、离子导入剂 306

二、沐浴剂 307

第六节 锭剂、糕剂、钉剂、线剂、条剂、灸剂、熨剂与棒剂 307

一、锭剂 307

二、糕剂 308

三、钉剂 308

四、线剂 308

五、条剂 308

六、灸剂 308

七、熨剂 308

八、棒剂 308

第十九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 310

第一节 概述 310

第二节 药物制剂新技术 310

一、包合技术 310

二、固体分散技术 314

三、微囊与微球的制备技术 318

四、纳米乳与亚微乳的制备技术 324

五、纳米粒的制备技术 326

六、脂质体 328

第三节 药物制剂新剂型 331

一、缓释、控释制剂 331

二、迟释制剂 338

三、前体药物 339

四、靶向制剂 340

第二十章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344

第一节 概述 344

一、中药制剂稳定性的研究意义 344

二、中药制剂稳定性的研究内容 344

三、中药制剂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345

第二节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提高稳定性的方法 345

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345

二、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 347

第三节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考察方法 348

一、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要求 349

二、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项目 349

三、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方法 350

四、中药制剂稳定性试验应注意的问题 356

第四节 包装材料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356

一、玻璃 357

二、塑料 357

三、橡胶 357

四、金属 358

第二十一章 中药制剂的配伍变化 359

第一节 概述 359

一、药物配伍的概念 359

二、药物配伍应用的目的 359

三、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 359

第二节 药剂学的配伍变化 360

一、物理的配伍变化 360

二、化学的配伍变化 361

三、注射剂的配伍变化 363

第三节 药理学的配伍变化 365

一、协同作用 365

二、拮抗作用 365

三、产生不良反应 366

四、制剂在体内发生的相互作用 366

第四节 预测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 367

第五节 配伍变化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368

一、处理原则 368

二、药剂学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 369

第二十二章 中药新药药学部分研究 371

第一节 概述 371

一、新药含义的演变 371

二、药品的注册申请分类 372

三、中药、天然药物的注册申请分类及说明 372

第二节 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 373

一、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意义与指导思想 373

二、中药新药的选题 375

三、中药新药的制剂设计 378

四、中药新药的制备工艺研究 380

第三节 中药制剂的评价 394

一、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 394

二、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评价 396

第二十三章 药物体内过程 397

第一节 生物药剂学概论 397

一、生物药剂学的含义与研究内容 397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398

三、影响药物制剂疗效的因素 403

第二节 药物动力学概论 408

一、药物动力学概述 408

二、药物动力学常用术语 409

三、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41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