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中国河流的枯水研究
中国河流的枯水研究

中国河流的枯水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秀云,汤奇成,傅肃性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271457x
  • 页数:129 页
图书介绍:
《中国河流的枯水研究》目录

第一章枯水研究的意义 1

第一节 研究枯水在水文学中的意义 1

第二节 经济建设需要研究枯水径流 2

第三节 生态环境与枯水径流 4

目次 5

前言 5

第二章枯水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5

第一节 地带性因素 5

第二节 非地带性因素 6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枯水径流的影响 10

第四节 河川径流的断流 11

一、河川径流出现断流的时间 12

二、河流出现断流的地理分布 12

四、河流出现断流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13

三、断流与集水面积间的关系 13

第三章枯水径流特征值分析计算及预测 15

第一节 枯水径流特征 15

一、枯水特征值的表达方式 15

二、枯水特性 15

第二节 枯水径流特征值分析计算 25

一、无资料地区的计算方法 25

二、有实测资料地区的计算方法 26

第三节 灰色关联法分析影响枯水因素 36

一、灰色关联分析简介 36

二、弥河寒桥站最小月流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计算 37

三、结果与问题讨论 41

第四节枯水预测 41

一、研究枯水径流预测方法 41

二、枯水预测模型 44

三、枯水径流预测 46

第一节 中国河流枯水的分布 49

一、最小月流量模数及其C、值的分布 49

第四章 中国河流枯水的分布及分区 49

二、年最小流量模数及其C、值的分布 52

第二节 中国河流枯水分区 52

一、分区原则 53

二、指标的选择及指标数 53

三、枯水分区 56

第五章湿润地区(Ⅰ)的河流枯水 62

第一节 湿润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62

一、地理位置及区域分布 62

二、气候特征 64

第二节 湿润地区枯水径流特征 64

第三节 湿润地区的枯水区特点 65

一、浙、闽、台枯水区(Ⅰ1) 65

二、水文地质 65

一、降水 65

二、粤、桂、琼枯水区(Ⅰ2) 66

三、滇西、藏东南枯水区(Ⅰ3) 67

第六章 多水地区(Ⅱ)的河流枯水 69

第一节 多水地区的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 69

一、地区的地貌类型及特点 69

二、气候特征 70

第二节 多水地区的河流枯水特征 71

一、山溪型河流枯水特征 71

二、平原型河流枯水特征 71

第七章半湿润地区(Ⅲ)的河流枯水 79

第一节半湿润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79

一、山地 79

第二节半湿润地区河流枯水特征 80

二、平原 80

一、黑龙江枯水区(Ⅲ1) 81

二、吉林、黑龙江东部枯水区(Ⅲ2) 81

三、松辽平原枯水区(Ⅲ3) 82

四、辽东半岛枯水区(Ⅲ4) 83

五、燕山、太行山枯水区(Ⅲ5) 83

六、黄海平原枯水区(Ⅲ6) 85

七、黄河中游枯水区(Ⅲ7) 86

八、川、甘、青、藏枯水区(Ⅲ8) 86

九、金、怒、澜河源及拉萨河上中游枯水区(Ⅲ9) 87

十、雅鲁藏布江上游枯水区(Ⅲ10) 88

第八章干旱少水地区(Ⅳ)的河流枯水 89

第一节 干旱少水地区的范围及自然概况 89

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89

二、地貌 89

三、水文地质 91

四、水文、气候 92

第二节 枯水径流的特点 93

一、干旱区枯水径流的几种类型特征 94

二、自相关系数的地区分布 95

第三节 干旱少水地区的枯水分区 96

一、西辽河区(Ⅳ1) 96

二、呼伦贝尔区(Ⅳ2) 96

三、鄂尔多斯区(Ⅳ3) 97

四、祁连山区(Ⅳ4) 97

五、羌塘区(Ⅳ5) 98

六、塔里木盆地区(Ⅳ6) 98

七、天山区(Ⅳ7) 99

八、准噶尔区(Ⅳ8) 99

九、阿尔泰区(Ⅳ9) 100

一、枯水利用 102

第九章枯水开发利用及前景 102

第一节枯水利用问题 102

二、河流枯水增加的可能性及其途径 103

第二节枯水开发及前景 104

一、干旱少水地区 104

二、半湿润地区 105

三、多水地区 106

四、湿润地区 107

第十章遥感信息在水资源分析评价中的应用 110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环境的遥感分析 110

一、水系流域的遥感分析 110

二、水资源及其环境的遥感分析 111

第二节 水文下垫面遥感制图 113

一、水文下垫面地貌因子图 113

三、水文下垫面植被覆盖度图 114

二、水文下垫面岩性类型图 114

第三节水文模型区域参数的遥感分析 115

第四节 区域水资源量的遥感分析估算 116

一、降水量的计算 117

二、地表水径流量的估算 117

三、地下水的降雨入渗补给量的计算 117

第十一章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水文和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120

第一节 水文和水资源研究中GIS的应用 120

第二节 水文和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 121

一、系统信息源的分析与采集 121

二、系统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 121

三、系统应用分析模型及其建库 124

四、系统软件结构及图形输出 125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127

参考文献 12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