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清代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地理研究
清代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地理研究

清代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地理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景纯著(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空所)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01049141
  • 页数:3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研究清代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地理方面的学术专著。作者刘景纯以城市地理学和历史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概述城镇发展的地理背景的基础上,运用地方志资料,对清代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及其体系的发展、城镇化与城镇的近代化、城镇分布及其变迁,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结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城镇功能组合结构与主要城镇的功能表现和城镇形态与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实证性研究,分析并提出了该区域这一时期城镇现象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其中存在的必然的地理关系,在诸多方面富有创见。除了从城镇功能的角度研究了该地区的城镇以外,作者还从空间分布、交通格局、等级规模(人口等级规模和占地规模)、内部空间结构以及近代化特征等角度对该地区的城镇进行了全面的探讨。该稿的结构比较严谨,语言比较简练,读来没有拖沓之嫌;征引的文献资料也是相当丰富,尤其是利用了大量的方志史料,更见作者披检史料之勤。另外,作者很善于运用图表,根据目录统计,书中有七十八张表格,二十八幅图。这些都是为本书稿增色的因素。本书的出版对历史学、区域历史地理学、城市史、城市建设和规划等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我国西北部地区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清代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地理研究》目录

序 1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清代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地理的意义 1

第二节 清代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地理研究的现状 4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6

第一章 城镇发展的地理基础 8

第一节 自然地理基础 9

一、地形地貌 9

二、气候 13

三、自然灾害 14

第二节 人文地理环境 16

一、民族及其分布概况 16

二、生产状况与主要物产分布 18

三、交通条件 21

第二章 城镇的发展与城镇体系的完善 24

第一节 府州县城镇 24

一、府、州城 24

二、县城 30

第二节 市镇的普遍兴起及其相关问题 37

一、市镇的普遍兴起 37

二、市镇及其相关问题 41

第三章 城镇化与城镇化过程中的近代化特征 58

第一节 城镇化问题 59

一、城镇化的条件 59

二、城镇化的特征 62

三、城镇化的机制 78

四、城镇化的制约因素 79

第二节 城镇近代化及其地域特征 87

一、外力作用与城镇近代化 87

二、政府改制与城镇近代化 92

附:宝鸡10县城镇近代化的过程 102

与城镇空间格局的变迁 102

第四章 城镇的分布与空间格局的变化 116

第一节府州县城的分布特征 116

一、空间分布 116

二、地理分布 122

第二节 市镇的地区分布与时空变化 124

一、晋北区 124

二、晋中区 126

三、晋南区 131

四、关中区 138

五、陕北区 144

六、甘肃区 148

第五章 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结构 158

第一节 交通网络结构 158

第二节 府州县城空间距离组织特征与地区差异 163

一、中心地理论与黄土高原地区城镇的特殊性 163

二、城镇空间距离及其地区差异 166

第三节 市镇空间组织的距离特征和区际差异 178

第六章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187

第一节 城镇人口等级规模及其地域差异 187

一、研究现状 187

二、府州县城人口规模及其地域差异 189

三、市镇人口规模 191

第二节 城镇占地规模及其地域差异 197

一、府州县(厅)城占地规模及其地域差异 197

二、城墙市镇占地规模 202

第七章 城镇功能组合结构与主要功能城镇的功能特征 205

第一节 城镇功能类型及其地域组合结构 205

一、城镇的功能类型 205

二、城镇功能组合结构的地区特征 207

第二节 行政城镇的功能及其地域特征 211

一、府与直隶州(厅)城 211

二、散州、县城镇 223

第三节 军事城镇的功能变化 229

一、卫、所城镇 229

二、关镇营堡城镇 236

第四节 府州县城经济功能概说 249

一、晋北区 249

二、晋中区 257

三、晋南区 264

四、关中区 270

五、陕北区 277

六、甘肃区 281

第八章 城镇形态与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287

第一节 府州县城形态 287

一、形态类型 288

二、群组结构特征 296

第二节 市镇形制的特征 300

第三节 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304

一、内部元素的基本构成 304

二、内部空间组织结构 307

三、功能区的区位特征 313

总结 339

主要参考文献 344

后记 36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