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文学批评实践教程
文学批评实践教程

文学批评实践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炎秋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11055955
  • 页数:4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介绍中外文学批评理论二十多种,并辅之以作品进行解析,以期学生能真正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文学批评实践教程》目录

第1章 俄国形式主义 1

第一节 基本理论 1

一、文学性 1

二、艺术程序 3

三、陌生化 4

四、形式 8

五、主题 8

第二节 批评方法 9

一、强调诗学研究上的科学实证主义立场 9

二、关注形式方面的要素 9

三、揭示艺术形式发展的内部规律 10

第三节 作品解读 10

一、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节奏 10

二、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中的重复技巧 13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15

一、日尔蒙斯基对普希金《为回到遥远祖国的岸》的解读 15

二、洛特曼解析《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矛盾原则” 18

第2章 象征主义 20

第一节 基本原理 20

一、西方象征主义的主要类型 20

二、中国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23

三、象征主义的基本原理 26

第二节 批评方法 29

一、因“象”见“意”,关注隐喻 29

二、把握大致情调,引发相关联想 29

三、体会声韵节奏,领略听觉意象 30

第三节 作品解读 31

一、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名作解读 31

二、中国象征主义诗歌名作解读 34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37

叶芝评象征主义 37

第3章 英美新批评 41

第一节 基本理论 41

一、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42

二、瑞恰兹的诗歌语言本质观和语境理论 42

三、兰色姆的“构架—肌质”理论 44

四、燕卜荪的“朦胧七型”说 44

五、“意图谬见”和“情感谬见” 45

六、悖论、反讽、张力、隐喻 46

七、强调有机整体性的结构理论 48

第二节 批评方法 49

一、避免“意图迷误”,反对传记式批评 49

二、避免“感受迷误”,反对印象式批评 49

三、强调作品的独立自足性 50

四、运用“细读法”解读文本 50

第三节 作品解读 50

一、细读李商隐《无题》 50

二、《尘埃落定》中的悖论及其象征意义 53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54

一、高友工、梅祖麟对杜甫《秋兴》的分析 54

二、欧阳子对白先勇《游园惊梦》的分析 55

第4章 意识流 58

第一节 基本理论 58

一、意识流概念 58

二、意识流小说流派 59

三、意识流表现手法 62

第二节 批评方法 65

一、比较意识流手法和传统心理描写 65

二、总结意识流手法的新特征 65

三、运用意识流手法分析作品 66

四、运用意识流理论分析电影和诗歌 66

五、探讨意识流表现手法的流传和演变 66

第三节 作品解读 67

一、《喧哗与骚动》的意识流特征——兼与《红与黑》比较 67

二、《喧哗与骚动》中的班吉之“痴” 70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73

一、意识清醒程度不断递增的艺术结构——弗里德曼论《喧哗与骚动》的意识流叙事结构 73

二、“透彻地洞察女性的心理”——荣格对《尤利西斯》及乔伊斯的评价 74

三、意识流小说关键词审理:意识流 74

第5章 精神分析 76

第一节 基本理论 76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文学思想 76

二、拉康、霍兰德的新精神分析批评理论 80

第二节 批评方法 83

一、分析文学作品的无意识意义 83

二、分析作品中虚构人物的无意识心理 83

三、分析作家的无意识动机 83

四、分析读者的无意识体验 84

第三节 作品解读 84

一、性的沉沦与升华——张贤亮小说创作之精神分析 84

二、三岛由纪夫的塞巴斯蒂昂情结及其《金阁寺》隐喻 88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91

一、弗洛伊德评达·芬奇 91

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 93

三、欧内斯特·琼斯论哈姆雷特与俄狄浦斯情结 94

第6章 结构主义 95

第一节 基本理论 95

一、结构 95

二、索绪尔语言学的结构思想 96

三、布拉格学派的结构思想 98

四、法国结构主义的结构思想 99

第二节 批评方法 101

一、二项对立法 102

二、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分析方法 102

三、罗兰·巴特的“第二级符号系统”与神话批评 103

四、结构主义叙事学 104

第三节 作品解读 106

王实甫《西厢记》的结构主义解读 106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112

一、列维-斯特劳斯对“俄底浦斯神话”的结构主义分析 112

二、罗兰·巴特对“时装”的结构主义分析 114

第7章 叙事学 116

第一节 基本理论 116

一、故事 116

二、叙事者 118

三、叙事话语 121

第二节 批评方法 123

一、分析具体作品 123

二、完备叙事理论 124

三、总结叙事特点、叙事模式 124

四、挖掘叙事形式中隐含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 124

五、探讨叙事艺术的发展演变 124

第三节 作品解读 124

一、《红楼梦》中的预叙——兼论预叙与预言的区别 124

二、第一人称叙事者的边缘化 128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132

一、罗兰·巴特《S/Z》中的符码分析 132

二、拉康对爱伦·坡《失窃的信》的分析 133

第8章 原型批评 135

第一节 基本理论 135

一、弗雷泽与剑桥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135

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136

三、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138

四、基本评价 141

第二节 批评方法 142

一、“站后些” 142

二、归纳 142

三、互证 142

第三节 作品解读 143

《尘埃落定》的原型解读 143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148

一、荣格对《尤利西斯》的解读 148

二、傅道彬解读中国文学中的“月亮”原型 149

第9章 存在主义 151

第一节 基本理论 152

一、以消泯主客对峙的“存在”为本体 152

二、关注“人”的“情绪体悟” 153

三、萨特的“人学化”存在主义三原则 155

四、海德格尔的“诗学化”存在主义三命题 157

第二节 批评方法 160

一、关注人的个体化意识、行为和生存境遇 161

二、关注“介入”批评和“匮乏”现象 161

三、可以与马克思主义方法结合 161

四、可以与精神分析方法结合 162

第三节 作品解读 162

一、《死无葬身之地》与萨特的存在主义三原则 163

二、《恶心》与存在主义的“情绪体悟” 165

三、《哈姆雷特》与“存在主义英雄” 166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168

一、萨特对加缪《局外人》的评论 168

二、海德格尔用其存在主义的艺术真理现解读“壶”与“农鞋” 171

第10章 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 174

第一节 基本理论 174

一、方法论渊源:现象学美学与当代解释学 174

二、文学本文:空白点与“隐含的读者” 176

三、文学史:文学史就是文学接受史 179

四、文学接受:期待视野、视野融合与再创造 180

五、文学功能:更新、误读与影响的焦虑 183

第二节 批评方法 184

一、分析文学本文对读者的召唤与制约作用 184

二、探讨作品流播过程中产生的“多义”现象 184

三、研究文本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效果史 184

四、分析阅读视野嬗变中的文学本文 185

五、反思审美经验变更中的经典重读、重写 185

第三节 作品解读 186

本文结构与林黛玉之死的多重解读——兼论曹雪芹的创作危机及残本的积极意义 186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192

一、姚斯在阅读视野的三重嬗变中解读波德莱尔的《烦厌》 192

二、邬国平考察陶渊明诗歌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声誉变迁 199

第11章 形象学 204

第一节 基本理论 204

一、形象 205

二、社会集体想象物 206

三、意识形态形象和乌托邦形象 207

第二节 批评方法 208

一、外部研究 209

二、内部研究 210

第三节 作品解读 211

一、杜拉斯《悠悠此情》中的“中国情人”形象 211

二、《一千零一夜》中的东方形象与对他者的想象 213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218

19世纪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218

第12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 226

第一节 基本原理 226

一、关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 227

二、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 228

三、艺术的社会功用问题 230

第二节 批评方法 231

一、总体性批评 231

二、意识形态批评 232

三、性格和心理批评 232

四、审美形式批评 233

第三节 作品解读 234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大众文化模式”的解读和评析 234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240

一、卢卡奇关于巴尔扎克《农民》的现实主义批评 240

二、萨特关于福楼拜及其《包法利夫人》的社会历史与精神心理相结合的辩证分析 240

三、马歇雷关于“列宁论托尔斯泰”的文本的意识形态离心结构分析 241

四、詹姆逊对文学作品的“政治无意识”解读 243

第13章 女性主义批评 245

第一节 基本理论 246

一、英美派女性主义批评 246

二、法国派女性主义批评 250

三、黑人女性主义批评 251

四、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批评 252

第二节 批评方法 252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 252

二、运用精神分析学批评方法 253

三、运用解构主义批评方法 253

第三节 作品解读 254

《子弹穿过苹果》:“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 254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257

一、凯特·米利特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分析 257

二、《阁楼上的疯女人:女作家与19世纪的文学想像》的女性批评 258

第14章 性别研究 261

第一节 基本理论 261

一、性别差异 262

二、性政治 263

三、性别身份 265

四、女性写作 267

第二节 批评方法 268

一、探讨男女两性在创作和接受中的差异 269

二、揭示“性政治”因素导致的两性等差 269

三、探讨性别身份对作者、读者以及作品中人物的影响、意义 269

四、探讨女性写作的性状特征、历史传统与接受情况 269

第三节 作品解读 269

一、对《玩偶之家》的性别研究解读 269

二、《红楼梦》贾府中的性别政治建构概要 275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276

一、对《李尔王》的性别批评解读 276

二、对《儿子与情人》的性别批评解读 277

第15章 怪异理论 279

第一节 基本理论 279

一、主张对性的非自然化过程予以深度阐释 279

二、对社会异性恋制度和异性恋化霸权提出挑战 281

三、对传统同性恋文化的正统观念表示质疑 283

四、乐观展望性的多元化与社会多样性的差异图景 284

第二节 批评方法 286

一、选择和确定一个基本出发点 286

二、在文本内部要素的结构组合中发现文本意义 286

三、融会贯通,领会本质 286

第三节 作品解读 287

《霸王别姬》的怪异美学内涵 287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291

一、众声喧哗中的虐恋文学现代经典:《O的故事》 291

二、萨利·贝恩斯对美国先锋派艺术作品的解读 292

第16章 解构主义 294

第一节 基本理论 294

一、解构 295

二、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延异、播撒、印迹、增补 295

三、耶鲁学派的解构批评 299

第二节 批评方法 304

一、德里达式的“双重阅读法” 305

二、保罗·德·曼式的“阅读即误读法” 305

三、哈罗德·布鲁姆式的“影响即误读法” 306

四、希利斯·米勒式的“内在阅读法” 306

第三节 作品解读 307

贝克特小说《难以命名者》之解构主义阐释 307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314

一、罗兰·巴特对巴尔扎克的小说《萨拉辛》的解构主义分析 314

二、米勒对雪莱的长诗《生命的凯旋》的解构主义分析 315

第17章 后现代主义 317

第一节 基本理论 317

一、后现代主义 317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 320

第二节 批评方法 325

一、文本式批评 325

二、总结式批评 325

三、背景式批评 325

四、比较式批评 326

第三节 作品解读 326

《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中的拼贴与戏仿 326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331

一、迈克尔·莱恩对《克鲁索在英格兰》的后现代主义解读 331

二、复制与增殖:卡尔维诺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手法 333

第18章 新历史主义 335

第一节 基本理论 335

一、历史性和文本性的制衡与倾斜 335

二、单线历史的复线化和大写历史的小写化 337

三、客观历史的主体化和必然历史的偶然化 338

四、历史和文学的边缘意识形态化 340

第二节 批评方法 341

一、强调批评者发挥主体意识 341

二、奉行“选闻主义”,发掘深层文化意义 342

三、捕捉历史的真实 342

四、实行“反历史”策略 342

第三节 作品解读 342

一、《白鹿原》的新历史主义表征 342

二、苏童《米》中的权力与欲望 344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347

一、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347

二、严歌苓《扶桑》的新历史主义特征 348

三、油滑中的严正——鲁迅的《故事新编》与新历史主义小说 349

第19章 后殖民主义理论 351

第一节 基本理论 352

一、现实与想象 352

二、想象与权力 353

三、想象与文本 354

四、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 356

第二节 批评方法 357

一、重视意识形态批评 357

二、运用“对位法”展开解读 357

三、将“空间”视为权力差异体系 358

第三节 作品解读 358

一、国际化文本与空间修辞——解读卫慧《上海宝贝》 358

二、东方形象的再生产——解读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 361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364

一、爱德华·W·赛义德:《简·奥斯汀与帝国》 364

二、文化挪用与殖民否认:笛福作品中“瓷器缺席”的转喻意义 365

第20章 文化研究 367

第一节 基本理论 367

一、文化主义 367

二、结构主义文化研究 372

三、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374

第二节 批评方法 378

一、文化研究的基本特色 378

二、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 379

第三节 作品解读 379

在审美和意识形态之间——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文学理论教程》 379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383

一、汤普逊论述阶级是一种文化构形 383

二、威尔·莱特分析美国西部片的二元对立文化模式 384

第21章 消费文化理论 386

第一节 基本理论 386

一、消费的历史: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 386

二、消费文化批判理论 388

第二节 批评方法 393

一、运用“异化”、“物化”理论分析文本 393

二、运用符号学理论分析非物质文化形态 394

三、分析、批判消费性意识形态对消费行为的操控 394

第三节 作品解读 394

一、“肯德基大叔”的文化意蕴 394

二、从《我的帝王生涯》看苏童的“历史”消费 395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397

一、《马克思的外套》中阐述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文化价值 397

二、高贵品位与文化资本:布尔迪厄分析审美消费与日常消费的经济同源性 398

第22章 生态批评 400

第一节 基本理论 400

一、文学与生态的内因外缘 400

二、生态批评的几个关键词 402

三、生态哲学的基本原理 405

四、生态批评的任务 405

第二节 批评方法 408

一、关注文本中的自然描写,挖掘文本中的生态主题 408

二、探寻文学隐喻与文学想象中的生命体验与生命启示 408

三、探析文学在人类文化与文明进程中发挥的生态功能 409

四、运用生态学方法观察和理解文学世界 409

第三节 作品解读 410

一、中国当代生态文学概观及生态意识对文学的广泛渗透 410

二、从生态视角解读沈从文的《边城》 410

三、华海《生态诗歌的梦想——评安静〈像树木一样生长〉》 411

第四节 解读范例 412

一、对梭罗《瓦尔登湖》的生态阅读 412

二、关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 414

第23章 空间批评 417

第一节 基本理论 417

一、文学作品中的景观与空间 418

二、空间的社会属性 418

三、空间的文化属性 419

四、空间的身份属性 420

第二节 批评方法 422

一、文学作品中的景观研究 422

二、文学作品中空间的文化属性研究 423

三、文学作品中空间的身份研究 423

第三节 作品解读 425

文明的瘫痪:乔伊斯小说的空间解读 425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429

一、地理空间的文化象征与文明差异 429

二、空间的社会属性与三元意义 433

三、瓦格纳对《吉姆爷》进行的空间批评 435

后记 43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