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心脏传导系统基础与临床
心脏传导系统基础与临床

心脏传导系统基础与临床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成山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302149232
  • 页数:2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介绍心脏传导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临床应用技术。
《心脏传导系统基础与临床》目录

1. 心脏与心肌 1

1.1 心脏 1

1.1.1 心脏的形态 1

1.1.2 心脏的腔室 1

1.1.3 心壁及心脏支架组织和心包膜 4

1.1.4 心脏血管的分布 4

1.1.5 血液循环 7

1.2 心肌 8

1.2.1 心肌细胞(心肌纤维)的结构 8

1.2.2 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9

1.2.3 心肌收缩的能量来源 15

2. 心脏传导系统概述 17

2.1 概述 17

2.2 心脏传导系统的基本结构 18

2.3 心脏传导系统的基本功能  19

3. 窦房结  21

3.1 窦房结的形态  21

3.1.1 大体形态  21

3.1.2 位置与大小  21

3.2 光镜及电镜下窦房结的结构  22

3.3 窦房结的功能  27

3.3.1 从起搏细胞的膜电位来看自动节律机制  27

3.3.2 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  29

3.3.3 影响窦房结起搏的因素  30

3.3.4 窦房结的反馈调节功能  32

3.4 窦房结的临床意义  33

3.4.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3

3.4.2 病例介绍  36

4. 房内束(结间束)  41

4.1 房内束的形态  41

4.1.1 结间束  41

4.1.2 房间束  42

4.2 房内束的镜下结构及两结的起源  42

4.2.1 房内束的镜下结构  42

4.2.2 两结的发生  43

4.3 房内束的功能  43

4.4 房内束的临床意义  44

4.4.1 动物试验  44

4.4.2 实例介绍(窦-室传导) 44

5. 房室结 47

5.1 房室结的形态 47

5.2 光镜和电镜下房室结的结构 47

5.2.1 细胞结构 47

5.2.2 细胞的连接 49

5.3 房室结的功能 54

5.3.1 房室结的传导作用 54

5.3.2 房室结的延搁作用 55

5.3.3 房室结的起搏作用 55

5.3.4 房室结的过滤作用 56

5.3.5 房室结下传假设学说 56

5.3.6 房室结双路径 58

5.4 房室结的临床意义 59

6. 心室内束(希-浦系统) 63

6.1 房室束(希氏束) 63

6.1.1 房室束的走行与形态 63

6.1.2 房室束的组织结构 64

6.1.3 房室束的功能 64

6.1.4 房室束的临床意义 65

6.2 左束支 68

6.2.1 左束支的走行与形态 68

6.2.2 左束支的组织结构 70

6.2.3 左束支的功能及临床意义 70

6.3 右束支  74

6.3.1 右束支的走行与形态  74

6.3.2 右束支的组织结构  75

6.3.3 右束支的功能及临床意义  76

6.4 浦肯纤维  77

6.4.1 浦肯纤维的分布  77

6.4.2 浦肯纤维的结构  78

6.4.3 希-浦系统的功能  81

6.4.4 浦肯纤维的临床意义  84

7. 心脏传导系统的变异和预激  85

7.1 传导系统的一般变异  85

7.1.1 窦房结的一般变异  85

7.1.2 房室结的一般变异  85

7.1.3 房室束和束支的一般变异  86

7.2 变异的传导副束  86

7.2.1 三种传导副束  86

7.2.2 传导副束与预激综合征  88

7.2.3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  92

7.2.4 预激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98

7.2.5 预激综合征的诊断  104

7.2.6 预激综合征的临床重要性  106

7.2.7 预激综合征的临床处理  106

8. 心脏传导系统的血液供给  109

8.1 心脏传导系统各部的血液供给  109

8.1.1 窦房结的血液供应  109

8.1.2 结间束及心房的血液供应  113

8.1.3 房室结及希氏束的血液供应  113

8.1.4 右束支的血液供应  117

8.1.5 左束支的血液供应  117

8.2 心肌梗死与传导系统的关系  120

8.2.1 心肌梗死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功能  120

8.2.2 受累动脉、梗死部位、受影响传导系统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121

8.3 窦房结、房室结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比较  124

9. 先天性畸形心脏的传导系统  127

9.1 房间隔缺损时的心脏传导系统  127

9.1.1 继发孔缺损(第二孔型)  131

9.1.2 原发孔缺损和共同房室口  132

9.1.3 二室三腔心(完全性房间隔缺损)  133

9.2 室间隔缺损时的心脏传导系统  133

9.2.1 室间隔的发生  134

9.2.2 各型室间隔缺损时的心脏传导系统  134

9.2.3 其他心脏畸形时的心脏传导系统  137

9.2.4 房室传导系统的胚胎发生与心脏畸形的关系  137

9.2.5 先天性心脏畸形时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的临床意义  139

10. 心律失常的机制  141

10.1 工作心肌与特化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141

10.1.1 动作电位特性  141

10.1.2 心肌和特化心肌电活动类型 144

10.2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145

10.2.1 激动形成异常  145

10.2.2 激动传导异常  146

10.3 复杂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147

10.3.1 干扰与脱节  147

10.3.2 隐性传导  149

10.3.3 文氏现象  152

10.3.4 室内差异性传导  156

10.3.5 超常及伪超常传导  158

11.心脏传导组织的研究方法  165

11.1 大体解剖法  165

11.1.1 窦房结的研究方法  165

11.1.2 剥制房室结及束支的方法  165

11.2 组织学检查  166

11.2.1 窦房结的取材方法  166

11.2.2 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近端取材  167

11.2.3 组织脱水、包埋和切片法  168

12. 心脏传导系统的检查与诊断  169

12.1 窦房结电图(SNE)  169

12.1.1 窦房结电图的描记方法  170

12.1.2 窦房结电图的临床应用  171

12.2 程序性心脏刺激法  171

12.2.1 基本的刺激程序  171

12.2.2 程序心脏刺激法的临床意义  172

12.3 希氏束电图  173

12.3.1 希氏束电图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173

12.3.2 希氏束电图的命名及正常值  174

12.3.3 希氏束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175

12.4 心脏标测技术的临床价值 179

12.4.1 心外膜标测  180

12.4.2 心内膜标测  180

12.4.3 实例介绍  180

12.5 动态心电图  183

12.6 常规体表心电图  184

13. 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的治疗  185

13.1 心脏起搏器的应用  185

13.1.1 起搏器五位编码(NBG编码)  185

13.1.2 起搏器的适应证  185

13.1.3 起搏器的分类  187

13.1.4 起搏器的种类  188

13.2 射频消融术的应用  199

13.2.1 概述  199

13.2.2 射频消融术治疗预激综合征  200

13.2.3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201

13.3 药物治疗  202

13.3.1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202

13.3.2 改善传导系统血液循环的药物  2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