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山西通史  卷2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山西通史  卷2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山西通史 卷2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泽民等主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03042766
  • 页数:646 页
图书介绍:
《山西通史 卷2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目录

上编·记述 3

第一章 秦时的山西 3

第一节 政区 3

第二节 秦始皇巡游山西 6

一、秦始皇一巡山西 6

二、秦始皇二巡山西 7

三、秦始皇三巡山西 8

第三节 二冯死谏秦二世 8

第四节 畜牧起家的楼烦班氏 10

第二章 西汉王朝在山西的政治统治 12

第一节 政区与人口 12

一、政区 12

二、人口 16

第二节 秦汉之际的三晋复国运动 17

一、赵国复国与灭国 17

二、魏国复国与灭国 21

三、韩国复国与灭国 24

第三节 白登之围与汉匈和亲 27

一、白登之围 27

二、汉匈和亲 29

第四节 刘恒封代与文帝巡幸山西 31

一、代国初封 31

二、刘恒封代 31

三、汉文帝刘恒即位始末 32

四、汉文帝四巡山西 34

第五节 周勃、季布、冯唐、郅都 35

一、绛侯周勃 35

二、河东太守季布 37

三、冯唐谏汉文帝 38

四、“苍鹰”郅都 40

第六节 文景两朝之汉匈关系 41

第七节 汉武帝时代的山西 43

一、汉武帝发动大规模对匈奴战争 43

二、荀彘击朝鲜 54

三、汉武帝祭汾阴后土祠 56

四、巫蛊之祸及壶关三老 61

五、义纵抗“告缗”而死 64

第八节 西汉后期政治与山西 66

一、霍光辅政 66

二、霍皇后及霍氏之祸 71

三、酷吏与名臣 75

四、苏武与常惠 80

五、冯门英烈 82

六、宣、元、成三朝后土之祭 88

第九节 王莽篡汉 91

一、并州兵荒 91

二、王莽改制中山西郡县之易名 92

第三章 东汉时的山西 95

第一节 政区与人口 95

一、政区 95

二、人口 98

第二节 东汉初期山西的战争 99

一、卢芳侵扰北边 99

二、鲍永据并州 102

三、邓禹攻占河东 106

第三节 匈奴分裂及鲜卑崛起 108

一、匈奴分裂 108

二、南匈奴入居山西 110

三、乌桓居晋北 112

四、鲜卑崛起 114

第四节 博士、名士、教育家 116

一、博士范升 116

二、名士郭泰 117

三、教育家乐详 119

第五节 东汉末年山西的政治局势 120

一、宦官在山西 120

二、王允计诛董卓 122

三、白波起义与汉献帝流亡河东 125

四、曹操征高幹 128

五、锺繇平河东 130

六、杜畿抚河东 131

七、梁习治理并州 135

第四章 三国曹魏时的山西 137

第一节 政区 137

第二节 三国魏山西籍朝廷大臣 140

第三节 武圣关羽 141

第四节 锺会母张昌蒲 144

第五节 边塞雁门郡 146

一、轲比能遇刺身亡,沙漠汗有家难归 146

二、雁门太守牵招 150

三、并州刺史田豫 152

第六节 魏末两忠臣 153

一、太原王凌反司马懿 153

二、闻喜毋丘俭反司马师 154

第五章 西晋时的山西 156

第一节 政区与人口 156

一、政区 156

二、人口 158

第二节 山西与司马氏晋国 159

一、孙资荐司马懿 159

二、司马昭受封晋国 162

第三节 平阳贾氏与晋初政治 163

一、贾充、王沈出卖魏帝 163

二、贾充、裴秀议立世子 165

三、贾充女为太子妃 166

四、妒妇郭槐与“贾女偷香” 167

五、贾皇后乱晋 170

第四节 西晋政坛上的山西高门豪族裴氏、王氏与卫氏 173

一、闻喜裴氏 173

二、太原王氏 176

三、卫瓘抚床谏皇帝 180

第五节 刘琨守并州 181

一、刘琨赴任并州 181

二、刘琨兵败上党 183

三、拓跋氏求割陉北五县 183

四、刘琨招降石勒 184

五、汉克晋阳及拓跋援刘琨收复晋阳 184

六、刘琨图谋击汉未果 185

七、刘琨逃离并州 186

第六章 十六国时期的匈奴族汉国 189

第一节 政区与人口 189

一、政区 189

二、人口 191

第二节 汉国的创立 192

一、备受歧视的“并州之胡” 192

二、刘渊建立汉国 194

三、刘渊迁都 197

第三节 汉国的发展壮大 199

一、刘聪灭西晋 199

二、荒淫奢侈的汉帝刘聪 201

三、陈元达谏主,汉皇帝“愧贤” 202

四、汉国都城建设 203

第四节 汉国的衰亡 205

一、刘聪拒谏杀忠良 205

二、汉国的天灾人祸 206

三、靳准乱汉,汉灭赵兴 207

第七章 十六国时期的羯族石氏与后赵国 209

第一节 政区 209

第二节 奴隶出身的皇帝——后赵王石勒 211

一、备受凌辱的奴隶 211

二、由上党七千子弟打天下 213

三、逐鹿中原 214

四、攻灭幽州王浚与并州刘琨 216

五、攻占汉都平阳 218

第三节 石勒治理后赵 220

一、裴宪主朝仪 220

二、刑法大臣续咸 221

三、石勒重乡情 222

四、后赵灭前赵 223

第四节 石勒之死与后赵亡国 224

一、石勒的自知之明 224

二、石勒之死与石虎篡位 225

三、石虎暴虐亡国 225

第八章 十六国时期的鲜卑诸燕与氐、羌两秦政权统治下的山西 227

第一节 前燕与山西 227

一、政区 227

二、张平割据并州 229

三、冯鸯割据上党 231

四、前燕入主并州 232

五、上党、太原兵败,前燕灭亡 233

第二节 前秦与山西 234

一、政区 234

二、前秦初起 237

三、前秦占据河东、平阳 237

四、前秦平定蒲坂叛乱 239

五、前秦灭前燕潞川之战 239

六、前秦王苻丕之兴亡 242

第三节 西燕与山西 244

一、政区 244

二、西燕兴国 244

三、后燕灭西燕 246

第四节 后燕与山西 249

一、政区 249

二、后燕兴国 250

三、后燕灭刘显于马邑 251

四、灭西燕与破平城及其亡国 252

第五节 夏国与山西 254

第六节 后秦与山西 255

一、政区 255

二、后秦占据河东 256

三、柴壁兵败,后秦衰落 258

四、后秦平息蒲坂叛乱 260

五、东晋入主河东 261

第九章 北魏时期的山西 262

第一节 政区 262

第二节 拓跋氏的兴起与代国的兴衰 270

一、拓跋力微立国与沙漠汗之死 270

二、拓跋氏二度兴盛与援晋抗汉 272

三、代国的建立 273

四、代国内乱及衰微 275

五、拓跋什翼犍复兴代国 276

第三节 北魏的建立及其统一大业 277

一、拓跋珪复国 277

二、北魏议定国号 278

三、北魏迁都平城 278

四、平叛战争 279

五、迁都之议 280

六、收蒲坂与平西河 281

第四节 北魏中期的改革 283

一、孝文帝平城改制 283

二、迁都洛阳前后 285

三、平城谋叛 286

第五节 北魏民族政策与山西民族矛盾 288

一、道武、明元、太武三朝的威慑政策 288

二、文成、献文、孝文三朝的怀化政策 292

第六节 尔朱氏称霸始末 293

一、北魏末年形势 293

二、尔朱世家 294

三、尔朱荣称雄山西 295

四、尔朱荣称霸北朝 296

五、尔朱荣之死 298

六、尔朱兆为叔父报仇 299

七、高欢计图尔朱兆 300

八、尔朱氏之败亡 302

第十章 东魏、北齐对山西的控制 305

第一节 政区 305

一、东魏山西政区 305

二、北齐山西政区 308

第二节 不戴皇冠的晋阳皇帝——高欢 310

一、少年豪侠 310

二、贤内助娄昭君 311

三、晋州刺史 313

四、汾东受兵 314

五、灭尔朱氏,入主晋阳 315

六、分裂北魏 318

七、高欢嫁女,皇帝迎亲 320

第三节 玉壁之战 321

第四节 高澄之死与魏齐“禅代” 325

第五节 齐文宣帝高洋 329

一、石楼、黄瓜堆之战 329

二、北齐山西长城 330

三、文宣帝死于晋阳 331

第六节 北齐文宣以下诸帝 332

第七节 北齐二名将 334

一、名将段孝先 334

二、名将斛律光 336

第十一章 西魏、北周势力在山西的扩张 343

第一节 西魏、北周在山西的政区建置 343

一、西魏山西政区 343

二、北周山西政区 344

第二节 西魏势力向河东的渗透 349

一、杨?攻河东 349

二、薛善献蒲坂 351

三、敬氏兄弟 352

第三节 东、西魏汾河对垒与名将王思政 353

第四节 北周灭齐 356

一、高氏政治的腐败 356

二、北齐高思好反叛 357

三、北周攻占晋州 358

四、平阳大战 360

五、晋阳之战 363

六、北周对并州稽胡的战争 367

第十二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的经济状况 370

第一节 农业与畜牧业的发展 370

一、农业 370

二、畜牧业 376

第二节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380

一、手工业 380

二、商业 386

第三节 城市建设 389

一、晋阳城 389

二、平阳城 393

三、平城 394

第四节 交通运输 407

一、陆路 407

二、水路 411

第十三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西文化 416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与文化世家的兴盛 416

第二节 学术大师及其贡献 426

一、王沈与孙盛的史学 426

二、一门史学:裴松之、裴骃、裴子野 430

三、裴秀在地理学上的贡献 436

四、郭璞的训诂学成就 441

第三节 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443

一、诗文 443

二、书法 450

第四节 佛教的传播 454

一、十六国时期佛教的传播及佛教名僧 454

二、北魏、北齐时期佛教的发展及净土宗的建立 469

三、塔庙、造像与石窟艺术 475

第五节 北朝山西道教 486

下编·专论 493

山西——中华民族融合的大舞台 493

一、刘敬和亲及其意义 495

二、南匈奴入居山西及“胡汉分治” 504

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辩 507

四、“五胡”与山西 511

三国时期的山西 516

一、发生在山西的战争 516

二、内迁山西的少数民族 521

三、曹魏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 524

四、曹操选拔官吏的方针 528

也论关羽 533

一、关于“忠义双全”问题 533

二、关于败荆州之过问题 536

三、关于“武圣人”批判问题 542

永嘉丧乱后南迁的山西人 550

一、山西人南迁的规模和流寓南方后的分布状况 550

二、山西籍士族在东晋统治集团的地位和作用 556

三、南渡士族的经济和意识形态 563

裴松之《三国志注》的史学意义 570

一、对史学的认识 570

二、对史书的总结 574

三、对史家的要求 579

四、对史料的处理 582

关于《皇帝南巡之颂》碑的考察 587

一、《南巡碑》之史料 587

二、《南巡碑》之湮灭 589

三、《南巡碑》之地理位置 590

四、《南巡碑》之形制与碑文 592

五、《南巡碑》之历史文物价值 600

长城雄关——雁门关 607

一、雁门关城与长城 607

二、雁门关与句注塞 608

三、雁门关防御体系 610

四、雁门关与万里长城 613

东魏、北齐时期的晋阳交通贸易 616

一、晋阳至邺 616

二、晋阳至洛阳 618

三、晋阳至长安 621

四、晋阳至平城 624

五、晋阳的商品贸易 626

太原在东魏、北齐时期的战略地位 633

一、太原在高欢攻占北魏都城洛阳时的作用 633

二、太原在东、西魏之争中的战略地位 635

三、从北齐代东魏看太原的战略地位 638

四、从东魏、北齐与北方诸族的关系看太原的战略地位 640

五、从北齐灭亡看太原的战略地位 6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