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养殖水域生态学
养殖水域生态学

养殖水域生态学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志辉,赵文主编
  • 出 版 社:大连:大连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6128441
  • 页数:338 页
图书介绍:大连水产学院教材基金资助教材水产养殖、渔业环保、水生生物专业用:本书讲授了非生物环境因子的作用,种群与群落,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循环,海洋生态学的材料,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
《养殖水域生态学》目录

绪论 1

一、生态学的内容、任务和方法 1

二、水域生态学的产生、发展与现状 2

三、我国在水域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和成就 4

四、水圈及其划分 5

五、生态系统 8

六、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般规律 10

七、限制因子的概念和原理 12

第一篇 非生物环境因子的作用 14

第一章 光 14

一、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 15

二、光谱成分和藻类的色素适应 16

三、光与水生生物的行为 18

四、浮游生物昼夜垂直移动 19

五、光对动物生命过程的作用 21

六、海的发光 23

第二章 温度 25

一、水生生物的极限温度 27

二、温度和水生生物的地理分布 30

三、温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31

四、周期性变温对水生生物生活的意义 33

五、水体的热污染 34

第三章 溶解盐类 37

一、水体的化学分类 37

二、水生生物的水—盐代谢和渗透压调节 38

三、水生生物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43

四、盐度对水生生物生活的影响 46

五、盐类成分的意义 49

六、离子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50

七、内陆盐水的生物资源 52

第四章 溶解气体 56

一、嫌气性生物和好气性生物 56

二、呼吸强度与呼吸系数 57

三、水生动物对呼吸条件变化的适应 60

四、窒死现象 61

五、氧过量的危害 63

六、二氧化碳的作用 63

七、硫化氢 64

八、沼气 65

九、氨 65

十、氮 66

第五章 其他非生物因子 67

一、pH值(氢离子浓度) 67

二、悬浮物 68

三、底质 69

四、水的运动 70

五、水位 72

六、水体的容积大小 73

第二篇 种群与群落 76

第六章 水生生物种群 76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 76

一、种群的密度 76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78

三、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80

四、生命表和内禀增长率 82

五、种群中个体的空间分布类型 86

第二节 种群增长的模型 89

一、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式增长 89

二、种群在有限环境中逻辑斯蒂增长 92

三、具有时滞的种群增长模型 93

四、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与资源管理 95

第三节 种群数量变动及其生态对策 101

一、种群的数量变动 101

二、种群的生态对策:r-对策者和K-对策者 103

第四节 动物种群的生产量及其测定方法 105

一 周转时间法 105

二 累计生长法 106

三 指数方法 106

四 碳预算法或生理学方法 107

五 同年群法 107

第七章 水生生物群落 110

第一节 群落的结构 111

一、群落的营养结构 111

二、群落的时空结构 112

三、群落的种类结构 114

第二节 群落的的种间关系 123

一、种间竞争和生态位 123

二、捕食与寄生 126

三、共生互利 128

四、偏利和偏害 129

五、刺激与抑制 129

第三节 群落的适应 130

一、水层区群落的适应 130

二、水面区群落的适应 132

三、水底区群落的适应 133

第四节 水生生物群落的划分 135

一、淡水生物群落的类型 136

二、海洋主要生物群落类型 139

第五节 水生生物群落的演替 143

一、演替的一般概念 143

二、演替的一般趋势 144

三、自养演替和异养演替 147

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47

第三篇 生物生产力 150

第八章 初级生产力 150

第一节 初级生产力及其测定方法 150

一、生物生产力及有关概念 150

二、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过程 152

三、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153

第二节 决定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155

一、现存量 155

二、养分 155

三、光 158

四、温度 159

五、垂直水流 160

六、动物滤食 160

第三节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 160

一、内陆水体 161

二、海洋 167

第四节 其他生物的初级生产力 171

一、水草 171

二、底生或周生藻类 173

三、各类生产力间的关系 174

四、生物圈的初级生产力和光能利用效率 175

第九章 次级生产力 178

第一节 水生动物的次级生产 178

一、摄食 178

二、食物能量的分配和利用 185

三、种群的能量流和生产量 196

第二节 各类动物的次级生产力 197

一、浮游动物 197

二、底栖动物 203

三、鱼类 208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能流和次级生产 211

第十章 水体渔业生产力 215

一、水体生物生产规律的认识 215

二、决定水体鱼产力的各项因素 217

三、水体鱼产力的评估 220

四、提高水体鱼产力的途径 224

第四篇 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循环 231

第十一章 碳循环 231

一、水中的有机质 231

二、水生微生物 233

三、有机质消耗和转化 239

四、水体中有机碳的时空分布 245

五、水体有机质的收支平衡 246

六、腐质(detritus)及其在水生态系中的作用 248

第十二章 氮循环 254

一、水体中氮的输入和支出 254

二、水体中氮的内循环 257

第十三章 磷循环 261

一、水体中磷的输入 262

二、磷在水层中的循环 262

三、磷和水底沉淀 263

第五篇 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生物生产力 266

第十四章 河流生态系统 266

一、非生物环境 266

二、生物群落 269

三、能流和生物生产力 271

第十五章 湖泊生态系统 273

一、非生物环境 273

二、生物群落 275

三、生物生产力 278

四、湖泊的富营养化 282

五、湖泊的营养分类 286

第十六章 水库生态系统 291

一、非生物环境 292

二、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 293

三、生物生产力和利用 296

第十七章 养鱼池生态系统 299

一、非生物环境 299

二、生物群落 300

三、生物生产力 303

四、能流和生物生产力模型 308

第十八章 河口湾生态系统 310

一、非生物环境 310

二、生物群落 312

三、生物生产力 316

第十九章 浅海生态系统 323

第一节 潮间带生态系统 323

一、非生物环境 323

二、生物群落 324

第二节 浅海生态系统 326

一、非生物环境 326

二、生物群落 326

三、生物生产力 329

四、赤潮 335

主要参考资料 33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