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牟文生,于永鲜,周硼编
  • 出 版 社: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61137818
  • 页数:37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气体和深液,化学反应的能量与方向,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等。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目录

第1章 气体和溶液 1

1.1 气体定律 1

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

1.1.2 气体的分压定律 2

1.2 稀溶液的依数性 3

1.2.1 溶液的浓度 4

1.2.2 稀溶液的依数性 5

习题1 10

第2章 化学反应的能量与方向 13

2.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3

2.1.1 化学反应计量式 13

2.1.2 反应进度 13

2.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14

2.2.1 热力学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 15

2.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5

2.3 化学反应的焓变 17

2.3.1 化学反应热 17

2.3.2 热化学方程式 18

2.3.3 Hess定律 19

2.3.4 标准摩尔生成焓及其应用 20

2.4 熵与熵变 21

2.4.1 化学反应的自发变化 21

2.4.2 混乱度与熵 22

2.5 Gibbs函数与反应的方向 24

2.5.1 Gibbs函数与Gibbs函数变 24

2.5.2 标准摩尔生成Gibbs函数 25

2.5.3 Gibbs函数变与反应的方向 26

习题2 28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 31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31

3.1.1 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 31

3.1.2 用反应进度定义的反应速率 33

3.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3

3.2.1 反应速率方程 33

3.2.2 用初始速率法确定反应速率方程 34

3.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5

3.4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7

3.4.1 分子碰撞理论 37

3.4.2 过渡状态理论 38

3.4.3 活化分子、活化能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39

3.5 催化剂及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0

3.5.1 催化剂及其特点 40

3.5.2 催化反应与催化作用 40

习题3 41

第4章 化学平衡 44

4.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44

4.1.1 可逆反应 44

4.1.2 化学平衡状态 44

4.2 标准平衡常数 45

4.2.1 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45

4.2.2 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 46

4.2.3 平衡组成的计算 49

4.3 化学平衡的移动 50

4.3.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0

4.3.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1

4.3.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3

4.3.4 Le Ch?telier原理 55

习题4 55

第5章 酸碱解离平衡 59

5.1 酸碱质子理论简介 59

5.1.1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59

5.1.2 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61

5.2 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 63

5.2.1 水的解离平衡 63

5.2.2 溶液的pH 63

5.2.3 酸碱指示剂 64

5.3 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 65

5.3.1 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65

5.3.2 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67

5.4 盐的水解平衡 69

5.4.1 强酸弱碱盐(离子酸)的水解 69

5.4.2 强碱弱酸盐(离子碱)的水解 71

5.4.3 弱酸弱碱盐的水解 72

5.4.4 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73

5.5 缓冲溶液 73

5.5.1 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 73

5.5.2 缓冲溶液pH的计算 75

5.5.3 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77

习题5 78

第6章 沉淀-溶解平衡 80

6.1 溶度积常数 80

6.1.1 溶度积 80

6.1.2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81

6.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82

6.2.1 溶度积规则 82

6.2.2 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 83

6.2.3 分步沉淀 85

6.3 pH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86

6.3.1 pH对难溶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86

6.3.2 pH对金属硫化物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88

6.4 沉淀的转化 90

习题6 91

第7章 氧化还原反应 94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94

7.1.1 氧化值 94

7.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95

7.2 原电池及其电动势 97

7.2.1 原电池 97

7.2.2 原电池的电动势 99

7.2.3 原电池的电动势与反应的Gibbs函数变 99

7.3 电极电势 100

7.3.1 电极电势的基本概念 100

7.3.2 标准电极电势 102

7.3.3 Nernst方程 104

7.4 电极电势的应用 107

7.4.1 比较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107

7.4.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108

7.4.3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 110

7.4.4 元素电势图 111

习题7 114

第8章 原子结构 119

8.1 氢原子光谱与Bohr理论 119

8.1.1 氢原子光谱 119

8.1.2 Bohr理论 120

8.2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22

8.2.1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122

8.2.2 Schr?dinger方程与三个量子数 122

8.2.3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 124

8.2.4 第四个量子数——自旋量子数 126

8.2.5 概率密度与电子云 127

8.3 多电子原子的结构 129

8.3.1 多电子原子的轨道能量 130

8.3.2 核外电子的排布 133

8.4 元素周期律 135

8.4.1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35

8.4.2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136

习题8 142

第9章 分子结构 145

9.1 共价键理论 145

9.1.1 共价键的形成与本质 145

9.1.2 共价键的特点 146

9.1.3 共价键的键型 146

9.1.4 共价键参数 147

9.2 杂化轨道理论 150

9.2.1 杂化与杂化轨道的概念 150

9.2.2 不等性杂化 152

9.2.3 d轨道参与的杂化 153

9.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53

9.3.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 154

9.3.2 用VSEPR推测分子的空间构型 154

9.4 分子轨道理论 158

9.4.1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 158

9.4.2 同核双原子分子的结构 160

9.4.3 异核双原子分子的结构 162

习题9 163

第10章 晶体结构 165

10.1 晶体的结构特征和类型 165

10.1.1 晶体的结构特征 165

10.1.2 晶体的类型 166

10.2 金属晶体 167

10.2.1 金属晶体的结构 167

10.2.2 金属键理论 168

10.3 离子晶体 171

10.3.1 离子晶体的结构 171

10.3.2 晶格能 173

10.3.3 离子极化 176

10.4 分子晶体 177

10.4.1 分子的偶极矩和极化率 178

10.4.2 分子间的吸引作用 179

10.4.3 氢键 181

10.5 层状晶体 183

习题10 183

第11章 配位化合物 186

11.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186

11.1.1 配合物的组成 186

11.1.2 配合物的化学式与命名 188

11.1.3 配合物的分类 189

11.2 配合物的结构 189

11.2.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磁性 190

11.2.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193

11.2.3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195

11.3 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平衡 202

11.3.1 配合物的解离常数和稳定常数 202

11.3.2 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应用 203

11.3.3 螯合物的稳定性 207

习题11 208

第12章 s区元素 211

12.1 氢 212

12.1.1 氢的存在和物理性质 212

12.1.2 氢的化学性质 212

12.1.3 氢气的制备 213

12.1.4 氢化物 214

12.1.5 氢的用途 216

12.1.6 氢能源 216

12.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概述 217

12.3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 218

12.3.1 单质的性质 218

12.3.2 单质的制备和用途 220

12.4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化合物 221

12.4.1 氢化物 221

12.4.2 氧化物 222

12.4.3 氢氧化物 224

12.4.4 重要盐类及其性质 225

12.5 锂和铍的特殊性 对角线规则 227

12.5.1 锂和铍的特殊性 227

12.5.2 对角线规则 228

习题12 229

第13章 p区元素(一) 231

13.1 p区元素概述 231

13.2 硼族元素 232

13.2.1 硼族元素概述 232

13.2.2 硼和铝的单质 233

13.2.3 硼的化合物 234

13.2.4 铝的化合物 239

13.3 碳族元素 241

13.3.1 碳族元素概述 241

13.3.2 碳族元素的单质 242

13.3.3 碳的化合物 244

13.3.4 硅的化合物 247

13.3.5 锡、铅的化合物 249

习题13 252

第14章 p区元素(二) 254

14.1 氮族元素 254

14.1.1 氮族元素概述 254

14.1.2 氮族元素的单质 255

14.1.3 氮的化合物 257

14.1.4 磷的化合物 263

14.1.5 砷、锑、铋的化合物 268

14.2 氧族元素 271

14.2.1 氧族元素概述 271

14.2.2 氧及其化合物 272

14.2.3 硫及其化合物 275

习题14 283

第15章 p区元素(三) 286

15.1 卤素 286

15.1.1 卤素概述 286

15.1.2 卤素单质 287

15.1.3 卤素的氢化物 290

15.1.4 卤化物 292

15.1.5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294

15.2 稀有气体 297

15.2.1 稀有气体的发现 298

15.2.2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98

15.2.3 稀有气体的存在和分离 299

15.2.4 稀有气体的化合物 300

习题15 301

第16章 d区元素(一) 303

16.1 d区元素概述 303

16.1.1 d区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电离能 304

16.1.2 d区元素的物理性质 305

16.1.3 d区元素的化学性质 306

16.1.4 d区元素的氧化态 306

16.1.5 d区元素离子的颜色 307

16.2 钛钒 307

16.2.1 钛及其化合物 307

16.2.2 钒及其化合物 309

16.3 铬 311

16.3.1 铬的单质 311

16.3.2 铬的化合物 311

16.4 锰 314

16.4.1 锰的单质 314

16.4.2 锰的化合物 314

16.5 铁 钴 镍 317

16.5.1 铁、钴、镍的单质 317

16.5.2 铁、钴、镍的化合物 318

16.6 金属有机化合物 324

16.6.1 羰基配合物 324

16.6.2 不饱和烃配合物 327

习题16 328

第17章 d区元素(二) 332

17.1 铜族元素 332

17.1.1 铜族元素的单质 332

17.1.2 铜族元素的化合物 333

17.2 锌族元素 338

17.2.1 锌族元素的单质 338

17.2.2 锌族元素的化合物 339

17.3 含有害金属废水的处理 343

17.3.1 沉淀法 344

17.3.2 氧化还原法 344

17.3.3 离子交换法 345

习题17 345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348

附录 352

附录1 一些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352

附录2 酸、碱的解离常数 364

附录3 溶度积常数 365

附录4 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366

附录5 某些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298.15K) 370

附录6 元素周期表 371

主要参考书目 3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