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脑病学
中医脑病学

中医脑病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永炎,张伯礼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117085137
  • 页数:11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全面系统地总结现代中医脑病学术成就和经验、吸取历代中医脑病有价值的学术思想和鲜活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脑病的研究特色和优势。既保持中医脑病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更注重中医脑病学的实践性、创新性,尤其应着力体现出中医脑病学学科体系的多层次。
《中医脑病学》目录

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中医脑病理论发展简史 3

第一节 先秦时期脑病理论的启蒙 3

第二节 汉唐宋时期脑病理论的发展 5

第三节 金元时期脑病理论的发展 8

第四节 明清时期脑病理论的发展 10

第五节 现代脑病理论的研究及展望 15

第二章 脑的生成与功能 19

第一节 脑的结构与生成 19

第二节 脑的功能 26

第三章 脑与气血精津的关系 31

第一节 脑与气 31

第二节 脑与血 34

第三节 脑与精 35

第四节 脑与津液 36

第四章 脑与五脏的关系 39

第一节 脑与心 39

第二节 脑与肾 41

第三节 脑与脾 42

第四节 脑与肝 42

第五节 脑与肺 43

第五章 脑与奇经八脉的关系 45

第一节 脑与督任冲脉 45

第二节 脑与诸阳经 47

第三节 脑与诸阴经 48

第四节 脑与阳跷阴跷 49

第六章 脑病的病因病机 50

第一节 病因学 50

第二节 发病学 56

第三节 病机学 59

第七章 脑病的诊法与辨证 67

第一节 证候学要点 67

第二节 诊法 69

第三节 辨证思路与方法 78

第八章 脑病的治则与治法 92

第一节 治疗原则 92

第二节 常用治法 99

第九章 脑病的护理和养生 107

第一节 护理 107

第二节 养生 111

第十章 脑病的康复 117

第一节 康复医学评定 117

第二节 康复疗法 123

中篇 中医病证 137

第一节 中风 137

第二节 眩晕 158

第三节 头痛(头风) 173

第四节 昏迷 187

第五节 厥证 208

第六节 闭证 223

第七节 脱证 232

第八节 癫病 243

第九节 痫病 256

第十节 狂病 266

第十一节 健忘 276

第十二节 痴呆 285

第十三节 梅核气 299

第十四节 脏躁 308

第十五节 百合病 315

第十六节 郁证 321

第十七节 梦游 336

第十八节 不寐 344

第十九节 嗜睡 355

第二十节 痿证 364

第二十一节 痉证 376

第二十二节 颤病 389

第二十三节 痹证 401

第二十四节 风痱 422

第二十五节 面风 435

第二十六节 口僻 448

第二十七节 麻木 457

第二十八节 脑鸣 470

第二十九节 耳鸣、耳聋 479

第三十节 颅脑痈 490

第三十一节 暑病(厥、痉证) 497

第三十二节 脑岩 507

第三十三节 急惊风 515

第三十四节 慢惊风 522

第三十五节 五软 529

第三十六节 五硬 535

第三十七节 五迟 541

下篇 西医疾病 549

第一章 周围神经疾病 549

第一节 三叉神经痛 549

第二节 面神经炎 559

第三节 面肌痉挛 568

第四节 前庭神经元炎 574

第五节 梅尼埃病 578

第六节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586

第七节 格林-巴利综合征 597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和寄生虫疾病 608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608

第二节 结核性脑膜炎 615

第三节 化脓性脑膜炎 620

第四节 脑蛛网膜炎 627

第五节 颅内脓肿 632

第六节 脑囊虫病 636

第三章 脑血管疾病 643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643

第二节 脑梗死 651

第三节 脑出血 664

第四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679

第五节 血管性痴呆 691

第六节 高血压脑病 703

第四章 椎体外系统疾病 714

第一节 帕金森病 714

第二节 肝豆状核变性 727

第三节 小舞蹈病 734

附:亨廷顿病 740

第四节 周期性麻痹 744

第五章 颅脑损伤 753

第六章 颅内发作性疾病 761

第一节 偏头痛 761

第二节 癫痫 774

第三节 发作性睡病 787

第七章 神经系统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 794

第一节 脑性瘫痪 794

第二节 先天性脑积水 803

第三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 811

第四节 结节性硬化 819

第八章 神经系统脱髓性疾病 825

第一节 多发性硬化 825

第二节 视神经脊髓炎 837

第三节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846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855

第一节 阿尔茨海默病 855

第二节 运动神经元病 866

第三节 多系统萎缩 875

第十章 颅内肿瘤 884

第十一章 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疾病 895

第一节 重症肌无力 895

第二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904

第三节 强直性肌病 910

第四节 炎症性肌病 917

附:内分泌性肌病 923

第十二章 精神障碍 928

第一节 癔病 928

第二节 焦虑症 935

第三节 抑郁症 943

第四节 恐怖症 954

第五节 神经衰弱 961

附篇 现代研究进展 971

第一节 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 971

第二节 关于证候概念的诠释 974

第三节 证候要素 应证组合 979

第四节 病证结合与方证相应研究 985

第五节 运用复杂系统理论研究中医方证 990

第六节 病络与络病对比研究 996

第七节 内毒损伤络脉的临床及理论意义 1004

第八节 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 1007

第九节 复方剂量配比优化的ED-NM-MO三联法 1011

第十节 中医处方行为学范畴及其规范 1020

第十一节 脑科学向东方传统哲学的回归 1023

第十二节 发展中的中医神经信息学 1038

第十三节 中医脑病与循证医学 1043

第十四节 缺血性中风病分子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 1049

第十五节 中风病结局评价及病证结合临床评价标准的研究 1058

第十六节 中药对缺血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1074

主要参考书目 1091

方剂汇编 1095

英文缩写与中文名词对照 110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