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针灸推拿学  修订版
针灸推拿学  修订版

针灸推拿学 修订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学敏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0895467
  • 页数:367 页
图书介绍:
《针灸推拿学 修订版》目录

绪言 1

上篇 经络与腧穴 3

第一章 经络总论 3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 3

一、“针感”等传导的观察 3

二、腧穴疗效的总结 3

三、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4

四、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4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4

一、十二经脉 5

二、奇经八脉 6

三、十五络脉 7

四、十二经别 8

五、十二经筋 9

六、十二皮部 10

七、经络的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10

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12

一、经络的作用 12

二、经络的临床应用 12

第二章 腧穴总论 14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 14

一、经穴 14

二、经外穴 14

三、阿是穴 14

第二节 腧穴的治疗作用 15

一、近治作用 15

二、远治作用 15

三、特殊作用 15

第三节 特定穴的意义 21

一、五输穴 21

二、原穴、络穴 21

三、俞穴、募穴 21

四、八会穴 21

五、郄穴 21

六、下合穴 21

七、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21

第四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22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22

二、“骨度”折量定位法 23

三、指寸定位法 24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26

第一节 十四经脉 26

一、手太阴肺经 26

(一)经脉 26

1.循行 26

2.联系脏腑器官 27

3.脏腑经络病候举要 27

(二)经穴 27

1.常用经穴 27

中府 27

尺泽 27

孔最 27

列缺 27

太渊 28

鱼际 28

少商 28

2.备用经穴 28

云门 28

天府 28

侠白 28

经渠 28

二、手阳明大肠经 29

(一)经脉 29

1.循行 29

2.联系脏腑器官 29

3.脏腑经络病候举要 29

(二)经穴 30

1.常用经穴 30

商阳 30

合谷 30

偏历 30

手三里 30

曲池 30

肩髃 31

2.备用经穴 31

二间 31

三间 31

阳溪 31

温溜 31

下廉 31

上廉 32

肘髎 32

手五里 32

臂臑 32

巨骨 32

天鼎 32

扶突 32

口禾髎 32

迎香 32

三、足阳明胃经 33

(一)经脉 33

1.循行 33

2.联系脏腑器官 33

3.脏腑经络病候举要 33

(二)经穴 33

1.常用经穴 34

承泣 34

地仓 34

颊车 34

下关 35

头维 35

梁门 35

天枢 35

归来 36

梁丘 36

足三里 36

上巨虚 36

下巨虚 36

丰隆 37

内庭 37

2.备用经穴 37

四白 37

巨髎 37

大迎 37

人迎 37

水突 37

气舍 37

缺盆 38

气户 38

库房 38

屋翳 38

膺窗 38

乳中 38

乳根 38

不容 38

承满 38

关门 38

太乙 38

滑肉门 38

外陵 39

大巨 39

水道 39

气冲 39

髀关 39

伏兔 39

阴市 39

犊鼻 39

条口 39

解溪 39

冲阳 40

陷谷 40

厉兑 40

四、足太阴脾经 41

(一)经脉 41

1.循行 41

2.联系脏腑器官 41

3.脏腑经络病候举要 41

(二)经穴 41

1.常用经穴 41

隐白 42

太白 42

公孙 42

三阴交 42

阴陵泉 43

血海 43

2.备用经穴 43

大都 43

商丘 43

漏谷 43

地机 43

箕门 43

冲门 43

府舍 44

腹结 44

大横 44

腹哀 44

食窦 44

天溪 44

胸乡 44

周荣 44

大包 44

五、手少阴心经 45

(一)经脉 45

1.循行 45

2.联系脏腑器官 45

3.脏腑经络病候举要 45

(二)经穴 45

1.常用经穴 45

通里 45

阴郄 45

神门 46

2.备用经穴 46

极泉 47

青灵 47

少海 47

灵道 47

少府 47

少冲 47

六、手太阳小肠经 48

(一)经脉 48

1.循行 48

2.联系脏腑器官 48

3.脏腑经络病候举要 48

(二)经穴 48

1.常用经穴 48

少泽 48

后溪 49

天宗 49

听宫 50

2.备用经穴 50

前谷 50

腕骨 50

阳谷 50

养老 50

支正 50

小海 51

肩贞 51

臑俞 51

秉风 51

曲垣 51

肩外俞 51

肩中俞 51

天窗 51

天容 51

颧髎 51

七、足太阳膀胱经 52

(一)经脉 52

1.循行 52

2.联系脏腑器官 53

3.脏腑经络病候举要 53

(二)经穴 53

1.常用经穴 53

睛明 53

攒竹 54

天柱 54

肺俞 54

心俞 54

肝俞 55

脾俞 55

胃俞 55

肾俞 55

大肠俞 56

膀胱俞 56

次髎 56

委中 56

膏肓 56

秩边 56

承山 56

昆仑 57

申脉 57

至阴 57

2.备用经穴 58

眉冲 58

曲差 58

五处 59

承光 59

通天 59

络却 59

玉枕 59

大抒 59

风门 59

厥阴俞 59

督俞 59

膈俞 59

胆俞 59

三焦俞 60

气海俞 60

关元俞 60

小肠俞 60

中膂俞 60

白环俞 60

上髎 60

中髎 60

下髎 60

会阳 60

承扶 60

殷门 60

浮郄 61

委阳 61

附分 61

魄户 61

神堂 61

譩譆 61

膈关 61

魂门 61

阳纲 61

意舍 61

胃仓 61

肓门 61

志室 62

胞肓 62

合阳 62

承筋 62

飞扬 62

跗阳 62

仆参 62

金门 62

京骨 62

束骨 62

足通谷 62

八、足少阴肾经 63

(一)经脉 63

1.循行 63

2.联系脏腑器官 63

3.脏腑经络病候举要 63

(二)经穴 64

1.常用经穴 64

涌泉 64

太溪 64

照海 65

复溜 65

2.备用经穴 66

然谷 66

大钟 66

水泉 66

交信 66

筑宾 66

阴谷 66

横骨 66

大赫 66

气穴 66

四满 67

中注 67

肓俞 67

商曲 67

石关 67

阴都 67

腹通谷 67

幽门 67

步廊 67

神封 67

灵墟 67

神藏 67

彧中 68

俞府 68

九、手厥阴心包经 69

(一)经脉 69

1.循行 69

2.联系脏腑器官 69

3.脏腑经络病候举要 69

(二)经穴 69

1.常用经穴 69

曲泽 69

间使 70

内关 70

劳宫 70

2.备用经穴 71

天池 71

天泉 71

郄门 71

大陵 71

中冲 72

十、手少阳三焦经 72

(一)经脉 72

1.循行 72

2.联系脏腑器官 72

3.脏腑经络病候举要 72

(二)经穴 73

1.常用经穴 73

中渚 73

外关 73

支沟 73

肩髎 74

翳风 74

耳门 74

丝竹空 75

2.备用经穴 75

关冲 75

液门 75

阳池 75

会宗 75

三阳络 75

四渎 75

天井 75

清冷渊 75

消泺 75

臑会 76

天髎 76

天牖 76

瘈脉 76

颅息 76

角孙 76

耳和髎 76

十一、足少阳胆经 77

(一)经脉 77

1.循行 77

2.联系脏腑器官 77

3.脏腑经络病候举要 77

(二)经穴 78

1.常用经穴 78

瞳子髎 78

听会 78

阳白 79

风池 79

肩井 79

环跳 80

风市 80

阳陵泉 80

光明 80

悬钟 81

足临泣 81

2.备用经穴 81

上关 81

颔厌 81

悬颅 81

悬厘 81

曲鬓 82

率谷 82

天冲 82

浮白 82

头窍阴 82

完骨 82

本神 82

头临泣 82

目窗 82

正营 83

承灵 83

脑空 83

渊腋 83

辄筋 83

日月 83

京门 83

带脉 83

五枢 84

维道 84

居髎 84

中渎 84

膝阳关 84

阳交 84

外丘 84

阳辅 84

丘墟 84

地五会 84

侠溪 85

足窍阴 85

十二、足厥阴肝经 86

(一)经脉 86

1.循行 86

2.联系脏腑器官 86

3.脏腑经络病候举要 86

(二)经穴 87

1.常用经穴 87

大敦 87

行间 87

太冲 87

期门 87

2.备用经穴 88

中封 88

蠡沟 88

中部 88

膝关 88

曲泉 88

阴包 89

足五里 89

阴廉 89

急脉 89

章门 89

十三、任脉 90

(一)经脉 90

1.循行 90

2.联系脏腑器官 90

3.脏腑经络病候举要 90

(二)经穴 90

1.常用经穴 90

中极 90

关元 90

气海 91

神阙 91

中脘 92

膻中 92

天突 92

廉泉 92

2.备用经穴 93

会阴 93

曲骨 93

石门 93

阴交 93

水分 93

下脘 93

建里 94

上脘 94

巨阙 94

鸠尾 94

中庭 94

玉堂 94

紫宫 94

华盖 94

璇玑 94

承浆 94

十四、督脉 95

(一)经脉 95

1.循行 95

2.联系脏腑器官 95

3.脏腑经络病候举要 95

(二)经穴 95

1.常用经穴 95

长强 95

腰阳关 95

命门 96

至阳 96

身柱 96

大椎 96

哑门 97

风府 97

百会 97

水沟 98

2.备用经穴 98

腰俞 98

悬枢 98

脊中 99

中枢 99

筋缩 99

灵台 99

神道 99

陶道 99

脑户 99

强间 99

后顶 99

前顶 99

囟会 99

上星 99

神庭 100

素髎 100

兑端 100

龈交 100

第二节 经外穴 101

一、头颈部穴 101

四神聪 101

当阳 101

印堂 101

鱼腰 101

太阳 101

耳尖 101

球后 101

上迎香 101

内迎香 101

聚泉 101

海泉 101

金津 102

玉液 102

翳明 102

颈百劳 102

二、胸腹部穴 103

子宫 103

三、背部穴 104

定喘 104

夹脊 104

胃脘下俞 104

痞根 104

下极俞 104

腰宜 104

腰眼 104

十七椎 104

腰奇 104

四、上肢穴 104

肘尖 104

二白 104

中泉 105

中魁 105

大骨空 105

小骨空 105

腰痛点 105

外劳宫 105

八邪 105

四缝 105

十宣 105

五、下肢穴 107

髋骨 107

鹤顶 107

百虫窝 107

内膝眼 107

膝眼 107

胆囊 107

阑尾 107

内踝尖 107

外踝尖 107

八风 107

独阴 107

气端 107

第四章 小儿推拿特定穴位 109

第一节 头面部穴位 110

天门 110

坎宫 110

牙关 111

囟门 111

山根 111

耳后高骨 112

天柱骨 112

第二节 躯干部穴位 112

乳旁 112

胁肋 112

腹 113

脐 113

肚角 113

脊柱 114

七节骨 114

龟尾 115

第三节 四肢部穴位 115

脾经 115

肝经 116

心经 116

肺经 116

肾经 117

大肠 117

小肠 117

肾顶 117

肾纹 118

四横纹 118

小横纹 119

掌小横纹 119

胃经 119

板门 120

内劳宫 120

内八卦 120

小天心 120

运水入土、运土入水 121

总筋 121

大横纹 121

老龙 122

端正 122

五指节 122

二扇门 122

上马 122

外劳宫 123

威灵 123

精宁 123

一窝风 124

膊阳池 124

三关 124

天河水 124

六腑 125

箕门 125

百虫 126

涌泉 126

中篇 针灸与推拿手法 127

第一章 刺灸方法 127

第一节 毫针刺法 127

一、针具 127

二、针刺前准备 128

三、操作方法 131

四、针刺意外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136

五、针刺注意事项 138

第二节 灸法(附:拔罐法) 138

一、常用灸法 139

二、适应范围 141

三、注意事项 141

〔附〕拔罐法 141

一、罐的种类 142

二、拔罐方法 142

三、起罐法 144

四、适应范围 144

五、注意事项 144

第三节 其他针法 144

一、三棱针 144

二、皮肤针 146

三、电针 147

第四节 头针、耳针 149

一、头针 149

二、耳针 153

第二章 推拿手法 166

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 167

一、一指禅推法 168

〔附〕缠法 169

二、拇指禅推法 169

三、滚法 170

四、?法 170

五、揉法 171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172

一、摩法 173

二、擦法 174

三、推法 175

〔附〕扫散法 176

四、搓法 176

五、抹法 177

第三节 挤压类手法 178

一、按法 178

二、捏法 179

〔附〕捏脊法 180

三、拿法 181

四、掐法 181

五、踩跷法 182

第四节 振动类手法 183

一、抖法 183

二、牵抖法 184

三、振法(颤法、振荡法) 184

第五节 叩击类手法 185

一、拍法 185

二、击法 186

三、弹法 187

第六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 188

一、摇法 188

二、背法 189

三、扳法 190

四、拔伸法 192

第七节 小儿推拿手法 193

一、单式操作手法 194

二、复式操作手法 196

第八节 推拿手法练习 197

一、沙袋上练习 197

二、人体上练习 198

下篇 常见病证治疗 203

第一章 针灸治疗总论 203

一、针灸治疗准则 203

二、针灸补泻与八纲辨证 204

三、针灸处方规律与配穴方法 204

四、特定穴的应用 206

第二章 推拿治疗总论 211

第一节 推拿作用原理 211

一、推拿对伤筋的治疗原理 211

二、推拿对脏腑及其脏腑相连属组织、器官疾病的治疗原理 213

第二节 推拿的治疗原则和治法 215

一、推拿的治疗原则 216

二、推拿基本治法 217

第三节 推拿操作的基本知识 220

一、推拿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220

二、推拿的体位和介质 221

第四节 推拿常用检查诊断方法 222

一、头面部 223

二、胸腹部 224

三、脊柱部 225

四、上肢部 228

五、下肢部 232

第三章 针灸推拿治疗各论 237

第一节 内科病证 237

一、中风 237

二、感冒 240

三、咳嗽 242

四、哮喘 244

五、胃痛 246

六、呃逆 248

七、呕吐 250

八、泄泻 252

九、便秘 254

十、痢疾 256

十一、癃闭 258

十二、淋证 259

十三、遗精 261

十四、阳痿 263

十五、不寐 265

十六、心悸 267

十七、癫狂 269

十八、痫证 271

十九、眩晕 272

二十、头痛 274

二十一、腰痛 277

二十二、胁痛 279

二十三、腹痛 281

二十四、痹证 283

二十五、痿证 285

二十六、面瘫 287

二十七、高热 288

二十八、抽搐 290

二十九、晕厥 291

第二节 儿科、妇科病证 293

一、婴儿腹泻 293

二、疳积 295

三、小儿发热 296

四、百日咳 298

五、小儿惊风 300

六、小儿遗尿 302

七、小儿麻痹后遗证 304

八、小儿肌性斜颈 305

九、月经不调 306

十、痛经 308

十一、经闭 310

十二、带下病 312

十三、胎位不正 314

十四、子宫脱垂 315

十五、乳少 317

第三节 骨伤科病证 319

一、扭伤 319

二、漏肩风 321

三、颈椎病 323

四、落枕 325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 326

第四节 五官、外科及其他病证 329

一、目赤肿痛 329

二、近视 330

三、牙痛 331

四、耳鸣、耳聋 333

五、风疹 335

六、痄腮 336

七、乳痈 338

八、腱鞘囊肿 339

九、咽喉肿痛 340

十、瘰疬 342

十一、瘿气 343

十二、疝气 344

附篇 347

第一章 针灸推拿原理的实验研究 347

一、针灸原理的实验研究 347

二、推拿原理的实验研究 352

第二章 自我推拿法 355

一、眼保健法 355

二、上肢保健法 356

三、下肢保健法 358

四、腰部保健法 360

五、理气宽胸法 361

六、健胃和中法 362

七、镇定安神法 362

第三章 歌赋 365

一、针灸歌赋 365

二、推拿歌赋 3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