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仲富兰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32622983
- 页数:402 页
绪论第一节 民俗学的发生历程 2
第二节 中国民俗学评析 4
第三节 兴起与发展:民俗文化学 8
第四节 民俗文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11
第五节 走向新的综合 13
第六节 关于本书的篇章结构 16
上编第一章 本质与对象第一节 揭示民俗的真正奥秘 24
民俗的起源 24
作为主体性的文化选择 26
选择导致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28
透视社会生活的广角镜 30
第二节 关于本质与定义的表述 32
“民俗”语源与中国人的译述 32
众说歧出的“民俗”定义 34
民俗的基本问题 37
民俗定义及其文化属性 39
区别一般意义的特殊文化 41
第三节 民俗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44
判断研究对象的根据 44
对象是诸要素的系统联系 46
研究对象的中介性质 47
寻求新的哲学基点 49
第四节 多维视野中的民俗文化研究 52
民俗与文化基因 52
民俗与文化心态 54
民俗与文化变迁 55
民俗与精神生活 57
第二章 范围与任务第一节 民俗文化学的本体结构 61
本体说略 61
学科基石——本体构架 63
本体结构的研究“视角” 65
本体与应用 67
加强和发展应用研究 69
第二节 学科目标及其衍化 71
人类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回顾 71
人与社会的统一 72
四大要素:生理、地理、物理、心理 74
诸要素的衍化与整合 77
第三节 多重交叉而又独树一帜 79
本学科新的含义和特色 79
民俗文化的流向与辐射 81
交叉的三大层面 83
相关学科述略(上) 85
相关学科述略(下) 87
第四节 融会古今与贯通现实 89
完善学术体系 89
阐释现代价值 91
高扬中国气派 93
第三章 性质与特征第一节 决定性质的“土壤”和生态分析 97
地理与自然环境 98
经济与生产方式 100
社会与制度组织 101
宗教文化与儒家礼制 104
第二节 民俗文化的四大性质 106
符号迁移 106
物化象征 109
复合隐喻 112
角色心理 114
第三节 民俗文化的五大特征 116
社会普同 117
信息共有 119
模式整合 121
乡缘风土 123
贯通古今 125
第四节 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 127
人伦为本的社会准则 127
和合圆满的理念追求 129
积极入世的务实态度 131
直观直觉的思维方式 133
第四章 结构与功能第一节 点面结合的组合系统 137
民俗——富有个性的文化事象 137
从“个体”到“模式” 140
民俗模式成因的外在结构 142
“场”理论与民俗组合系统 144
第二节 隐显互动的复合形态 147
内核与外壳 147
意象与言象 149
心知与外化 152
思维与表征 153
第三节 微观领域:调节人心的功能 155
心理认知 157
精神平衡 158
娱乐身心 160
审美感受 162
生命意识 164
第四节 宏观视野:规范世道的功能 166
传统威严的“堆垒” 166
民间信仰的“图腾” 168
社会关系的“阀门” 170
民族个性的“标的” 172
第五章 类型与分类第一节 民俗文化类型评估 176
原始混融 176
双向回流 179
神秘投影 180
区系渗透 183
第二节 分类的实质:秩序与解释 185
对分类的定位 185
系统中心与整体研究 187
西哲阐述“文化”的启示 189
中国民俗文化的“思想素材” 191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分类原则 193
民俗文化的基本类型 193
欧美日本学者对分类的探索 196
当今通行之分类原则 201
第四节 民间知识共同体 203
一项基础性研究 203
分类还是交叉? 205
民俗文化分类之我见 209
下编第六章 发展与流变第一节 超越主体的历史生成 214
本原意义的主体性 214
主体意识与对象意识 216
民俗文化的主体心理分析 218
深层的心理躁动 220
第二节 民俗文化的内在冲突 222
民族同化与风俗渗透 223
农耕稻作与游牧狩猎 225
群体效应与个体行为 227
第三节 交流与变异 228
交流与形式 228
蔓延与回归 231
层次推进的张力 233
新观念的萌动 235
第四节 民俗流变是一个过程 237
从渐变到突变 237
从神圣到世俗 240
从鲁朴到细微 242
从兴起到衰亡 245
第七章 物态与崇拜第一节 物质劳动与民俗文化 248
物质劳动观新说 248
农业文明的璀璨成果 250
节气文化的产生意义 252
通向未来的历史记录 254
第二节 消费与民众的生存状态 256
生产习俗的伴随物和对应物 257
生活习惯与消费差异 258
世相百态的人文展现 260
看不见的手和无声的调节 262
第三节 民俗文化中的崇拜 264
生命的归宿 264
崇拜与无意识 267
精神偶像:天、神、人 269
现代迷信的根源 271
第四节 由崇拜说到禁忌 274
禁忌之由来 274
趋吉避邪的“法术” 276
巫文化的遗风 278
迷信与俗信 280
第八章 交感与积淀第一节 个体在民俗文化中的位置 285
个体是什么? 285
“人欲”横流吗? 287
个体与社会 289
对“交往”作界定 291
第二节 突破个体生命的局限 293
“君子之交”的哲学含义 293
人类交往的自觉意识 295
交往与馈赠礼俗 297
交往与社会结构 299
第三节 交感网络与制度习俗 301
“五缘”与社会繁盛 301
“认老乡”的文化意义 304
姓名文化与谱牒之学 305
家族与家教 308
第四节 对交往世俗流弊的批判 309
小国寡民 309
平均主义 311
锁国心态 314
“刑礼相隔” 315
第九章 传播与风行第一节 人为载体的传播方式 319
约定俗成的口语传播 319
耳濡目染的经验传承 322
标志程式的共性传播 324
音乐舞蹈的艺术传播 326
神话传说的心理传播 328
第二节 等级森严的传播组织 330
家族祭祖 331
乡社立约 333
帮会行规 335
信仰聚会 337
第三节 色彩斑斓的传播流向 339
古老媒体探源 339
语言在信息符号中的地位 341
空间中的扩播 343
时间上的递传 346
第四节 力度受制的传播流程 348
从兴起到接受 348
扩散与回馈 351
市井散播和文化滤筛 353
习惯制涉和地域抗衡 355
第十章 行为与价值第一节 难以磨灭的民族印痕 358
人格的塑造 358
心绪的情结 360
造物的象征 362
色彩的喜好 365
吉祥的图腾 366
第二节 感染与模仿 369
群体感染 369
从众效应 371
东施效颦 373
美学理想 375
第三节 源远流长的价值学说 377
原始价值观 377
文化核心论 379
易经术数学 381
“中和方圆说” 384
第四节 民俗文化的价值坐标 386
生生不息 386
革故鼎新 388
不变求变 390
追寻真理 392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分析化学》陈怀侠主编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化学反应工程》许志美主编 2019
-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材》李隆庭,徐一星主编 2012
- 《奶制品化学及生物化学》(爱尔兰)福克斯(FoxP.F.)等 2019
- 《物联网导论》张翼英主编 2020
- 《有机化学实验》雷文 2015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九说中国 节日里的中国》仲富兰 2019
- 《公兰谷文集》公谷兰著;王勇编 2018
- 《顶尖小学生名家美文阅读 一/二年级》汤素兰著 2009
- 《察哈尔英雄》张润兰著 2020
- 《风流艳史》陆秀兰著
- 《奔向绿心》汤素兰著 2019
- 《校长》(加)迈克尔·富兰著;万恒译 2019
- 《数学建模》张兰著 2016
- 《爱的印记》路秀兰著 2019
- 《师范生双导师制视域下的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丁俊兰著 2019
- 《孙中山在上海》王琪森著 2019
- 《上海繁华》大地风车著 2019
- 《知青老照片 上海知青在黑龙江》马琳,刘宏海主编 2018
- 《朱生豪在上海》朱尚刚著 2019
- 《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 海韵江南古名镇》(中国)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田兆元 2019
- 《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 稿钞校本 第2册》周德明,严晓星主编 2017
- 《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 稿钞校本 第6册》周德明,严晓星主编 2017
- 《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 稿钞校本 第3册》周德明,严晓星主编 2017
- 《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 稿钞校本 第1册》周德明,严晓星主编 2017
- 《上海市订购外国和港台科技期刊联合目录 1983 上》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