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农民工与城市主体社会
农民工与城市主体社会

农民工与城市主体社会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雪筠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06883624
  • 页数:269 页
图书介绍:妥善解决农民工问题,实现农民工的城市化,既是能否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能否加速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所在。本书以农民工的市民化为视角和主要内容进行了综合性实证研究,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渐进性”的观点。
上一篇:民法学下一篇:国际经济法
《农民工与城市主体社会》目录

绪论:农民工市民化与中国城市化的和谐进程 1

一、农民工的市民化与中国的城市化 2

(一)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与农民工的产生 2

(二)农民工——都市的边缘人群 10

(三)农民工市民化——和谐城市化实现的重要环节 13

二、已有农民工市民化研究成果的回顾与综述 16

三、本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22

第一章 农民工的城市生活资本 26

一、农民工的权利资本 27

(一)农民工拥有了部分“法定权利资本”,但权利资本不足 28

(二)农民工“权利实现资本”匮乏 32

二、农民工的社会资本 33

(一)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占有情况 35

(二)不同农民工社会资本占有状况的差异 36

三、农民工的人力资本 40

(一)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占有状况 41

(二)农民工人力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影响 44

小结 46

第二章 农民工的城市生活状态 47

一、农民工的就业状况 47

(一)农民工就业的基本情况 47

(二)农民工的就业渠道 55

(三)农民工的职业流动 60

(四)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与工作时间 65

二、农民工的经济收入 71

(一)农民工的收入水平 71

(二)农民工的收入差异 74

三、农民工的居住状况 78

(一)农民工的住房获取方式 78

(二)农民工的居住条件 81

(三)农民工的同居人员 83

四、农民工的婚姻与家庭生活 83

(一)农民工的婚姻状况 83

(二)农民工的家庭模式以分居为主 84

(三)全家外出型的已婚农民工经济社会地位较高 85

五、农民工城市社会交往与城市参与 92

(一)农民工城市社会交往 92

(二)农民工的城市社会参与 97

小结 102

第三章 农民工的城市知觉与城市生活感受 103

一、农民工对城市区域的认知与评价 103

二、农民工对城市居民的认知与评价 105

(一)农民工对城市居民的认知与评价 105

(二)农民工对市民评价的差异 111

三、农民工对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认知与评价 116

(一)农民工对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态度 116

(二)农民工对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态度差异 122

四、农民工的城市生活感受 137

(一)农民工的城市生活感受 137

(二)农民工城市生活感受的差异 140

小结 155

第四章 农民工的身份认同 156

一、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状况 156

(一)农民工目前的身份意识 156

(二)农民工未来的身份认同 164

二、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城市社会融合 171

(一)农民工的身份意识与制度认同 171

(二)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城市社会参与 177

(三)身份认同与农民城市生活感受 181

小结 195

第五章 城市居民对农民工认知与认同 196

一、市民对农民工制度身份与权利的认知与判断 196

(一)市民基本认同农民工制度身份 197

(二)市民基本认可农民工的权利状况 198

(三)市民较支持限制农民工的权利 201

二、市民对农民工群体的认识与评价 205

(一)市民认可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贡献 205

(二)市民认为农民工对城市的发展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207

(三)市民对农民工群体的素质评价不高 210

三、市民对农民工的接纳与认同 217

(一)市民不认同农民工的“市民”资格 217

(二)市民对农民工有疏离感 221

(三)市民在一定程度上接纳了农民工 225

小结 229

结论 渐进性制度变革与权能增长——农民工市民化的合理路径 230

一、过渡性与差异性——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 230

(一)宏观社会政策的过渡性和差序性 231

(二)农民工市民化状态的过渡性和差异性 237

二、过渡性与差序格局形成:现实困境下的“理性”选择 243

(一)中央政府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行为 243

(二)地方政府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行为 245

(三)公民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行为 248

三、科学发展观下的渐进式赋权与权能增长——农民工市民化的合理化路径 253

(一)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扶助制度 255

(二)建立农民工住房自助安置制度 257

(三)建立健全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体系 259

(四)建立、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262

参考文献 264

后记 26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