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建云,王国庆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030190564
  • 页数:214 页
图书介绍:气候变化影响是世界各国政府所关心的全球化环境问题之一。本书首先介绍了国内相关的研究项目的计划,综述了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现状与进展。然后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Spearman秩次相关法与线性回归方法诊断了近50年来我国实测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在介绍主要的全球气候变化模型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百年全球及我国的气候变化情景。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气候系统与水文循环 1

1.2 影响气候变化的可能因素 2

1.2.1 自然强迫 2

1.2.2 人类活动 3

1.3 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 4

1.4 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性评价的目的意义 5

1.5 气候变化影响评价方法 7

1.6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10

1.6.1 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计划 10

1.6.2 国内主要研究项目和计划 11

1.7 IPCC关于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 13

主要参考文献 15

第二章 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18

2.1 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性诊断方法 18

2.1.1 线性回归方法 18

2.1.2 Ma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 18

2.1.3 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法 19

2.2 近50年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19

2.2.1 近50年全国气温变化情势 19

2.2.2 近50年全国降水的地区分布及其年际变化趋势 21

2.2.3 近50年全国蒸发的地区分布 24

2.2.4 近50年来典型测站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的显著性检验 26

2.3 近50年水文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30

2.3.1 我国主要江河实测径流量的变化情势 30

2.3.2 我国主要江河实测径流量变化趋势诊断 31

2.4 全球气候模型及未来气候变化 35

2.4.1 全球气候模型简介 35

2.4.2 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情景 37

2.4.3 未来中国气候变化情景 38

主要参考文献 42

第三章 气候变化影响评价模型 44

3.1 概述 44

3.1.1 水文模型研究现状 44

3.1.2 气候影响评价模型选择原则 45

3.2 集总式评价模型 46

3.2.1 新安江模型 46

3.2.2 两参数水量平衡模型 48

3.2.3 黄河水量平衡模型 49

3.2.4 AWBM模型 51

3.2.5 SIMHYD模型 52

3.2.6 其他一些水文模型 54

3.3 分布式评价模型 56

3.3.1 VIC分布式模型 56

3.3.2 SWAT分布式模型 58

3.4 不同水文模型的比较 61

主要参考文献 62

第四章 流域水文模型在典型流域的应用 65

4.1 模型参数的率定 65

4.2 水文模型在湿润半湿润流域的应用比较 66

4.3 水文模型在干旱半干旱流域的应用比较 68

4.3.1 水文模型在三川河流域的应用对比 68

4.3.2 流域水文模型在清涧河流域的应用比较 70

4.3.3 流域水文模型的应用情况分析 73

4.4 新安江模型在淮河和海河流域的应用 76

4.4.1 新安江模型在淮河流域的应用 76

4.4.2 新安江模型在海河流域的应用 77

4.5 黄河水量平衡模型在黄河中游的应用 79

4.6 VIC分布式模型在我国典型流域的应用 84

4.6.1 数据来源及参数标定 84

4.6.2 典型流域的选择 94

4.6.3 模拟结果分析 96

主要参考文献 101

第五章 陆气耦合技术及应用 103

5.1 概述 103

5.2 陆气耦合中的降尺度技术 104

5.2.1 双线性降尺度插值方法 105

5.2.2 不等距拉格朗日三点插值方法 106

5.2.3 网格细化的优化技术 106

5.2.4 个例分析 106

5.3 水文模型参数网格化技术 108

5.3.1 相似移植法 109

5.3.2 等值线插值法 109

5.3.3 参数的区域率定法 111

5.4 黄河水量平衡模型在黄河中游的区域率定及应用检验 112

5.4.1 黄河水量平衡模型在黄河中游的区域率定 112

5.4.2 黄河水量平衡模型在“无资料地区”的应用检验 114

5.5 黄河中游大尺度区域径流的分布式计算 115

5.5.1 产流单元的划分及相应雨量、参数的确定 115

5.5.2 大尺度流域的汇流计算 117

5.5.3 黄河中游大尺度区域的水文模拟 118

主要参考文献 120

第六章 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122

6.1 敏感性的基本概念 122

6.2 气温变化对蒸发能力的影响 122

6.2.1 资料收集与整理 123

6.2.2 黄河中游气温与蒸发能力的关系 123

6.2.3 黄河中游气温变化对蒸发能力的影响 125

6.3 河川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125

6.3.1 不同区域河川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125

6.3.2 气候变化对径流组成及径流年内分配的影响 128

6.4 内陆河高寒山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130

6.4.1 天山伊犁河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130

6.4.2 气候变化对其他流域冰川径流的影响 132

6.5 气候变化对水文极值事件的影响 133

6.5.1 洪水频率和洪峰流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133

6.5.2 未来气候变化对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 134

主要参考文献 136

第七章 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分析 138

7.1 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及现状评价 138

7.2 未来水资源情势 139

7.2.1 VIC模型的参数移植 139

7.2.2 气候情景分析 141

7.2.3 径流深模拟结果 147

7.3 未来水资源需求 150

7.3.1 工业需水预测 150

7.3.2 农业需水预测 157

7.3.3 生活需水预测 161

7.3.4 国民经济需水总量 164

7.3.5 生态与环境需水预测 166

7.3.6 需水总量 170

7.4 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及影响阈值 171

7.4.1 未来人均水资源量 171

7.4.2 人均径流量的变化 175

7.4.3 未来缺水率分布 178

7.4.4 气候变化对淡水资源影响的综合评价 180

主要参考文献 180

第八章 径流变化成因定量分析方法 182

8.1 概述 182

8.2 河川径流影响因素分析 182

8.2.1 气候条件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183

8.2.2 地理因素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183

8.2.3 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184

8.2.4 水利工程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186

8.3 河川径流影响分析方法 187

8.3.1 长序列资料对比分析方法 187

8.3.2 对比试验方法 187

8.3.3 分项计算组合方法 187

8.3.4 流域水文模拟方法 188

8.3.5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分离评判方法 188

8.4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河川径流的影响 189

8.4.1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龙区间典型支流河川径流的影响 190

8.4.2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龙三区间河川径流的影响 195

8.4.3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三花区间河川径流的影响 199

8.4.4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不同区间径流量影响的比较 203

主要参考文献 205

第九章 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及适应对策研究 206

9.1 影响评价结果不确定性的因素 206

9.1.1 区域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 206

9.1.2 评价模型的不确定性 207

9.1.3 评价过程的不确定性 208

9.2 降低评价结果不确定性的途径 208

9.2.1 提高区域气候变化情景预测精度 208

9.2.2 完善气候变化影响评价模型 210

9.3 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适应性研究 210

9.3.1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 210

9.3.2 建立节水型社会 211

9.3.3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11

9.3.4 利用先进技术,加强污水处理和海水利用 211

9.3.5 调整产业结构 212

9.4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12

主要参考文献 2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