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建构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
建构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

建构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傅世侠,罗玲玲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108868X
  • 页数:1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创造心理学视角,探究了如何评估科技团体创造力并建构评估模型的问题。
上一篇:医学文献检索下一篇:大球运动
《建构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目录

第一章 导论: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研究 1

1.1 研究背景与当前基本状况 2

1.1.1 团体创造力研究兴起的时代背景 3

1.1.2 团体创造力研究兴起的学科发展根源 4

1.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览 7

1.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13

1.2.1 理论研究及其成果 14

1.2.2 实证研究及其成果 20

1.3 成果的理论意义及应用前景 27

1.3.1 成果的理论意义 27

1.3.2 成果的应用前景 29

第二章 关于团体创造与团体创造力 33

2.1 团体创造的早期经验研究与实证研究 33

2.1.1 “头脑风暴法”与团体创造 33

2.1.2 “综摄法”与团体创造 40

2.2 团体氛围与团体创造 47

2.2.1 关于氛围的含义和作用 47

2.2.2 个体层次创造氛围与团体层次创造氛围 52

2.2.3 与团体创造力相关的氛围因素 54

2.3 关于团体创造力 59

2.3.1 关于团体创造力概念界定 59

2.3.2 从团体构成视角研究团体创造力 62

2.3.3 从动态视角理解团体创造力 66

第三章 关于团体创造力评估研究 70

3.1 个体创造力评估研究的方法、问题与转变 70

3.1.1 评估个体创造力的传统方法 71

3.1.2 个体创造力评估研究存在的问题 72

3.1.3 从水平测量到类型区分的转变 76

3.1.4 从选材到评价环境氛围的战略性转变 82

3.2 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研究 86

3.2.1 关于团体创造力模型的讨论 86

3.2.2 基于测评需要建立的团体创造力模型 89

3.3 团体创造力评估工具和方法 92

3.3.1 G.伊柯沃的创造氛围问卷(CCQ) 93

3.3.2 T.M.阿玛布丽的KEYS量表 94

3.3.3 S.G.艾萨克森等人的情境态势问卷(SOQ) 96

3.3.4 其他测评工具 98

3.3.5 综述 100

第四章 建构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 103

4.1 前期探索和编制量表 103

4.1.1 量表设计 104

4.1.2 量表使用及统计结果与分析 106

4.2 评估模型构想和量表修订 111

4.2.1 深度访谈 111

4.2.2 关于中国团队文化的特殊性问题 116

4.2.3 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的初步构想 118

4.2.4 修订量表 119

4.3 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的建立 122

4.3.1 团体创造力预测指标合成 123

4.3.2 层级分析确定评价体系 129

第五章 关于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的检验 133

5.1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133

5.1.1 认知风格量表信度、效度检验 133

5.1.2 动机量表信度、效度检验 135

5.1.3 团体氛围量表信度、效度检验 138

5.2 科技团体创造力预测指标的效度检验 143

5.2.1 区分效度检验 143

5.2.2 关联效度检验 148

5.3 问题及对后续研究的设想 150

5.3.1 关于认知风格量表及动机量表问题 151

5.3.2 对后续研究的若干设想 155

附录一 161

附录二 163

附录三 166

附录四 167

主要参考文献 179

人名索引 190

专业术语索引 192

图2-1 CPS的动力学平衡 39

图3-1 组织变革模型 90

图3-2 阿玛布丽创造工作环境感知评估概念模型 92

图3-3 创造力觉知程序 99

图4-1 科技团体创造力模型构成假设 119

图4-2 成果原分、氛围总分、课题水平分(27个组) 128

图4-3 创造力与成果分的差异 128

图4-4 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 132

图5-1 动机因子聚类分析 155

表3-1 柯顿区分的两类风格特征(1999) 77

表4-1 折半信度分析 108

表4-2 外部氛围各项因素回归分析 109

表4-3 内部氛围各项因素回归分析 109

表4-4 成果分方差分析 124

表4-5 不同层次课题组成果分描述性统计 125

表4-6 不同层次课题组成果分方差分析 125

表4-7 团体氛围总分方差分析总表 126

表4-8 KMO和BARTT'S检验 127

表4-9 变量共同度 127

表4-10 总方差分解 127

表4-11 因子载荷矩阵 127

表4-12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127

表4-13 输入变量 130

表4-14 模型概述 130

表4-15 方差分析 130

表4-16 回归系数 131

表5-1 认知风格总分方差分析总表 134

表5-2 不同层次课题组组长认知风格总分T检验 135

表5-3 内在动机部分折半信度检验 136

表5-4 外在动机部分折半信度检验 136

表5-5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相关系数 137

表5-6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偏相关 137

表5-7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方差分析总表 138

表5-8 氛围量表折半信度检验 139

表5-9 氛围量表因素分析后各因子与所属评价指标相关性(Pearson Correlation) 141

表5-10 氛围量表因素分析前、后因子方差总表 142

表5-11 CRTC不同层次课题组方差分析总表 143

表5-12 不同层次课题组CRTC描述性统计 144

表5-13 不同层次课题组氛围分描述性统计 145

表5-14 不同层次课题组氛围分方差分析总表 145

表5-15 不同层次课题组行为描述性统计 146

表5-16 不同层次课题组行为方差分析总表 146

表5-17 流动性不同课题组CRTC描述性统计 148

表5-18 流动性不同课题组CRTC方差分析总表 148

表5-19 课题组创造力、国内学术地位自我主观评价分方差分析 149

表5-20 CRTC与自我评价分相关性 149

表5-21 CRTC与课题组某些行为特征相关性 150

表5-22 认知风格类型男女分组方差分析总表 152

表5-23 认知风格类型男女分组描述性统计 153

表5-24 动机因子与氛围因子聚类分析 154

表5-25 内在动机与组内动机互动偏相关 154

表5-26 外在动机与组内动机互动偏相关 155

表5-27 成果分与年龄相关性 1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