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万铁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09109458
  • 页数:12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护理、助产专业教材的一本。本系列教材的编者来自全国五十余家院校,以三年制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为培养对象,以“精理论,强实践;精基础,强临床;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实用人才”为核心指导思想,力求反映学科发展趋势和临床正在推广的新技术新方法,体现整体护理和人文关怀的理念,贴近教学和职业考试需求而设计出版的一套系列性全新教材。全套书共含31本,分为基础、临床、人文三种类型,绝大多数均配有含教学大纲、重点提示和习题的辅助教材。
《病理生理学》目录

第1章 绪论 1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1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2

第2章 疾病概论 4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4

一、健康的概念 4

二、疾病的概念 4

第二节 病因学 4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4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6

第三节 发病学 6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6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7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 7

一、康复 7

二、死亡 7

第3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9

第一节 正常人体水和电解质的分布与调节 9

一、体液的容量、分布、电解质成分及渗透压 9

二、人体每日水出入量 10

三、体内各部分间体液的交换 10

四、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11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12

一、脱水 12

二、水中毒 16

三、水肿 16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20

一、低钾血症 21

二、高钾血症 24

第4章 酸碱平衡紊乱 26

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及调节 26

一、酸碱物质的来源和种类 26

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26

第二节 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 27

一、酸碱度(pH) 27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28

三、二氧化碳结合力 28

四、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28

五、缓冲碱 28

六、碱剩余 28

七、阴离子间隙 28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29

一、代谢性酸中毒 29

二、呼吸性酸中毒 32

三、代谢性碱中毒 34

四、呼吸性碱中毒 36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37

一、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38

二、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38

第五节 酸碱平衡紊乱类型的判断 39

第5章 缺氧 40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 40

一、血氧分压 40

二、血氧容量 40

三、血氧含量 41

四、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41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41

一、低张性缺氧 41

二、血液性缺氧 42

三、循环性缺氧 43

四、组织性缺氧 44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45

一、呼吸系统变化 46

二、循环系统变化 47

三、血液系统变化 48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48

五、组织细胞变化 49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50

一、年龄 50

二、机体的代谢和功能状态 50

三、机体代偿能力的变化 50

第五节 氧疗与氧中毒 51

一、氧疗 51

二、氧中毒 51

第6章 发热 52

第一节 发热的概述 52

第二节 发热的病因和机制 52

一、发热激活物 52

二、内生致热原 53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55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 57

一、体温上升期 58

二、高热持续期 58

三、体温下降期 58

第四节 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改变 59

一、代谢改变 59

二、生理功能改变 59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60

第7章 应激 61

第一节 概述 61

一、应激的概念 61

二、应激原 61

三、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 61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62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62

二、应激的体液反应 63

三、应激的细胞反应 64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功能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64

一、代谢变化 64

二、中枢神经系统改变 65

三、心血管功能改变 65

四、消化道功能改变和应激性溃疡 65

五、免疫系统的改变 65

六、血液系统的改变 66

七、内分泌系统的改变 66

第四节 应激性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66

第8章 休克 68

第一节 概述 68

一、休克的概念 68

二、休克的分类 68

第二节 休克的分期及发病机制 69

一、微循环的结构和特点 69

二、休克的分期和发生机制 70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75

一、细胞的变化 75

二、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75

第四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77

一、病因学防治 77

二、发病学治疗 77

第9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78

第一节 概述 78

一、DIC的分期 78

二、DIC的分型 78

第二节 DIC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79

一、正常的凝血和抗凝血机制 79

二、DIC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79

第三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80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功能受损 81

二、肝功能严重受损 81

三、血液的高凝状态 81

四、微循环障碍 81

五、其他因素 81

第四节 DIC的功能代谢变化 81

一、出血 81

二、器官功能障碍 82

三、休克 82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82

第五节 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83

第10章 心力衰竭 84

第一节 概述 84

一、概念 84

二、心力衰竭的分类 84

三、心力衰竭的原因 85

四、心力衰竭发生的诱因 85

第二节 心功能不全的发展过程 86

一、心脏代偿 86

二、心外代偿反应 87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88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88

二、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90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改变 91

一、肺循环充血 91

二、体循环淤血 92

三、心排血量不足 92

第五节 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93

第11章 呼吸衰竭 94

第一节 概述 94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 94

二、呼吸衰竭的分类 94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原因与发病机制 94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94

二、弥散障碍 96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96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98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98

二、呼吸系统变化 99

三、循环系统变化 99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100

第四节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00

一、防治原发病,预防与去除诱因 100

二、给氧 100

三、改善通气 100

四、密切监护,综合治疗 101

第12章 肝功能衰竭 102

第一节 概述 102

第二节 肝性脑病 102

一、发病机制 102

二、肝性脑病的诱因 107

三、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08

第三节 黄疸 108

一、概述 108

二、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109

三、黄疸的发生机制 110

四、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113

第13章 肾功能衰竭 114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114

一、病因及分类 114

二、发生机制 115

三、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 116

四、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18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118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 119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进程 119

三、发生机制 120

四、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 120

五、慢性肾功能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23

第三节 尿毒症 123

一、概念 123

二、发生机制 123

三、功能代谢的变化 1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