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杜建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杜建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杜建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立典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030231413
  • 页数:2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从学习经历、学术思想、教育管理、人才培养四大部分体现杜建教授的学术思想形成、发展。学习经历主要记录杜建教授学习、成长、工作的经历,从中提炼杜建教授成为一代名医大家的成长历程;学术思想主要凝练杜建教授的主要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从杜建教授传授的学生的学术经验体会、杜建教授临床病案、学术论文等几方面汇总提升。1、40余年的临床生涯,对疾病谱的变化有其独特认识。2、在充分分析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的基础上,辨证论治或辩病论治。3、治疗上抓住脾肾先后天,重视辨证,补泻兼施。4、重视养生护理,大力提倡康复理念。教育管理将总结杜建教授担任福建中医学院院长20年的经验和理念,反映杜建教授推动中医药发展、促进闽台两岸学术交流的贡献;教育结果部分是师从杜建教授的学生从各自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跟师心得。本书还将配印反映杜建教授各时期重要事件的大量图片。
《杜建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目录

第一篇 济泽苍生 德术双馨苦钻医术 誉满大地 1

功底扎实 医术高超 3

博采众长 无私奉献 4

高效管理 运筹帷幄 5

踏实做人 用心做事 6

医德高尚 光彩照人 7

第二篇 杜建教授学术思想总结 10

第一章 杜建教授温病学术思想总结 10

第一节 穷究医理 开拓辨证思维 10

第二节 借助实验 探究温病机制 12

第三节 指导临床 倡用温病理论 15

第四节 拓展应用 延伸温病学说 18

第二章 杜建教授老年病学术思想总结 21

第一节 高瞻远瞩 重视老年病研究 21

第二节 深入透彻 阐述老年病病因病机 22

第三节 明理致用 发展老年病临床治则治法 24

第四节 兼容并蓄 灵活使用老年病方药 27

第三章 杜建教授恶性肿瘤学术思想总结 29

第一节 热毒痰瘀虚 认识恶性肿瘤的病机 29

第二节 四方面结合 治疗恶性肿瘤的原则 31

第三节 祛邪扶正 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 33

第四节 未病先防 重视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 34

第五节 配合粥疗 强调恶性肿瘤的饮食调护 36

第四章 杜建教授养生康复学术思想总结 37

第一节 阐发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 37

第二节 指明中医康复学的特点和优势 43

第三节 擅长慢性病、老年病、恶性肿瘤的康复治疗 44

第四节 善于外感热病瘥后诸证康复 45

第五节 养生康复成果显著 50

第五章 杜建教授中医证型研究学术思想总结 53

第一节 中医证型研究的特点 53

第二节 中医证型与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 54

第三节 中医证型与量化研究 56

第四节 中医证型与蛋白质组学 56

第三篇 高等中医药教育的默默耕耘者 59

第一章 初猎教育 点燃办学火花 59

第一节 此期主要中医药教育思想特征及产生背景 59

第二节 主要中医药教育活动及影响教育思想的主要事件 61

第二章 十年探索 形成办学思路 72

第一节 此期主要中医药教育思想特征及产生背景 72

第二节 主要中医药教育活动及影响教育思想的主要事件 74

第三章 再磨一剑 提升办学理念 88

第一节 此期主要中医药教育思想特征及产生背景 88

第二节 主要中医药教育活动及影响教育思想重要事件 91

第四章 充当使者 效力两岸统一 致力中医药走向世界 105

第一节 主要对台对外中医药教育交流合作思想 105

第二节 主要对台对外中医药教育活动及事件 109

第五章 建言献策 影响中医药及教育政策 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117

第一节 对福建中医药及教育事业的影响 117

第二节 主要建言献策活动及影响推动中医药及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事件 120

第四篇 芬芳桃李话恩师 134

学人品格 大家风范 134

感霈师恩 136

跟师心得 137

大医精诚 止于至善 139

“不能让病人在星期一门诊挂不到我的号” 140

中西医结合探索路上的先锋 141

德艺双馨的杜建教授 143

我的导师杜建教授 146

跟师感言 147

感受杜建老师的人文管理 147

跟诊杜建院长心得小谈 149

第五篇 杜建教授临证医案 150

第一章 肺系疾病 150

第一节 感冒 150

第二节 咳嗽 154

第二章 心系疾病 164

第一节 不寐 164

第二节 胸痹 168

第三节 心悸 172

第三章 脾胃系疾病 177

第一节 胃痛 177

第二节 腹痛 183

第三节 便秘 184

第四节 泄泻 186

第五节 呃逆 190

第六节 痞满 190

第四章 肝胆病证 193

第一节 胁痛 193

第二节 肝着 193

第三节 积聚 194

第四节 头痛 195

第五节 中风 200

第六节 眩晕 207

第五章 肾系疾病 215

第一节 淋证 215

第二节 水肿 217

第三节 癃闭 219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220

第一节 盗汗 220

第二节 自汗 222

第三节 虚劳 223

第四节 内伤发热 224

第五节 消渴 225

第六节 郁证 226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 229

第一节 痹证 229

第二节 痿证 233

第三节 腰痛 234

第四节 痉证 234

第八章 癌病 236

第一节 颃颡岩 236

第二节 胃癌 238

第三节 食管癌 239

第四节 乳岩 240

第五节 脑瘤 241

第六节 恶核 241

第七节 肝癌 242

第八节 胰癌 244

第九章 其他疾病 245

第一节 耳鸣 245

第二节 喉喑 247

第三节 癔症 247

第四节 寒厥病 248

第五节 暑湿 249

第六节 脏躁 249

第七节 月经后期 253

第八节 经行头痛 254

第九节 痛经 254

第十节 酒齄鼻 255

第十一节 瘾疹 256

第十二节 牛皮癣 258

第十三节 狐惑病 258

第十四节 白涩症 260

第十五节 瘿病 26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