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老子真义及宇宙基律发现的由来  兼论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  第1部
老子真义及宇宙基律发现的由来  兼论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  第1部

老子真义及宇宙基律发现的由来 兼论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 第1部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明明,史伟著
  • 出 版 社: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9628735545
  • 页数:254 页
图书介绍:
《老子真义及宇宙基律发现的由来 兼论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 第1部》目录

第一章 总述“道”的含义:大道与小道、抽象与具体、“虚空”与实有的相反相成(1973年拟原始稿,1982年仲夏定初稿,1997年春改写、扩写) 1

第一章 附文:“道”是“虚空”能场与有重物质的相反相成(2001年季春、仲夏) 14

一 现代自然科学家关于“有‘无’相生”(有重实物粒子与“虚空”能场相互转化)的论证 14

二 关于1997年春及2001年夏作者对“恒道”、“大道”片面理解的两次自我更正 19

第二章 相反相成是道的基本属性之一(即宇宙基律之一) 21

第三章 用自然无为(遵循自然规律不妄为)的方法取得实效 24

第四章 “虚空”(“无”)与实有(有)的相反相成 26

第五章 与其看重智巧、仁义,不如保持单纯、质朴(?!) 28

第六章 “虚空”之道妙用无穷 31

第七章 赞美大公无私的氏族社会首领:圣人 33

第八章 论社会首领的思想行为准则 35

第九章 物极必反也是道的基本属性 37

第十章 人类深刻地认识和掌握了道,就叫“玄德” 39

第十一章 “虚空”与实有的相反相成构成万物 41

第十二章 规劝春秋贵族学习原始圣人的质朴品德 43

第十三章 回忆天下为公的氏族社会 45

第十四章 “虚空”、抽象是大道的根本“状态” 47

第十五章 与大道保持一致的修道者 50

第十六章 认识掌握了“虚空”的大道才有前途 52

第十七章 顺应自然、不肯妄为的圣人 54

第十八章 提倡仁义、智巧不如回归质朴的氏族社会(?!) 56

第十九章 只有恢复朴素传统,社会才能彻底变好 58

第十章 淡泊、恬静的修道者 60

第二十一章 抽象“虚空”的大道包含着具体实有的胚胎 63

第二十二章 物极必反律的运用:谦虚才能日有所进 65

第二十三章 不自满的才能添加,太刚强的容易折断 67

第二十四章 符合道性者才能久长 69

第二十五章 天地之母的名字叫“大道”,人类应仿效遵循它 71

第二十六章 宇宙存在中的凝聚者是发散者的中心 73

第二十七章 规劝贵族君主以圣人为范,循大道济物利人 75

第二十八章 大道的赞美诗 77

第二十九章 规劝贵族不要主观妄为 79

第三十章 反对强暴不义之战 81

第三十一章 修道者如何正确地看待战争 83

第三十二章 质朴的、能适可而止的守道者才能成为理想社会的首领 85

第三十三章 自知、自制、知足、守本的修道者必能久长 87

第三十四章 道(宇宙客观存在)是大道与小道的相反相成 88

第三十五章 有道者必能受到人民的拥戴,致使天下太平 90

第三十六章 运用道性以退为进,以柔胜刚 92

第三十七章 守持大道,保持虚静向上的势头 94

第三十八章 提倡仁义等下德只能治标,返回古朴的上德才能治本(?!) 96

第三十九章 学会大道的单纯、谦下,才能处于向上趋势 101

第四十章 正言若反不易理解,可其效用无穷 104

第四十一章 物极必反,因此新生、柔弱者大有前途 107

第四十二章 道在阴阳的相反相成中化生万物 109

第四十二章 附文1:孔子与老子在宇宙理论方面的同异(2001年季夏) 112

一 孔子的宇宙进化论 112

二 孔子与老子的自然之道大同“小异”,但运用于社会则产生了较大分歧 114

第四十二章 附文2:论阴聚与阳散(1974年季夏) 118

第四十三章 无为(不妄为)的目的是达到有为(妄为)达不到的效果 123

第四十四章 依据物极必反律规劝贵族知足、知止 125

第四十五章 效用无穷的大道却是抽象“虚空”的 126

第四十六章 天下人全都知足少欲,就能消除战争的根源 128

第四十七章 通过对万物的抽象思维,才能认识大道 130

第四十八章 循道而行,不主观妄为,就没有什么事办不成 132

第四十九章 原始社会首领是百姓真正的公仆 134

第五十章 无私、忘我的养生之道 136

第五十一章 道与德(大道与得道)的相反相成 138

第五十二章 修道才能平安、永久 140

第五十三章 违反大道的贵族已沦为衣冠大盗 142

第五十四章 如何使道德修养普及于天下 144

第五十五章 符合知和(守柔、不过强)的道性才能永葆青春 146

第五十六章 掌握柔静之道将成为天下最高贵的人 148

第五十七章 文明进步反导致社会道德败坏,返朴归真才是根治良策 150

第五十八章 社会首领要学习原始圣人温和宽大的治理原则 152

第五十九章 向农夫学习遵循大道,顺应自然 155

第六十章 回复古朴之道,“德”在人间必交相归聚 157

第六十一章 规劝春秋列国贵族统治者停止战争,求得和平统一 159

第六十二章 从上到下贯彻大道,让全体人民受益获救 161

第六十三章 无为与有为的相反相成 163

第六十四章 无为是不违背自然规律的有为 165

第六十五章 抛弃智巧、利器,回复古朴社会(?!) 167

第六十六章 理想中完美的古朴社会首领:圣人 170

第六十七章 向往朴素、平等、安宁、幸福的远古氏族社会 172

第六十八章 无私、无积的远古社会 175

第六十九章 提倡慈爱、俭朴、无争 177

第七十章 建树“不争之德”的圣人人选 180

第七十一章 反对侵凌不义之战 182

第七十二章 大道之说不被人理解实行,为什么? 184

第七十三章 争取成为思想健全的有道者 187

第七十四章 人类对生存的渴求不可压制 189

第七十五章 循道而行,不敢妄为,才能不战而胜 191

第七十六章 提倡平等法治,使人民因活得不错而珍惜生命 193

第七十七章 重视平民的生存权 197

第七十八章 新生向上的柔弱者胜过行将衰退的刚强者 199

第七十九章 反对贵族盘剥,向往远古的朴素平等 201

第八十章 乐于接受人民监督的远古首领:圣人 203

第八十一章 有德的圣人靠执掌社会契约(平等法律)来管理天下 205

第八十一章 附文1:关于原始大同社会(并论孔子与老子在社会学说方面的同异)(2001年夏、秋) 209

一 神农时代的氏族大同公有制 209

二 神农末期,纯粹德治为何失效? 210

三 轩辕时代的原始大同公有制 211

四 唐尧如何被人民公选为氏族联盟首领 213

五 斯巴达王内比斯重建原始平等大同社会 214

六 老子与孔子都向往、赞美原始大同社会 214

七 从虞舜到夏禹:原始大同制的衰落 216

八 老子与孔子论私有制、等级制的产生 217

九 孔子认为人类社会存在于仁与义的相反相成中,因而提倡仁义之政,礼教之治 219

十 远古社会德治(仁政)与法治(维护正义的平等法治)的渐变与质变 228

第八十一章 附文2:从《礼记·礼运》篇看孔子朴素辩证的社会理论(2004年春) 235

附记 252

新书预告 25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