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天山岩浆作用
天山岩浆作用

天山岩浆作用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夏林圻,夏祖春,徐学义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0978893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研究了与天山造山带古生代大陆裂解-会聚、拼合和洋陆转换过程密切相关的岩浆活动、蛇绿岩组合性质和有关沉积作用特征等,查明天山地区主要古生代构造-岩浆带的性质及其形成地质环境、重建天山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历史,揭示了天山及邻区、古生代洋陆转换特点,并探索了其中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天山岩浆作用》目录
标签:岩浆 作用

第1章 概论 1

1.1 研究区地质背景 1

1.1.1 全球背景 1

1.1.2 古亚洲构造域和天山造山带 4

1.2 研究区地质单元划分 5

1.3 研究区地层系统概述 8

1.4 研究区存在的若干关键性地质问题 9

1.4.1 天山前寒武纪洋陆格局 10

1.4.2 天山古生代洋盆的开启时限 10

1.4.3 天山古生代洋陆格局 11

1.4.4 天山古生代洋盆俯冲—消减—闭合的时限 12

1.4.5 天山石炭纪(—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 14

1.4.6 大陆拉伸背景下的火山作用研究在大陆地质和大陆动力学研究中的地位 15

1.5 天山造山带构造-岩浆演化格架 17

第2章 新元古代—早寒武世大陆裂谷火山作用 19

2.1 引言 19

2.2 地质背景 20

2.3 新元古代—早寒武世裂谷火山岩时空分布特征 22

2.3.1 空间分布特征 22

2.3.2 火山岩喷发时代的判定 22

2.4 火山岩组合和类型 26

2.4.1 库鲁克塔格微地块 26

2.4.2 阿克苏—柯坪微地块 28

2.4.3 卡瓦布拉克微地块 28

2.4.4 塞里木微地块 29

2.5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29

2.5.1 岩浆系列和分类 29

2.5.2 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变化特点 30

2.5.3 稀土元素变化特点 35

2.5.4 不相容微量元素变化特点 37

2.5.5 Sr、Nd同位素比值变化特点 39

2.6 岩石成因讨论 39

2.6.1 天山及邻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火山岩的形成环境 39

2.6.2 源的部分熔融条件和源区特点 41

2.6.3 天山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玄武岩形成过程中软流圈和岩石圈的贡献 43

2.6.4 岩石成因探讨 46

2.7 小结 48

第3章 蛇绿岩和蛇绿混杂岩——古亚洲洋形成、演化和消亡的地质记录 50

3.1 引言 50

3.2 蛇绿岩研究若干问题 52

3.2.1 蛇绿岩概念的演变 52

3.2.2 蛇绿岩的形成环境 53

3.2.3 蛇绿岩测年问题 55

3.3 中天山北缘及准噶尔地区的蛇绿岩和蛇绿混杂岩 58

3.3.1 中天山北缘蛇绿混杂岩 58

3.3.2 西准噶尔地区的蛇绿岩和蛇绿混杂岩 60

3.3.3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 65

3.3.4 北天山—准噶尔洋盆的消减时代与消减极性问题 74

3.4 南天山地区的蛇绿岩和蛇绿混杂岩 76

3.4.1 中天山南缘蛇绿混杂岩 76

3.4.2 南天山“弧-盆”体系 79

3.4.3 南天山洋的消减时代和消减极性 101

3.5 蛇绿岩和蛇绿混杂岩的时代对古亚洲洋演化历史的启示 104

3.5.1 古亚洲洋构造域内蛇绿岩的同位素年龄 104

3.5.2 古亚洲洋构造域内与蛇绿混杂岩相伴的高压变质岩的同位素年龄 105

3.5.3 古亚洲洋构造域内放射虫化石的时代 105

3.6 小结 106

第4章 天山(中亚)石炭—二叠纪大火成岩省裂谷火山作用与地幔柱 108

4.1 天山石炭—二叠纪玄武岩岩石成因 108

4.1.1 引言 108

4.1.2 区域地质背景 108

4.1.3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119

4.1.4 基础性研究结果 128

4.1.5 讨论 135

4.1.6 HT型熔岩和LT型熔岩间的空间关系 149

4.1.7 天山(中亚)大火成岩省的成矿背景意义 150

4.1.8 小结 151

4.2 天山石炭纪裂谷酸性火山岩岩石成因:大陆裂谷环境中基性和酸性岩浆作用的关系 153

4.2.1 引言 153

4.2.2 地质背景 154

4.2.3 样品采集和分析技术 155

4.2.4 基础性研究结果 160

4.2.5 讨论 168

4.2.6 小结 176

4.3 巴音沟蛇绿岩:天山早石炭世红海型洋盆的地质记录 176

4.3.1 引言 176

4.3.2 地质背景 177

4.3.3 岩石学 181

4.3.4 样品采集与分析技术 181

4.3.5 基础性研究结果 185

4.3.6 讨论 193

4.3.7 小结 199

第5章 西南天山托云地区白垩纪—古近纪玄武岩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机制 201

5.1 引言 201

5.2 基本地质特征 201

5.3 岩相学特征 203

5.3.1 基性火山岩 203

5.3.2 岩石和矿物捕虏体 204

5.4 基性火山岩主量、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205

5.5 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205

5.5.1 主元素及岩石分类 205

5.5.2 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 205

5.5.3 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 209

5.6 岩石成因分析 210

5.6.1 火山岩形成环境 210

5.6.2 火山岩源区特征 211

5.6.3 岩浆演化特征 213

5.6.4 软流圈—岩石圈相互作用 215

5.6.5 岩石成因机制讨论 216

5.7 小结 217

第6章 天山花岗岩 219

6.1 前寒武纪花岗岩 219

6.1.1 塔里木板块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 219

6.1.2 天山造山带元古宙花岗岩 224

6.1.3 新元古代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构造环境分析 230

6.1.4 小结 233

6.2 古生代花岗岩TIMS法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234

6.2.1 花岗岩的地质及岩相学特征 234

6.2.2 古生代花岗岩类TI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236

6.2.3 小结 247

6.3 早古生代—泥盆纪花岗岩 248

6.3.1 天山西段早古生代—泥盆纪花岗岩 248

6.3.2 天山中段早古生代—泥盆纪花岗岩 258

6.3.3 天山东段早古生代—泥盆纪花岗岩 263

6.3.4 讨论 271

6.3.5 小结 274

6.4 石炭—二叠纪花岗岩 275

6.4.1 石炭—二叠纪花岗岩的时空分布 276

6.4.2 石炭—二叠纪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 279

6.4.3 石炭—二叠纪花岗岩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296

6.4.4 天山石炭—二叠纪后碰撞花岗岩物质来源探讨 304

6.4.5 石炭—二叠纪花岗岩与同时代火山岩及侵入岩成因关系讨论 308

6.4.6 小结 311

6.5 结论 312

第7章 结论 315

7.1 天山造山带构造—岩浆演化格架 315

7.2 新元古代中—晚期(南华纪—震旦纪)—早寒武世早期大陆裂谷火山活动是古亚洲洋开启的前兆 316

7.3 天山及邻区的蛇绿岩和蛇绿混杂岩是天山古生代洋盆形成—消亡的地质记录 317

7.4 天山(中亚)石炭—二叠纪大火成岩省裂谷火山作用与地幔柱 319

7.4.1 天山石炭—二叠纪裂谷玄武岩岩石成因 319

7.4.2 天山石炭纪裂谷酸性火山岩岩石成因 321

7.4.3 巴音沟蛇绿岩:天山早石炭世红海型洋盆的地质记录 321

7.5 西南天山托云地区白垩纪—古近纪玄武岩岩石成因 322

7.6 天山花岗岩特征、源区性质和形成环境探讨 323

参考文献 326

[附录]本项目研究中发表的论文 34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