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  第4版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  第4版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 第4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兰兰,吴健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17087943
  • 页数:428 页
图书介绍:第四版教材在保留第三版教材主题结构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章节进行了修改、重写,在参考《医学免疫学》教材的基础上,力求突出临床免疫学与检验的特点,使基础免疫学与临床免疫学检验之间有很好的衔接,不出现重复。全书共分为二十八章,新增加了部分章节与内容。
上一篇:妇产科学下一篇:生理学 第2版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 第4版》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免疫学简介 2

一、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 2

二、免疫组织与器官 3

三、免疫细胞 4

四、免疫分子 6

第二节 临床免疫学 8

一、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 8

二、移植免疫 8

三、肿瘤免疫 9

四、感染免疫 9

第三节 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 9

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 9

二、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 10

第二章 抗原抗体反应 12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13

一、抗原抗体结合力 13

二、抗原抗体的亲和力与亲合力 14

三、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14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5

一、特异性 15

二、可逆性 15

三、比例性 16

四、阶段性 17

第三节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17

一、反应物自身因素 17

二、环境因素 17

第四节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 18

第三章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21

第一节 免疫原的制备 21

一、颗粒性抗原的制备 22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和纯化 22

三、半抗原性免疫原的制备 26

第二节 免疫佐剂 27

一、佐剂的种类 28

二、佐剂的作用机制 28

第三节 抗血清的制备 28

一、免疫动物的选择 28

二、免疫程序 29

三、动物采血法 29

第四节 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 30

一、抗血清的鉴定 30

二、抗血清的保存 30

第五节 抗血清的纯化 31

一、特异性IgG抗体 31

二、单价特异性抗血清 31

第四章 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33

第一节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34

一、杂交瘤技术 34

二、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与冻存 36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37

一、单克隆抗体的产生 37

二、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37

三、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 38

四、单克隆抗体的特性 38

第三节 基因工程抗体制备 40

一、人源化抗体 40

二、小分子抗体 41

三、抗体融合蛋白 42

四、双特异性抗体 42

五、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42

第四节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43

一、检验医学诊断试剂 43

二、蛋白质的提纯 44

三、小分子抗体的应用 44

四、抗体融合蛋白的应用 44

五、双特异抗体的应用 44

六、抗体库技术的应用和前景 45

第五章 凝集反应 47

第一节 凝集反应的特点 48

第二节 直接凝集反应 48

第三节 间接凝集反应 49

一、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 49

二、间接血凝试验 50

三、胶乳凝集试验 51

四、明胶凝集试验 52

五、间接凝集反应的应用 52

第四节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52

第五节 抗球蛋白试验 53

第六章 沉淀反应 56

第一节 沉淀反应的特点 57

第二节 液体内沉淀试验 57

一、絮状沉淀试验 57

二、免疫浊度测定 58

第三节 凝胶内沉淀试验 60

一、单向扩散试验 60

二、双向扩散试验 62

第四节 免疫电泳技术 64

一、对流免疫电泳 64

二、火箭免疫电泳 65

三、免疫电泳 65

四、免疫固定电泳 66

五、交叉免疫电泳 67

第五节 沉淀反应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67

第七章 放射免疫技术 69

第一节 放射免疫技术 70

一、基本类型及原理 70

二、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70

三、标记物制备及鉴定 70

四、抗血清鉴定 73

五、方法学评价 74

第二节 放射免疫分析 75

一、基本原理 75

二、实验方法及测定 76

第三节 免疫放射分析 78

一、基本原理 78

二、IRMA与RIA的比较 78

第四节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 79

第八章 荧光免疫技术 81

第一节 概述 82

一、荧光的基本知识 82

二、荧光物质 83

第二节 荧光抗体技术 84

一、荧光抗体的制备 84

二、标本的制作 85

三、荧光抗体染色与结果判断 85

四、荧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86

第三节 荧光免疫分析的类型 87

一、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88

二、荧光偏振免疫测定 91

三、荧光酶免疫测定 91

第四节 荧光免疫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93

一、荧光抗体技术的应用 93

二、荧光免疫测定的应用 93

第九章 酶免疫技术 95

第一节 酶免疫技术的特点 96

一、酶和酶作用底物 96

二、酶标记抗体或抗原 98

三、固相载体 99

第二节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100

一、均相酶免疫测定 101

二、异相酶免疫测定 102

第三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03

一、基本原理 103

二、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 103

第四节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107

第十章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109

第一节 概述 110

一、化学发光 110

二、化学发光效率 111

第二节 化学发光剂和标记技术 111

一、化学发光剂 111

二、发光剂的标记技术 113

第三节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类型 116

一、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116

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116

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117

四、临床应用 117

第十一章 生物素-亲合素放大技术 119

第一节 生物素的理化性质与标记 120

一、活化生物素 120

二、生物素标记蛋白质 122

第二节 亲合素、链霉亲合素的理化性质与标记 123

一、亲合素及其活性 123

二、链霉亲合素及其活性 123

三、亲合素(或链霉亲合素)的标记 123

第三节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的特点 124

一、灵敏度 125

二、特异性 125

三、稳定性 125

四、适用性 125

五、其他 125

第四节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的应用 125

一、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基本类型及原理 126

二、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酶免疫测定中的应用 127

三、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荧光免疫技术中的应用 128

四、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放射免疫测定中的应用 129

五、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129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131

第一节 概述 132

一、常用的固相膜 132

二、固相膜的技术要求 132

第二节 免疫金标记技术 132

一、胶体金的制备 132

二、免疫金制备 133

第三节 膜载体免疫测定的种类与原理 134

一、免疫渗滤试验 134

二、免疫层析试验 135

三、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 138

四、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138

五、免疫印迹法 139

六、放射免疫沉淀试验 141

第十三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44

第一节 概述 145

一、标本的处理 145

二、抗原的保存与修复 146

三、抗体的处理与保存 146

四、免疫组化的结果判断 147

五、质量控制 148

第二节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 148

一、组织处理 148

二、荧光抗体的标记及染色 149

第三节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49

一、组织处理 149

二、酶标记抗体免疫组化染色 149

三、非标记抗体免疫酶组化染色 150

四、酶免疫组化染色中常用的酶及显色底物 151

第四节 亲和组织化学染色 152

一、生物素-亲合素法 152

二、葡萄球菌A蛋白法 153

三、凝集素法 153

四、链霉亲合素-生物素法 154

第五节 免疫标记电镜技术 154

一、免疫标记电镜技术的原理 154

二、免疫标记电镜技术标本制备的要求 154

三、常用的免疫标记电镜技术 155

第六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 156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临床应用 156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拓展 157

第十四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 161

第一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 162

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162

二、淋巴细胞的分离 163

三、T细胞和B细胞的分离 164

四、T细胞亚群的分离 165

五、不同细胞分离方法的综合评价 167

六、分离细胞的保存及活力测定 167

第二节 淋巴细胞标志及亚群分类 168

一、T细胞表面标志及其亚群 168

二、B细胞表面标志 170

三、NK细胞表面标志 171

第三节 其他的免疫细胞 171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172

二、树突状细胞 172

第四节 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及应用 174

一、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方法 174

二、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检测的临床意义 175

第十五章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178

第一节 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 179

一、T细胞功能检测 179

二、B细胞功能检测 181

三、NK细胞活性测定 183

第二节 吞噬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184

一、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 184

二、巨噬细胞功能检测 185

第三节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 187

第十六章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测定 188

第一节 生物学测定方法 189

一、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增殖测定法 189

二、细胞毒活性测定法 191

三、抗病毒活性测定法 192

四、趋化活性测定法 193

五、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学评价 194

第二节 免疫测定方法 194

一、ELISA方法 194

二、流式细胞分析法 195

三、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196

四、免疫学测定方法学评价 197

第三节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分子测定的临床应用 198

一、临床应用原则 198

二、特定疾病诊断的辅助指标 199

三、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200

第十七章 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 202

第一节 概述 203

一、工作原理 203

二、散射光的测定 204

三、荧光测量 206

四、细胞分选原理 207

第二节 数据的显示与分析 208

一、参数 208

二、数据显示方式 208

三、设门分析技术 211

第三节 流式细胞仪免疫分析的技术要求 212

一、免疫检测样品制备 212

二、免疫分析中常用的荧光染料与标记染色 214

三、免疫胶乳颗粒技术的应用 217

四、流式细胞免疫学技术的质量控制 218

第四节 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检查中的应用 220

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析 220

二、淋巴细胞功能分析 221

三、淋巴造血系统分化抗原及白血病免疫分型 222

四、肿瘤耐药相关蛋白分析 223

五、AIDS病检测中的应用 223

六、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HLA抗原分析 224

七、移植免疫中的应用 224

第十八章 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226

第一节 血清IgG、IgA、IgM测定 227

一、血清IgG、IgA、IgM测定 227

二、血清IgG、IgA、IgM测定的临床意义 228

第二节 血清IgD和IgE测定 229

一、IgD测定及临床意义 229

二、IgE测定及临床意义 230

第三节 尿液及脑脊液Ig测定 230

一、尿液Ig测定及临床意义 230

二、脑脊液Ig测定及临床意义 231

第四节 血清IgG亚类测定及临床意义 232

第五节 M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233

第六节 轻链测定及临床意义 235

第七节 冷球蛋白的检测 235

第十九章 补体检测及应用 238

第一节 概述 239

一、补体成分的含量与理化特性 239

二、补体的活化途径 240

第二节 补体总活性测定 241

第三节 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 242

一、免疫溶血法 243

二、免疫化学法 243

第四节 补体结合试验 244

一、试验原理 244

二、试验方法 244

三、方法评价 245

第五节 补体受体的测定 245

第六节 补体测定的应用 246

第二十章 免疫检验自动化仪器分析 249

第一节 自动化免疫浊度分析系统 250

一、免疫透射比浊法 250

二、免疫胶乳比浊法 251

三、免疫散射比浊法 252

四、免疫比浊分析的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 255

第二节 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256

一、吖啶酯标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256

二、酶联发光免疫分析仪 257

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260

四、在临床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261

第三节 自动化荧光免疫分析系统 261

一、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 261

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 263

第四节 自动化酶联免疫分析系统 264

第二十一章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 268

第一节 概述 269

一、与质量保证相关的定义 269

二、实验方法诊断效率评价 271

第二节 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原则 271

一、标本的正确收集及处理 271

二、标准化操作及流程 274

三、标准品和质控品的应用 274

四、实验室的环境、设施和设备 278

第三节 质量保证、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之间的关系 278

第四节 常用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 279

一、免疫检验质量控制中常用统计学方法的选择 279

二、定性免疫检验 282

三、定量免疫检验 282

四、半定量免疫检验 283

第五节 免疫检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数据处理 283

一、室内质控数据的评价和管理 283

二、室内质控的局限性 283

三、免疫检验质量保证的意义 283

第二十二章 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286

第一节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 287

一、链球菌感染 287

二、伤寒沙门菌感染 288

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288

第二节 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 289

一、深部真菌感染 289

二、类真菌感染 290

第三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 291

一、流感病毒感染 291

二、轮状病毒感染 292

三、肝炎病毒感染 292

四、冠状病毒感染 297

第四节 先天性感染的免疫检测 298

一、弓形虫感染 298

二、风疹病毒感染 299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 299

四、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299

第五节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检测 300

一、疟原虫感染 300

二、血吸虫感染 301

三、丝虫感染 301

四、华支睾吸虫感染 302

五、猪囊尾蚴感染 302

第二十三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304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305

一、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305

二、常见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307

三、Ⅰ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 308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310

一、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310

二、常见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312

三、Ⅱ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 312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314

一、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314

二、常见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315

三、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 316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317

一、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317

二、常见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318

三、Ⅳ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 318

第二十四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321

第一节 概述 322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 322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特征 323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免疫损伤 323

一、自身抗原 323

二、免疫调节异常 324

三、遗传因素 325

第三节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326

一、由Ⅱ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326

二、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327

三、T细胞对自身抗原应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329

第四节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抗体检测 329

一、自身抗体的特性 329

二、抗核抗体的检测与应用 330

三、抗ENA抗体谱的检测与应用 332

四、与小血管炎相关的自身抗体检测与应用 334

五、与RA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 337

六、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 339

七、与桥本甲状腺炎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 340

八、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 340

第五节 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341

一、自身抗体检测的一般原则 341

二、实验室方法的选择及结果的确认 341

第六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实验检测 342

一、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342

二、淋巴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 342

三、细胞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342

四、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343

第二十五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345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性疾病的概念及分类 346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346

一、浆细胞异常增殖 347

二、正常体液免疫抑制 347

三、异常免疫球蛋白增殖所造成的病理损伤 347

四、溶骨性病变 348

第三节 常见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348

一、多发性骨髓瘤 348

二、巨球蛋白血症 349

三、重链病 349

四、轻链病 350

五、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350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常用的免疫检测 351

一、血清区带电泳 351

二、免疫电泳 352

三、免疫固定电泳 352

四、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 353

第五节 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353

一、M蛋白的检测 353

二、尿液轻链蛋白的检测 353

三、异常免疫球蛋白检测的应用原则 353

第二十六章 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 355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特点 356

一、免疫缺陷病分类 356

二、免疫缺陷病的特点 356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357

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 357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 358

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358

四、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 359

五、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 359

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360

一、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常见原因 360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360

第四节 免疫缺陷病检验 362

一、B细胞缺陷的检测 362

二、T细胞缺陷的检测 363

三、吞噬细胞缺陷的检测 364

四、补体系统缺陷的检测 364

五、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检测 364

第二十七章 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366

第一节 肿瘤抗原 367

一、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分类 367

二、根据肿瘤抗原产生机制分类 367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机制 369

一、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 369

二、抗肿瘤的体液免疫机制 370

第三节 肿瘤免疫学检验 371

一、肿瘤标志物 371

二、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378

第二十八章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380

第一节 引起排斥反应的靶抗原 381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381

二、其他组织相容性抗原 382

第二节 排斥反应的种类及发生机制 383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 383

二、急性排斥反应 383

三、慢性排斥反应 385

四、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385

第三节 HLA分型 385

一、血清学分型法 385

二、细胞学分型法 386

三、分子生物学分型法 388

第四节 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 390

一、肾脏移植 390

二、肝脏移植 391

三、心脏移植与心肺联合移植 391

四、骨髓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移植 392

第五节 排斥反应的预防与治疗 393

一、组织配型 393

二、移植物与受体的预处理 396

三、免疫抑制措施 396

第六节 排斥反应的免疫监测 399

一、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399

二、尿微量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400

三、急性时相反应物质检测的临床意义 401

四、免疫抑制剂体内药物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401

附录 CD分子汇总表 403

参考文献 416

中英文索引 41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