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不宽松的现实和宽松的实现  双重体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
不宽松的现实和宽松的实现  双重体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

不宽松的现实和宽松的实现 双重体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国光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2077303
  • 页数:82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在双重体制下中国经济的理论问题。
《不宽松的现实和宽松的实现 双重体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情势的重述和探索的回顾 1

第二节 产生短缺和供需失衡的原因 10

第三节 争取宽松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目标设计 18

第四节 走向稳定的政策选择 27

上篇 体制篇——不宽松的现实 39

第二章 有效需求过旺的体制根源 39

第一节 有效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蕴含的内在机制的表现 39

第二节 有效需求过旺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蕴含的内在机制的表现 54

第三节 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约束需求过旺的种种议论 64

第三章 双重体制下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 73

第一节 分级管理的必要和改革向地方分权倾斜 74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 83

第三节 “诸侯经济”的形成加剧了短缺 90

第四节 “诸侯经济”导致短缺的体制分析 96

第四章 企业向独立经济实体前进中的困惑与徘徊 103

第一节 企业地位的三重性与目标的多元性 103

第二节 企业改革的发展过程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12

第三节 “抽肥补瘦”和软预算约束 120

第四节 “抽肥补瘦”从低效益和高需求两个方面造成了短缺 125

第五章 个人收入扩张的愿望与实现形式 133

第一节 打破“铁饭碗”与觉醒了的个人利益 134

第二节 双重体制下收入分配的二元特征 140

第三节 工资侵蚀利润使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 151

第四节 个人可支配收入膨胀 158

第六章 总需求膨胀下的供给不足和结构失衡 161

第一节 双重体制下的有效供给不足 161

第二节 双重体制下的结构失衡 176

第七章 双重体制下不宽松的现实——短缺和通货膨胀的并存与互换 191

第一节 陷入了收放循环的“怪圈” 192

第二节 导致总供需失衡的因素(上)——体制因素和政策因素的理论争论 198

第三节 导致总供需失衡的因素(下)——自然因素不容忽略 203

第四节 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反而加剧了总量失衡和短缺 210

第五节 改革的协调 217

中篇 政策目标篇——适度增长和稳定增长目标 231

第八章 政策目标的选择和配组 231

第一节 体制和政策的关系——体制中的不稳定因素能通过政策克服吗? 231

第二节 政策目标多元化以及各项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 239

第三节 政策目标的合理配组和政策手段的协调运用 247

第九章 保持适度经济增长率和“供给略大于需求”的反周期对策 257

第一节 选择经济增长率的历史经验 257

第二节 适度经济增长率的选择 265

第三节 “供给略大于需求”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反周期对策 272

第四节 投资利用效率曲线反映的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 279

第五节 转变经济发展战略,提高投资利用效率 289

第十章 投资需求的目标选择 295

第一节 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 295

第二节 投资扩张与供需均衡 309

第三节 适度投资率的确定 316

第十一章 消费需求的目标选择 337

第一节 消费需求刚性 337

第二节 收入水平和消费支出 341

第三节 个人可支配收入膨胀下的消费早熟 352

第四节 适度消费率的确定 365

第十二章 总供需缺口和通货膨胀 383

第一节 总供需缺口的测定 383

第二节 储蓄的个人动产性质及计算总供需缺口时的对待 393

第三节 总供需缺口——货币过量供给——通货膨胀 399

第四节 控制通货膨胀与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410

下篇 政策手段篇——宽松的实现 429

第十三章 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 429

第一节 从通过指令性计划进行直接调控转向利用政策手段进行间接调控 429

第二节 市场的形成和市场的局限性 437

第三节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 444

第四节 连接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桥” 452

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 463

第一节 “稳定器”和“加速器”的选择 464

第二节 “小财政”和“大政府”的矛盾 470

第三节 国家财政支出和用财之道 476

第四节 年度平衡和周期平衡 480

第五节 编制复式预算和利用债务调节 486

第十五章 税收手段 491

第一节 税制结构和主体税种选择 491

第二节 税收课征强度与总量调节 500

第三节 税收对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调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509

第四节 冲击“诸侯经济”的分税制设想 520

第十六章 货币金融政策 527

第一节 货币金融政策的重要性 527

第二节 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是货币政策的核心 535

第三节 防止信用膨胀和搞活资金融通 544

第四节 货币金融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553

第十七章 利率手段 561

第一节 利息和利率概述 561

第二节 利率和储蓄 569

第三节 利率和投资 576

第四节 利息和利率手段的运用 584

第十八章 收入分配政策 593

第一节 收入分配政策及总量调控 593

第二节 利用劳动工资市场机制调节收入分配 596

第三节 收入分配调节体系的建立 609

第十九章 有效的供给管理政策及模式选择 619

第一节 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短期稳定和长期稳定 619

第二节 供给、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 624

第三节 供给增长与结构性存量调整 633

第二十章 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 639

第一节 产业结构存量调整与供给增长 639

第二节 劳动力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源开发 666

第三节 供给管理的政策选择 685

第二十一章 对外开放中的国际贸易政策 693

第一节 对外开放与长期经济发展 693

第二节 对外开放中的经济不稳定增长 700

第三节 贸易战略的选择 712

第四节 贸易刺激机制与贸易政策 722

第二十二章 对外开放中的国际收支政策 731

第一节 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731

第二节 对外开放中的汇率政策 739

第三节 对外开放中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 755

第四节 对外开放中的外债管理政策 761

附录 我国需求和供给平衡与宏观调节理论的发展 7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