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态替叠与趋导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景晖,丁忠兵著
- 出 版 社: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25028502
- 页数:338 页
A.青藏高原生态定位 1
a.1 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地理地貌与生态替叠 3
一、青藏高原的隆起 3
二、青藏高原的地理地貌 8
三、青藏高原的生态演替 10
a.2 中国乃至亚洲最大水源地 17
一、青藏高原冰川的演化、现状及其影响 18
二、青藏高原河流的演变、现状及其影响 21
三、青藏高原湖泊的演化与现状 26
a.3 青藏高原的水气通道 28
一、印度洋水气对青藏高原的影响 29
二、太平洋水气对青藏高原的贡献 33
a.4 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的调剂 34
一、青藏高原气候的形成与演替 34
二、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生成的重要影响 38
(一)青藏高原的热源与冷源效应 39
(二)青藏高原对北半球季风环流的影响 39
(三)青藏高原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和维持作用 40
(四)青藏高原对中亚乃至南半球天气的影响 40
三、青藏高原是中国气候变化的“启动区” 42
四、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44
a.5 三江源——青南高原的生态意义 46
一、三江源——青南高原的自然气候特征 47
二、三江源——青南高原的生态特征 48
三、三江源——青南高原的生态地位 50
(一)三江源是中国及东南亚的江河之源 51
(二)三江源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 52
(三)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世界高寒生物资源宝库 53
(四)三江源是华夏文明缘起、兴盛的重要物质基础 55
四、三江源地区面临生态危机 56
(一)湖泊萎缩,冰川后退,水资源减少 57
(二)草场退化与沙化加剧 58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59
(四)生物多样性急剧萎缩 60
a.6 黄河的演化 61
一、黄河概况 61
二、黄河演化 62
三、黄河演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64
a.7 长江的演化 65
一、长江概况 65
二、长江演化及其影响 67
B.青藏高原人类活动与生态演替 70
b.1 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生态的影响 71
一、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72
(一)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72
(二)“阳伞效应” 74
(三)土地利用与地表覆盖变化效应 76
二、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 78
(一)自然生态系统演替的一般规律 79
(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 82
(三)人类活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84
三、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87
(一)农耕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87
(二)超载放牧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89
(三)滥伐林木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91
(四)渔业及其他产业发展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94
b.2 史前青藏高原的人类存在与生态演替 96
一、旧石器时期青藏高原考古发现及人类活动 99
二、新石器时期青藏高原考古发现及人类活动 101
(一)卡若文化 102
(二)曲贡文化 104
(三)藏北细石器文化 105
(四)马家窑文化 106
三、青铜器时期青藏高原考古发现及人类活动 109
(一)藏北考古文化 109
(二)藏东南考古文化 110
(三)齐家文化 111
(四)卡约文化 113
(五)辛店文化 115
(六)诺木洪文化 116
四、史前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117
b.3 青藏高原文明的早期发展与生态演替 119
一、西藏地区文明的早期发展及人类活动 120
(一)“小邦时代” 120
(二)象雄、吐蕃、苏毗三大部落联盟的形成 122
(三)雅隆部落的扩张 125
二、青海文明的早期发展及人类活动 127
(一)汉代以前河湟地区的羌人 127
(二)两汉时期的青海 128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青海 132
三、青藏高原文明的早期发展对生态演替的影响 135
b.4 吐蕃王朝时期青藏高原的文明发展与生态演替 136
一、吐蕃王朝的建立与扩张 136
二、吐蕃王朝的衰亡 139
三、吐蕃王朝时期的文明发展 141
四、吐蕃文明的发展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144
b.5 吐蕃王朝以后青藏高原的文明发展与生态演替 145
一、元朝之前青藏高原的文明发展 146
二、元代青藏高原的文明发展 148
三、明代青藏高原的文明发展 150
四、清代青藏高原的文明发展 153
五、民国时期青藏高原的文明发展 157
六、吐蕃王朝以后青藏高原的文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61
b.6 丝绸之路南道的兴衰与生态演替 165
一、丝绸之路南道的缘起 166
二、丝绸之路南道的兴盛 167
三、丝绸之路南道的衰落 170
四、丝绸之路南道的兴衰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171
C.青藏高原生态现状及演替趋势 173
c.1 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及其趋势 174
一、物种多样性 176
(一)物种丰富度 176
(二)物种特有现象 177
(三)珍稀濒危物种丰富 180
二、生态系统多样性 181
(一)森林生态系统 182
(二)高寒灌丛生态系统 184
(三)草原生态系统 185
(四)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186
(五)荒漠生态系统 188
三、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物种多样性的威胁 190
(一)森林采伐等活动导致生物栖息地丧失 190
(二)滥捕滥猎和滥采乱挖致使大量野生动、植物濒危或灭绝 191
(三)超载放牧,引起草场退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 192
(四)环境遭破坏,威胁动、植物生长 192
(五)外来种入侵破坏物种平衡 193
(六)青藏高原受威胁动植物状况 193
四、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 194
(一)人类活动对草原、草甸生态系统的破坏 195
(二)人类活动对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196
(三)人类活动对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 196
c.2 青藏高原水文状况与干旱化趋势 197
一、高原湿地 198
(一)青藏高原的湖泊湿地 199
(二)青藏高原的森林湿地 201
(三)青藏高原的草丛湿地 202
(四)青藏高原的河流湿地 203
(五)青藏高原的钙华湿地 204
(六)青藏高原湿地生态的精品“博物馆”——九寨沟 205
(七)青藏高原湿地上的生物多样性 206
(八)青藏高原湿地的退化 207
二、黄河断流及其影响 208
三、青海湖水位下降及其影响 211
四、旱灾及其危害 214
c.3 青藏高原土壤状况与土地退化 216
一、青藏高原的土壤状况 216
二、青藏高原的水土流失及泥石流 220
三、青藏高原的土地荒漠化 225
四、青藏高原的土地沙漠化 227
五、青藏高原的沙尘暴 231
c.4 青藏高原气候状况与暖干化趋势 234
一、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 234
(一)气温低、日较差大 234
(二)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235
(三)降水少、干湿季分明、区域差异大 237
(四)风大、灾害严重 240
(五)纷繁复杂的高原气候带 241
(六)青藏高原的“臭氧低谷” 242
二、青藏高原的气候演替趋势 245
(一)近代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规律 246
(二)影响青藏高原气候演替的自然因素分析 247
(三)影响青藏高原气候演替的人为因素分析 249
(四)青藏高原气候演替基本趋势 250
c.5 青藏高原人口状况与人口环境压力 252
一、青藏高原的人口状况 252
二、青藏高原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55
D.青藏高原生态保护 259
d.1 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59
一、科学发展观的演进 260
二、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62
(一)兼顾环境与发展的协调 262
(二)兼顾人口与资源的协调 263
(三)兼顾资源与环境的协调 264
(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65
三、高原先民朴素的生态环保意识 266
四、高原人民现代生态环保思想的滞后与加强 269
d.2 节制生育,有进有退地调整人口布局 273
一、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273
二、提高人口素质 276
(一)要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276
(二)要将提高人口素质同加快城镇化进程相结合 277
(三)要将提高人口素质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加大智力开发扶贫力度 277
(四)要改革用人制度,促进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 278
(五)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278
三、调整人口布局 278
(一)实施生态移民,促进生态脆弱区的自我恢复 279
(二)加快劳动力转移速度 280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 281
d.3 恢复植被,退耕还林(草) 282
一、青藏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现状 283
二、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287
(一)困难之一,林草成活率低,影响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效益的发挥 287
(二)困难之二,后续产业发展滞后,农牧民的长远发展难以保障 288
(三)困难之三,生态移民安置困难,生态建设与人们的发展要求难以协调一致 289
d.4 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292
一、南水北调的由来及工程概况 293
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概况及前期工作 298
(一)西线工程的调水量与供水范围 299
(二)西线工程的地理位置 299
(三)西线工程的效益 300
(四)西线工程的技术可行性 300
(五)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工作现状 301
三、积极利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进行生态建设 301
d.5 建立现代生态系统 303
一、现代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304
二、建立青藏高原现代生态系统的措施建议 306
(一)要严格控制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活动 307
(二)要保护高原的湿地 308
(三)要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 308
d.6 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 309
一、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的意义 310
二、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特征 312
三、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建议 315
(一)积极争取国家对高原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支持 316
(二)完善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317
(三)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意义的宣传和教育 317
(四)改进管理模式 318
(五)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 318
d.7 土洋并举,综合治理 319
一、选择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生产方式 319
二、主张奉行和谐、节制的生活方式 321
三、积极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322
四、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面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324
五、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提高“三废”处理能力 325
(一)加大政府环保投入的力度 327
(二)推动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 327
(三)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环保产业投资 328
六、建立和完善利益补偿机制 328
主要参考文献 331
后记 337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你好,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编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飞跃高原》李伟责任编辑;肖辉跃 2019
- 《长江口物理、化学与生态环境调查图集》于非 2019
-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森林生态系统卷 云南西双版纳》邓晓保·唐建维 2010
- 《一带一路非洲东北部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俞乐 2019
- 《江苏中小企业生态环境评价报告》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企业生态研究中心 2019
- 《批判 建构与实践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梅丽著 2019
- 《海州湾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晁敏主编 2018
- 《《经典释文》的特殊读音与普通话语音规范》陈会兵著 2019
- 《中国当代高等教育政策分析》史万兵著 2019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与发展》周兵著 2019
- 《话说政府与公民》徐兵著 2016
- 《区域金融极化理论研究》李兵兵著 2016
- 《高中生数学思维培养》张占兵著 2018
- 《资本市场不完美、不确定性与公司投资》刘康兵著 2012
- 《康藏地区的纷争与角逐 1912-1939》王海兵著 2013
- 《文学语境下的戏剧剖析》唐礼兵著 2013
- 《狼密码》李迎兵著 2012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上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钢琴谱》聂耳编 2019
-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水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膜工业卷 3》(中国)郑祥,魏源送,王志伟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