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第2版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第2版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树桥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117090797
  • 页数:4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高等医学成人学历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专科起点升本科)32种规划教材之一。依据第2轮教材修订的目标和要求,教材编写注意体现医学成人教育的特点(非零起点性、学历需求性、职业需求性、模式多样性);努力实现医学成人学历教育的目标(复习、巩固、提高、突破)。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第2版》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关于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的学科界定 1

二、医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共同点与区别 3

第二节 相关学科 3

一、医学心理学相关学科 3

二、精神病学相关学科 4

第三节 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5

一、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 5

二、心理卫生的概念 6

第四节 医学模式的改变 7

一、医学模式的含义 7

二、传统生物医学模式 7

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7

第五节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发展 8

一、医学心理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8

二、精神病学发展与趋势 11

第一部分 基础篇 17

第一章 人的心理及其异常表现 17

第一节 心理学与心理现象概述 17

一、什么是心理学与心理现象 17

二、心理的实质 18

三、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19

四、心理的社会学基础 23

五、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别 24

第二节 认知过程 25

一、感知觉和感知障碍 25

二、记忆和记忆障碍 28

三、思维和思维障碍 30

四、注意和注意障碍 35

五、智力和智力障碍 37

六、定向力 38

七、自知力 38

第三节 情感过程 39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39

二、情绪理论 41

三、情绪与心身健康 43

四、情感障碍 43

第四节 意志过程 45

一、意志概述 45

二、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45

三、意志品质 46

四、意志行为障碍 47

第五节 意识 50

一、意识的概念 50

二、觉醒与睡眠 51

三、意识障碍 54

第六节 个性 54

一、个性概述 54

二、需要 57

三、动机和挫折 58

四、气质 59

五、性格 60

六、自我意识 62

第二章 人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63

第一节 概念 63

一、人的发展与生命周期 63

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64

第二节 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 67

一、孕期及婴儿期 67

二、幼儿期 69

三、儿童期 70

四、青少年期 71

第三节 成人期心理健康 73

一、青年期 73

二、中年期 74

三、老年期 76

第三章 心理评估与精神障碍的诊断方法 79

第一节 总论 79

一、心理评估的基本概念 79

二、标准化心理测验 83

三、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 86

第二节 智力测验 88

一、智力基本概念 88

二、智商与智力 88

三、常用的智力测验和发展量表 89

第三节 人格测验 92

一、人格评估基本概念 92

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93

三、艾森克人格问卷 94

四、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 94

五、洛夏测验 95

第四节 神经心理学测验 96

一、基本概念 96

二、常用的神经心理学测验 96

第五节 评定量表 97

一、评定量表基本概念 97

二、自评量表 98

三、他评量表 103

第六节 精神障碍的检查和诊断 103

一、精神检查中的一般原则和注意事项 103

二、病史采集 105

三、精神检查 108

四、体格检查与特殊检查 110

五、精神科的诊断思路 111

六、病历书写 114

第四章 解释心理异常的主要理论流派 117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117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 117

二、精神分析理论评述 119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120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 121

二、行为学习理论评述 124

第三节 人本主义理论 125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 125

二、人本主义理论评述 127

第四节 认知理论 128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 128

二、认知理论评述 131

第五节 心理生物学理论 131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 131

二、心理生物学理论评述 133

第六节 其他有关理论 133

一、社会学研究方向 133

二、中医的医学心理学思想 133

第七节 理论的应用: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 134

一、精神分析理论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134

二、行为学习理论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135

三、人本主义理论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135

四、认知理论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136

五、心理生物学理论方向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136

第二部分 医学心理学篇 137

第五章 心理应激 137

第一节 概述 137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137

二、心理应激理论 137

三、心理应激理论与临床医学 138

第二节 生活事件 139

一、生活事件的概念 139

二、生活事件的研究 140

第三节 应激反应与认知评价 141

一、应激反应的概念 141

二、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 142

三、应激的生理反应 143

四、认知评价的概念 144

五、认知评价的研究 145

第四节 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 146

一、应对的概念 146

二、应对研究 146

三、心理防御机制 147

四、社会支持的概念 149

五、社会支持研究 149

第五节 个性与应激 150

一、个性与应激因素的关系 150

二、个性在应激研究中的意义 150

第六章 心身疾病及心身相关问题 152

第一节 心身疾病 152

一、概述 152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153

三、心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155

第二节 内科心身相关问题 157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 157

二、内科疾病常见的临床心理问题 158

三、内科常见的临床心理问题的干预 159

第三节 儿科心身相关问题 160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儿科疾病的发生发展 160

二、儿科常见的临床心理问题 162

三、儿科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的心理干预 163

第四节 妇产科心身相关问题 164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妇产科疾病的发生发展 164

二、妇产科常见的临床心理问题 166

三、妇产科常见的临床心理问题的干预 168

第五节 肿瘤科心身相关问题 169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的发生 169

二、癌症的临床心理问题 170

三、癌症的临床心理问题的干预 171

第六节 临床医学其他心理问题 172

一、疼痛心理 172

二、手术心理 174

三、康复心理 177

四、药物心理 179

第七章 病人心理 182

第一节 概述 182

一、基本概念 182

二、病人角色 183

第二节 病人角色变化与角色行为 185

一、病人角色的转变、适应和偏差 185

二、角色行为 187

第三节 病人的一般心理特点 190

一、病人的需要 190

二、病人的心理冲突 192

三、病人的一般心理特点 193

第四节 几种病种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干预 196

一、慢性病人心理特点及干预 197

二、癌症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干预 200

三、临终病人的心理与调适 200

第八章 医疗领域中的人际关系 204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204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204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 204

三、人际关系的类型 205

四、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206

五、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效应 208

第二节 医患关系 210

一、医患关系概念 210

二、医患关系的特点 210

三、医患关系的类型 211

四、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 212

第三节 医患沟通的方式与技巧 215

一、沟通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215

二、沟通的分类 216

三、沟通的影响因素 217

四、医生的言语沟通 217

五、医生的非言语沟通 219

第四节 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221

一、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 221

二、医务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223

第三部分 精神病学篇 225

第九章 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225

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 225

一、精神疾病的致病因素 225

二、精神疾病发病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227

第二节 精神障碍的分类 228

一、精神障碍的分类概念 228

二、精神障碍的分类原则 228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28

第十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 233

第一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33

一、基本概念 233

二、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233

三、常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36

第二节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246

一、躯体感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246

二、内分泌障碍所致精神障碍 247

三、结缔组织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249

四、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249

第三节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50

一、概述 250

二、阿片类物质 252

三、酒精 253

四、镇静、催眠、抗焦虑药 255

五、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256

六、烟草 257

七、大麻 258

第十一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59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259

一、患病率 259

二、发病率 259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260

四、临床表现 261

五、临床分型 263

六、病程与预后 266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266

八、治疗 268

九、预防 269

第二节 偏执性精神障碍 270

一、病因学 270

二、临床表现 27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71

四、治疗和预后 271

第三节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271

第十二章 心境障碍 273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274

一、遗传因素 274

二、神经生化改变 274

三、神经内分泌因素 276

四、脑电生理变化 276

五、神经影像变化 276

六、心理社会因素 276

七、人格 277

八、性别 277

第二节 临床表现 277

一、躁狂发作 277

二、抑郁发作 279

三、双相障碍 282

四、环性心境障碍 282

五、恶劣心境 282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283

一、诊断要点 283

二、鉴别诊断 283

第四节 治疗和预后 289

一、双相障碍的治疗 289

二、抑郁症的治疗 291

三、病程和预后 294

第十三章 神经症 296

第一节 神经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96

一、遗传因素 296

二、神经生化改变 297

三、心理因素 297

第二节 神经症的临床表现 298

一、脑功能失调症状 298

二、情绪症状 298

三、强迫症状 299

四、疑病症状 300

五、躯体不适症状 300

六、睡眠障碍 301

第三节 神经症的诊断与治疗 301

一、神经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01

二、神经症的治疗 302

第四节 神经症的常见类型 303

一、焦虑症 303

二、强迫症 304

三、恐惧症 305

四、躯体形式障碍 307

五、神经衰弱 307

六、癔症 309

第十四章 应激相关障碍与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313

第一节 应激相关障碍 313

一、概述 313

二、应激相关障碍 314

第二节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317

一、进食障碍 317

二、睡眠障碍 319

三、性功能障碍 320

第十五章 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323

第一节 人格障碍 323

一、概述 323

二、病因学 324

三、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 324

四、常见人格障碍及临床表现 32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327

六、人格障碍的治疗与预后 328

第二节 性心理障碍 329

一、概述 329

二、病因学 330

三、临床表现 331

四、诊断 334

五、治疗 335

第十六章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336

第一节 儿童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336

一、概述 336

二、智力低下 336

三、儿童孤独症 340

第二节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 346

一、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346

二、品行障碍 352

三、抽动障碍 354

四、情绪障碍 358

第四部分 治疗篇 363

第十七章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363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 363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 363

二、心理治疗的发展史 364

三、心理治疗模式的基本要素 365

四、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 366

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原则和程序 371

一、心理治疗实施者应具备的条件 371

二、心理治疗原则 372

三、心理治疗的适应证 372

第三节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374

一、精神分析方法 374

二、行为疗法 378

三、认知治疗 381

四、来访者中心疗法 385

五、森田疗法 386

六、系统家庭治疗 388

七、放松与催眠疗法 391

八、危机干预 392

第四节 心理咨询 393

一、心理咨询的特征 394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 394

三、心理咨询的内容和形式 395

第十八章 精神障碍的治疗 397

第一节 药物治疗概述 397

第二节 抗精神病药物 398

一、定义与分类 398

二、药效及药代学特征 398

三、临床应用 399

四、不良反应和处理 401

第三节 抗抑郁药物 404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 405

二、四环类抗抑郁剂 407

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407

四、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408

五、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 409

第四节 心境稳定剂 410

一、锂盐 411

二、抗癫痫药物 412

第五节 抗焦虑药物 412

一、苯二氮?类 413

二、丁螺环酮 414

三、其他抗焦虑药 415

第六节 电抽搐治疗 415

一、电抽搐治疗 415

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416

第十九章 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 418

第一节 概述 418

第二节 自杀相关因素和动机 419

一、自杀的相关因素 419

二、自杀的动机 421

第三节 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421

一、自杀的危险因素 421

二、自杀的基本线索 422

第四节 自杀预防 423

一、预防的一般措施 423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预防 424

第五节 危机干预 425

一、危机 425

二、危机干预 426

第二十章 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康复 429

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预防 429

一、一级预防 429

二、二级预防 430

三、三级预防 430

第二节 精神康复 431

一、精神康复的概念 431

二、精神康复的任务 431

三、住院康复 432

第三节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434

一、社区康复的意义 434

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方式 437

第四节 工娱治疗和护理 439

一、工娱治疗 439

二、康复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440

参考文献 442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4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