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中国海湾引论
中国海湾引论

中国海湾引论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则实,王文海,吴桑云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2768092
  • 页数:58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讨论中国海湾产生、发展和演化规律的专著,也是一门多学科的区域海洋学论著。
《中国海湾引论》目录

第一章 绪论&路应贤 王文海 1

第一节 海湾研究的意义 1

第二节 海湾的区位优势和在海洋开发中的作用 2

一、优越的航泊条件,使海湾逐渐成为海陆交通枢纽 2

二、“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使海湾成为渔业基地和集散中心 3

三、充分利用盐化资源,海湾周边逐渐形成盐化中心 4

四、区位优势使海湾逐渐成为临海工业中心 5

五、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使海湾逐渐形成为滨海旅游中心 5

六、海湾具有巨大的能源和水资源的开发潜力 6

七、海湾是海洋药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宝库 7

八、海湾周边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7

九、海湾是国防战略要地 8

十、海湾是中国海洋文明的摇篮和近代海洋科学的发祥地 8

第三节 海湾调查研究史 9

一、中国古代海湾调查研究 9

二、近代海湾的调查与研究 10

三、新中国的海湾调查与研究 11

第四节 海湾开发利用简史 17

一、古代海湾的开发利用 17

二、近代海湾的开发利用 19

三、现代海湾的开发利用 20

参考文献 21

第二章 海湾的形成与发育&夏东兴 王文海 23

第一节 中国海湾的分类 23

一、中国海湾的成因类型 23

二、按水域率原则的海湾分类 25

三、按海湾形态系数原则的海湾分类 25

四、按海湾的开敞度原则的海湾分类 26

五、按动力参数原则的海湾分类 27

六、按海湾开敞度和动力参数组合原则的海湾分类 28

第二节 中国海湾的地理分布 30

一、中国海湾的地理分布与密度 30

二、控制海湾分布的因素 31

第三节 海湾的形成与演化 35

一、基岩海湾的形成与演化——以胶州湾为例 35

二、次生海湾的形成与演化 41

第四节 控制中国海湾发育的基本因素 60

一、影响海湾形成发展的自然因素 60

二、影响海湾形成与演化的人为因素 63

参考文献 66

第三章 海湾气候&龙宝森 69

第一节 海湾气候的基本特征 69

一、气候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69

二、季风气候特点显著 69

三、过渡性气候特征 70

四、气象要素急剧变化 70

五、海湾的小气候特征 70

六、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 70

第二节 海湾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70

一、南温带海湾气候 70

二、北亚热带—中亚热带海湾气候 81

三、南亚热带海湾气候 87

四、热带海湾气候 93

第三节 海湾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96

一、南温带海湾主要灾害性天气 96

二、北亚热带—中亚热带海湾主要灾害性天气 99

三、南亚热带海湾主要灾害性天气 101

四、热带海湾主要灾害性天气 102

第四节 海湾气候资源综述 103

一、南温带海湾 104

二、北亚热带—中亚热带海湾 104

三、南亚热带海湾 104

四、热带海湾 105

参考文献 105

第四章 海湾水文要素的结构和变化&陈则实 106

第一节 海湾的水温 106

一、水温的分布 106

二、水温的变化 112

第二节 海湾的海水盐度 114

一、盐度的分布 114

二、盐度的变化 120

第三节 海湾的海冰 124

一、海冰类型和冰情等级 124

二、冰情特征 125

三、海冰灾害 128

第四节 海湾的海水悬浮泥沙含量和水色、透明度 129

一、悬浮泥沙的含沙量 130

二、水色和透明度 136

参考文献 138

第五章 海湾的潮汐、风暴潮和假潮&陈则实 140

第一节 海湾的潮汐 140

一、中国沿海的潮波系统 140

二、海湾潮汐的基本特征 142

三、河口湾的潮汐 155

第二节 海湾的风暴潮 162

一、风暴潮类型及其在中国海湾发生的频数和特征 164

二、风暴潮增水的地理分布 170

三、风暴潮灾害 171

第三节 海湾的假潮 173

一、假潮的基本特征 174

二、大振幅假潮的成因 182

参考文献 188

第六章 海湾的流场、水交换和环境容量&陈则实 189

第一节 海湾潮流场 189

一、基本特征 190

二、各类型海湾的潮流场 195

第二节 海湾余流场 212

一、主要特征 213

二、各类型海湾的余流场及其余环流 213

第三节 海湾的潮余流场和风生流场 238

一、潮余流场及其余环流 238

二、风生流场及其余环流 245

第四节 海湾的水交换和环境容量 250

一、广西沿岸海湾的水交换 250

二、广西沿岸海湾的环境容量 252

参考文献 262

第七章 海湾的海浪&黄培基 264

第一节 海湾内海浪的波型与波要素 264

一、海浪的波型 264

二、波要素的基本特征 266

三、波要素的统计分布 268

第二节 海湾内海浪的谱特征 273

一、实测海浪的谱估计 273

二、实测海浪谱特征 274

三、海浪频谱的表示 276

第三节 海湾的最大波高及其分析 280

一、最大波高 280

二、产生最大波高的主要天气系统 280

参考文献 281

第八章 海湾环境化学和环境评价&鲍永恩 郝静 282

第一节 海湾海水环境化学 282

一、海湾海水化学一般特征 282

二、海湾海水化学要素 284

三、海水营养盐 293

四、海水中化学沾污物 304

第二节 海湾沉积环境化学 321

一、海湾沉积环境化学一般特征 321

二、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 330

三、海湾表层沉积物中其他化学物 340

第三节 海湾放射化学 345

一、概述 345

二、分析程序和方法 346

三、中国海湾放射性核素 348

第四节 海湾环境评价 352

一、海湾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352

二、海湾水体营养程度评价 362

参考文献 363

第九章 海湾地貌&吴桑云 王文海 365

第一节 开敞半开敞浪控浪混型海湾地貌体系 365

一、开敞、半开敞浪控海湾地貌体系 365

二、对数螺线形海湾 369

第二节 开敞半开敞浪控浪混和潮控潮混复合型海湾地貌体系 372

第三节 开敞半开敞潮控潮混型海湾地貌体系 377

一、矩形开敞半开敞潮控潮混型海湾地貌体系 377

二、狭长形开敞半开敞潮控潮混型海湾地貌体系 381

第四节 开敞半开敞强潮型海湾地貌体系 383

一、开敞强潮型海湾地貌体系 383

二、半开敞强潮型海湾地貌体系 389

第五节 半封蔽潮混潮控型海湾地貌体系 392

一、长宽型半封蔽潮混潮控海湾地貌体系 392

二、狭长型半封蔽潮混潮控海湾地貌体系 393

三、小口阔腹型半封蔽潮混潮控海湾地貌体系 401

第六节 封蔽、半封蔽强潮海湾地貌体系 407

一、狭长型半封蔽强潮海湾地貌体系 407

二、宽口阔腹型半封蔽强潮海湾地貌体系 411

三、小口阔腹型封蔽、半封蔽强潮海湾地貌体系 414

第七节 潟湖型海湾地貌体系 422

一、浪控落潮流三角洲型潟湖海湾地貌体系 423

二、潮控落潮流三角洲潟湖型海湾地貌体系 426

第八节 影响海湾地貌发育的基本因素 429

一、开敞度对海湾地貌的影响 430

二、海湾动力条件对海湾地貌的影响 430

三、物质来源对海湾地貌的影响 431

参考文献 432

第十章 海湾沉积物&王文海 吴桑云 437

第一节 海湾表层沉积物基本特征 437

一、开敞半开敞浪控浪混型海湾沉积物基本特征 437

二、开敞半开敞浪控-潮控复合型海湾沉积物基本特征 441

三、开敞半开敞潮混潮控型海湾沉积物基本特征 444

四、开敞半开敞强潮海湾的沉积物基本特征 449

五、半封蔽潮混潮控海湾沉积物基本特征 451

六、封蔽、半封蔽型强潮海湾沉积物基本特征 463

七、潟湖海湾的沉积物基本特征 474

第二节 海湾沉积物的物质成分 477

一、海湾沉积物的矿物成分 477

二、海湾沉积物中的生物组分 480

第三节 海湾地层 488

一、典型海湾的地层剖面 488

二、海湾全新世地层划分和全新世气候变迁 502

第四节 影响海湾沉积作用的基本因素 504

一、海湾沉积物来源 504

二、海湾类型和海洋动力条件对海湾沉积作用的影响 508

三、海湾沉积物中的气候因素 509

四、海平面变化和新构造运动 509

五、海湾沉积作用中的人为因素 510

六、海湾悬浮体含量及沉积速率 511

参考文献 513

第十一章 海湾生物&俞建銮 518

第一节 初级生产力 518

一、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及其变化 518

二、初级生产力(碳)分布 522

第二节 浮游生物(含鱼卵、仔鱼) 524

一、浮游植物 524

二、浮游动物 530

第三节 底栖生物 537

一、生物量组成 537

二、数量分布 538

三、底栖动物季节变化特点 540

四、底栖生物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540

第四节 潮间带生物 541

一、种类组成和区系特点 541

二、种类的分布和季节变化 543

三、数量组成和分布 544

四、潮间带生物群落结构 546

第五节 游泳生物 547

一、种类组成 547

二、数量分布 549

参考文献 551

第十二章 海湾的开发与管理&酆爱平 路应贤 王文海 553

第一节 海湾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 553

一、港口资源开发利用 553

二、水产资源开发利用 554

三、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利用 555

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556

五、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557

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558

七、海洋能资源开发利用 560

八、水资源开发利用 560

九、海洋药用资源开发利用 561

第二节 海湾开发产生的问题 561

一、围湾造地的负面影响 562

二、海湾改造引起的不良影响 565

三、海湾建闸及闸下淤积 567

四、海湾开发引起的海湾环境恶化 568

五、海湾开发引起的其他不良影响 578

第三节 海湾的永续利用与管理 579

一、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579

二、科学规划,严禁违规 580

三、认真论证,严格把关 581

四、加强监督、勤于检查 581

五、加强调查研究,做牢基础工作 582

参考文献 58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