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激活和谐社会的细胞  “盐田模式”制度研究
激活和谐社会的细胞  “盐田模式”制度研究

激活和谐社会的细胞 “盐田模式”制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侯伊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2113962
  • 页数:2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盐田模式”中政府与社会关系为视角,透视正在变化的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立足于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其现实关怀在于中国城市基层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和谐社会的政策目标。
《激活和谐社会的细胞 “盐田模式”制度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导论:意义、方法与框架 1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意义 3

一、社区发展的现实关怀 3

二、个案选择及其理由 8

三、理论创新和贡献 10

第二节 国内外既有研究述评 12

一、社区理论:发展脉络与研究范式 13

二、中国学术界社区研究状况 23

三、社区研究新视角——治理 30

第三节 研究方法 33

一、制度主义分析方法 33

二、文献分析方法 36

三、个案研究方法 36

第四节 研究框架 36

第二章 “盐田模式”的理论基础 39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强弱的判断标准 40

一、国家与社会强弱概念的提出 42

二、功能性标准 44

三、自主性标准 47

四、合作性标准 50

第二节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传统理论模式 54

一、“弱国家—强社会”理论模式 54

二、“强国家—弱社会”理论模式 57

第三节 “强国家—强社会”新理论模式的提出及其特点 63

一、“强国家—强社会”新理论模式的提出 63

二、“强国家—强社会”新理论模式的特点 69

第四节 “强国家—强社会”新理论模式的制度基础 71

一、强国家的制度基础 72

二、强社会的制度基础 73

三、“强国家—强社会”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型塑 81

第五节 当代中国“强国家—强社会”模式的内在逻辑关系 84

一、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脉络:以社区体制为视角 84

二、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良性互动的逻辑特征 91

本章小结 93

第三章 “盐田模式”的制度创新 95

第一节 “盐田模式”的历史基础 96

一、历史深处的积淀:盐田地区的社会传统 97

二、近20年盐田地区的行政制度变迁 103

三、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社会背景 106

第二节 盐田区创建社区治理体制过程 112

一、第一次制度创新:“居—企”分离及其绩效 112

二、第二次制度创新:“议行分设”理念下的“一会(合)两站”体制 114

第三节 第三次制度创新:“会站分离”的社区治理体制 121

一、“一会(分)两站”的制度框架 121

二、创建“一会(分)两站”制度的动因分析 131

三、制度创新的Z字型博弈过程分析 133

四、“一会(分)两站”制度的执行过程分析 156

本章小结 166

第四章 “盐田模式”的初步绩效 169

第一节 “盐田模式”的民意评价:2005年民意测评 170

一、分析的事实基础 170

二、调查对象及分析维度 174

三、盐田区公众对社区居委会选举改革的满意度测量 181

四、盐田区公众对个人与社区共同体关系的意向性测量 189

五、盐田区公众对“盐田模式”的认知和价值判断 193

第二节 “盐田模式”的民意评价:2007年民意测评 202

一、2007年民意调查情况概述 202

二、盐田区公众对区委区政府工作满意度测量 203

三、盐田区公众对社区治理体制的建议 204

四、盐田区公众对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建议 204

五、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205

第三节 “盐田模式”的实践绩效 206

一、政治层面 207

二、行政层面 212

三、社区层面 219

四、政府和社区的关系层面 232

第四节 “盐田模式”的学理评价 236

一、“盐田模式”的创新性 238

二、“盐田模式”的成效性 241

三、“盐田模式”的普适性 242

四、“盐田模式”的过渡性 247

本章小结 249

第五章 “盐田模式”的成功要素、思考和启示 255

第一节 “盐田模式”的成功的要素 256

一、社会资本与路径依赖 256

二、香港的影响 258

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59

四、政府主导的渐进改革策略 260

五、政府精英—社区精英互动 262

第二节 “盐田模式”的思考 263

一、以“一会两站”化解社区行政化 263

二、以多元主体解构一元主体 265

三、以“强政府”达成“强社区” 266

第三节 “盐田模式”的启示 268

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构建强国家—强社会的基础工程 268

二、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是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最佳起点 270

三、培育社会资本是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任务 271

四、政府肩负主导强社区的重任 275

五、激活制度也是制度创新 278

参考文献 280

后记 289

表1-1:部分国外学者对社区概念的理解 21

表1-2:部分国内学者对社区概念的理解 24

表3-1:盐田区各社区户数情况统计表 159

表3-2:盐田区各社区选民数量分布表 159

表4-1:被调查对象的年龄结构 170

表4-2:被调查对象的性别结构 170

表4-3:被调查对象的职业结构 171

表4-4:社区居民样本分布情况 171

表4-5:被调查对象在社区居住时间 172

表4-6:被调查对象的户籍结构 172

表4-7:被调查对象的政治身份 172

表4-8:被调查对象的婚姻状况 172

表4-9:被调查对象的文化水平 173

表4-10:被调查对象的经济收入 173

表4-11:被调查对象的住房性质 173

表4-12:对选举的感性态度和行为取向 181

表4-13:对选举改革影响力的评价 183

表4-14:对政府的选举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185

表4-15:对选举过程规范性和公正性的评价意向分布 185

表4-16:对选举结果的认同情况 186

表4-17:对选举改革目的的评价意向分布 187

表4-18:对个人与社区共同体的关系的认知 189

表4-19: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意向 190

表4-20:社区主体参与社区公共活动的影响因素 190

表4-21:对参与社区活动的价值判断 191

表4-22:社区居民对社区和社区居委会的社会期待 192

表4-23:对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的一般认知 193

表4-24:盐田区民众对社区体制改革的情感倾向数据 194

表4-25:对社区体制改革所持情感立场的背景因素 195

表4-26:对社区改革动因的认识 196

表4-27:对两种社区体制模式的评价 197

表4-28:对实现改革目标的预期和判断 197

表4-29:对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影响力的认识和判断 198

表4-30:对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政府与社区关系的认识 199

表4-31:对社区治理改革可持续性的认知 201

表4-32:盐田区民众对区委区政府工作满意度(2007年) 203

表4-33:各社区调查样本空白率和未回答比例 205

图1-1:深圳市盐田区平面图 8

图2-1:现代强国家的四种“制度丛结” 72

图2-2:现代强社会的四种“制度丛结” 73

图3-1:盐田区4个街道和17个社区分布图 97

图3-2:“一会(合)两站”的社区管理体制组织框架 120

图3-3:“一会(分)两站”社区治理体制组织框架之一 122

图3-4:“一会(分)两站”社区治理体制组织框架之二 139

图4-1:盐田区民众关于政府(国家)—社区(社会)关系变迁的意向性测量指标 175

图4-2:对选举改革的意向与参与行为的差异 182

图4-3:对选举改革态度和行为取向的分布格局 182

图4-4:对选举改革影响力的评价层次分布 183

图4-5:对选举改革影响力的总体意向格局 184

图4-6:调查样本对2005年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改革的意向性分布 187

图4-7:盐田区民众对2005年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认知意识 194

图4-8:盐田区民众对社区体制改革的情感倾向分布面积 195

图4-9:对社区体制改革动因的认识取向 196

图4-10:对实现改革目标的认知水平分布 198

图4-11:对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政府作用的评价取向 200

图4-12:对有关政府与社区关系的价值取向分布 201

图4-13:盐田区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前后政府行政成本对比图 2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