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金融博弈论
金融博弈论

金融博弈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学彬等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309054814
  • 页数:4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宏观与微观方面运用博弈论方法诠释宏观金融理论。
《金融博弈论》目录

1 引言 1

1.1 金融活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的核心 1

1.2 金融博弈:金融行为主体间的理性较量 1

1.3 金融博弈分析:理解金融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工具 3

1.4 博弈论:金融博弈分析的方法论基础 6

第一编 博弈信息 10

2 货币政策效应的完全信息博弈分析 10

2.1 分析前提 10

2.2 中央银行和公众的决策目标 11

2.3 央行决策规则、公众理性预期与博弈均衡 15

2.4 完全信息条件下相机抉择与单一规则货币政策效应比较 18

2.5 小结 23

附录2A:对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和通货膨胀预期的实证分析 23

3 中央银行具有最小信息优势的宏观金融博弈分析 32

3.1 引言 32

3.2 分析前提 32

3.3 中央银行决策目标函数及其最小信息优势 33

3.4 公众理性预期、中央银行决策规则与博弈均衡 36

3.5 不同信息博弈的政策行为及其效应比较 40

3.6 持久目标变化与暂时控制误差之间的模糊 45

3.7 小结 46

4 央行具有扩展信息优势的宏观金融博弈分析基本模型 48

4.1 引言 48

4.2 分析前提 49

4.3 中央银行决策目标、信息优势及其信息披露 51

4.4 央行具有扩展信息优势的公众理性预期 54

4.5 央行具有扩展信息优势的决策规则 56

附录4A:公众理性预期求解(一) 59

附录4B:公众理性预期求解(二) 62

附录4C:央行决策规则求解(一) 63

附录4D:央行决策规则求解(二) 64

附录4E:δ为r的递减函数的证明 64

5 不同信息条件下宏观金融博弈的政策效应比较 66

5.1 引言 66

5.2 对称与非对称信息博弈的相机抉择政策效应比较 67

5.3 有无政策信息披露的政策效应比较 70

5.4 披露信息准确度对政策效应的影响 74

5.5 小结 76

附录5A 78

附录5B 80

附录5C 81

第二编 政策因素 84

6 公众学习速度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 84

6.1 公众学习速度及其对政策效应的影响 84

6.2 影响公众学习速度的主要因素 85

6.3 政策制定者的目标偏好和时间偏好的影响 86

6.4 货币需求预测、供给控制和信息披露误差的影响 88

6.5 其他因素的影响 89

6.6 小结 90

附录6A:δ为β的递增函数证明 91

附录6B:δ为σ?的递增函数证明 92

7 违规获利的诱惑与信誉损失的强制 93

7.1 引言 93

7.2 基本模型 94

7.3 违规获利的诱惑与信誉损失的强制 97

7.4 最优可强制规则与因事而宜规则 100

7.5 小结 106

8 非对称信息博弈中的政策制定者信誉 108

8.1 引言 108

8.2 只有两种政策制定者的信誉模型 110

8.3 逐步调整的信誉模型 119

8.4 小结 122

9 政策可信度的决定及其影响 124

9.1 引言 124

9.2 完全信息博弈的政策可信度 124

9.3 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政策可信度 125

9.4 披露政策信息的可信度 132

9.5 小结 136

附录9A:命题9.4的证明 137

附录9B:央行具有扩展信息优势的政策可信度决定公式推导 138

附录9C:AC是δ和θ的递减函数的证明 139

10 通货膨胀持续性与货币供给适应性 140

10.1 引言 140

10.2 基本模型 142

10.3 通货膨胀持续性与货币政策适应性 147

10.4 对称与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通货膨胀分布 150

10.5 影响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因素 152

10.6 小结 153

附录10A:公众预期求解 154

附录10B:中央银行决策规则求解 155

附录10C: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通货膨胀求解 156

11 时间交错合同和工资利率指数化对通胀持续性的影响机制 158

11.1 引言 158

11.2 时间交错合同对通胀持续性的影响 159

11.3 工资和利率指数化对通胀持续性的影响 165

11.4 小结 167

附录11A:博弈均衡的求解 168

第三编 政策目标 172

12 通货膨胀的预算融资动机 172

12.1 引言 172

12.2 分析前提 174

12.3 能够带来最大发行收益的“最优货币扩张率” 175

12.4 与发行收益相关的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 177

12.5 与名义债务相关的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 184

12.6 小结 186

附录12A:相机抉择政策的货币扩张率求解 187

附录12B:单一规则政策的货币扩张率求解 188

13 稳定金融与银行不良资产、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 189

13.1 引言 189

13.2 分析前提 190

13.3 中央银行决策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信息优势 191

13.4 公众理性预期、中央银行决策规则与博弈均衡 196

13.5 银行不良资产对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199

13.6 影响不良资产与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关系的主要因素 206

13.7 小结 209

附录13A:公众预期求解 209

附录13B:中央银行决策规则求解 210

附录13C:不良资产与金融风险和通胀关系证明 212

附录13D:主要影响因素关系证明 213

14 国际收支平衡与货币贬值效应 215

14.1 引言 215

14.2 经常项目平衡分析 216

14.3 影响贬值倾向的因素 224

14.4 资本自由流动时货币政策的国际收支平衡效应 227

14.5 小结 230

附录14A:经常项目平衡模型的央行决策规则求解 233

附录14B:资本自由流动时国际收支平衡模型决策规则求解 235

15 金融危机扩散中的示范效应和竞争性贬值效应分析 237

15.1 引言 237

15.2 危机扩散过程中的示范效应 237

15.3 危机扩散过程中的竞争性贬值效应 242

15.4 小结 248

16 盯住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效应 250

16.1 引言 250

16.2 严格盯住通货膨胀目标 251

16.3 盯住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透明度和公众监督 257

16.4 灵活的IT 260

16.5 小结 264

附录16A:中央银行最小化其损失函数的随机欧拉方程推导 265

附录16B:中央银行的反应函数证明 266

附录16C:灵活IT的决策规则求解 267

附录16D:我国货币政策框架有效性分析 269

17 央行独立性与货币政策效应 289

17.1 引言 289

17.2 存在目标偏好差异时央行独立性的影响 290

17.3 存在时间偏好差异时央行独立性的影响 293

17.4 央行独立性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 297

17.5 小结 299

第四编 金融机构 302

18 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博弈分析 302

18.1 引言 302

18.2 金融市场管制下的国有商业银行 304

18.3 金融市场管制下的私有商业银行 313

18.4 金融市场自由化条件下的商业银行 315

18.5 模型对比分析及基本结论 316

19 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博弈分析 321

19.1 我国国有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现状 323

19.2 组织和市场双重影响下的经理行为选择 324

19.3 金融机构的行政激励及其局限性 326

19.4 金融机构的经济激励方式比较分析 329

19.5 实行股权激励需要吸取的教训和关注的问题 338

附录19A:中国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机制分析 342

20 金融分支机构激励约束机制博弈分析 364

20.1 引言 364

20.2 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和决策标准 366

20.3 对分支机构管理者的激励 368

20.4 对分支机构管理者承担风险的激励约束 376

20.5 小结 380

第五编 金融市场 382

21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进入博弈分析 382

21.1 引言 383

21.2 完全信息条件下银行业市场进入的博弈分析 386

21.3 非完全信息条件下银行业市场进入的博弈分析 392

21.4 有限理性条件下银行业市场进入的博弈分析 394

21.5 小结 397

22 银行网点设置博弈分析 399

22.1 引言 399

22.2 边际成本相同的Hotelling模型 401

22.3 边际成本不同的Hotelling模型 405

23 金融市场监管与违规博弈分析 409

23.1 违规获利的诱惑与规则的强制 409

23.2 金融市场监管中的学习机制与示范效应 413

24 证券市场庄家散户的动态博弈 418

24.1 模型结构 418

24.2 方案设计和参数估计 427

24.3 模拟结果分析 432

参考文献 43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