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大兴安岭的隆起与地球动力学背景
大兴安岭的隆起与地球动力学背景

大兴安岭的隆起与地球动力学背景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邵济安,张履桥,牟保磊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116053991
  • 页数:2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构造、岩石化学、同位素地质等多方面的资料,探讨了在软流圈(层)物质上涌导致的底侵作用背景下大兴安岭的形成过程,建立了一个大陆岩石圈内部伸展背景下的“伸展造山”构造演化模式。
《大兴安岭的隆起与地球动力学背景》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区域研究回顾 1

一、大兴安岭地质研究简史 1

二、对大兴安岭构造成因的认识 4

第二节 与大兴安岭研究有关的科学问题 5

第三节 研究思路 6

第二章 岩石圈圈层结构 8

第一节 浅表层的结构特征 8

一、大面积火成岩出露 9

二、地热异常及相关的地幔去气作用 9

三、中生代的盆岭构造格局 10

四、活跃的新构造运动 11

五、丰富的多金属矿产 11

第二节 壳幔结构特征 12

第三节 软流圈(层)上涌体 15

第四节 东亚陆缘的层析图像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5

第三章 大兴安岭隆升前的地壳演化 18

第一节 前中生代的地层组成 18

一、太古宇 18

二、元古宇 19

三、古生界 19

第二节 前中生代板块软碰撞、弱造山的历史 21

一、古洋盆的性质和消亡的特征 21

二、晚古生代造山作用的特征 24

第三节 上叠型的构造演化阶段 24

一、裂陷槽的演化 24

二、上叠型构造及其研究意义 28

第四章 早中生代堆晶岩和麻粒岩的发现 30

第一节 早中生代堆晶岩捕虏体的发现 30

一、堆晶岩捕虏体的野外地质特征 30

二、堆晶岩捕虏体的岩石学特征 32

三、堆晶岩捕虏体矿物学特征 34

四、寄主闪长岩的岩石学特征 41

第二节 堆晶岩捕虏体及其寄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42

一、主量元素 42

二、稀土元素 49

三、微量元素 54

四、Sr-Nd同位素 60

第三节 堆晶岩捕虏体及寄主岩的同位素年代学 62

一、Rb-Sr等时线年龄 62

二、40Ar-39Ar年龄 63

三、堆晶岩捕虏体和寄主闪长岩的K-Ar年龄 65

第四节 堆晶岩形成条件 66

第五节 麻粒岩捕虏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67

一、岩石学特征 67

二、矿物化学特征及变质作用温压条件 68

三、变质作用温压条件讨论 73

四、麻粒岩捕虏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74

五、麻粒岩捕虏体的同位素年代学 78

六、麻粒岩的成因讨论及地质意义 79

第六节 早中生代深部地壳结构的重建 83

一、样品及实验技术 83

二、实验结果 84

三、早中生代壳幔过渡带的重建及其地质意义的讨论 89

第五章 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91

第一节 火成岩的时空分布与构造背景 91

一、火成岩的时段分布 91

二、火成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构造背景 92

第二节 火山岩的岩石组成和构造环境判别 96

一、火山岩主量元素分析结果及其特征 96

二、火山岩的微量元素组成与特征 101

三、火山岩岩筒 105

第三节 花岗质岩石组成和构造环境判别 109

一、花岗质岩石主量元素分析结果及其特征 110

二、花岗质岩石的微量元素组成与特征 113

三、关于花岗岩形成机制的讨论 116

第四节 火成岩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122

一、火成岩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122

二、地壳和地幔交代造成的不均一性对花岗岩组成的影响 124

第五节 关于大兴安岭火成岩岩浆演化的讨论 125

第六章 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 127

第一节 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127

一、大兴安岭中生代侵入岩的氧同位素组成特征 127

二、低18O侵入岩体成因讨论 132

三、低δ18O花岗岩浆成因讨论 136

第二节 同位素年代学的讨论 140

一、同位素年龄测定 140

二、对火山岩全岩K-Ar稀释法年龄数据的讨论 149

三、关于大兴安岭地区早中生代热事件的确定 149

第七章 成矿物质深部来源的证据 153

第一节 大兴安岭中南段多金属矿床概述 153

一、大兴安岭中南段多金属矿床时空分布 153

二、主要成矿系统类型 155

第二节 大兴安岭中南段多金属矿床的特征 156

一、锡、钨矿床的特征 156

二、铅、锌矿床的特征 158

三、巴尔哲超大型稀土稀有金属矿床特征 159

第三节 成矿物质的来源 161

一、同位素示踪 161

二、微量元素证据 167

第四节 深部流体与成矿作用 167

一、关于流体作用的讨论 167

二、流体作用的直接证据 168

三、蚀变交代作用成矿的典型 169

四、成矿流体来源 169

五、小结 170

第八章 伸展变形和变质 171

第一节 基性岩墙群 171

一、基性岩墙群的地质特征 171

二、岩墙群的同位素年龄测定 173

三、岩墙群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174

四、辉绿岩岩墙群形成的温、压条件和构造环境 182

五、岩墙群的演化 184

第二节 伸展变形和变质核杂岩 184

一、变质核杂岩 184

二、变质核杂岩的隆升时间 194

三、变质核杂岩隆升机制的讨论 194

第三节 伸展变质作用特征 195

一、基底剥离断层面之下的变质作用 195

二、中间层的变质作用 196

三、热接触变质作用 196

第九章 伸展盆地的构造演化 197

第一节 中生代地层组成 197

一、侏罗系 197

二、白垩系 199

第二节 早中生代断陷煤盆地 200

一、二连盆地群 200

二、大兴安岭山区盆地群 201

第三节 晚侏罗世火山岩盆地的形成 202

一、晚侏罗世火山岩盆地的分布 202

二、晚侏罗世火山岩盆地的形成条件 203

第四节 早白垩世含油气盆地及其热演化特征 204

一、早白垩世含油气盆地的分布及充填特征 204

二、早白垩世形成的盆-山耦合关系 208

三、盆地的伸展构造系统及其伸展量、拉伸速率估算 209

四、早白垩世含油气盆地热演化特征 212

五、早白垩世盆地的演化 216

第五节 与美国盆岭省的对比 216

一、构造演化的时空背景 216

二、控制盆地边界的断裂系统和盆地的构造样式 217

三、盆地伸展量、拉伸速率 217

四、构造热背景 218

五、变形机制 218

第十章 大兴安岭造山作用的讨论 219

第一节 关于造山作用概念的讨论 219

一、“造山带”和“造山作用”概念沿革 219

二、如何理解造山作用的前提 221

第二节 陆内造山带 222

一、关于陆内造山带的讨论 222

二、大兴安岭——陆内造山带的一例 223

三、大兴安岭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是否有关 223

四、底侵作用 226

五、拆沉(或拆离)作用 229

第三节 关于大兴安岭造山作用的讨论 230

一、大兴安岭造山带构造特征 230

二、伸展造山 231

三、大兴安岭与美国盆岭省的伸展造山模式对比 232

四、大兴安岭的隆升历史和动力学模式 233

参考文献 234

图版 2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