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产业竞争力  理论创新与上海实践
产业竞争力  理论创新与上海实践

产业竞争力 理论创新与上海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亚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07450917
  • 页数:2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如何提升上海产业竞争力为主题,在对现有各种竞争力理论进行梳理归纳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新钻石模式”,对如何提升城市竞争力进行理论上的探求与创新,并将“新钻石模式”运用于上海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中。
《产业竞争力 理论创新与上海实践》目录

导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一)中国经济的崛起,有赖于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1

(二)国家竞争力或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复合的概念,产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或城市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  3

(三)上海坚持以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为发展的主线  4

二、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5

(一)研究框架  5

(二)研究方法  5

第一章 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  7

一、国际竞争力理论回顾  7

(一)早期的国际竞争力理论  7

(二)近期的国际竞争力理论  8

(三)当前的国际竞争力理论  10

二、比较优势理论  12

(一)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12

(二)后发优势理论  14

三、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18

(一)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  18

(二)波特的“钻石模型”  20

(三)产业国际竞争力成长的四阶段学说  24

第二章 产业竞争力的“新钻石模型”  25

一、为什么要修正“钻石模型”  25

二、产业竞争力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26

(一)规模竞争力  26

(二)结构竞争力  28

(三)集群竞争力  29

(四)技术竞争力  30

(五)持续竞争力  30

(六)制度竞争力  31

三、六大因素的关系:关于“新钻石模型”  31

(一)持续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的动态表现  32

(二)从静态竞争的四个发展来看,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推动的  32

第三章 规模竞争力:产业总量与上海产业竞争力  35

一、上海产业竞争力的总量表现  36

(一)地区增加值连续15年快速增长  36

(二)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增长明显  37

(三)从业人员数量与质量不断提高  38

(四)能源消耗水平不断下降  39

(五)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发展行业比重稳中有升  40

二、上海产业发展阶段及驱动力分析  41

(一)要素驱动为主的发展阶段(80年代末~90年代初)  42

(二)以要素驱动为主向要素和投资驱动并重的过渡阶段(90年代中期)  43

(三)要素和投资驱动并重,以投资驱动为主的发展阶段(90年代末~21世纪初)  44

(四)要素、投资和创新驱动并重,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阶段(21世纪初以来)  46

三、上海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47

(一)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产业发展的规则  47

(二)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硬约束  49

(三)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联动出现新的特点  51

四、从总量到结构:上海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向与空间  52

(一)上海产业竞争力提升面临的主要问题  52

(二)上海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向与空间  55

第四章 结构竞争力:产业结构与上海产业竞争力  58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58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  58

(二)产业结构演变与产业竞争力转移  59

(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基本状况  63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  65

(一)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内涵  65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66

(三)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与产业竞争力提升  67

(四)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上海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70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75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竞争力的维持  75

(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与上海产业竞争力的改善  76

四、产业融合对产业竞争力的深层次改造  78

(一)产业融合的内涵  78

(二)产业融合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  80

(三)信息产业发展为上海产业融合带来的影响  81

(四)二、三产业融合是提升上海未来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83

五、上海产业竞争力的结构性障碍  87

(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制造业能级较低  87

(二)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88

(三)信息产业发展仍滞后:影响产业融合水平  89

(四)产业转移不尽合理: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89

第五章 集群竞争力:产业集群与上海产业竞争力  91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分类与特征  92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  92

(二)产业集群的分类  93

(三)产业集群的特征  94

(四)发展产业集群对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96

二、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  97

(一)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理论  97

(二)产业集群形成原因的简要归纳  101

(三)我国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机理分析  102

三、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的产业组织解释  103

(一)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104

(二)产业集群内的企业行为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107

四、上海产业集群及对竞争力的提升  109

(一)上海产业集群的总体发展状况  109

(二)上海若干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110

(三)上海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112

(四)变“插花性产业”为“根植性产业”  113

第六章 技术竞争力:科技创新与上海产业竞争力  115

一、技术创新理论  116

(一)技术创新的涵义  116

(二)技术创新理论及其发展  117

(三)技术创新的分类  119

二、技术创新与提升产业竞争力  122

(一)技术创新的过程  122

(二)产业竞争优势机理研究:从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125

(三)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具体途径  127

三、技术进步新趋势及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132

(一)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新特点  132

(二)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35

(三)自主创新能力对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36

(四)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  138

四、对上海科技创新能力的判断  142

(一)整体判断  142

(二)自主创新能力对提升上海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146

(三)上海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48

五、制约上海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根源分析  150

(一)企业为什么没有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150

(二)科技投入管理和运作机制是否有效  153

(三)政府采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154

(四)金融支持环境有何缺陷  155

(五)为什么无法实现二次创新  156

(六)保护知识产权还有哪些不足  157

(七)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结构  157

六、提高上海科技创新能力的目标与方向  159

(一)目标一:聚焦自主创新关键领域  159

(二)目标二:构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60

(三)目标三: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160

(四)目标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160

第七章 持续竞争力:提升上海产业竞争力深层次思考  162

一、竞争的局限与形成持续竞争力的新思维  163

(一)传统竞争力理论的局限性  163

(二)资源、环境成为产业竞争力新的外部约束  166

二、从竞争到和谐:“蓝海战略”与产业持续竞争力  168

(一)“蓝海战略”的提出与内涵  168

(二)“蓝海战略”的实施原则与方法  169

(三)“蓝海战略”对上海形成产业持续竞争力的借鉴意义  171

(四)对上海实施“蓝海战略”的建议  173

三、从粗放到集约:增长方式与产业持续竞争力  175

(一)增长方式的内涵与分类  176

(二)增长方式的影响因素  177

(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产业持续竞争力的影响  178

(四)上海转变增长方式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80

四、从直线到循环:循环经济与产业持续竞争力  183

(一)循环经济对产业竞争力的促进方式  183

(二)上海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86

(三)上海发展循环经济应采取的若干举措  188

第八章 制度保障: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制度条件及政策建议  191

一、制度的内涵、功能、类型和变迁  191

(一)制度的类别  192

(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93

(三)制度结构与产业竞争力  194

二、刚性制度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195

(一)产权制度  195

(二)企业制度  195

(三)专利制度  196

(四)市场制度  197

(五)社会保障制度  198

(六)金融制度及金融政策  199

三、弹性制度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201

(一)投资与贸易政策  201

(二)产业发展政策  202

(三)科技发展政策  203

(四)财政与税收政策  207

(五)价格管制政策  208

(六)政府采购政策  209

(七)教育和职业训练政策  210

四、提升上海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213

(一)鼓励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服务业竞争力  213

(二)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制造业产业能级  215

(三)提高三次产业集聚度,塑造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217

(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218

(五)完善投融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22

(六)完善公共服务,为产业竞争力提升创造基础条件  224

参考文献  229

后记  23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