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码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200071436
  • 页数:31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中国历史的发展为线索,勾勒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对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文明历程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中国通史》目录
标签:通史 编著

史前时期 2

我们的祖先元谋人 2

蓝田人 2

北京人 2

丁村人 3

许家窑人 3

天然火的使用 3

弓箭的出现 3

母系氏族公社山顶洞人 4

河姆渡文化 4

仰韶文化 4

半坡遗址 5

红山文化 5

人工取火的发明 5

父系氏族公社大汶口文化 5

龙山文化 6

良渚文化 6

私有制的萌芽 6

原始社会的经济原始农业的出现 6

最早的农作物 7

最早的农业工具 7

最早驯养的家畜 7

原始社会的手工艺彩陶艺术 7

美观实用的骨器 8

精美的玉雕 8

原始社会的建筑穴居与巢居 8

半地穴式建筑 9

地面式建筑 9

干栏式建筑 9

原始社会的宗教神秘的图腾崇拜 9

古老的占卜习俗 10

最早的女神庙 10

传说中的英雄时代盘古开天的传说 10

燧人氏与有巢氏 11

炎黄传说 11

尧舜时代 11

大禹治水 11

阶级社会的萌芽贫富的悬殊 12

部落联盟的出现 12

最初的城市 12

夏朝 14

夏朝的建立和发展夏启立国 14

太康失国 14

少康中兴 14

夏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最早的国家机构 15

奴隶的劳动 15

青铜器的出现 15

夏朝文化 15

二里头文化遗址 16

夏桀的暴政 16

鸣条之战 16

商朝 18

商朝的建立商族兴起 18

成汤建商 18

商朝走向兴盛盘庚迁殷 18

武丁中兴 19

商朝的政治制度奴隶制度的发展 19

内服与外服 19

商王的权力 20

商朝的社会经济大规模的农业 20

渔猎活动 20

商业交换 20

商朝的工艺与科技青铜器的飞跃发展 21

陶器、骨器和玉器 21

天象和历法 21

数学和医学 21

商朝的军事常备军的发展 22

“三军”与战法 22

古老的甲骨文甲骨文的来历 22

价值连城的“龙骨” 23

甲骨文的成就 23

商朝的宗教与文化对上帝的崇拜 23

周祭制与祖先崇拜 24

商朝的覆灭纣王的暴政 24

牧野之战 24

殷墟遗址 24

西周 26

西周的建立周文王的统治 26

武王建国 26

西周政权的巩固周公东征 26

成康之治 27

西周中后期的治乱国人暴动 27

宣王中兴 28

西周的农牧业农业的大发展 28

井田制的确立 28

发达的畜牧业 28

西周的工商业青铜器的黄金时代 29

纺织业的成熟 29

原始瓷器的出现 29

车辆制造业 29

国家垄断的商业 29

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建立 30

严格的宗法制 30

西周的军事和刑罚军事形势的转化 31

严厉的刑罚 31

西周的礼法周公制礼 32

宗庙祭祀 32

服饰中的“礼法” 32

西周的文化科技金文的完善 33

文学的新天地 33

“六艺”教育 33

《易经》的诞生 33

壮观的乐舞 34

西周的衰亡烽火戏诸侯 34

西周的灭亡 34

春秋 36

王权衰落与齐桓公首霸王权的衰弱 36

齐桓公首霸 36

葵丘之会 36

大国争霸的时代楚国的强大 37

晋文公称霸 37

楚庄王问鼎中原 37

秦穆公称霸西戎 38

吴越争霸 38

春秋的经济与政治铁器与牛耕的出现 38

田税的诞生 39

手工业的空前繁荣 39

商业的发展 39

封建依附关系的萌芽 39

士阶层的活跃 39

华夏与夷狄的融合 40

春秋的文化科技孔子创立儒学 40

老子与《道德经》 41

“春秋笔法” 41

兵家圣典 41

木工始祖 41

天文历法 41

春秋的结束“三桓”的统治 42

田氏代齐 42

三家分晋 42

战国 44

各国变法图强魏国李悝变法 44

楚国吴起变法 44

秦孝公求贤 45

商鞅变法 45

其他各国的改革 45

战国七雄 46

魏霸中原 46

齐魏交锋 46

徐州相王 46

秦齐对峙 46

合纵与连横 47

楚国的削弱 47

乐毅破齐 47

秦赵长平之战 47

战国的社会经济铁器时代 48

农业技术的提高 48

伟大的水利工程 48

手工业的进步 49

商业的兴盛 49

铸币的流通 49

城市的勃兴 49

战国的军事武器的革新 50

骑兵的推广 50

虎符的使用 50

修筑长城 50

战国文学与史学屈原与楚辞 51

《春秋左氏传》 51

《战国策》 51

百家争鸣 52

庄子与道家 52

孟子与儒家 52

荀子的性恶论 52

墨子与墨家 52

惠子与名家 53

邹衍与阴阳家 53

孙膑与兵家 53

纵横家 53

韩非与法家 53

兼收并蓄的杂家 53

战国的艺术青铜雕刻 54

最早的帛画 54

音乐的大发展 54

战国的科技指南针的雏形 55

传统医药的成熟 55

星经与历法 55

地理学名著 55

战国的结束“远交近攻” 56

合纵之梦的破灭 56

秦灭六国 56

秦朝 58

秦朝的建立与大一统“皇帝”的称号 58

三公九卿制 58

确立郡县制 58

统一货币 58

统一度量衡 59

统一文字 59

修建驰道 59

五次东巡 59

开疆拓土 59

南戍五岭 59

北拒匈奴 60

开发河套 60

秦朝的酷政残酷的剥削 60

严刑峻法 61

焚书坑儒 61

残暴的秦二世 61

赵高专权 62

秦朝的建筑与雕塑万里长城 62

阿房宫 62

秦始皇陵 62

兵马俑 63

秦末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 63

项梁、项羽起义 64

刘邦起义 64

彭城之约 64

巨鹿之战 64

秦朝的灭亡 64

西汉 66

楚汉争霸 66

鸿门宴 66

西楚霸王 66

暗度陈仓 66

彭城之战 67

鸿沟和约 67

垓下之战 67

汉朝的建立刘邦称帝 68

汉初的经济困境 68

“与民休息”政策 68

汉初的兵役制度 68

汉初的政治斗争剪除异姓王 69

白马之盟 69

吕氏的兴衰 70

文景之治 70

贵粟政策 70

轻徭薄赋 70

惠商政策 70

废除肉刑 71

七王之乱 71

七国起兵 71

周亚夫平叛 72

和亲匈奴与安抚南越白登之围 72

汉匈和亲 73

安抚南越 73

西汉盛世的到来“内朝”和“外朝” 73

颁行推恩令 73

收归铸币权 74

盐铁官营 74

汉匈交兵与融合汉匈开战 74

霍去病西征 75

浑邪王降汉 75

漠北之役 75

汉匈民族的融合 75

盛极而衰 76

流民起义 76

巫蛊之祸 76

轮台悔过 76

西汉中后期的治乱昭宣中兴 77

末世乱政 77

铁官徒起义 77

王莽的新政王莽篡位 78

王莽改制 78

西汉的农业与水利代田法与铁农具的推广 78

治水患修水利 79

西汉的工商业冶铁业和铜器业的发展 79

发达的丝织业 79

漆器制造 80

手工艺品 80

著名的都市 80

西汉的边疆政策与外交西域三十六国 80

张骞通西域 81

西域都护的设立 81

西南夷的归附 81

汉越融合 81

丝绸之路 81

海上交通 82

西汉的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2

设立太学 83

史家绝唱 83

汉赋的流行 83

乐府诗的兴起 83

西汉的艺术绘画的大发展 84

古朴的雕刻 84

丰富多彩的乐舞 84

壮观的百戏 84

西汉的科技第一部算学著作 85

天文历法 85

中医的发展 85

造纸术的发明 85

农民起义与西汉灭亡绿林、赤眉起义 86

昆阳大战 86

新朝的覆灭 86

东汉 88

光武帝刘秀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88

光武中兴 88

豪强势力的扩张“度田事件” 88

“部曲”的出现 89

世家大族的兴起 89

“党锢之祸”外戚干政 89

宦官弄权 90

清议与党锢 90

东汉的社会经济农业的发展 90

手工业的进步 91

商业的繁荣 91

东汉的边疆政策与外交东汉与匈奴的和战 91

班超经营西域 92

与日本、朝鲜的关系 92

开发越南 92

与中亚、欧洲的交往 92

东汉的文学和艺术《古诗十九首》 93

《孔雀东南飞》 93

张衡与《二京赋》 93

壁画的杰作 94

马踏飞燕铜雕 94

击鼓说唱俑 94

东汉的学术思想谶纬之学 94

今古文经学 95

许慎与《说文解字》 95

佛教传入中国 95

王充著《论衡》 95

班固著《汉书》 96

东汉的科技浑天仪、地动仪的发明 96

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97

两大医圣 97

“蔡侯纸” 97

黄巾大起义桓帝、灵帝的乱政 97

黄巾大起义 97

东汉的分裂董卓之乱 98

军阀割据的形成 98

三国 100

三国鼎立的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 100

官渡之战 100

赤壁之战 100

曹、刘称帝 101

彝陵之战 101

孙权称帝 101

曹魏的统治魏武帝曹操 102

魏文帝曹丕 102

中原经济的恢复 102

九品中正制 102

蜀汉的统治汉昭烈帝刘备 103

诸葛亮治蜀 103

七擒孟获 103

六出祁山 104

扶不起的阿斗 104

孙吴的统治孙氏父子 104

招抚山越 105

江南大族的兴起 105

孙吴的经济 105

海上交通 105

孙吴末年的危机 105

三国文化不朽的“三曹” 106

建安七子 106

玄学的兴起 106

竹林七贤 107

大书法家钟繇 107

西行求法第一僧 107

三国时代的结束魏灭蜀 108

司马氏代魏 108

西晋灭吴 108

两晋与十六国西晋的短暂统一太康之治 110

八王之乱 110

李特反晋 110

永嘉之乱 110

十六国纷立刘汉的统治 111

前、后赵的更迭 112

前燕的统治 112

前秦的兴亡 112

后秦与夏国 112

北魏的崛起 112

东晋的兴衰偏安东南 113

东晋北伐 113

淝水之战 114

江南经济的繁荣 114

门阀制度的鼎盛 114

两晋的文化艺术陈寿与《三国志》 114

法显取经鸠摩罗什译经 115

“二王”的书法 115

田园诗人陶渊明 115

画圣顾恺之 115

“道医”葛洪 115

东晋的灭亡孙恩、卢循起义 116

刘裕代晋 116

北魏统一北方 116

南北朝 118

南朝政权的更迭刘宋的统治 118

萧道成建齐 118

萧衍建梁 118

陈霸先建陈 119

北魏的统治雄才大略的太武帝 119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 119

统治集团的腐化 120

六镇起事 120

北朝政权的更迭“河阴之变” 120

北魏分裂 120

政权的轮换 121

周武帝统一北方 121

南北朝科技祖冲之与圆周率 121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122

郦道元注《水经》 122

陶弘景的医学成就 122

南北朝的文化艺术佛、道二教的传播 122

范晔著《后汉书》 123

韵味悠长的民歌 123

绘画与雕刻 123

石窟艺术 123

南北朝的结束杨坚代周 124

渡江灭陈 124

隋朝 126

隋文帝维新朝政改革吏制 126

改革府兵制 126

完善户籍制度 126

施行《开皇律》 126

重颁均田令轻徭薄赋 127

隋初的全面繁荣粮仓的丰盈 127

手工业的兴盛 128

造船业的高度发展 128

商业贸易的繁荣 128

营建东都洛阳 128

开通大运河 128

隋炀帝的暴政杨广夺位 129

残酷的剥削 129

长白山首义 130

杨玄感起义 130

隋朝的科技文化天文历法 130

医学的进步 130

裴矩著《西域图记》 130

闻名天下的赵州桥 131

山水画的始祖 131

宫廷里的“胡声” 131

隋朝的灭亡隋末农民大起义 132

江都兵变 132

李渊建唐 132

唐朝 134

唐朝初建与贞观之治起兵夺权 134

玄武门之变 134

贞观之治 134

武则天的统治武周革命 135

“天子门生” 135

任用酷吏 135

五王政变 135

玄宗改革与开元盛世李隆基即位 136

励精图治 136

繁荣的经济 136

文化昌盛 136

玄宗后期的弊政 137

安史之乱 137

安史之乱的爆发 137

长安失陷 138

马嵬驿之变 138

安禄山之死 138

史思明再叛 138

唐朝的衰败藩镇割据 139

宦官专权 139

牛李党争 139

甘露之变 139

唐朝的社会经济农业的发展 140

商业的兴旺 140

城市的繁荣 140

便利的交通网 141

唐朝的经济制度唐初的均田制 141

唐初的租庸调制 141

唐中期的两税法 142

唐朝的官制法律新的三省六部制 142

地方行政机构 142

唐律的制定 142

唐朝的科举与教育科举制的完善 143

“六学”教育 143

韩愈的教育思想 143

唐朝的军事唐初的府兵制 144

募兵制的确立 144

轻骑兵的兴起 144

唐朝民族关系的新格局灭东、西突厥 145

统一西域 145

册封南诏 145

“海东盛国” 146

文成公主入藏 146

“回鹘衣装回鹘马” 146

与吐谷浑的交往 146

唐朝的对外关系发达的对外交通 147

对外贸易的高潮 147

日本遣唐使来华 147

与新罗交好 148

与大食的交往 148

与波斯、东罗马的交往 148

唐朝的宗教佛教的兴盛 149

玄奘西行 149

鉴真东渡 149

会昌废佛 149

道教的鼎盛 150

景教 150

唐朝的建筑宏伟的长安城 150

木构建筑的遗存 151

唐朝佛塔 151

唐朝的科技数学的成就 151

大科学家僧一行 151

药王与药典 152

雕版印刷术 152

唐朝的文学和史学诗歌的黄金时代 152

诗仙与诗圣 153

新乐府运动 153

古文运动 153

最早的史学理论专著 153

历史地理专著的出现 154

唐朝的艺术书法艺术的巅峰 154

绘画的发展 155

雕塑艺术 155

唐三彩 155

音乐和舞蹈 155

唐朝的结束黄巢大起义 156

藩镇之争 156

唐朝的灭亡 156

五代十国 158

五代更迭朱温建立后梁 158

后唐的兴亡 158

割地图存的后晋 158

短命的后汉 159

后周政权的兴起 159

十国纷立吴与南唐的更替 159

吴越建国 160

前蜀与后蜀 160

楚据守湖南 160

闽据守福建 160

南平的小国外交 160

南汉的暴虐统治 161

北汉的苛政 161

五代十国的社会经济中原农业 161

南方的圩田 161

发达的手工业 162

经济重心的南移 162

五代十国的文化艺术词的诞生 162

乱世修史 163

绘画艺术 163

五代十国的结束周世宗的统一战争 164

陈桥兵变 164

北宋 166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北宋建国 166

巩固政权 166

北宋的统一 166

北宋与辽的和战高梁河战役 167

杨业抗辽 167

君子馆之战 167

澶州之盟 168

宋金海上之盟 168

北宋与西夏的和战三川口之战 168

定川砦之战 169

庆历和议 169

永乐城之战 169

兰州之战 169

北宋中期的治乱统治危机的出现 170

庆历新政 170

北宋的官制与法律削弱相权 171

削减地方权力 171

科举与恩荫 171

北宋的经济政策“制其钱谷” 172

“不抑兼并” 172

“计相”掌管财政 172

北宋的军事“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173

“兵无常将,将无常师” 173

王安石变法变法的推行 173

元祐更化 174

北宋的党争守旧派的内争 174

“哲宗绍述” 174

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方腊起义 175

宋江起义 175

北宋的农业耕种技术的进步 176

水利工程的兴修 176

作物的推广与种植 176

北宋的手工业兴盛的纺织业 177

精美的宋瓷 177

印刷和造纸 177

矿冶业规模扩大 178

领先世界的造船业 178

北宋的商业贸易城市经济的繁荣 178

纸币的出现 179

商税和专卖 179

对外贸易的开展 179

最早的海关机构 179

北宋的科举与教育科举制的完善 180

太学的兴起 180

宋初四大书院 180

北宋的民族关系侬智高反宋 180

大理入贡 181

与吐蕃的关系 181

北宋的哲学与宗教理学的产生 181

佛教的兴盛 182

道教的发展 182

北宋的文学北宋的古文运动 182

宋诗的成就 183

宋词的兴起 183

北宋的艺术画坛的繁荣 183

书法“宋四家” 184

晋祠圣母殿 184

开封铁塔 184

戏剧的雏形 184

北宋的科技中医药学的发展 185

沈括与《梦溪笔谈》 185

活字印刷术 185

指南针的应用 185

北宋的史学及其他新旧五代史 186

《新唐书》的编撰 186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186

金石学的诞生 186

四大类书 187

《太平广记》 187

北宋的灭亡宋徽宗内禅 187

东京保卫战 188

靖康之变 188

南宋 190

宋廷南迁 190

南宋偏安 190

北方军民的抗金斗争 190

宗泽抗金 190

高宗渡海南逃 190

岳飞等人的抗金斗争黄天荡大捷 191

建康之战 191

顺昌大捷 192

郾城大捷 192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192

绍兴和议 193

南宋中期与金的和战采石之战 193

孝宗中兴 193

张浚北伐 194

“隆兴和议” 194

开禧北伐 194

嘉定和议 194

南宋后期的抗蒙斗争南宋联蒙灭金 195

江陵之战 195

钓鱼城之战 195

贾似道与“鄂州大捷” 195

襄樊陷落 196

南宋的农业和手工业农业的大发展 196

瓷窑的发展 196

精美的纺织品 197

发达的造纸业 197

印刷业的兴盛 197

南宋的城市、商业与贸易城市、墟市和榷场 197

临安的繁华 198

行会组织的发展 198

南宋的海外贸易 198

南重北轻局面的形成 198

南宋理学和宗教大儒朱熹 199

书院的复兴 199

陆九渊的心学 199

反理学思想 199

南宋的文学和史学爱国诗人陆游 200

南宋女词人 200

辛弃疾的豪放词 200

“词中之圣”姜夔 200

文天祥的《正气歌》 201

郑樵与《通志》 201

南宋艺术 201

南宋四大家 201

佛教建筑的成熟 202

宝顶山造像完成 202

南戏的流行 202

南宋的科技杨辉的数学成就 202

宋慈与《洗冤集录》 203

地图学家黄裳 203

高超的造船技术 203

造桥技术的新高度 203

南宋灭亡 204

临安失陷 204

南宋的灭亡 204

文天祥就义 204

辽朝 206

契丹的崛起古八部契丹 206

阿保机建国 206

契丹吞并渤海 206

辽朝走向鼎盛横渡之约 207

耶律察割政变 207

穆宗、景宗的统治 207

圣宗朝的兴盛 207

辽朝的对外征战契丹灭后晋 208

辽周之战 208

辽与北宋对峙 208

辽征西夏 209

辽朝的衰败钦哀后专权 209

穷兵黩武的兴宗 209

重元之乱 209

耶律乙辛专权 210

辽朝政治与经济胡汉分治 210

汉人、契丹异法 210

辽朝的兵制 211

辽朝的畜牧业 211

辽朝的农业 211

辽朝的手工业 211

辽朝的商业 211

辽朝文化 212

契丹文字 212

雕印《契丹藏》 212

刊刻石经 212

“辽实录”的编修 213

辽朝文学 213

辽朝绘画 213

蓟县独乐寺 213

华严寺 213

辽朝的结束高永昌反辽 214

辽朝的灭亡 214

耶律大石建西辽 214

西夏 216

西夏崛起 216

党项族的发展 216

李氏政权的巩固 216

元昊称帝 216

西夏与宋辽金的对峙西夏附辽 217

西夏附金 217

宋夏的和战 217

西夏的各项制度元昊改制 218

西夏的官制 218

西夏的兵制 218

西夏的法律 219

西夏的经济西夏的农牧业 219

西夏的手工业 219

西夏的商业贸易 219

西夏的灭亡夏金交恶 220

西夏附蒙攻金 220

蒙古灭夏 220

金朝 222

金朝的建立与扩张女真族的兴起 222

涞流河誓师反辽 222

阿骨打建金 222

金灭辽之战 222

金灭北宋 223

金与南宋对峙 223

金朝的盛衰天眷新制 223

海陵王政变 224

海陵王迁都 224

“小尧舜”金世宗 224

金章宗的文治 225

各族人民的抗金斗争 225

金朝的各项制度女真文字 225

金朝的官制 226

金朝的兵制 226

金朝的法律 226

金朝的经济与文化金朝的农业 226

金朝的手工业 227

金朝的商业 227

金朝的文化 227

金朝的灭亡大昌原之战 228

三峰山之战 228

蒙古灭金 228

元朝 230

蒙古西征与统一中国蒙古族的兴起 230

蒙古汗国的建立 230

成吉思汗西征 230

拔都西征 231

旭烈兀西征 231

统一中国 231

忽必烈建元元世祖忽必烈 232

平定诸王叛乱 232

效行汉法 233

元朝中后期的治乱英宗新政 233

南坡之变 233

伯颜乱政 233

至正新政 234

元末农民大起义红巾军起义 234

方国珍、张士诚起义 235

元朝的各项制度中央机构 235

行省制的确立 236

军屯与军户 236

民族压迫政策 236

元朝的兵制 236

奴隶制的残余 237

元朝的农业和手工业官田与私田 237

农业的发展 237

黄道婆革新纺棉技术 238

精美的丝织品 238

瓷器业 238

元朝的商业与交通驿站和急递铺 239

河运的发展 239

海运航线的开辟 239

海外贸易的兴盛 240

繁荣的城市 240

元朝的民族关系和外交西藏地区的经营 240

云南、台湾的建制 241

回族的形成 241

畏兀体蒙古文 241

元朝的外交 241

《马可·波罗游记》 242

元朝建筑与科技元大都的修筑 242

元代名观永乐宫 242

王祯与《农书》 242

郭守敬与《授时历》 243

数学的成就 243

医药学的发展 243

元朝的宗教藏传佛教的兴起 244

道教的大发展 244

其他宗教的传播 244

元朝戏剧 245

元曲的兴起 245

元曲四大家 245

元曲 245

元朝的文化艺术元代官修史籍 246

朱思本与《舆地图》 246

蒙、藏的史诗 246

邓牧的理想国 247

绘画的新境界 247

风格多样的音乐 247

壁画与雕塑 247

崇尚复古的书法 247

元朝的灭亡朱元璋崛起 248

徐达北伐灭元 248

北元建立 248

明朝 250

明太祖的统治明初的释奴令 250

整顿吏治 250

空印案 250

郭桓案 250

颁布《铁榜文》 251

胡惟庸案 251

蓝玉案 251

大兴文字狱 251

洪武建制 252

废除丞相制度 252

监察与特务机关 252

颁示《大诰》 252

靖难之役 253

明初分封诸王 253

靖难之役 253

残酷的株连制度 253

永乐盛世 254

强化专制皇权 254

成祖削藩 254

迁都北京 254

北征蒙古 255

郑和下西洋 255

明朝由盛转衰仁宣之治 255

土木之变 256

北京保卫战 256

“南宫复辟” 256

弘治中兴 256

武宗乱政 256

宸濠叛乱 257

明中叶的宦官之祸王振擅权 257

曹吉祥擅权 257

汪直擅权 258

刘瑾擅权 258

明中叶的农民起义荆襄流民起义 258

刘六、杨虎起义 258

嘉靖的统治大礼议之争 259

嘉靖修道 259

严嵩擅权 260

明朝的抗倭斗争倭寇的兴起 260

嘉靖朝的倭患 260

戚继光平倭 261

张居正改革万历朝的危机 261

张居正执政 261

实施“考成法” 262

整饬边防 262

整顿赋役 262

颁行一条鞭法 262

改革前功尽弃 263

万历以后的政局东林党的崛起 263

明末三大案 264

东林狱案 264

魏忠贤擅权 264

清洗阉党 264

末帝崇祯 264

明与后金的战争女真三部 265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265

后金的建立 266

萨尔浒之战 266

辽沈之战 266

广宁之战 266

宁远之战 266

西方势力的渗入葡萄牙侵入澳门 267

荷兰侵入台湾 267

西方传教士来华 267

明末的苛政疯狂的土地兼并 268

“三饷加派” 268

流民的泛滥 268

矿监税使的恶行 269

明末农民大起义澄县首义 269

攻取凤阳 269

起义转入低潮 270

两大主力的形成 270

大西政权的建立 270

李自成占据河南 270

大顺政权的建立 270

明朝的各项制度内阁制 271

地方行政制度 271

颁行《大明律》 271

明朝司法制度 272

卫所的建立 272

完备的长城防御 272

明朝的边疆治理奴儿干都司 272

俺答汗受封 273

明与畏兀族的关系 273

对西藏的管理 273

改土归流 274

明朝的农业和手工业高产作物的传入 274

经济作物的种植 275

“匠班银”的出现 275

纺织业的发展 275

冶铁业的新趋势 275

精美的瓷器 276

高超的造船术 276

明朝的商品经济城市经济的繁荣 276

商业资本的活跃 276

白银的广泛使用 277

资本主义的萌芽 277

明朝的文学《三国演义》 277

《水浒传》 278

《西游记》 278

《金瓶梅》 278

“三言”、“二拍” 278

明朝的文化教育《永乐大典》的编纂 279

王守仁的“心学” 279

李贽的进步思想 279

史学成就 279

学校制度 280

八股取士 280

明朝的科技历法的完善 280

“东方医学巨典” 281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281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281

《徐霞客游记》 281

明朝的灭亡李自成进京 282

吴三桂降清 282

山海关之战 282

清朝 284

清朝的建立皇太极建清 284

入口之战 284

松锦之战 284

清朝入主中原顺治帝入京 285

清初的安民措施 285

民族压迫政策 285

颁布垦田令 285

围剿反清势力大顺、大西之败 286

南明政权覆灭 286

郑成功抗清 286

康熙帝统一全国毅然撤藩 287

平定三藩之乱 287

统一台湾 287

康熙帝经营边疆雅克萨之战 288

《尼布楚条约》 288

噶尔丹叛变 288

三征噶尔丹 289

西藏统治的建立 289

康熙帝的经济政策停止圈地、奖励垦荒 289

“更名田” 290

治理水患 290

废除匠籍 290

雍正帝的改革加强皇权的举措 290

废除人头税 291

大规模改土归流 291

乾隆帝的统治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 291

统一新疆 292

土尔扈特部回归 292

击退廓尔喀入侵 292

对西藏管理的加强 292

乾隆时期的疆域 292

康乾盛世 293

农业的大发展 293

手工业的兴盛 293

商品经济的繁荣 293

乾隆朝的闭关政策清初的海禁 294

闭关政策的颁行 294

闭关的严重后果 294

乾隆后期的衰败土地高度集中 295

大贪官和珅 295

奢侈腐化之风 295

乾、嘉时期的人民起义苗民起义 296

白莲教起义 296

天理教起义 296

清朝中前期的政治制度内阁地位的变化 297

中枢机构的大变革 297

理藩院的创设 297

地方行政制度 298

颁行《大清律》 298

清朝中前的兵制八旗制度的建立 298

八旗军的发展 299

绿营兵的设立 299

清朝中前期的史学官修史书 299

《四库全书》 300

清朝中前期的思想学术黄宗羲的思想 300

顾炎武的思想 300

王夫之的思想 301

考据学兴起 301

清朝文字狱 301

清朝中前期的文学艺术曹雪芹与《红楼梦》 301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302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302

清代戏剧的成熟 302

清代的绘画 302

鸦片战争 303

禁烟运动的背景 303

虎门销烟 303

虎门之战 303

三元里大捷 303

中英《南京条约》 304

中美《望厦条约》 304

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 304

永安建制 305

《天朝田亩制度》 305

太平军北伐 305

太平军西征 305

天京事变 305

三河大捷 306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06

英法联军侵华亚罗号事件 306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306

圆明园的劫难 307

中法、中日战争中法战争 307

中日甲午战争 307

《马关条约》 308

洋务运动 308

洋务运动的背景 308

洋务运动的开展 308

洋务运动的失败 309

戊戌变法 309

公车上书 309

变法的开始 309

百日维新的内容 310

变法的失败 310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狂潮 310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311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311

廊坊大捷 31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1

《辛丑条约》 311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保路运动 312

辛亥革命 312

清朝的灭亡 3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