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现代数据通信教程  第2版
现代数据通信教程  第2版

现代数据通信教程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启美,李嘉,王健,李勃编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5035092
  • 页数:3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现代数据通信教程》第二版,第一版于2000年出版,被多校采用,获好评,并于2002年底评为中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本修订版对原版作了增删修订,包括增添了“数据网络”一章,对网络的模型、参数等作了专题讨论等,对图像编解码H.264标准也作了描述和归纳,增加了VoIP、IPTV网络多媒体应用等内容。修订超过1/3内容,本版总字数约增加6万字。本书进一步拓展了数据通信的内涵,这对理解网络的本质,及当今网络的互连与融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现代数据通信教程 第2版》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通信的回顾与热点 1

一、通信的回顾 1

二、当前通信的热点 2

第二节 数据通信的研究内容 3

一、通信模型 3

二、通信种类的划分 3

三、数据通信的研究内容 4

第三节 由计算机网络谈数据通信 5

一、网络定义的角度 5

二、网络体系结构的角度 5

第四节 通信技术标准制定机构 7

第二章 通信基础 10

第一节 信息 10

一、信息、信号与消息 10

二、信息论的出现 10

三、信息的度量 10

第二节 信号与信道 12

一、概述 12

二、信号的分类 13

三、信号的频域分析 13

四、信号通过信道的分析 15

五、信号的频谱搬移 17

六、噪声与信噪比 17

第三节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 19

一、数据通信系统的有效性 19

二、数据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20

三、其他质量指标 21

第四节 信道容量 21

一、香农公式 21

二、奈奎斯特准则 23

第五节 模拟通信 24

第六节 数字通信 25

一、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25

二、数字通信的特点 25

三、PCM的编译码 26

第七节 信道 28

一、有线电信道 29

二、光纤信道 31

三、微波通信系统 32

四、卫星通信系统 34

第三章 基带数据传输 38

第一节 概述 38

第二节 基带数据信号码型的设计要求 38

第三节 基带传输基本理论 45

一、无失真传输 45

二、带限传输对信号波形的影响 46

三、基带传输基本准则 46

四、部分响应系统 49

第四节 眼图和均衡 49

一、眼图 49

二、均衡 51

第四章 频带数据传输 55

第一节 概述 55

第二节 2ASK 55

一、2ASK的调制 55

二、2ASK的解调 57

第三节 2FSK 58

一、2FSK的调制 58

二、2FSK的解调 60

第四节 2PSK 61

一、2PSK 61

二、2DPSK 63

第五节 几种二进制数字调制性能比较 66

第六节 多进制数字调制 68

一、多进制幅移键控(MASK) 68

二、多进制频移键控(MFSK) 69

三、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 70

四、幅相键控(APK) 75

第七节 MODEM 76

一、Modem的分类 76

二、有关Modem的标准 78

三、Modem的硬件总体结构及功能 79

四、AT命令集 80

五、Modem间通信所使用的文件传输协议 81

六、软件Modem 85

第五章 通信接口 88

第一节 概述 88

第二节 机械特性 89

第三节 电气特性 90

第四节 功能特性和过程特性 92

一、概述 92

二、V系列接口 92

三、X系列接口 99

第五节 接口的物理连接 101

第六章 多路复用 104

第一节 概述 104

第二节 多路复用基本理论 104

第三节 频分多路复用 105

第四节 时分多路复用 107

第五节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110

第六节 码分多址复用 113

第七节 波分多路复用 116

第八节 数字复接 117

一、数字复接的基本概念 117

二、数字复接系统 117

三、数字复接的分类 118

第九节 PDH和SDH 120

一、PDH 120

二、SDH 123

第七章 差错控制 129

第一节 概述 129

第二节 差错控制的基础知识 129

一、检错和纠错的基本原理 129

二、差错控制编码分类 132

三、差错控制方式 133

第三节 简单的抗干扰编码 134

一、奇偶校验码 134

二、二维奇偶校验码 134

三、群计数码 135

四、等重码 135

第四节 线性分组码 136

一、线性分组码的概念 136

二、汉明码 137

三、对一般线性分组码的讨论 139

四、循环码 142

五、BCH循环码 149

第五节 卷积码简介 150

第六节 ARQ 152

一、等待式ARQ 152

二、退回N步ARQ 153

三、选择重传ARQ 154

四、滑动窗口协议 154

第八章 同步 161

第一节 概述 161

第二节 由接收数据判决谈时钟同步 161

第三节 异步传输方式与同步传输方式 163

一、异步传输方式 163

二、同步传输方式 164

第四节 位同步及其提取 165

一、插入导频法 165

二、自同步法 166

第五节 帧同步 170

一、帧同步系统应满足的要求 170

二、集中插入同步法 170

三、分散插入同步法 173

第六节 网同步 174

一、网同步的基本概念 174

二、全网同步系统 175

三、准同步系统 176

第九章 交换 179

第一节 概述 179

第二节 电路交换 180

一、电路交换原理 180

二、程控交换机 182

第三节 报文交换 185

第四节 分组交换 187

一、分组交换方式的提出 187

二、分组交换原理 188

三、分组与合并 188

四、数据报和虚电路 190

五、路由选择 191

六、流量控制 195

七、故障处理 197

八、X.25建议的基本概念 198

第五节 帧中继 199

一、快速分组交换技术的提出 199

二、帧中继的基本原理 199

三、帧中继的帧结构 201

四、帧中继的特点 202

第六节 ATM 202

一、ATM的提出 202

二、ATM的基本概念 203

三、ATM的交换原理 205

四、ATM的特点 207

五、ATM与帧中继的关系 208

第七节 几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208

一、电路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208

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208

三、帧中继的主要优缺点 209

四、ATM的主要优缺点 209

五、相互比较 209

第十章 用户数据接入 212

第一节 概述 212

第二节 背景、需求、特点 213

一、背景 213

二、需求 213

三、特点 213

四、接入网分类 214

第三节 接入网功能结构 214

一、功能结构 214

二、接口 215

三、功能 215

四、接入网的模型 216

第四节 光接入网 217

一、基本功能结构 217

二、引入的优点 218

三、FTTX 218

第五节 xDSL 220

一、概述 220

二、HDSL 221

三、ADSL 224

四、VDSL、SDSL、RADSL 230

第六节 HFC 230

一、HFC的结构 231

二、HFC中的频谱安排 231

三、HFC的主要技术 232

四、HFC的优点 233

第七节 WLL 233

一、概述 233

二、WLL的特点和应用 234

三、WLL的接入结构 235

四、基于集群无线电话的WLL 236

五、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的WLL 237

六、基于无绳电话的WLL 237

七、基于一点对多点的微波WLL 238

第十一章 数据网络 240

第一节 概述 240

第二节 数据网络的提出 240

一、数据网络的延迟 241

二、数据网络的多路访问控制 241

三、数据网络的路由 242

四、数据网络的流量控制 242

五、数据网络的数据包格式 243

六、IP Over Everything 251

七、从数据网络谈三网融合和软交换 253

八、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 255

第三节 数据网络理论 256

一、延迟理论 256

二、多路访问理论 258

三、路由理论 260

四、流量控制理论 263

第四节 电信网络的演进 265

一、概述 265

二、公共交换电话网 266

三、数字数据网 267

四、X.25分组技术 269

五、帧中继 269

六、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270

第五节 广电网络的进展 272

第六节 IP计算机网络的构成与进展 273

一、概述 273

二、IP交换 275

三、网络节点设备 279

第七节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 285

一、MSTP概念 285

二、第三代MSTP技术 285

三、MSTP技术特点 286

四、MSTP的应用 287

第八节 多标签协议交换MPLS 287

一、概述 287

二、MPLS的体系结构 288

三、MPLS流量工程性能 290

四、MPLS技术的应用——虚拟专用网(VPN) 290

五、MPLS服务类型 292

第九节 基于软交换/IMS的下一代网络 293

一、概述 293

二、下一代网络NGN体系结构 294

三、软交换技术 294

第十节 网络主要协议简述 297

一、网络协议的分类和应用 297

二、媒体网关控制协议H.248/Megaco 299

三、SIGTRAN协议 301

四、H.323协议 303

五、会话初始协议SIP 306

六、BICC协议 310

七、Parly API 310

第十二章 多媒体数据通信 312

第一节 概述 312

第二节 多媒体通信基础知识 312

一、多媒体通信的历史与现状 312

二、多媒体的定义 313

三、多媒体技术综述 314

第三节 多媒体通信的特点 315

一、宽带 315

二、实时性 315

三、时空约束 316

四、分布处理和协同工作 316

五、交互式工作 317

第四节 多媒体通信对网络的需求 317

一、网络性能参数 317

二、对网络的性能要求 318

第五节 多媒体同步 320

一、导言 320

二、同步的分类 321

三、同步的分级 321

四、多媒体通信的同步方法 324

第六节 多媒体通信中的压缩编码技术 326

一、多媒体通信中数据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26

二、数据压缩的分类 326

三、平均信息量编码 327

四、源编码 329

五、音频压缩编码技术 332

六、视频图像压缩编码技术 334

七、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编码的国际标准 334

第七节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和进展 340

一、综述 340

二、多媒体通信业务种类 341

三、多媒体远程通信系统 343

四、点播服务类系统 345

五、Internet上的多媒体应用 346

六、多媒体通信前瞻 349

附录Ⅰ 数据通信中的有关数学推导 352

附录Ⅱ 数据通信常用技术标准 375

附录Ⅲ 若干专业英汉词汇对照表 379

主要参考文献 38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