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卓然,夏梦岩,倪语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117084758
- 页数:458 页
绪论 1
一、耐药的基本概念 1
二、微生物耐药的产生机制 2
三、外界因素对耐药微生物的影响 4
四、重要的耐药微生物 5
五、耐药微生物的检测 6
六、耐药微生物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6
七、应对微生物耐药性的策略 7
第一篇 基础理论 11
第一章 微生物的表面结构 11
第一节 细菌等原核微生物的表面结构 11
一、革兰阳性菌 12
二、革兰阴性菌 13
三、荚膜 16
第二节 细菌L型 17
一、细菌L型的形成 18
二、细菌L型的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 18
三、细菌L型与耐药性 20
第三节 真核微生物的表面结构 21
一、细胞壁的外成分 22
二、细胞壁与细胞质膜 22
第四节 病毒的表面结构 23
一、基本结构 24
二、辅助结构 25
第二章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26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 26
一、染色体 26
二、质粒 27
三、噬菌体 28
四、转座子和整合子 29
第二节 真核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34
一、真菌细胞的基因组和染色体 34
二、线粒体DNA 35
三、真菌中的质粒与转座子 35
第三节 病毒的遗传物质 36
一、病毒基因组 36
二、病毒的变异与耐药性 37
第三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耐药性 39
第一节 DNA突变 39
一、突变的分子基础 39
二、诱变剂 40
第二节 RNA突变 42
第三节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43
一、转化 43
二、接合 44
三、转导 46
四、溶原性转换 48
第四节 真核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49
一、真菌的无性繁殖 49
二、真菌的有性繁殖 49
三、真菌的遗传变异与耐药 50
第五节 病毒的遗传变异 50
一、突变 51
二、基因重组 51
三、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52
四、病毒变异的实际意义 52
第四章 细菌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54
第一节 细菌RNA的生物合成——转录 54
一、RNA聚合酶与转录过程 54
二、细菌RNA转录后加工 56
三、RNA聚合酶作用的专一性抑制剂 57
第二节 遗传密码 57
一、遗传密码的简并性与摆动性 58
二、遗传密码的通用性及变异性 59
三、遗传密码错译 59
四、RNA再编码 59
五、重叠基因 60
第三节 细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60
一、核糖体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60
二、转运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60
三、翻译:蛋白质的合成 61
四、蛋白质合成后加工及靶向输送 63
五、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抑制和干扰 64
第四节 细菌基因表达调控 64
一、细菌基因表达调控及意义 64
二、DNA结合蛋白 65
三、反义核酸 65
四、阻遏和诱导 66
五、正调控与负调控系统 68
六、转录衰减 69
七、细菌的全局控制系统 70
八、信号转导和双组分调控系统 71
九、群体感应 72
十、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比较 72
第五章 细菌细胞生物学 74
第一节 细菌生长曲线 74
一、细菌生长繁殖 74
二、细菌的个体生长繁殖 74
三、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74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中的细菌 76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76
二、水中的微生物 77
三、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 78
四、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78
第三节 微生物的饥饿存活与耐受性 78
一、饥饿状态下细菌的形态学变化 79
二、饥饿细胞的能量来源 79
三、饥饿蛋白与耐受性 80
四、饥饿状态与细菌耐药性 81
第四节 细菌在人体的分布 81
第五节 抗菌药物对细菌的影响 83
一、抗菌药物对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83
二、抗菌药物对细菌形态的影响 85
三、抗菌药物对细菌质量的影响 86
四、抗菌药物对细菌毒力的影响 86
第二篇 细菌耐药性 91
第六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91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 91
一、青霉素类 91
二、头孢菌素类 92
三、其他β-内酰胺类 92
第二节 细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机制 92
一、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产生的耐药性 92
二、β-内酰胺酶引起的耐药性 98
三、牵制机制产生的耐药性 111
四、细菌外膜的屏障作用产生的耐药性 111
五、细菌主动外排药物产生的耐药性 112
第三节 克服细菌耐药性的措施 113
一、研制特异性BLA抑制剂 113
二、针对细菌的耐药机制开发新药 114
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115
第七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 118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简介及细菌耐药机制分类 118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简介 118
二、耐药机制分类 118
第二节 耐药机制 119
一、靶位改变引起的耐药 119
二、灭活酶引起的耐药 122
三、主动外排系统引起的耐药 123
第三节 耐药分布及临床意义 124
第八章 喹诺酮类的耐药 125
第一节 喹诺酮类简介 125
第二节 靶位改变引起的耐药 126
一、DNA旋转酶的改变 126
二、拓扑异构酶Ⅳ的改变 126
三、各类细菌的靶位介导耐药性的特点 127
第三节 主动外排系统 128
第四节 细菌外膜的屏障作用 129
一、基因突变引起的膜通透性改变 130
二、OmpF减少与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性 130
第五节 质粒介导的耐药机制 130
一、发现 130
二、Qnr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的分子机制 131
三、Qnr同系物的分布 131
四、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性的重要性 132
五、qnr质粒携带相关的整合子/转座子及多重耐药基因 132
六、质粒和染色体耐药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 133
第六节 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现状及其对抗措施 133
一、耐药的现状 133
二、耐药性的对抗措施 133
第九章 糖肽类抗生素耐药性 136
第一节 概述 136
一、结构与分类 136
二、抗菌谱及作用机制 136
三、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137
第二节 糖肽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138
一、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 138
二、耐药类型 138
第三节 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141
一、VISA的定义 141
二、生物学特性 142
三、耐药机制 142
四、临床意义及对策 144
第十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146
第一节 概述 146
一、结构与分类 146
二、抗菌谱及作用机制 147
三、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147
第二节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 148
一、靶位的改变 149
二、通透性下降或转运能力的丧失 149
三、修饰酶(钝化酶)的产生 149
第三节 氨基糖苷修饰酶的分布与检测 156
一、氨基糖苷修饰酶的构效关系 156
二、氨基糖苷修饰酶的分布 156
三、氨基糖苷修饰酶的检测 157
第四节 控制细菌耐药性的措施与对策 157
一、对原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改造 157
二、开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修饰酶抑制剂 158
三、设计双功能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58
第十一章 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 160
第一节 概述 160
一、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160
二、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161
第二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162
一、外排泵蛋白 163
二、核糖体保护蛋白 163
第三节 四环素耐药基因的传播与调控 166
一、革兰阳性菌的四环素耐药基因及其传播 166
二、耐药基因的表达调控 166
第四节 控制细菌耐药性的措施与对策 168
一、合理使用四环素类及研制开发新药 168
二、开发不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的新策略 168
第十二章 氯霉素耐药 170
第一节 氯霉素简介 170
一、抗菌作用与机制 170
二、体内过程 171
三、临床应用 171
四、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72
五、药物相互作用 172
第二节 耐药机制 173
第十三章 其他抗菌药物耐药 175
第一节 磺胺类和甲氧嘧啶 175
一、常用磺胺类抗菌药特点及应用 175
二、甲氧苄啶 176
三、磺胺类和甲氧苄啶耐药 177
第二节 甲硝唑耐药 177
第三节 多粘菌素B耐药 178
第四节 其他药物耐药 179
一、新生霉素耐药 179
二、呋喃妥因耐药 179
三、磷霉素耐药 179
四、杆菌肽耐药 179
第十四章 多重耐药 181
第一节 细菌的外膜屏障 181
第二节 多重外排系统 182
一、大肠埃希菌 183
二、铜绿假单胞菌 186
三、淋病奈瑟菌 187
四、其他多重耐药细菌 188
第十五章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 190
第一节 结核杆菌及与其耐药相关的概念 190
一、结核杆菌的基本特征 190
二、与结核杆菌耐药相关的几个概念 190
第二节 耐药菌产生原因及耐药机制 191
一、异烟肼耐药 193
二、利福平耐药 194
三、链霉素耐药 194
四、乙胺丁醇耐药 195
五、吡嗪酰胺耐药 195
第三节 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 195
一、国际情况 195
二、国内情况 197
第三篇 细菌耐药性研究及检测方法第十六章 细菌耐药试验 201
第一节 纸片扩散法(改良Kirby-Bauer法) 202
一、试验原理及方法 202
二、结果判断和报告 203
三、注意事项 208
四、质量控制 211
第二节 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 215
一、肉汤稀释法 216
二、琼脂稀释法 216
第三节 E-试验 217
一、E-试验原理 217
二、试验方法及结果判断 217
第四节 联合药敏试验 218
一、联合药敏试验的意义 218
二、联合用药的基本原则 219
三、联合药敏试验的方法 219
四、联合药敏试验的适应证 219
第五节 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 220
一、半自动和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 220
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 222
第六节 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226
第十七章 耐药菌的实验室选择和生物被膜模型 231
第一节 耐药菌株的实验室选择 231
一、直接选择法 231
二、诱变法 232
第二节 生物被膜模型 233
一、体外模型 233
二、体内模型 233
三、生物被膜的鉴定 233
第十八章 质粒的实验研究 236
第一节 质粒接合转移实验 236
一、F质粒的接合转移 236
二、革兰阳性细菌的质粒接合转移 237
第二节 质粒转化实验 238
一、用氯化钙制备和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 238
二、高效率的电击转化 239
第三节 质粒消除实验 240
一、质粒消除的试验方法 240
二、物理方法消除质粒 241
三、化学试剂法消除质粒 241
四、抗生素法消除质粒 242
第四节 质粒图谱 242
一、原理 242
二、方法 243
第十九章 细胞膜通透性研究的基本方法 248
第一节 细菌表面物质与通透性的关系 248
一、葡萄球菌及其他革兰阳性菌 248
二、分枝杆菌的细胞壁 249
三、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 249
第二节 细胞膜通透性研究的基本方法 249
一、漏出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49
二、SDS和溶菌酶用于检测细菌溶解的测定 250
三、荧光探针应用于细菌膜通透性的测定 251
四、银纳米微粒应用于细菌膜通透性的测定 252
第二十章 耐药研究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257
第一节 耐药性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257
一、概述 257
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mecA基因的检测 257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258
一、细菌核酸的提取 258
二、细菌质粒DNA提取 261
三、电泳检测技术 263
四、DNA序列测定 266
第二十一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相关实验 268
第一节 β-内酰胺酶的测定与初步鉴别 268
一、产色头孢菌素法 268
二、生物学方法 269
第二节 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 270
一、纸片扩散法 270
二、肉汤稀释法 271
第三节 产酶细菌的检测 272
一、产AmpC酶细菌的检测 272
二、产金属酶细菌的检测 273
三、产OXA型酶细菌的检测 273
四、MRSA与MRSCON的检测 274
五、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的检测 274
第四节 β-内酰胺酶粗提液的制备 276
一、从革兰阴性菌中提取BLA 276
二、从葡萄球菌中制备青霉素酶粗提液 276
第五节 β-内酰胺酶水解速率的测定 277
一、原理 277
二、方法及结果判定 277
三、注意事项 278
第六节 诱导酶检测 278
一、纸片法检测 278
二、三维实验法 278
第二十二章 糖肽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实验 280
第一节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检测 280
一、原理 280
二、方法及结果判定 280
第二节 中介度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 280
一、VISA的检测 280
二、hVISA的检测 281
第二十三章 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试验 283
第一节 耐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肠球菌的检测 283
第二节 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的分析 284
一、氨基糖苷类药敏纸片法 284
二、革兰阴性菌耐药机制分析法 284
第二十四章 分枝杆菌耐药性试验 286
第一节 抗分枝杆菌药物及耐药性 286
一、抗生素类药物 286
二、合成类抗结核药物 288
第二节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试验的指征与方法 290
一、耐药试验的指征 290
二、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敏试验方法 291
三、质量控制 295
第二十五章 微生物对消毒剂的耐药性 298
第一节 消毒剂耐药性的概念与作用机制 298
一、消毒剂概念与消毒剂耐药性判定方法 298
二、常用消毒剂及其作用机制 298
第二节 消毒剂耐药性机制 300
一、固有的耐药性 300
二、非生理性耐药 301
三、获得耐药性 301
四、抗生素耐药与消毒剂耐药的关系 307
第三节 消毒剂耐药性的检测 307
一、常用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作用效果评价 307
二、使用中消毒剂污染及耐药性研究 308
三、3种致病菌对常用消毒剂耐药性的调查 310
四、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碘伏和氯己定耐药性的研究 310
第四篇 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耐药性与检测方法第二十六章 病毒耐药性及其检测 315
第一节 病毒耐药性与抗病毒药物 315
一、抗病毒药物的种类 315
二、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318
第二节 抗病毒药物敏感实验 319
一、检测病毒 319
二、体外抗病毒药敏试验 320
第三节 病毒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321
一、病毒对核苷类药物的耐药性机制 321
二、病毒对非核苷类药物的耐药性机制 326
第四节 临床常见病毒的耐药性 327
一、人免疫缺陷病毒耐药性 327
二、流行性感冒病毒耐药性 328
三、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性 330
四、疱疹病毒耐药性 332
第五节 病毒耐药性的临床意义及防治 332
一、病毒耐药的现状 333
二、临床应对策略 333
第二十七章 真菌耐药性及检测 336
第一节 抗真菌药物 336
第二节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336
第三节 真菌耐药的流行病学 338
第四节 耐药机制 338
一、多烯类耐药机制 338
二、5-氟胞嘧啶耐药机制 339
三、唑类抗真菌剂耐药机制 339
第五节 耐药真菌的检测 340
一、酵母样真菌的耐药性试验 341
二、丝状真菌的耐药性试验 344
第二十八章 支原体耐药性及检测 346
第一节 抗支原体药物及支原体耐药性 346
第二节 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及菌落计数 347
一、支原体的培养 347
二、支原体的鉴定 349
三、支原体的菌数测定 349
第三节 支原体的药物敏感试验 350
一、微量稀释法 350
二、试管法 350
三、直接肉汤药盘法 350
四、以固相为基础的试验 350
五、试剂盒测定法 351
六、药物敏感试验注意事项 351
第二十九章 衣原体耐药性及检测 353
第一节 抗衣原体药物 353
一、大环内酯类药物 353
二、喹诺酮类药物 354
三、四环素类 355
第二节 衣原体耐药性及耐药机制 355
第三节 衣原体的药敏试验 356
一、标本采集 356
二、衣原体的培养与鉴定 356
三、衣原体的药敏试验 358
第三十章 原虫的耐药性及检测 360
第一节 阴道毛滴虫的耐药 360
一、培养条件 361
二、耐药机制 361
三、耐药的检测试验 362
四、耐药的防治 362
第二节 疟原虫的耐药 363
一、培养条件 363
二、疟原虫耐药的临床认识 364
三、耐药机制 364
四、耐药的检测试验 366
五、耐药的防治 367
第三节 其他原虫的耐药 368
一、阿米巴原虫耐药 368
二、利什曼原虫耐药 368
第五篇 临床应用 373
第三十一章 抗微生物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373
第一节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374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374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74
三、按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374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374
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376
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376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376
第三节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377
一、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377
二、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378
三、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379
四、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379
五、小儿及未成年人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380
六、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380
第三十二章 抗菌药物与菌群失调 383
第一节 人体微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 383
第二节 菌群失调 383
第三节 抗菌药物对正常菌群的影响 384
一、抗菌药物对正常微生物群生态平衡的破坏 384
二、抗菌药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384
三、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 385
四、使内源性感染或自身感染转变为外源性感染 385
第四节 二重感染的临床表现与防治 385
一、二重感染的发生机制 385
二、二重感染的临床表现及防治 386
第三十三章 细菌感染症的抗菌药物治疗 390
第一节 减少细菌耐药的策略 390
一、减少细菌耐药产生应采取的策略 390
二、国外所采取的措施 390
第二节 常见细菌耐药现状及抗菌药物的选择 391
一、肺炎链球菌耐药现状及抗菌药物的选择 392
二、葡萄球菌耐药现状及抗菌药物的选择 393
三、肠球菌的耐药现状及抗菌药物的选择 394
四、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介导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现状及抗菌药物的选择 394
五、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现状及抗菌药物的选择 396
六、细菌生物膜与慢性下呼吸道感染 398
七、全耐药细菌的处理措施和抗菌药物选择 399
第三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及结核病的防治策略 400
一、DR-TB产生的原因 400
二、正确应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 401
三、DR-TB产生的治疗 402
第三十四章 病毒感染症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404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404
一、概述 404
二、治疗 405
三、预防 406
第二节 人禽流感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406
一、概述 406
二、治疗 406
三、预防 407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407
一、概述 407
二、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408
三、乙型病毒(HBV)性肝炎的治疗 408
四、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415
五、丁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418
六、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418
第四节 艾滋病与药物治疗 419
一、概述 419
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419
三、预防 425
第三十五章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427
第一节 真菌及其感染的特点 427
一、真菌的分类 427
二、流行病学 427
三、危险因素 428
第二节 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429
一、发病机制 429
二、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429
三、真菌的病原学检查方法 429
四、诊断 430
第三节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 430
一、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430
二、深部真菌感染的防治策略 431
三、治疗 432
第三十六章 微生物耐药性的流行与发展趋势 435
第一节 微生物耐药性产生的历史 435
第二节 微生物耐药性的流行现状及趋势 436
一、微生物耐药性的时间分布 436
二、微生物耐药性的人群分布 437
三、微生物耐药性的地区分布 437
四、国内外的耐药监测数据 437
第三节 微生物耐药性与医院感染 440
第四节 针对微生物耐药性的策略 441
第五节 微生物耐药性监测 443
索引 448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零基础学会素描》王金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花时间 我的第一堂花艺课 插花基础技法篇》(日)花时间编辑部编;陈洁责编;冯莹莹译 2020
- 《Photoshop CC 2018基础教程》温培利,付华编著 2019
- 《看视频零基础学英语口语》宋德伟 2019
- 《胃癌基础病理》(日)塚本彻哉编者;宫健,刘石译者 2019
- 《奶制品化学及生物化学》(爱尔兰)福克斯(FoxP.F.)等 2019
- 《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素描基础与设计》施猛责任编辑;(中国)魏伏一,徐红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4》路丽明编 2019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