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药复杂体系现代化研究方略与思考
中药复杂体系现代化研究方略与思考

中药复杂体系现代化研究方略与思考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克武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30482501
  • 页数:16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目前中药复杂体系研究中出现的一些新思想、新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和展望,系统介绍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主线,包括:基于中医理论基础的临床选方、基于现代动物疾病模型的方剂功效验证、中药成分的系统分离与结构鉴定、中药活性成分组的筛选、中药活性成分组的药理机制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的代谢与增效等多方面的最新成果。所有参编者均为实验室一线工作的研究人员,因此该书内容具有相当时效性和指导意义,可供药学、基础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参考使用。
《中药复杂体系现代化研究方略与思考》目录

第一章 中药药效物质研究的起点 1

引言 1

第一节 中药方剂历史沿革 1

一、中药方剂形成的历史背景 1

二、中药方剂成分的复杂性 8

三、中药方剂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整体观 9

四、在治疗上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 10

五、中医药的发展方向——现代化、标准化 13

第二节 中医理论指导下经典方剂的应用价值 15

一、经典方剂的特点 15

二、研究经典方剂活性物质基础的必要性 16

参考文献 22

第二章 中药药效物质的分离与鉴定——现代分离技术/光谱技术的多样化运用 23

引言 23

第一节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24

一、中药药效物质提取方法 24

二、中药药效物质分离方法 26

三、中药药效物质的结构鉴定方法 30

第二节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方法学 32

一、以生物活性为导向 32

二、以液相质谱技术(LC-MS)为导向 34

三、以二维高通量制备液相色谱技术为导向 38

四、基于化学成分敲除/敲入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 40

五、基于分子烙印技术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 42

六、基于血清药物化学和血清药理学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 43

参考文献 44

第三章 中药药效的系统性重现——基于疾病动物模型的药效学研究 46

引言 46

第一节 人类疾病的复杂性 47

第二节 研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重要意义 47

一、克服社会伦理道德限制 48

二、克服人类疾病潜伏期长、病程长、发病率低等缺点 49

三、可控制各种实验因素并简化实验 49

四、便于实验样品的全面采集 50

五、有助于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 50

六、很多疾病概念是通过动物模型获得的 50

第三节 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 51

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分类 51

二、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原则 55

第四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 57

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发展历程 58

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复制的基本原则 60

三、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62

四、中医动物模型存在的问题 65

第五节 疾病动物模型的发展趋势 67

参考文献 67

第四章 中药药效物质的代谢及增效 68

引言 68

第一节 中药体内代谢研究 68

一、药物代谢的一般概念 68

二、中药代谢的研究现状 70

三、中药的肝代谢 71

四、中药的肠代谢 74

五、中药有效成分代谢研究举例 80

六、中药的代谢组学研究 84

七、中药代谢研究的意义和展望 86

第二节 中药药效物质的结构修饰 87

一、中药药效物质结构修饰与改造的目的 88

二、中药药效物质结构修饰实例 89

第三节 中药药效物质的给药途径 102

一、口服给药 102

二、注射给药 103

三、直肠给药 108

四、经皮给药 109

参考文献 112

第五章 中药药效物质的活性筛选——高通量/高内涵活性筛选系统的发展现状 116

引言 116

第一节 基于计算机平台筛选中药活性单体 116

一、什么是计算机虚拟筛选 116

二、计算机虚拟活性筛选的优势及关键技术 117

三、应用实例 118

第二节 高通量活性筛选用于中药活性成分鉴定 119

一、高通量筛选定义及产生背景 119

二、高通量筛选技术体系的组成 120

三、高通量筛选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123

四、高通量筛选的问题及展望 127

第三节 高内涵筛选用于中药活性成分鉴定 128

一、高内涵筛选的定义及产生背景 128

二、高内涵筛选的关键技术及优势 128

三、高内涵活性筛选的应用实例 129

第四节 新技术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发现 132

一、生物色谱法 132

二、脂质体平衡透析/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137

三、细胞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138

四、微透析生物取样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139

参考文献 140

第六章 中药的多靶点网络药理调控 144

引言 144

第一节 中药药效物质的多靶点作用研究 144

一、基因芯片用于中药活性物质分子候选靶标研究 144

二、蛋白质芯片用于中药活性物质分子候选靶标研究 147

三、芯片实验室用于中药活性分子候选靶标研究 151

四、RNA干扰用于中药活性分子候选靶标研究 152

第二节 网络药理学的定义及产生背景 154

一、网络药理学的定义 154

二、网络药理学的产生背景 154

三、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 155

四、网络药理学研究模型及其应用 155

五、对疾病网络进行分析的方法 157

六、采用多靶点新药设计的一些策略 158

七、新药研发受挫的原因 158

八、网络药理学存在的问题 159

九、结语与展望 159

参考文献 160

第七章 中药活性物质研究的未来构想 162

引言 162

第一节 从模式生物到模式中药 162

第二节 分子方剂学——把脉中药基因 163

一、中药分子方剂学概念的提出 163

二、分子方剂学的优势 165

第三节 中药活性物质基础研究的最后归宿——治未病:中药使医学模式从对抗医学转向预防医学 167

编后记 16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