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保亚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00116077
  • 页数:774 页
图书介绍:《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是语言学方法论研究专著。作者立足大量的语料调查、分析和整理,对20世纪各国学者研究中国境内语言(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包括结构语言学、汉藏语言发生学、字本位论、语义句法、非线性论、词汇扩散论、叠置式音变论、自组织论、语言接触的无界有阶论、历史比较法等,展开了充分的研究,归纳了中国语言学家对普通语言学的主要贡献,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并论证了自己的进一步解决方案。本书适用于语言学领域的师生和研究人员。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目录

引言 1

1 马建忠的语法理论 5

2 中国结构语言学 18

2.1 语法理论 19

2.1.1 词类论 19

2.1.1.1 分布观念的形成 19

2.1.1.2 一线制和双轴制 22

2.1.1.3 词类的意义标准和三品说 27

2.1.1.4 鉴定字的提出 31

2.1.1.5 分布理论的全面展开 38

2.1.1.6 鉴定字与英汉词类的有阶比较 45

2.1.1.7 语类划分的相对性与分布特征推导 61

2.1.2 单位论 69

2.1.2.1 同形替代法与词的提取 70

2.1.2.2 扩展法与词的提取 78

2.1.3 结构论 83

2.1.3.1 同构 84

2.1.3.2 句法结构的初始概念 87

2.1.3.3 结构关系的判定 95

2.1.4 层次论 104

2.1.5 词组本位论 109

2.2 音系理论 113

2.2.1 音位的相对性 113

2.2.2 音节中心观念与音节的层次 118

2.2.3 调位论 125

2.2.4 音系和语法的关系 128

2.3 中国结构语言学的地位和去向 136

3 基于语文学的汉语历时研究 149

3.1 系联法 151

3.2 对音与古音构拟 153

3.3 谐声原则 163

3.4 空格论与内部构拟法 164

3.5 右文说 168

4 汉藏语言发生学 174

4.1 汉藏语言谱系划分分歧的产生 175

4.2 同构标准的采用 176

4.3 对应标准的转向 180

4.4 同源标准的探索 184

5 异质语言研究的兴起:语义关系研究 191

5.1 异质语言观的转向 191

5.2 语义研究的必要性 194

5.3 语义结构关系 197

5.4 变换分析与转换层面 202

5.4.1 变换分析的必要性 204

5.4.2 变换分析的平行性原则 220

5.4.3 空语类和深层结构 224

5.4.4 汉语的支配与约束 230

5.5 语义结构关系的扩展 237

5.5.1 格语法和配价语法的研究 237

5.5.2 形容词和名词的配价 246

5.5.3 论元的判定 248

5.6 语义特征研究 250

5.7 语义指向分析 258

5.8 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 261

5.9 IA与IP:汉语与中国结构语言学 269

6 非线性音系研究 274

6.1 对非线性的认识:基本形式和派生形式 275

6.2 声调的调域和音高 277

6.3 连读变调的复杂条件 284

6.4 字调与词调 287

6.5 节律研究 289

6.5.1 莫拉、音节和音步 290

6.5.2 韵律词和韵律短语 295

6.5.3 节律层阶的表现形式 297

6.5.4 节律和句法研究 299

6.6 语调研究 303

6.7 优选论与汉语音系学 304

7 字本位论 308

7.1 语素与字 311

7.1.1 对比原则的必要性 312

7.1.2 字与语素的切分 314

7.1.3 字与语素的归并 324

7.2 字化现象 327

7.2.1 分析型字化 327

7.2.2 综合型字化 330

7.3 字与词 333

7.3.1 自由标准与词的提取 334

7.3.2 平行周遍对比与规则字的提取 336

7.3.3 单层单位说的不充分性 344

7.3.4 语法单位的类型差异 346

7.4 平行周遍原则 349

7.4.1 自由与平行周遍条件 349

7.4.2 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354

7.4.3 平行周遍条件与类比 356

7.4.4 汉语词法和句法的对齐 361

7.5 语义语法 366

8 词汇扩散论 381

8.1 词汇扩散与音变方式 382

8.2 词汇扩散与音变条件 385

9 叠置式音变论 392

9.1 音系叠置与音变规律 393

9.2 音系叠置和差异原则的冲突 400

9.3 语法系统的叠置 412

10 自组织论 415

10.1 结构协合与变异的序 419

10.2 组合协合与聚合协合 431

10.3 多层次干扰 436

10.4 结构与音变规律 444

11 语言接触的无界有阶论 453

11.1 母语匹配与接触规律性 455

11.2 语言转换与语言转型 463

11.3 互协同构与无界有阶性 468

11.4 对应:同源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473

12 语素关联对应与层次 478

12.1 关联对应分析的必要性 478

12.2 关联对应的单位 480

12.3 建立对应的基本形式:语素与字 480

12.4 对应的语义实证原则 481

12.5 完全对应和不完全对应 483

12.6 完全对应的周遍性 487

12.7 一致对应 499

12.8 多重对应与时空层次区分 501

12.9 普遍对应与非普遍对应 504

12.10 完全一致对应与普遍一致对应 505

12.11 核心一致对应 507

12.11.1 核心字、核心语素、核心语符和核心词 507

12.11.2 核心一致对应语素集 508

12.11.3 核心一致对应语素集的重要性 510

12.11.4 声调在核心一致对应中的层次判定作用 511

12.12 有序对应关联表 512

13 关系词有阶分析 521

13.1 关系词比较的基础:现代语言还是构拟语言 521

13.2 绝对有阶分析 524

13.2.1 绝对有阶分析程序 525

13.2.2 绝对有阶分析的可行性与限度 535

13.2.3 核心词自动分阶问题 538

13.3 相对有阶分析 540

13.3.1 单向相对有阶分析 541

13.3.2 双向相对有阶分析 545

13.3.3 内核语符相对有阶分析 550

13.4 语素类聚有阶分析 554

13.4.1 考古证据和语素文化类聚分阶 556

13.4.1.1 类聚语素的对应和考古分布 556

13.4.1.2 语素的时空判定和传播过程 561

13.4.1.3 语素类聚考古有阶分析方法 565

13.4.2 自然序列和语素类聚分阶 566

13.4.2.1 数词对应的语源问题争论 566

13.4.2.2 汉台数词类聚的有阶分布 567

13.4.2.3 数词分布语序的有阶差异 569

14 历史比较与恰当重构 573

14.1 比较的充分性 574

14.2 弱重构、过度重构与恰当重构 579

14.3 构拟的系统格局和音变机制 581

15 基于异质性的《切韵》研究 585

15.1 从《切韵》同质论到《切韵》异质论 585

15.2 比较法的作用与限度 591

15.3 语文学和比较法的互补 595

15.4 构拟的协调性和充分性 600

15.4.1 赋值的充分性 605

15.4.2 内转与外转 606

15.4.3 等 607

15.4.4 开合 610

15.4.5 摄 611

15.4.6 《切韵》音系韵母协调构拟表 611

16 基于异质性的上古音构拟 623

16.1 上古音和中古音的关系 625

16.2 上古韵母 626

16.2.1 韵腹和押韵原则 626

16.2.2 介音和等 628

16.2.3 重纽 629

16.2.4 上古韵部拟音修订 634

16.3 上古声母 635

16.3.1 复辅音 635

16.3.2 腭化 640

16.3.3 日母和泥母的对立 642

16.3.4 上古声母表 643

16.3.5 上古声母及其和中古声母的关系 644

16.4 上古声调 645

16.4.1 从音变规则看上古四声 645

16.4.2 阴入通押 646

16.4.3 去声 647

16.4.4 上古类声调及其和中古声调的关系 649

17 汉藏区域语言的谱系关系 651

17.1 汉藏关系字关联对应与有阶分布 651

17.2 澳台关系字关联对应与有阶分布 659

17.2.1 首音、腹音、尾音的切分和关联对应 659

17.2.2 傣印词根关联对应表 662

17.2.2.1 傣印首音对应 662

17.2.2.2 傣印腹音对应 663

17.2.2.3 傣印尾音对应 665

17.2.3 傣印完全对应有阶分布 666

17.2.4 傣印宽式不完全对应有阶分布 667

17.2.5 同源关系的可传递性和澳台语源关系 670

17.3 汉藏区域语言谱系关系 673

17.4 谱系分类的原则 674

17.4.1 共享创新法 674

17.4.2 词源统计法 676

17.4.3 严式词源统计法和谱系树绘制 679

17.4.4 谱系分类存在的问题 681

结语 683

符号和术语说明 689

中西人名对照 697

人名译名对照西文排序 697

人名译名对照汉语排序 701

参考文献 704

后记 7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