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宏观审慎管理  框架、机制与政策选择
宏观审慎管理  框架、机制与政策选择

宏观审慎管理 框架、机制与政策选择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志洋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4987464
  • 页数:2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四篇介绍宏观审慎管理,第一篇为宏观审慎管理概述,通过导论、宏观审慎管理研究文献综述两个方面来对宏观审慎管理进行一个笼统的介绍;第二篇为时间维度下的宏观审慎管理,从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生成机制、动态准备金制度和逆周期资本缓冲调控机制研究三个方面来对宏观审慎管理进行时间维度下的解析;第三篇为空间为维度下的宏观审慎管理,通过关联度与系统性风险、关联度视角下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研究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国际实践三个方面来对宏观审慎管理进行空间维度下的解析;第四篇为宏观审慎管理总体实施,从宏观审慎管理机构设置研究、宏观审慎管理总体实施两个方面对宏观审慎管理如何实施,需要进行那些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为我国后期实施宏观审慎管理,推动宏观审慎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宏观审慎管理 框架、机制与政策选择》目录

第一篇 宏观审慎管理概述 3

第1章 导论 3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3

1.1.1 研究背景 3

1.1.2 研究意义 6

1.2 宏观审慎管理 7

1.2.1 宏观审慎管理的历史沿革 8

1.2.2 对宏观审慎管理的认识 13

1.2.3 我们为什么需要宏观审慎管理? 19

1.3 系统性风险概述 22

1.4 逻辑架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24

1.4.1 逻辑架构 24

1.4.2 研究方法 25

1.4.3 创新与不足之处 26

第2章 宏观审慎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29

2.1 对宏观审慎管理的理论思考 30

2.1.1 宏观审慎管理对现有理论的挑战 30

2.1.2 从“三种金融学”看宏观审慎 32

2.1.3 从“货币—信用”看风险的内生性 34

2.2 外部性视角下的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的必然性 36

2.2.1 金融机构关联度视角下的负外部性 36

2.2.2 资产抛售行为视角下的负外部性 38

2.2.3 经营战略相似度视角下的负外部性 39

2.3 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工具 40

2.3.1 有关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的研究 40

2.3.2 宏观审慎管理工具与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关系 42

2.4 基于空间维度的研究 44

2.5 基于时间维度的研究 47

2.5.1 逆周期调控机制的目标 47

2.5.2 挂钩变量的选取标准 49

2.5.3 《巴塞尔协议Ⅲ》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 49

2.6 宏观审慎管理的有效性检验 51

2.6.1 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的有效性 51

2.6.2 宏观审慎监测指标的表现:基于家庭部门的实证分析 53

2.7 小结 57

第二篇 时间维度下的宏观审慎管理 61

第3章 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生成机制 61

3.1 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生成机制——供给因素 61

3.1.1 资本监管视角 62

3.1.2 商业银行风险资产配置视角 68

3.2 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生成机制——需求因素 68

3.3 一个理论模型 69

3.4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研究实证分析 72

3.4.1 资本调整行为对银行信贷的影响 72

3.4.2 研究方法 74

3.4.3 样本数据 77

3.4.4 实证结果 79

3.5 小结 81

第4章 动态准备金制度 83

4.1 相关文献综述 83

4.2 动态准备金运行机制 87

4.3 动态准备金银行信贷的影响——一个理论模型 90

4.3.1 对银行经营行为的描述 91

4.3.2 信贷市场与经济周期 93

4.4 西班牙与秘鲁动态准备金体系的比较研究 95

4.4.1 西班牙动态准备金实践 95

4.4.2 秘鲁动态准备金实践 99

4.4.3 西班牙与秘鲁实践比较 101

4.5 动态准备金机制与相关会计问题协调的探讨 105

4.5.1 从实际损失原则导向到期望损失原则导向 105

4.5.2 披露问题与收入平滑问题 108

4.5.3 税收与股利分配问题 109

4.6 相关政策建议 111

第5章 逆周期资本缓冲调控机制研究 113

5.1 引言 113

5.2 逆周期调控对银行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 115

5.2.1 基本模型 116

5.2.2 对模型结果的讨论 117

5.3 《巴塞尔协议Ⅲ》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表现好吗——来自国际的证据 119

5.4 逆周期调控应与本国国情结合——基于印度的分析 123

5.5 中国逆周期调控实证分析 126

5.5.1 中国经济失衡状态监测分析 126

5.5.2 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计提 128

5.6 小结 132

第三篇 空间维度下的宏观审慎管理 137

第6章 关联度与系统性风险 137

6.1 研究背景 137

6.2 关联度与系统性风险 139

6.3 关联度视角下系统性风险测度的挑战 146

6.3.1 估计银行间风险敞口矩阵——最大化熵方法 146

6.3.2 建模的挑战——内生化违约损失率 148

6.4 未来研究方向 151

第7章 关联度视角下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研究 153

7.1 引言 153

7.2 运用股票收益率测度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 155

7.3 数据和研究方法 156

7.3.1 样本数据 156

7.3.2 相关性研究 159

7.3.3 CoVaR方法 159

7.3.4 多元Garch模型Cholesky分解求解CoVaR 164

7.4 实证结果 167

7.4.1 相关性研究实证结果 167

7.4.2 CoVaR实证研究结果 169

7.5 小结及政策建议 173

第8章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国际实践 175

8.1 对“系统重要性”理解 175

8.1.1 系统重要性的含义 175

8.1.2 “系统重要性”决定因素 177

8.2 “系统重要性”评估 182

8.2.1 概述 182

8.2.2 评估注意事项 184

8.2.3 “系统重要性”定性评估 185

8.2.4 “系统重要性”定量评估 186

8.3 增强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损失吸收能力 190

8.3.1 评估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高额损失吸收能力 191

8.3.2 基本原则 192

8.3.3 工具 193

8.3.4 与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的融合 193

8.3.5 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合作 195

8.4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危机救助 196

第四篇 宏观审慎管理总体实施 201

第9章 宏观审慎管理机构设置研究 201

9.1 我们需要宏观审慎管理主体 201

9.2 相关研究综述 203

9.3 宏观审慎管理机构设置基本框架 205

9.3.1 监管目标 206

9.3.2 机构设置 206

9.3.3 任务、权力及工具 206

9.3.4 透明性和问责机制 207

9.3.5 独立性 207

9.4 危机后国际上宏观审慎机构设置的趋势 208

9.5 国际关于宏观审慎管理机构设置的实践 209

9.5.1 机构架构的设立 209

9.5.2 关于宏观审慎的授权 210

9.5.3 有关宏观审慎的权力 211

9.5.4 关于责任机制问题 212

9.6 美国实施宏观审慎管理的现状 212

9.6.1 实施概况 212

9.6.2 美联储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角色 214

9.7 欧洲国家宏观审慎管理机构设置实践 216

9.8 对中国的政策建议 218

第10章 宏观审慎管理总体实施 221

10.1 宏观审慎管理实施原则 221

10.1.1 系统性风险监测 221

10.1.2 金融体系的关联度 222

10.1.3 监管工具的开发 222

10.1.4 信息共享 223

10.1.5 实施机构 223

10.1.6 权责分配 223

10.1.7 与公众的交流 224

10.2 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的时机选择 225

10.2.1 系统性风险评估与宏观审慎管理的实施时机 225

10.2.2 不同情境下的宏观审慎管理的实施 226

10.2.3 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228

10.3 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构建 234

10.3.1 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构成 234

10.3.2 我国构建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244

参考文献 247

后记 28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