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隋唐长安佛教社会史
隋唐长安佛教社会史

隋唐长安佛教社会史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季爱民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101118414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借鉴宗教社会学的观念,依据西域文献、出土铭文和传世资料,以个案的形式分析佛教对于都城政治与社会生活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考察佛教与社会关系的变迁过程,多角度讨论了佛教在长安社会秩序形成与转变中的意义,展现了盛唐以降传统信仰方式与理性信仰对于居民生活的不同影响。
《隋唐长安佛教社会史》目录
标签:爱民 社会

导论 1

第一章 寺院的社会等级与相互关系 14

第一节 寺院的社会等级 15

一、皇室建立的寺院 15

二、贵族与民间供养的寺院 17

第二节 寺院社会等级的维持与升降 32

一、寺院社会等级的维持 32

二、寺院社会等级的升降 38

第三节 寺院之间的关系 41

一、高僧在寺院之间的居止选择 41

二、寺院之间的利益矛盾 43

小结 45

第二章 佛教宣传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47

第一节 佛教宣传的新“旧”格局——两种《盂兰盆经赞述》的撰写背景与影响 47

一、玄奘师徒推动新译佛典世俗传播的努力 50

二、新“旧”宣传方式的并列格局 57

三、两种宣传方式的影响 65

第二节 佛教宣传与社会的互动——《金刚般若经灵验记》的编写与流传 68

一、各种编集本之间的关系 69

二、《金刚般若经灵验记》与初唐长安佛教信仰 74

三、庾信入冥故事与初唐舆论宣传 77

四、故事改编与7世纪下半叶佛教宣传新动向 84

第三节 《陀罗尼集经》宣传与贵族供养 87

一、两京地区密教传播的合法化 87

二、慧日寺译经与贵族供养 91

三、道教徒宣传密教新说 96

小结 101

第三章 唐前期国家寺院经营与政治秩序 103

第一节 动态的国家寺院网络 103

第二节 国家寺院集中区域的变化 117

一、初唐安福门街两侧的国家寺观 117

二、洛阳上东门街、定鼎门街两侧的国家寺观 121

三、盛唐延喜门街两侧的国家寺观 122

第三节 宗教宣传与儒家伦理 123

一、佛教宣传与孝道伦理 124

二、道教宣传与孝道伦理 125

三、宗教宣传与国家宗教实践 128

第四节 国家寺院与政治秩序 132

一、南北朝至隋唐国家寺院名称的变化 132

二、纪念性寺院与礼仪秩序 136

三、国家寺院与政治秩序 139

小结 141

第四章 唐前期佛教信仰与家庭秩序 143

第一节 贵族生活与佛教供养 146

第二节 佛教信仰与士大夫的家庭秩序 154

一、夫妇相处之道 155

二、尊卑与长幼关系 166

三、家庭内外之间的关系 170

四、丧葬安排 175

第三节 佛教供养与居民家庭生活 179

第四节 佛教信仰牵动家庭秩序 182

一、护持伦理关系 182

二、牵离家庭秩序 186

小结 191

第五章 从边缘到中心:盛唐初期的都市社会与东山禅法 193

第一节 东山法门北传 194

第二节 士大夫宗教议论与东山禅法 203

一、武后后期 203

二、中宗时期 209

三、睿宗至玄宗初期 216

第三节 居民信仰方式的新趋向 222

第四节 东山禅法在佛教社会史中的地位 239

第六章 唐中后期的权势阶层与僧团流动 243

第一节 国家寺院与僧团流动 243

一、供奉皇室的寺院 244

二、为国祈福的寺院 248

三、坊市宣传性寺院 251

第二节 新兴权贵的佛教经营 255

第三节 权势阶层与僧人流动 264

一、乘如进入长安 264

二、圆敬居住宝应寺 266

三、良贲徙居集州 267

小结 270

第七章 会昌毁佛的社会反响 272

第一节 功德使权力进退 272

一、功德使逐渐丧失权力 273

二、功德使恢复权力 275

第二节 寺院存毁与改名史事 279

一、寺院存毁的记载 279

二、寺院损毁的程度 281

三、“依旧名额”与“改名旧额” 284

第三节 僧尼生活变动 288

第四节 世俗社会的反应 292

一、士大夫的态度 292

二、宦官的佛教经营 296

三、居民信仰方式的沿袭 297

小结 299

结论 信仰生活的秩序与理性 301

参考文献 306

后记 349

返回顶部